氣象武器

氣象武器

所謂“氣象武器”是指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人為地製造地震海嘯暴雨山洪雪崩、熱高溫、氣霧等自然災害,改造戰場環境,以實現軍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總稱。隨著科學和氣象科學的飛速發展,利用人造自然災害的“地球物理環境”武器技術已經得到很大提高,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從理論上來說,乾旱,龍捲風,雷電,洪災,冰雹等極端天氣都可以人為製造,其主要製造以控制平流層氣流及氣壓來產生對氣候的影響.如雷暴發生器,龍捲風器,人工造山等方法都將屬於未來戰爭的武器系統及攻擊裝備.

除了氣象武器以外,還有人造地震,人造火山爆發,人造海嘯等.還可以在小行星帶引起隕石風暴,天能做的到的人就能做的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象武器
  •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
  • 方式:人為地製造地震、海嘯、暴雨
  • 領域:軍事、環境
歷史,原理,作用,獲取氣象資料,軍事氣象預報,特點,類型,現狀,破壞力,遊戲,其他相關,

歷史

軍事和氣象歷來有著緊密的聯繫,從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營開始,人類歷史上利用氣象條件在戰爭中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例子層出不窮。戰爭與氣象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從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到本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氣象與戰爭如影隨形。可以說,無論作戰樣式如何變化,武器裝備如何發展,戰爭都要受到氣象的影響。氣象條件是把雙刃劍,對作戰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關鍵看誰能駕御它而不受其影響,如果能合理利用氣象條件,氣象將成為戰鬥力的“倍增器”。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氣象武器已經開始使用。1943年,美軍為了掩護軍隊過河,就曾在義大利的一條河邊製造了一條濃霧帶,德國為了防止盟軍轟炸,曾噴灑大量人工造霧劑覆蓋保護區。
海灣戰爭中,海灣地區特殊的氣候條件是多國部隊戰略決策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選擇對伊作戰的時機時,美軍氣象部門向國防部提供海灣地區的氣候報告時指出:對伊作戰的時機應選擇在12月至次年3月,儘管這一時期陰雨和霧日多,但比起4—10月份的高溫、風沙天氣,這種影響要小得多。
胡志明小道胡志明小道
早在20世紀50年代艾森豪總統執政美國期間,美國軍方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制比核子彈還重要”的觀點。美政府還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灣空軍基地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用以開發氣象武器。20世紀60年代開始,“麥金萊氣候實驗室”開發的氣象武器開始陸續用於實戰。越戰期間,美軍出動飛機26000架次,在越南作戰區域上空施放降雨催化彈474萬多枚,其製造的大量暴雨和洪水使越軍補給線“胡志明小道”變得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越軍的作戰行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又曾改變颱風風向,將其引向宏都拉斯,造成中美洲傷亡萬人。
美國國防部於1970年對古巴“上游地區”的雲層進行過播撒碘化銀作業,造成了古巴“上游地區”嚴重反常的乾旱天氣。
氣象戰的瘋狂
1994年,由美國空軍和海軍資助、伊斯特蘭主持的HAARP試驗基地,落戶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占地33英畝。一夜之間,在阿拉斯加半島一望無際的荒原上,180根直插雲霄的天線突然樹起,每根都有十幾米高。這就是伊斯特蘭一手推進的HAARP項目。項目的基建工程於2002年前後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開各種實驗。 伊斯特蘭和美國軍方對HAARP項目諱莫如深。起先,伊斯特蘭公開辯解說,該項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頻波,使地球電離層變熱,進而改變某些區域電離層的結構,最終實現對臭氧層的修補。但後來,他又改稱是為了改善無線電聯絡,探索新的核潛艇通信方式。然而,在伊斯特蘭向五角大樓提交的秘密報告中,HAARP的軍事用途卻是:除了可以為美軍潛艇提供先進、便捷的通信系統外,還可偵察敵人的地下核試驗情況、追蹤超低空飛行的巡航飛彈及敵方戰機,甚至還可利用高頻波摧毀敵人的通信系統……伊斯特蘭特意強調:“它能改變特定區域的氣象,使敵人面臨極其惡劣的氣象條件,甚至可以使敵人無法採取任何反擊行動!” 2005年,伊斯特蘭親率HAARP項目的科學家,在五角大樓內為將軍們進行了一次模擬演習。時間設定在2030年,地點為南美X國。該國擁有數百架各型號戰機,其中包括數十架俄羅斯和中國研製的最先進戰機。X國準備對美國的戰略目標下手,美軍決定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隨後,五角大樓一聲令下,無人駕駛的空中飛行器在X國上空製造出漫天烏雲。緊接著,該國軍事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與此同時,美軍利用雷射製造閃電,致使敵方戰機根本無法起飛。就在X國軍方望天興嘆之時,一架架美軍轟炸機接連起飛…… 演習結束後,伊斯特蘭和7名軍官,向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題為《讓氣候成為一種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氣候》的研究報告。伊斯特蘭在報告中指出:“氣象戰技術將在今後30年裡逐漸成熟。它將使美軍擁有改變氣候的能力……屆時,美軍將能通過實施人工降雨,使敵軍陣地洪水肆虐;製造乾旱,使敵人淡水匱乏;製造颶風,使敵國城市變成廢墟;利用雷射製造閃電,以擊落空中的敵機或使其無法起飛;利用微波把熱量傳到大氣中,干擾敵軍的通信及雷達系統……” 看著這份報告,五角大樓的將軍們給伊斯特蘭起了個綽號:“氣象戰教父”。
閃電天氣閃電天氣
痴迷“呼風喚雨”
很明顯,這種程度的龍捲風可以讓一支陸軍部隊完全喪失戰鬥力。
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伊斯特蘭,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科學天賦”。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專攻物理學。7年後,這個來自“牛仔之鄉”的小伙子,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並隨即被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聘為“Q機器項目”主管。儘管沒有任何工作經驗,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蘭還是讓人驚嘆地只用了3年時間,就搗鼓出一項鹼土金屬的提純新技術。 訊息不脛而走。不久,伊斯特蘭被美國核能委員會“挖”走,出任可控熱核研究項目主任,負責四個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協調工作。又過了一段時間,美國FUSION系統公司開出更高的價碼,將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司首席技術官。上任不久,伊斯特蘭便因發明紫外線燈而名聞全球…… 慢慢地,五角大樓注意上了伊斯特蘭,特別是他那個“不起眼”的發明專利——地球大氣層新式測量法。由於內容過於艱深,這項技術發明後鮮有人問津,就連伊斯特蘭自己也沒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樓突然給他打來電話:“我們聽說你發明了測量地球大氣層的新方法,來跟我們一起工作吧,這項專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氣象戰。”於是,伊斯特蘭徵得他的僱主——“大西洋里克菲爾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樓做起了兼職科學家,開始參與一個極度機密的計畫——氣象戰計畫。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里克菲爾德公司’任首席顧問,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開發阿拉斯加的天然氣。那時候,我對氣象戰一無所知,更不清楚我的專利與氣象戰有什麼聯繫。”談起與氣象戰結緣的經歷,伊斯特蘭說,“通過五角大樓軍官們的講解,我才意識到,氣象在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伊斯特蘭初進五角大樓之時,沒有人敢向他透露美軍的整個氣象戰計畫,但他還是了解到,美軍早就有了“呼風喚雨”的方案: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佛羅里達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專門研發氣象武器,並在越南戰爭中投入使用。1977年,美軍又為氣象戰的專項研究投入了280萬美元。次年,聯合國通過了禁止一切涉及環境與氣候試驗的法案,美國政府被迫於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關試驗。 但伊斯特蘭知道,實際上,20年來,美國從未停止對氣象戰的研究。 1994年6月,伊斯特蘭供職的“大西洋里克菲爾德公司”,將公司所有的專利技術及契約,轉賣給了一家名為“E-系統
”的神秘公司。 沒有人清楚“E-系統”的真正背景,人們只知道,這家公司專門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做生意,年契約額高達18億美元。 “E-系統”立即對伊斯特蘭委以重任,讓他全面主持“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HAARP)計畫。這個打著“和平研究”旗號的計畫,實際上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最瘋狂的武器研發計畫之一,而且得到了美國空軍和海軍的大力資助。
“末日武器”的挑釁
美軍“呼風喚雨”幾十年 多場戰爭用氣象武器
氣象戰,其實就是對局部天氣施加人工影響,以便創造對己方有利、對敵方不利的戰爭條件,來贏得戰爭的勝利。
人工降水、人工造霧和消霧、人工防雷電、人工影響颱風等,這些技術既可以作為民用,同時也是氣象戰中常用的手段。
在氣象戰的歷史中,有規模地將人工影響局部天氣技術用於戰場,發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二戰中有了較大發展。而美軍鑽研“呼風喚雨”術的氣候實驗室,迄今已有近50年的歷史。
在二戰期間,美軍曾多次進行氣象戰。其中,一些美軍機場經常因天氣原因而霧氣重重,戰機難以起降作戰。美軍就在跑道上點火驅霧,成功地為戰機起降作戰提供了方便。
1943年9月,美國第五集團軍用飛機播撒造霧劑,在義大利沃爾圖諾河上製造了一條約為5000米長、1600米寬的霧層,成功地掩護了部隊渡河。1946年11月,美國青年工程師謝菲爾和馮尼格特分別試驗成功了人工降雨,為人工影響天氣的研究開闢了新領域。
上世紀60年代初,長達10年的越戰開始。1967年初,侵越美軍為了阻止胡志明部隊利用胡志明小道向南方游擊隊運送補給,秘密實施代號為“突眼”的氣象戰行動。美國空軍第54氣象偵察中隊不時出動戰機,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播散催雲劑,人為造雨,導致一些地區洪災發生,補給線上的一些橋樑被衝垮,許多路段遭淹。美軍整個空中造雨工程一直進行了7年,耗資達2100多萬美元,給越南遊擊隊的後勤補給造成很大困難。
據美國《空軍》雜誌報導,在冷戰結束以來的幾次戰爭中,擁有世界最強全天候作戰能力的美國空軍大打氣象戰。海灣戰爭於1991年1月17日打響前,負責全球空中氣象情報蒐集的美國空軍氣象局向海灣地區派出了一支由500人組成的氣象部隊,成為最先部署海灣地區的美軍部隊之一。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空軍首次使用不受天氣影響的新型衛星制導炸彈,獲得很大成功。
在美軍平時的訓練中,同樣利用氣候實驗室來製造“逼真”的場景。風雨雷雹、酷熱和嚴寒等等,美國可以隨時製造出不同的天氣,為部隊進行適應性訓練提供條件。
國際公約已明令禁止;美仍搞最大型氣象武器
多年來,美軍一直進行大氣層作戰研究。其中,在北太平洋阿拉斯加地區,美軍大力開發“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項目”(HAARP),試圖利用高頻電磁波束控制高層大氣。美軍稱,這是國家反導系統的一部分,如果俄羅斯或其它國家洲際飛彈空襲美國本土,就會在北極地區上空電離層遭到美軍強大電磁波束攔截,電子制導系統就會因過熱而燒毀,洲際飛彈將無法繼續飛行。美軍聲稱,該項目符合國際有關規定,並非氣象武器項目。
1975年,美蘇開始就禁止改造氣象用作軍事作戰問題進行談判。1976年10月10日,聯合國明確提出“禁止軍事上或者任何其它敵對性利用環境改造”條約。1978年10月5日,該條約正式生效。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再次肯定禁止改造氣象用於軍事條約的內容及其意義。
然而,有美國物理學家認為,HAARP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電離層改造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氣象戰武器,可以人為操控當地天氣,破壞其它國家飛船和運載火箭的飛行,擾亂其它國家的通訊往來。俄羅斯《真理報》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雖然在聯合國禁止研製氣象武器條約上籤字,但阿拉斯加美軍電磁攔截工程明顯是利用科學研究的幌子或者是以雙重技術為掩護進行軍事項目開發。
最重要的是,聯合國條約並沒有禁止改造氣象為商用服務。多年來,美國一些公司一直進行改造氣象的民用研究和試驗。然而,一旦需要,民用氣象改造成果隨時可以轉為軍用。從1987年到1993年,美國公司在北達科他州進行了“造雲項目”試驗。1998年,美國氣象協會承認,他們一直在進行閃電方面的研究。美國空軍氣象戰研究小組顧問、菲利普斯實驗室資深科學家巴恩斯認為,閃電可直接用於軍事。其中,雷射閃電棒可引發空中閃電,造成敵方戰機或者洲際飛彈等飛行器的破壞,有利於美軍機載雷射武器的開發。
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感嘆說,技術使一切成為可能,氣象改造技術可延長一個地區的乾旱或暴風雨。
秘密研究核輻射雨
增強核子彈殺傷力
美軍認為,在未來戰爭中,氣象戰仍將是重要的作戰部分,隨時可以影響戰爭的進程,甚至結局。一旦作戰一方人為製造暴雨,對方地面裝甲部隊就可能無法行進,戰機可能無法飛行,導致戰局的扭轉,一方就可能走向戰敗。美國政界一些人甚至認為,與其使用飛彈等現代化武器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不如使用氣象武器減少人員的傷亡。
據美國媒體披露,美國空軍曾於冷戰結束後擬訂21世紀氣象戰規劃,它就是“2025年全範圍控制計畫”,企圖設法通過氣象戰確保美國在國際事務中處於領先地位的能力。1997年3月,巴恩斯在一次座談會上透露說,空軍的未來氣象戰規劃認為,開發軍事套用的氣象控制系統的風險“極高”,然而,“太空給予我們新的場所,技術給予我們新的機會”,氣象開發擁有“巨大的軍事潛力”,可以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控制戰場。
據美國有關檔案顯示,美軍曾有人提議使用核子彈進行氣象戰:在暴風雨催生系統或者雲中引爆核子彈,以形成輻射雨,產生比正常核爆炸還要大的輻射污染區,對敵方造成更大範圍的殺傷。

氣象武器

原理

人工影響天氣之所以在某種情況下能夠實現,是因為大氣層中存在著巨大的能量和各種不穩定因素,如果掌握了這些不穩定因素的變化規律,在一定有利時機和條件下,通過人工催化等技術手段,對局部區域內大氣中的物理過程施加影響,用較少的能量去“誘發”它們,就會發生巨大的能量轉換,使天氣向著人們預期的方向發展。
氣象武器戰略意圖氣象武器戰略意圖
實際上,人工影響天氣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催化劑選型、作業方法選擇,到天氣的監測預報,缺一不可,而且各項工作都要做到準確無誤。即使是這樣,在萬里晴空的天氣下,也很難做到人工降雨,對於一些系統性的強天氣,比如大暴雨、大暴雪、颱風等,人工影響天氣的作用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作用

獲取氣象資料

氣象雷達氣象衛星是最重要的現代探測手段,它與常規氣象觀測互為補充。天氣雷達一般用於探測熱帶氣旋,雷暴、颮線等強對流天氣系統,以及實時監測與之相伴的暴雨、冰雹、龍捲風等災害性天氣的強度、位置和移動情況。氣象衛星搭載了紅外掃描輻射儀、微波輻射計、電子攝像機等多種遙感儀器,對地球及大氣層實施被動式的遙感探測,能獲得大範圍連續的氣象要素。除上面所講的探測手段外,人們還在飛機、遠洋船舶上搭載氣象觀測儀器,獲得非常規氣象資料,彌補以上探測手段的不足。在戰爭條件下,敵方會最大限度地封鎖氣象情報,這時可用氣象偵察飛機、無人駕駛的大氣探測遙感飛機、下投式探空儀和空投式自動氣象站等手段來獲取目標區的氣象信息,甚至向目標區派遣氣象小分隊攜帶野戰氣象儀收集目標區的氣象情報
美軍氣象武器基地試驗美軍氣象武器基地試驗

軍事氣象預報

人們對氣象預報一定十分熟悉,每天都要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以決定我們的日常生活。但軍事氣象保障中的氣象預報與我們熟悉的面向公眾氣象預報相比,從保障對象、預報內容和預報精度都有很大區別。軍事氣象預報是軍事氣象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軍事行動是海陸空等多軍種參加的聯合作戰,不同的武器裝備,不同的作戰任務、不同的作戰樣式,都有它最適合的氣象條件,預報的內容和要求都有很大不同。因此軍事氣象保障工作十分複雜,既要有保障某個軍兵種獨立作戰的能力,又要有保障戰區各軍兵種契約作戰的能力。

特點

一是在一定天氣條件下進行;二是在局部地區進行,影響相關的天氣區;三是人 工作業必須接近有利天氣區,這在雙方交戰狀態下會受到影響;四是多採用催化劑進行作業。
氣象武器野外訓練氣象武器野外訓練
但據1981年4月1 日英國《衛報》報導,英國經過13年的秘密研究,突破了傳統的施放催化劑影響局部天氣的框框,從調節大氣 基本結構的思路出發,通過人工調節對流層中靜電禁止層的密度來決定氣團的運動,從而實現對天氣和氣候的 控制。據稱,它可以控制5000公里範圍內的天氣,而且成功率超過93%。
氣象武器和氣象戰十分隱蔽,人工影響天氣所造成的後果與自然天氣變化渾然一體,難以分辨;而且在某時、某地對天氣施加的影響效果,可能在幾小時甚至幾天以後在距作業區很遠的地區才表現出來,人們很難發 現其與人工作業之間的聯繫。因此,氣象戰可在敵方毫無覺察中達到戰爭目的。但氣象武器也有不足之處,如 不能區別對待攻擊對象,參戰人員和平民、交戰國和中立國,有時甚至連己方和友軍部隊的行動也會大受影響 。

類型

溫壓炸彈
溫壓炸彈是美國國防部降低防務威脅局在2002年10月組織海軍、空軍、能源部和工業界專家,利用兩個月時間突擊研製的,並成功套用於阿富汗戰場。溫壓炸彈爆炸時能產生持續的高溫、高壓,並大量消耗目標周圍空氣中的氧,打擊洞穴和坑道目標效果顯著。除去用溫壓炸彈打擊洞穴、坑道和掩體等狹窄空間目標外,美國海軍陸戰隊還計畫利用攜帶型溫壓炸彈打擊城市設施,包括建築物和溝道等。
制寒武器
美軍曾在距地面17公里的高空試驗引爆一顆甲烷或二氧化碳炮彈等制寒武器,爆炸後的炮彈碎片遮蔽太陽,天氣驟然變得異常寒冷,這足以將熱帶叢林中的敵人活活凍死。
高溫武器
通過發射雷射炮彈,使沙漠升溫,空氣上升,產生人造旋風,使敵人坦克在沙暴中無法行駛,最終不戰自敗;其鋼製彈殼內裝有易燃易爆的化學燃料,採用高分子聚合物粒狀粉末,以便提高武器系統的威力和安全性;爆炸發生時會產生超壓、高溫等綜合殺傷和破壞效應。這種炮彈既可用殲擊機、直升機、火箭炮、大口徑身管炮、近程飛彈等投射,打擊戰役戰術目標,又可用中遠程彈道飛彈巡航飛彈、遠程作戰飛機投射,打擊戰略目標。
熱壓氣霧武器
2009年底,英軍正研製一種利用熱浪、壓力和氣霧打擊目標的精確打擊武器。這種武器運用的是先進的油氣炸藥原理。這種武器在撞擊後彈體燃料會馬上被點燃,從而產生大量的濃霧爆炸雲團,通過熱霧和壓力摧毀建築物內的目標,並且能夠在很大範圍內殺傷敵人,在目標區域內的敵人很快會被壓力壓死、氣霧憋死。
雲霧炮彈
這種炮彈又叫燃料空氣炸藥炮彈,通常使用環氧乙烷氧化丙烯等液體炸藥,將其裝填在炮彈內,通過火箭炮或迫擊炮發射到目標上空。第一代雲霧炮彈屬於子母型,即在母炮彈內裝3枚子炮彈。每枚子炮彈裝填數十公斤燃料空氣炸藥,並配有引信、雷管和伸展式探針感測器等。當母炮彈發射擊到目標上空後,經過1~10秒鐘的時間,引信引爆母炮彈,釋放出掛有阻力傘的子炮彈,並緩緩地接近目標,在探針感測器的作用下,子炮彈在目標上空預定的高度進行第一次起爆,將液體炸藥混合,形成直徑約15米、高約2.4米的雲霧,將附近的地面覆蓋住,經過0.1秒的時間,子炮彈進行第二次引爆,使雲霧發生大爆炸。雲霧炮彈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其性能又有較大的提高,使用的範圍也更加廣泛。
氣象武器雲雨氣象武器雲雨
人工消雲、消霧武器
人工消雲、消霧是指採用加熱、加冷開播撒催化劑等方法,消除作戰空域中的濃霧,以提高和改善空氣中的能見度,保證已方目視觀察、飛機起飛、著陸和艦艇航行等作戰行動的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軍曾使用一種名為“斐多”的加熱消霧裝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飛機在大霧中安全著陸。1968年,美軍為保障空軍飛機安全著陸,曾使用過人工消霧武器。
人工控制雷電
人工控制雷電,是指通過人工引雷、消雷的方法,使雲中電荷中和、轉移或提前釋放,控制雷電的產生,以確保空中和地面軍事行動的安全。人工控制雷電的方法有:利用對帶電雲團播撒凍結核,改變雲體的動力學和微物理學過程,以影響雷電放電;採用播撒金屬箔以增加雲中電導率,使雲中電場維持在雷電所需臨界強度以下抑制雷電;人為觸發雷電放電,使雲體一小部分區域在限定的時間內放電。
太陽武器
這是一種利用太陽光來消滅敵方的武器。實際上利用太陽光作為武器,早被使用過。1994年,俄羅斯衛星曾在軌道上安放了一面鏡片,鏡片的反射光在夜間擦過地球,這說明如今的技術已經能夠在4萬米高空集中鏡面反射光。據計算,聚集的熱源中心溫度可達數千度,可以毀滅地球上的一切。這種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現在新世紀的戰爭中。
化學雨
化學雨武器是從早先的氣象武器演變過來的一種新型武器,在海戰中的作戰效能尤為明顯。它主要由碘化銀、乾冰、食鹽等能使雲層形成水滴,造成連續降雨的化學物質和能夠造成人員傷亡或使武器裝備加速老化的化學物質組成。該武器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永久性的,一類是暫時性的。永久性的化學雨武器主要用隱形飛機或其他無人飛行器運載,偷偷飛臨敵國上空撒布,使敵軍武器加速腐蝕,進而喪失作戰能力;而暫時性的化學雨武器主要是使敵部隊瞬間喪失抗擊能力,它由高腐蝕性、高毒性、高酸性物質等組成。
海嘯風暴
提起海嘯,人們無不為之膽戰心驚、毛骨悚然。自然界中,海嘯是由風暴和地震所引起的。據有關材料記載,1965年夏天,美國在比基尼島上進行的核試驗激發了軍事科學家們研製海嘯武器的濃厚興趣。那次核爆炸中,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掀起60米高的海浪,海浪在離開爆炸中心1500米之後,高度仍在15米以上。這一試驗表明,未來的海嘯武器如運用於海戰,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巨浪
對於軍艦和海洋設施以及登入作戰來說,風浪是一種不可小視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風浪常常導致艦毀人亡,軍事設施毀壞。因此,利用風浪和海洋內部聚合能使大洋表層和深層產生海洋潛潮,從而造成敵海軍艦艇、水下潛艇以及其他軍事設施的傾顛和人員死亡。軍事科學家認為,巨浪武器還可用於封鎖海岸,達到遏制敵軍艦出海進攻之目的。不過,到目前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未問世,只是引發了一些小浪級的浪濤,這也算得上是巨浪武器運用成功的前兆。

現狀

2010年國際公約禁止作戰雙方使用“氣象武器”,但一些國家一刻也沒有停止奪取“制氣象權”的競爭,其中美國等西方國家尤為活躍,在美軍報告《天氣-戰鬥力的倍增器:2025年擁有天氣武器》中,明確將氣象分析與技術列為重點發展的武器技術之一,並預測其作戰力量有望於2025年在一個中等範圍(小於200平方公里)內控制戰場天氣。
氣象武器之地球災難氣象武器之地球災難
1998年,英國在沿西海岸向大氣層輸入電能,使對流層中的鎂原子電離產生一個密度可變的靜電禁止層,以控制氣團的運動,從而嘗試對半徑5000公里範圍內天氣的人工控制。
據英國《焦點》月刊報導,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軍收集、整編了全世界上千個機場的氣象資料,並定期修正。美軍先後投資進行過數十個秘密的氣象研究項目,其中包括製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計畫”、製造雷電的“天火計畫”和在颶風周圍實施人工降雨以改變風暴方向的“暴風雨計畫”等。可以預見,人工影響戰場天氣技術會在未來戰場中越來越多地得到套用,以人工影響天氣為主的氣象武器,必將是未來戰爭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破壞力

雖然早在1977年,聯合國就頒布《禁止將影響氣候手段用於軍事目的公約》,在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再次重申了禁止研發氣象武器的規定,但是,以美國為首的歐美軍事強國對於氣象控制技術的研究始終未曾停滯。
首先,氣象武器是體現總體戰思想的戰略性武器。1935年,德國將軍和軍事戰略家魯登道夫出版《總體戰》一書,指出戰爭不是軍事領域的一維對抗,而是延伸至經濟、科技、文化及社會各領域的全維度對抗。氣象武器通過製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敵對國家農業減產、交通癱瘓、能源供應中斷、民眾流離失所,進而引發深重的社會危機。有鑒於此,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就提出“氣象控制比核子彈還重要”的觀念。
其次,氣象武器具有與核生化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匹敵的破壞能力。氣象武器不再是能量轉換的介質,而是扮演催化劑和倍增器的作用,通過釋放較少的能量,激發自然界氣象變化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形成類似“蝴蝶效應”的超強釋放。就毀傷範圍和破壞程度而言,氣象武器較傳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次,氣象武器使用隱蔽,導致受害國追責困難。氣象攻擊的實施是以自然界正常氣象變化作為掩護,通過隱蔽的人工催化手段對局部範圍內的氣象變化過程施加影響,整個作用過程與自然的天氣、地質變化渾然一體,且結果具有延遲性,往往需要在幾天后才能夠反映出來,這些都造成氣象攻擊過程難以察覺。氣象武器的隱蔽性,為非戰爭狀態下國家之間的對抗提供了新的手段。
基於以上三點優勢,氣象武器在未來戰爭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是可以預期的。然而,美軍卻對氣象武器的軍事套用前景持審慎的態度,並將擁有氣象武器的時間表定到2025年。由此可見,從武器試驗到制式化裝備部隊,氣象武器還需要走過一段漫長的路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氣象武器的不可控性。氣象武器以自然環境為作用對象,它的不可控性同樣也可能造成連鎖性的自然災害,甚至對全球範圍的地質構造和物種結構產生難以修復的影響,從而給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嚴峻的威脅。
可以預見,為了避免出現新的“末日武器”,國際社會應當以核武器作為前車之鑑,將全面禁止氣象武器從條約落實到行動。

遊戲

閃電風暴為紅色警戒2中超級武器系列中的一種氣象武器。
閃電風暴閃電風暴
閃電風暴是建了天氣控制儀之後可以發出的指定攻擊,然後會看見天很暗,看別人的基地,幾個閃電在毀他的建築,威力極大。

其他相關

人工影響天氣與氣象戰爭
人工影響天氣可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等活動,且具有威力大、隱蔽性強、耗費低、效率高等特點,有力的保障了國慶60周年慶典活動和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順利進行。論述了人工影響天氣與戰爭,列舉了氣象武器的類型,分析了氣象武器現狀和發展前景,闡述了氣象戰爭發展史。對人工影響天氣與未來戰爭進行探討,指出已開發國家正在積極試驗研究氣象戰爭並在局部戰爭中加以套用,必將是未來戰爭的重要"棋子"。近年來,冰雪、地震、乾旱、暴雪、沙塵、洪澇等極端天氣頻發,一次次反常的氣象災害給人以驚醒,也引發了一些對"氣象武器"的猜測。
高頻電磁波束控制高層大氣高頻電磁波束控制高層大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