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是中國氣象局於2014年3月提出的關於大力推進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
簡介
嘉賓: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
導讀:近日,中國氣象局出台《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大力推進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政府主導、主體多元、覆蓋城鄉、適應需求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
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何在?《實施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什麼?改革任務如何執行?11月3日,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接受記者專訪,就《實施方案》進行解讀。
重要意義
具體而言,其意義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是推動部門自身發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氣象服務需求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業和人民民眾的氣象服務需求迅速增長。一方面,政府、各行各業和人民民眾要求大力發展公益性氣象服務,保障人民民眾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要求大力發展氣象服務產業,提供更多、更有針對性、更具個性化的氣象服務。另一方面,氣象部門自身氣象服務的發展也迫切要求衝破傳統體制的束縛,使氣象服務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使氣象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這就要求我們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建立有利於氣象服務發展更加面向需求、適應市場,氣象服務人員各盡其才、各得其所,更多優質氣象服務產品不斷湧現的體制機制。
第二,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是主動適應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對氣象服務新要求的需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氣象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實現政府的自我約束,需要我們依法履行氣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將公共氣象服務完全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實現市場的自我調節,需要我們以發揮市場在氣象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為要求,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社會力量開展氣象服務,構建統一開放、依法有序的氣象服務市場。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實現社會的自我管理,要求我們以增強社會活力為重點,改進氣象服務社會治理方式、激發氣象服務社會組織活力。
第三,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得到極大發揮,提高了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益,氣象服務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既拓展了氣象服務生產和消費的空間,也更凸顯了原有氣象服務體制與不斷發展變化的經濟基礎、體制環境和社會條件不相適應的矛盾。當前,應該由政府主導提供的公共氣象服務尚未完全納入各級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應該由市場主導提供的氣象服務長期依賴政府,掌握大量國有氣象服務資源的氣象服務單位,在一定程度上游離於市場體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競爭力。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國家行政體制改革要求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激發市場活力,我們必須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在鞏固氣象事業單位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深度、廣泛參與氣象服務,加快建立有利於多元主體參與、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體制。
第四,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是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服務市場開放的需要。當前,我國服務業開放程度和市場化進程日益深化,氣象服務全球化發展態勢迅猛,國際知名企業對進入我國氣象服務市場躍躍欲試,大批國內氣象服務企業發展迅速。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市場機制,更好地借鑑國內外氣象服務成功經驗,推動氣象服務適應市場、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使我們面臨氣象服務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目前,我們的氣象服務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氣象服務競爭優勢,氣象服務的精細化、針對性和科技內涵與國內外企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氣象服務單位還不具備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市場主體地位和實力。如果我們不加快改革,就會面臨既走不出去又守不住的危險。
第五,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是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套用的不斷深化及其與氣象服務融合的日趨緊密,信息技術正成為推動氣象服務發展的強大動力,氣象服務產品基於信息技術開發和運行、氣象服務內容基於信息技術發布和傳播、氣象服務模式基於信息技術創新和發展成為大趨勢。移動互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打破了氣象服務的區域、國別界限,氣象服務全面呈現出跨區域的競爭態勢;基於移動智慧型終端的個人計算、通信與娛樂等服務功能的融合,使氣象服務信息得以在短時間內進行裂變性傳播,對氣象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必須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套用不斷深化趨勢相適應的氣象服務業務體制、創新體制和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