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意見 
  • 發文機關:中國氣象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面向國家發展需求,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氣象現代化要求,大力實施氣象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面向氣象現代化,加快建設氣象科技創新體系
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性。科技創新是提高氣象業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的第一生產力。《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09—2012年)》實施以來,科技創新驅動現代氣象業務發展成效顯著。但必須看到,我國氣象科技自主創新和支撐能力仍然不強,業務重大核心科技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依然明顯。當前,氣象事業發展正處在全面推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科技實力決定著業務現代化的水平,檢驗著深化氣象改革的成效。因此,必須堅持把科技發展擺在氣象事業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進現代氣象業務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把科技創新工作貫穿到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全進程,深化氣象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明確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主要思路。圍繞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科技保障,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集中攻克氣象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關鍵科技瓶頸問題;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增強成果轉化能力,提升氣象現代化發展效率;深化開放合作,匯聚各方力量,實施協同集中攻關;創新科技機制,完善管理方式,組建攻關團隊,健全評價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努力壯大氣象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隊伍。力爭到2020年,重大核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縮小,氣象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布局更為合理,資源配置更為高效,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進一步完善,科技領軍人才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建成適應氣象現代化發展需求、支撐有力的氣象科技創新體系。
二、圍繞重大核心業務技術,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
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突破重大核心技術。圍繞全球高解析度資料同化與數值天氣模式、氣象資料質量控制及多源數據融合與再分析、次季節至季節氣候預測和氣候系統模式等三大核心技術突破,部署重大攻關研發任務,集中資源,凝聚力量,實施協同集中攻關,縮小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
有序部署落實四項研究計畫重點任務。圍繞四項研究計畫重點任務組織研發,著力在颱風、暴雨、強對流等高影響天氣監測預警預報、中期延伸期預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測等關鍵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在氣候變化影響、農業氣象災害防禦、人工影響天氣、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環境氣象監測預報、空間天氣監測預警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集成度高、帶動性強的重大技術系統;在與新一代氣象衛星和天氣雷達、綜合氣象觀測自動化、氣象信息採集加工處理等相關的前沿領域,取得關鍵技術突破;推進全國共性業務平台的技術革新換代,強化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氣候可行性論證技術的升級,重視氣象技術標準的研究和推廣套用。圍繞氣象業務現代發展需求,滾動修訂四項研究計畫任務。
推進機理研究及大型野外科學試驗。組織實施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綜合觀測、乾旱氣象、南海季風強降水與登入颱風外場綜合觀測等大型科學試驗;鼓勵針對區域共性關鍵科技問題開展科學試驗。深入了解颱風、暴雨、強對流、洪澇、乾旱等我國重大氣象災害的發生髮展規律,完善我國典型區域物理過程參數化方案,提高天氣氣候模式對中國區域的預報預測能力。
加強氣象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結合綜合氣象觀測布局,在對我國天氣氣候和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的關鍵區和典型區,按專業領域分類建設野外氣象科學試驗基地,強化開放共享,注重效益發揮,為科技創新服務,為業務發展服務。加強現有國家及部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布局,在一些重要方向和特色領域新增若干部門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進高性能計算資源、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等科研基礎支撐平台建設。推進氣象科技信息與情報文獻共享平台建設,實現共享服務。為科技研發提供堅實的支撐條件保障。
三、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集中解決氣象業務核心科技問題
改革氣象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圍繞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確定的三大攻關任務,設立氣象現代化重大核心攻關任務專項經費,集中資源持續穩定支持。針對業務共性關鍵技術、重大技術系統及業務支撐平台研發等四項研究計畫重點任務,強化業務需求和套用導向,建立定向擇優和競爭擇優相結合的任務落實機制。完善項目儲備機制,對於科研業務雙向對接、業務發展迫切需要、關鍵技術創新跟進、穩定團隊長期堅持的重點研發任務,及時論證納入項目儲備庫優先支持。用好中央財政科技資源,鼓勵科技服務和相關企業反哺科技創新,探索多元經費籌措機制,集中各類科技資源著力解決氣象業務核心科技問題。
改進科技研發組織管理方式。推行重大攻關任務法人責任制,三大攻關任務牽頭組織單位和重要方向主持單位,對任務目標完成及總體實施效果負責,其法人是第一責任人。改變課題主持人負責制管理方式,強化科技研發任務承擔單位主體責任,建立行政和技術兩條線的管理體系,單位主要負責人負行政管理總責,項目負責人負項目技術總責。完善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做好科技經費預算、執行、風險防控、驗收審計等過程的管理和監督,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研發任務。加強項目全程管理,充分發揮業務職能管理部門在立項、結題等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科技管理信息系統,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和效率。
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建設。圍繞三大攻關任務,組建國家級創新團隊。充分用好部門科技領軍人才、青年英才和各級科研業務單位優秀人才,切實發揮國家“千人計畫”、“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國氣象局特聘專家等高層次人才作用,廣泛吸引凝聚部門內外、海內外的優勢科技力量,形成攻關合力。圍繞四項研究計畫重點任務,以項目為紐帶培育構建科研業務緊密結合、產學研用有機銜接、老中青合理配置、傳幫帶作用凸顯的科技創新團隊,加強對各類各層次科技人才的鍛鍊、培養和使用,造就一批高水平氣象科技領軍人才和科研技術骨幹。鼓勵各創新主體圍繞業務發展需求,依據自身優勢構建各具特色的創新團隊。
增強國家級業務單位解決氣象現代化重大共性技術的能力。國家級業務單位要強化面向業務現代化的科技創新工作,積極凝練制約氣象業務發展的核心、重大、關鍵、共性科技問題,圍繞三大攻關任務和四項研究計畫的落實,在增強自身研發力量的同時,充分吸引國內外優勢力量,組建創新團隊聯合攻關,著力實現技術突破。加強技術集成,開發重大業務系統和平台,形成具有廣泛指導和推廣示範作用的實用技術成果,在主要業務領域建設成果轉化中試基地,重視成果中試轉化和套用推廣,為全部門業務現代化提供共性技術支持。建立健全與科研院所的定常交流和任務對接機制,加強與相關高校的合作共贏。
強化省級業務單位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套用。省級業務單位要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核心共性技術攻關。圍繞制約本省氣象業務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組織科技研發,引進核心關鍵技術成果進行本地化轉化套用。加強對地(市)縣級氣象業務單位的技術輻射和指導。
強化國家級科研機構突破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國家級科研機構要將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作為重要發展機遇,進一步調整、最佳化學科布局,形成精幹高效穩定的創新團隊,集中力量攻克核心關鍵技術,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開展前瞻性技術研究,為現代氣象業務發展提供科技儲備。拓展合作視野,健全與國家級業務單位定常合作交流機制,加強與部門內外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互利合作。提高科技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
深化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要以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為契機,將主要研發力量向核心攻關任務的研究方向調整,重點在數值模式中複雜地形處理和物理過程參數化、氣象資料融合與東亞區域再分析、氣候預測理論與方法、災害性天氣預報理論與方法、環境氣象等核心技術領域開展科技攻關。牽頭組織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南海季風強降水等大型科學試驗,努力掌握天氣氣候演變規律和致災機理;積極探索和嘗試高解析度天氣-氣候一體化模式發展。聯合各專業氣象研究所,制訂統一科技發展規劃,在數值預報模式物理過程參數化等共性核心技術上共同組建團隊,實施聯合攻關,並統籌推進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等科研基礎平台建設。注重開放合作,強化技術儲備和戰略研究,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新型科研機構、科研業務協同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
圍繞核心攻關任務最佳化中國氣象局專業氣象研究所學科布局。中國氣象局專業氣象研究所要在已有優勢領域的基礎上,圍繞氣象業務發展核心技術,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重點在區域高解析度數值預報模式、資料分析和同化技術、空氣品質模式以及區域災害性天氣氣候機理等核心關鍵領域開展攻關,牽頭並積極參與相關大型野外科學試驗的組織工作。完善管理機制,創新合作方式,壯大研發隊伍,做強優勢領域,強化區域合作,帶動省所發展。充分發揮特色研究領域國家級示範作用和區域科技創新骨幹帶頭作用。
發揮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平台作用。要針對業務發展需求,圍繞核心任務和制約氣象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強化開放合作,匯聚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組建創新團隊,組織科技攻關。加強規範管理,實現實體化運行,發揮學術委員會作用,組織學術年會,促進學術交流和成果轉化。
推進省級科研所特色領域發展。要圍繞業務發展需求,加強特色領域套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和基礎條件建設,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創新團隊。加強與國家級業務科研機構的協作,積極承擔成果的本地化試驗研究與轉化套用工作。
四、深化開放合作,進一步匯聚各方面科技力量
匯聚部門內外力量形成攻關合力。從戰略高度擴大開放合作,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圍繞核心技術突破,加強與中國科學院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深度合作,強化與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相關高校在優勢學科領域的廣泛合作,進一步完善互利共贏、靈活務實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積極與合作高校、科研單位、企業優勢科研力量建立合作研發平台,提供成果中試平台,搭建良好合作環境。在大氣科學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相對集中、優勢明顯地區,共建中國氣象局合作研發中心。支持大氣科學學科建設,從源頭上扶持和培養高素質科研業務人才。鼓勵企業與氣象相關機構在氣象觀測儀器、專業氣象和信息服務等領域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展研究中心、文獻情治單位以及創新團隊的戰略諮詢作用。
吸引海外優勢智力資源合作攻關。把握重大核心技術國際發展趨勢,創新國際合作交流方式,引導海外高層次智力資源,開展以我為主、高起點上的合作再創新。鼓勵採取多種方式吸引國外高水平科學家承擔或參與核心任務攻關。鼓勵有條件的單位與國外相關機構建設聯合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爭取國際科學計畫對三大攻關任務的支持,在相關國際雙邊、多邊協定中將核心技術聯合研發作為重要內容。支持攻關團隊技術骨幹出國訪問、交流和培訓。
加強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各區域要聯合組織高水平研發骨幹人才參與國家重大核心技術攻關。凝聚區域科技力量,聚焦區域共性難題,整合區域科技資源,設立創新發展基金,組建聯合創新團隊,加強成果引進推廣,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適度加大對區域共性技術和各具特色的科技難點問題攻關支持力度。各區域和各省分別圍繞區域重大共性科技問題和各省特色領域組建創新團隊。
五、創新科技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國家級業務單位要在主要業務領域建設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平台),組建由業務、科研人員共同構成的成果中試團隊,對成果進行系統化、配套化和工程化改進,對成果轉化套用情況進行反饋。發揮中試基地(平台)在引領研發任務、引導資源配置和成果評價中的重要作用,並對中試基地給予穩定支持。探索建立重要技術報告認定製度,制定科研成果業務準入辦法。搭建科技成果管理、信息發布和推廣交流平台,加強核心共性技術成果培訓。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成果推廣套用,推動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的深度延伸。
健全氣象科技評價機制。對科研機構的評價以解決核心技術的能力、科技成果實際使用情況和對業務發展實際貢獻為重點,注重發揮業務用戶單位、成果中試基地的評價作用;對業務單位的科技評價以建立核心任務協同攻關機制、實現成果轉化和共性技術推廣為重點。對科技人員評價要加大解決業務核心技術實際貢獻等評價指標的比重,發揮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的評價作用。對科技成果進行分類評價,套用研究和技術開發轉化類成果評價以成果的突破性和帶動性、業務轉化套用前景及效益等為重點;基礎性研究類成果評價以成果的科學價值、國內外學術影響力以及對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儲備性為重點。積極探索並加快實施第三方氣象科技評價與國際同行專家評價,將評價結果作為科技資源配置、績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據。
完善有利於激發創新活力的激勵制度。設立重大核心攻關專項激勵經費,對核心攻關骨幹成員給予年度績效津貼,對任務牽頭單位和創新團隊給予目標考核獎勵。優先推薦氣象業務現代化重大成果申報國家科技獎勵。充分發揮氣象科技成果轉化獎的引導作用以及中國氣象學會相關獎項的積極作用。各省(區、市)氣象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科技獎勵和激勵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