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分證辨證

氣分證辯證是辨別是否屬於氣分病的方法,根據臨床表現及舌脈,辨別屬於氣分病的何種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分證辨證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辨別疾病是否屬於氣分病證的方法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氣分證辨證是判斷疾病是否屬於氣分病證的方法,主要根據氣分證的表現及舌脈來判斷。
氣分證辯證屬衛氣營血辯證,衛氣營血辨證,是清代葉天士在《外感溫熱篇》中所創立的一種論治外感溫熱病的辨證方法。溫熱病是一類由外感溫熱病邪所引起的熱象偏重、並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傳染性的外感疾病。葉氏借用《內經》中關於“衛”、“氣”、“營”、“血”四種物質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關的生理概念,將外感溫熱病發展過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的病理階段分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四類,用以闡明溫熱病變發展中病位的淺深、病情的輕重和傳變的規律,並指導臨床治療。
氣分證的定義:氣分證指溫熱病邪內傳臟腑,正盛邪實,陽熱亢盛所表現的一類實熱證候。多見於外感溫熱病極期階段。根據邪熱侵犯肺臟、胸膈、腸道、膽腑等臟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症狀。本證多由衛分證不解,邪傳入里所致,亦有初感則溫熱邪氣直入氣分而成者。
臨床表現:身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或見咳喘,胸痛,咳痰黃稠;或見心煩懊𢙐,坐臥不安;或見日晡潮熱,便秘腹脹,痛而拒按,甚或譫語、狂亂,苔黃乾燥,甚則焦黑起刺,脈沉實;或見口苦咽乾,胸脅滿痛,心煩,乾嘔,脈弦數。
證候分析:邪入氣分,其病機變化主要為正邪劇爭和熱擾氣機兩個方面。里熱熾盛,邪正劇爭,故身熱亢盛,且不惡寒,反惡熱。邪熱逼津外越,則汗出;熱灼津傷,則口渴;熱盛則氣血涌盛,則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若邪熱內壅於肺,肺失清肅,故咳喘,胸痛;熱甚灼傷津液,故痰黃黏稠。若熱擾胸膈,心神不寧,則心煩懊,坐臥不安。若熱結腸道,灼津化燥,熱結成實,腑氣不通,故便秘腹脹,痛而拒按;熱擾心神,故譫語、狂亂;燥熱內結,故苔黃而乾燥,甚則焦黑起刺,脈沉實。若熱郁膽經,膽氣上逆則口苦咽乾;膽氣鬱滯,經氣不利,故胸脅滿痛;膽熱擾心則心煩;膽火犯胃,胃失和降,則乾嘔;膽經有熱則脈弦數。
辨證要點:以發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為基本辨證要點。再根據兼見症狀之不同,進一步判斷何髒何腑受病。

中醫套用

氣分證辯證:
1、熱擾胸膈證
臨床表現:身熱,心煩𢙐悵,坐臥不安,甚或壯熱煩躁,胸膈灼熱,口渴唇焦,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
病因病機:多因衛分不解而內傳氣分,或溫熱之邪直入胸膈而致。
2、熱壅於肺證
臨床症狀:身熱,煩渴,汗出,咳喘,胸痛,鼻翼翕動,舌紅苔黃,脈數。
病因病機:多因病邪多由肺衛不解而傳入,或溫熱病邪直襲肺臟所致。
3、熱熾陽明(胃熱亢盛)證
臨床症狀:身大熱,汗大出,口渴引飲,苔黃燥,脈洪大。
病因病機:為多由衛分未解而傳入,或素體陽盛而復感熱邪所致。
4、熱結腸道證
臨床表現:日晡潮熱,腹脹滿痛拒按,煩躁,譫語,大便秘結,苔黃燥或焦黑起芒刺,脈沉實有力。
病因病機:多由衛分不解,熱邪內傳與腸道糟粕相結所致;或素體津虧腸燥而復感溫熱之邪所致。
5、熱郁膽腑證
臨床症狀:寒熱如瘧,胸悶嘔惡,口苦脅痛,小便黃赤,甚則渾濁,苔黃膩,脈弦數。
病因病機:多由衛分未解而內傳於膽,或濕熱之邪直犯少陽所致。
6、溫熱蘊蒸(脾胃濕熱)證
臨床表現:身熱不揚,胸悶嘔惡,身重肢倦,嗜臥,口渴不欲飲,出黏汗,苔白黃厚膩,脈濡數或滑數。
病因病機:多由衛分未解而邪內傳中焦脾胃,或濕熱之邪直犯中焦,濕遏脾胃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