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在心營證

衛氣營血辨證,是清代醫家葉天士所倡導,針對治療外感溫熱病的一種辨證方法。它是在傷寒六經辨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彌補了六經辨證的不足,從而豐富了中醫學辨證論治外感病的內容。所謂溫熱病是指感受溫熱邪氣所引起的外感熱病,剛發病時以發熱為主為重,怕冷的症狀比較輕,還有口渴,咳嗽,舌質紅,脈浮數等以熱為主的表熱症狀,治用辛涼解表以疏泄風熱,因此也稱為溫病。後世對外感溫熱病從其發病到診斷治療都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形成了溫病學。

相關範例,臨床表現,相似疾病的區別,

相關範例

如我們平時常用來治感冒的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丸,就是溫病學中治療溫病初起的名方桑菊飲和銀翹散為基礎的。在臨床治療中根據本病的發展規律,分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衛氣營血辨證既是對溫熱病四類證侯的概括,又代表著溫熱病發展過程中強深輕重不同的四個階段,是溫病學的主要內容。葉天土說:“大凡看法,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這是說當人體感受外來的溫熱邪氣時,病邪常常由衛分進入氣分,再由氣分進入營分,由營分入血分,標誌著邪氣步步深入,病情逐漸加重。就其病變部位來說,衛分證主表,病在肺與皮毛;氣分證主里,病在胸膈、肺、胃、腸、膽等臟腑;營分證是邪熱入於心營,病在心與包絡;血分證則熱已深入極甚,重在耗血、動血。

臨床表現

外感溫熱病多起於衛分,漸次傳入氣分、營血、血分。但這種傳變規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於病邪類別及輕重的差異,以及患者體質強弱等不同,在臨床上亦有起病即從營分或氣分開始,以里熱熾盛為特點,而無衛分證候表現;或病雖已入氣分,而衛分之邪仍末消除的;或熱勢瀰漫,不僅氣分有熱,而且營分、血分也受熱灼,釀成氣營兩燔或氣血兩燔的;或衛分病不經過氣分階段,而直接傳入營血,即所謂“逆傳心包”的,等等。因此,在臨證時要根據各方面的臨床表現,具體情況具體分折,才能準確地把握病情,做出診斷。

相似疾病的區別

溫病與傷寒雖然都屬於外感病的範圍,但兩者在病因、病理以及脈症治法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傷寒是感受寒邪,陰勝則陽病,易寒化傷陽,用六經辯證;溫病則是感受溫熱邪氣,陽勝則陰病,易化燥傷陰,用衛氣營血辨證。在治療上,病變初期,傷寒宜辛溫解表以散寒,溫病宜辛涼解表以透熱;後期,傷寒應注意回陽,溫病則應重在養陰。這兩種病證都可以在西醫診斷為感冒的疾病中出現,中醫臨床有寒、熱之分。因此,當自行去藥房買藥時一定要看清藥用說明,並向醫師或藥師詢問清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