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預測的若干新理論與新方法研究》,是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由王會軍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候預測的若干新理論與新方法研究
- 完成人:王會軍等
- 獲獎情況: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
《氣候預測的若干新理論與新方法研究》,是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由王會軍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氣候預測的若干新理論與新方法研究》,是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由王會軍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情況主要完成人:王會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范 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孫建奇(中國科學院大氣...
《我國短期氣候預測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是2012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會軍、范可、郎鹹梅。內容簡介 《我國短期氣候預測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從簡要回顧國內外短期氣候預測的歷史和現狀開始,系統介紹了我國短期氣候...
根據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為:①統計氣候學方法:利用機率統計學中的理論和方法,並結合氣候的特殊情況對氣候資料進行加工整理,以統計量來表達氣候特徵,分析歸納氣候變化規律,進而預測未來氣候變化。②天氣氣候學方法;研究多年間大氣環流...
《氣候系統的動力理論、模型和預測研究》是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慶存 醜紀范 內容簡介 本集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首批啟動項目“我國重大氣候和天氣災害形成機理和預測理論的研究”第一部分“我國重大氣候災害的形成機理和...
從1978年起一直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氣候變化、短期氣候預測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001年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聘為二級研究員,參加工作後一直從事氣候診斷與預測方面的研究。 研究曾參加“長期天氣預報理論、方法和...
天氣圖的誕生,是近代氣象學理論研究和現代天氣預報實踐的標誌。電報的發明,為各地氣象觀測資料的迅速傳遞和信息集中提供了條件,使繪製實時的天氣圖成為可能。1851年,英國的J.格萊舍利用電報傳送資料,繪製了可供實際套用的瞬時天氣圖。近...
李正禾編寫的《中國氣象學簡史》中認為氣象學是自然科學的發生和發展的開始, 自然科學與套用技術推進了大氣科學理論的科學化和系統化,逐漸出現了天氣學、大氣動力學、氣候學諸多學科。研究大氣中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氣...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是2008年1月1日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主編是丁一匯。本書介紹了中國氣候變化的科學理論。內容簡介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是在中國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全球環境變化對策與支撐技術研究”支持下完成的...
證明原始方程中的無加速定理以及大氣運動的動力強迫和熱力強迫的調配率;開展創新性氣候動力研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學者關於青藏高原對大氣環流和天氣氣候影響的研究,提出了熱力適應和青藏高原影響的“感熱驅動氣泵”理論,證明了海陸熱力差異...
為適應中國遠程飛彈試驗的氣象保障任務,許健民提出在常規氣象資料十分匱乏的熱帶太平洋地區利用非常規資料進行天氣分析,並在中央氣象台創建了中國熱帶天氣分析業務。1986年,許健民調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任主任後,注重研究氣象衛星資料在天氣、氣...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和探索地球大氣中以及大氣與周邊環境相互作用中的物理、化學、生物、人文過程的新規律;提供天氣、氣候和環境的監測、預測和調控的先進理論、方法和技術。科研成果 獲獎情況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
863 計畫)、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等先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科技項目,重點研究了全球氣候變化預測與影響、中國未來生存環境變化趨勢、全球環境變化對策與支撐技術、中國重大氣候和天氣災害形成機理與預測理論,能源...
目前中國氣象局開展的預報預測業務只包括未來10天以內的天氣預報和30天以上的月季氣候預測,而未來10-30天的延伸期預報業務還是一個空白,因此10-30天動力延伸期可預報性研究具有潛在的套用價值。按照Von Neuman的經典理論,短期天氣數值預報可...
微觀的多維層面,研究了嚴寒地區城市空間形態及其構成要素對微氣候的影響及關聯度,揭示了不同季節氣象條件下與不同因素作用下嚴寒地區城市微氣候的變化規律,並給出相應的城市微氣候調節方法與設計策略,為城市規劃、建築及景觀設計提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