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地區城市微氣候調節原理與設計方法研究

《嚴寒地區城市微氣候調節原理與設計方法研究》是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由金虹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寒地區城市微氣候調節原理與設計方法研究
  • 依託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金虹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嚴寒地區幅員遼闊,占我國領土的1/4。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居環境的改變與惡化已成為嚴寒地區城市建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冬季惡劣的氣候條件以及近年頻發的極端氣候對嚴寒地區城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亟待針對該區域氣候的特殊性,展開改善城市微氣候環境的相關研究。本項目基於嚴寒地區城市空間形態的高度複雜性與氣候的特殊性,構建城市空間構成要素、微氣候環境參量以及人體主觀舒適度評價系統資料庫,研發適於嚴寒地區城市特徵的微氣候環境動態數值模擬仿真技術,建立城市微氣候環境與城市空間構成要素的數值關係模型,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及多種現代分析方法從巨觀、中觀、微觀等多維層面,揭示城市微氣候環境與城市空間形態及其要素的關聯度,研究城市微氣候環境的調節機理、評價與預測模型及改善微氣候環境的設計方法,該研究對於改善嚴寒地區城市人居環境,指導嚴寒地區城市規劃、景觀及建築設計向科學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有重要價值及科學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基於嚴寒地區城市空間形態的高度複雜性與氣候的特殊性,通過對嚴寒地區典型城市進行的為期5年的長期測試、現場實測與實驗室實驗研究,構建了城市空間構成要素與微氣候環境參量資料庫,為嚴寒地區該領域的進一步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針對嚴寒城市冰雪下墊面等特點,構建了嚴寒地區城市區域熱氣候長期動態預測的城市冠層模型,建立了嚴寒地區城市住區風、熱環境動態預測評價模型,研發了適於嚴寒地區城市與氣候特徵的微氣候環境動態數值模擬技術;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及多種現代分析方法,分別從城市粗糙度、城市綠地、城市水體、城市不透水面、城市道路、城市廣場、景觀形態、建築密度與建築布局等巨觀、中觀、微觀的多維層面,研究了嚴寒地區城市空間形態及其構成要素對微氣候的影響及關聯度,揭示了不同季節氣象條件下與不同因素作用下嚴寒地區城市微氣候的變化規律,並給出相應的城市微氣候調節方法與設計策略,為城市規劃、建築及景觀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另外,從使用者的感受和行為活動研究了活動人群熱舒適與局地空間形態及其微氣候環境的聯繫。從長期熱適應、短期室內外熱回響、局部暴露影響等方面出發,深入探討並獲得了嚴寒地區人體室外熱舒適動態變化規律、城市人群室外熱舒適的季節特徵及適應行為特點,建立了適用於嚴寒地區人體熱舒適的新的評價方法;同時,探究了嚴寒氣候條件下人們的熱習性,給出了嚴寒城市的戶外人群熱舒適度區間範圍;基於人群行為活動特點與熱舒適需求,給出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方法與策略。基於各項研究,在國內外期刊及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92篇,其中SCI、SSCI檢索26篇,EI檢索12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研發分析軟體並獲得軟體著作權2項,申請專利2項,獲得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培養碩博研究生45名(已獲得學位32名),研究成果對於指導嚴寒地區城市規劃、景觀及建築的科學化、精細化設計有重要價值及科學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