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下旱區農事技術》是2014年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友才、李鳳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候變化下旱區農事技術
- 外文名:Farming Techniques Regarding Arid Area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 作者:熊友才、李鳳民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11042666
- 出版社:蘭州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7 頁
- 開本:16 開
《氣候變化下旱區農事技術》是2014年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友才、李鳳民。
第二部分 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原則 三、目標 第三部分 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及主要任務 一、最佳化能源結構,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生態省建設 三、強化水資源管理,加大綜合節水技術研發與推廣力度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重點行業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 五...
(七)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水利管理,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全面完成治淮14項骨幹工程建設任務,通過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飲水安全工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大型泵站技術改造等,強化防汛抗旱保障措施和應急管理,有力提高了水利設施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八)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對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分析法 (1)對比分析法 同地區、不同年份的農業氣候條件不同。通過對氣候要素時空分布變化與農業生物生育狀況、產量、質量的對比分析,可以確定某種農業生物最適宜和最不適宜的氣候條件,並尋找一定條件下的最優農業技術措施。(2)統計分析法 即根據樣本資料研究隨機變數的分布特徵、相關關係和隨機過程等問題。物...
氣候資源,通常是指光、熱、水、風、大氣成分等。作為人類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然資源,可被人類直接或間接的利用,或在一定的技術和經濟條件下為人類提供物質及能量。氣候資源分為熱量資源、光能資源、水分資源、風能資源和大氣成分資源等。共具有普遍性、清潔性和可再生性,已被廣泛套用於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
雲南發展冬亞麻氣候優勢及適宜種植區 冬亞麻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馬鈴薯霜凍防禦措施 大理雪梨與氣候 影響梨產量的氣候因子 核桃種植氣候條件 食用百合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發展新果園應注意的氣象問題 農事與氣象 談談搞好春灌 小春作物巧灌冬水好 大春育苗需防災 “三苗”下種與氣象 從冬季的降雨量談冬灌的必要性 水稻、玉米...
相反,如氣候過於乾旱,或過於濕潤,地形崎嶇,土壤貧瘠都不利於小麥的種植。小麥的分布區與中緯度的溫和氣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草原土壤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互關係。有些地方的氣候、地形和土壤條件並不有利於小麥的種植,但通過科學技術的活動,使自然條件得到改善,從而使小麥獲得較高的產量。在氣候乾旱缺水地區,...
深耕翻技術採用深耕機械作業,加深耕層,疏鬆土壤,增強土壤對降水的吸收速度,提高降水蓄納能力,避免產生地表徑流。機械深耕的技術實質是用機械實現翻土、鬆土和混土,以利於恢復土壤團粒結構,調整三相(固、液、氣)的比例關係,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深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層,熟化土壤,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與...
“中耕保墒”體制之所以單獨在中國形成,除了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的氣候背景迫使華夏先農去探索、實踐這條道路外,還得力於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普及的條播(耬播)技術。---整齊、有間隔的分行栽培,使得中耕成為可能。而歐洲公元17世紀前都還是手工撒播,亂七八糟的植株間根本就沒有人的立足之地和下鋤空間;到18...
中國農諺內容豐富,匯集了天文、氣象、時令、物候與農事生產關係的知識,表達出農事生產的季節性規律。如“立春一日晴,農夫不費力”,“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清明麻、穀雨花,立夏點豆種芝麻”。有些農諺反映了農耕各環節的操作技術和經驗,如“種田不用問,深耕多上糞”,“鋤板響,莊稼長”,...
芒種的氣象諺語有很多,如“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芒種落雨,端午漲水”、“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農事活動 “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指導著...
喀拉什河(以下簡稱喀河)發源於崑崙山和喀喇崑崙山,其補給來源是冰雪融水為主、降雨補給為輔,多年平均徑流量71.48億立方米,平均流量為69.5立方米/秒。和田玉棗採用以色列先進的滴灌技術灌溉。氣候特點 和田地區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種植區內降水稀少、乾旱多風,氣溫變化較大,晝夜溫差大、年溫差懸殊。據墨玉縣...
《論語·泰伯》載禹“盡力乎溝洫”,變水災為水利,服務農耕。其實水利技術的套用是黃河流域人民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慢慢積累開發出來的,並非大禹一人所為。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釀造酒,夏後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新石器時代後期中原文化中的龍山文化就有了釀酒的習慣,到了生產力更強的夏代,釀好酒、飲好酒...
農事活動 綜述 雖然雨水在立春之後,但是對於北方地區來說,雨水節氣仍是冬天景象,此時尚未出九,還在“七九”當中。進入雨水節氣,中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氣溫回暖,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因而要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以實現“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這種由物候、天象、農事活動的周期性變化而引發的圜道觀念,是農業民族特有的思維特徵之一,它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古代的自然觀、歷史觀、價值觀以及科學技術思想的發展。諸子學說 如果說周禮意味中華農耕文化特質的形成,那么諸子學說則是中華農耕文化的多彩表達。諸子學說,受農耕母體文化之滋養,都不同程度地重視或強調農業...
由於中國南北地區氣候條件不同,冬小麥收割時間也會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南方一些地區的小麥在立夏 、小滿時節已開始成熟收割。而北方一些地區的小麥在芒種時節開始收割。繁殖方法 冬小麥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栽培技術 部分地區秋播期間因乾旱影響播種,播後又遇持續陰霾天氣和提早降溫,造成冬前生長不足,弱苗比例大...
(一)加強專業化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建設。在保持現有農業氣象觀測站格線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以充分滿足地方需求、代表區域農業特色、兼顧平衡分布為原則,結合各地糧食高產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建設農業氣象觀測系統,開展農田小氣候觀測業務,提高對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
1953年,他帶領工作組奔赴長江南北農村蹲點,調查研究農業增產的關鍵技術問題。針對水稻爛秧問題,他提出了改水育秧為半旱育秧,根據地區氣候特點與品種特性安排適宜播種期,掌握天氣變化規律中“冷尾暖頭”時機落谷,以及加強水漿管理等成套技術。為保證全苗、預防爛秧、節約種子、培育壯秧做出了貢獻。江蘇省里下河地區...
此外,溫世仁先生還構想並實施了“千鄉萬才”計畫——將“黃羊川模式”複製到1000個西部城鄉,培養萬名計算機與網路技術人才。二: 黃羊川網路扶貧的內涵 經歷了農村責任制的改革,黃羊川的經濟發展有了改變。但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乾旱的氣候,經濟發展較為緩慢。2003年人均純收入1350元人民幣。與改革前相比,農民外出...
江南農業的每一次飛速發展和農業生產工具的革新都伴隨著中原地區的技術和文化的大規模南移,為南方精耕細作農業體系的形成準備了大量的勞動力資源,他們也帶來了大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工具。農業生產環境的變化 我國國土遼闊,南北緯度跨度大,海拔高度相差很大,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不同氣候的作用下形成多樣的...
氣候條件與氣候的季節變化 土壤與農作物之間的供應和吸收過程,是在近地面大氣層的影響下進行的。大氣的水、熱動態,必然影響土壤與作物之間的供求關係。在正常氣候下,土壤表現出正常的生產力;當氣候的季節變化反常時,引起土壤與作物的供求關係失調,就表現出異常的生產力。農事活動的影響 高產穩產的土壤,即使在...
七政之行,自消自息,何與人事?而聖人必以璇璣玉衡測之也,遂使後世私智之士,轉相摹效互出己見,如周髀宣夜渾儀之屬,議論紛拿,各有刺繆;及測之而不得,求之而不應,遂以為幽遠難明之事,而“天變不足畏”之說,於此矣。然則舜非與?曰:舜之齊七政,所以協歲時,戒農事也,非後世無用之空談也。
在此後的1000 多年中,中國北方旱地農業技術的發展,基本上沒有超出它所總結的方向和範圍,為中國後來的許多農書開闢了可以遵循的途徑。該書自出版後,長期受中國曆朝政府重視,傳遍海外後亦被常成為研究古物種變化的經典。《齊民要術》可解作平民謀生方法,亦可解為治理民生的方法。北宋時期的官刊善本不易看到,有...
四、氣候與重要農事活動 (一)水稻與氣候 1.播種 2.苗期管理 3.栽培管理 4.病蟲害 5.引種原則 (二)小麥與氣候 1.播種期 2.冬小麥苗期到抽穗揚花期的生產管理 3.病蟲害 4.引種的氣候 (三)玉米與氣候 1.播種期 2.地膜肥團育苗 3.生育期的需水特點 4.適當密植 5.引種的氣候 (四)紅苕與氣候 ...
後四個篇章分別講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節氣,內容涉及氣象和農事特點、農曆節日、民俗、民間宜忌、飲食養生、藥膳養生、起居養生、運動養生、食療防治、諺語、詩詞鑑賞等,帶領讀者多面了解傳統節氣常識,並懂得根據節氣氣候特點進行養生和生活。內容簡介 《二十四節氣知識大全集》兼具傳統文化和時代特色,刪除了以往節氣...
不違農時,適時播種,是進行農業生產的先決條件,從原始的刀耕火種到現代化的機器耕種,農業技術起了多么大的變化,只有適時播種是不能任意改變的。為了正確掌握農時,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總結了豐富的經驗,經受了足夠的教訓,因而以時令為中心的農諺竟占到40%左右。旱、澇、風、寒等自然災害在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時期...
是在昂貴的生產因素(即人力、畜力和土地等),可由廉價的生產因素(即石油、機械、農藥、化肥、技術等)代替的理論指導下,把農業發展建立在以石油、煤和天然氣等能源和原料為基礎,以高投資、高能耗方式經營的大型農業。精準農業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根據空間變異,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
第十三條設區市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定期組織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技術考核。利用高射炮、火箭發射裝置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人員名單,由所在地的氣象主管機構抄送當地公安機關備案。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工影響天氣指揮機構應當制定人工影響天氣年度工作方案和關鍵農事季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計畫,並報本級人民政府...
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3S技術在農業氣象業務中廣泛套用,普遍建立了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農業氣象業務系統,農業氣候區劃已能對複雜地形和群體內部氣象環境要素分布和變化規律進行精確描述。人工氣候箱(室)等環境要素模擬實驗手段不斷改進和普及。80年代以來開展了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與適應對策的...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氣候資源的監測、分析和評價,定期發布氣候公報以及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第二十三條 省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研究,組織建立太陽能、風能監測網,為太陽能電站和風電場的建設、運行提供監測、評估、預報等技術支持。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