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全書:四川卷》是一部全面系統準確地反映中國農業方面的國情、省情的高層次宏篇巨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遵循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虛美,不掩過,用可靠的事實資料,如實地記載了中國農村經濟在各個階段的發展實況及其曲折前進的歷史進程,突出了農村經濟改革、農業生產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的進展情況、重大成就發展趨勢,為世人,為後代留下一部科學的、珍貴的農業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業全書:四川卷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頁數:435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農業出版社
- 作者:《中國農業全書》總編輯委員會 《中國農業全書·四川卷》編輯委員會
- 出版日期:1994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9035416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農業概述
一、農業發展梗概
(一)早期的農業
(二)民國時期的農業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農業
1.三年恢復時期(1949—1952年)
2.“一五”時期(1953—1957年)
3.“二五”時期(1958—1962年)
4.三年經濟調整時期(1963—1965年)
5.“三五”、“四五”時期(1966—1975年)
6.“五五”時期(1976—1980年)
(四)農村改革給農業帶來巨大變化
二、農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一)農業發展和工業化的關係
(二)農業發展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關係
(三)農業發展和實現小康目標的關係
三、四川農業在全國農業經濟中的地位
(一)糧油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在全國的地位
(二)畜牧業在全國的地位
(三)林果業在全國的地位
第一章農業自然資源
第一節土地資源及其分布
一、幅員及土地分類
(一)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
(二)土壤分類及分布
1.水稻土
2.紫色土
3.黃壤
4.紅壤
5.沖積土
6.山地草甸土
7.沼澤土
(三)地貌地形分類
1.平原
2.台地
3.低丘陵
4.高丘陵
5.低山
6.低中山
7.中山
8.高山
9.極高山
10.山原
11.高平原
(四)地貌地形分區
1.四川盆地區
2.盆周山地區
3.川西南山地區
4.川西高山峽谷區
5.川西北高原區
二、非耕地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演變
三、耕地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演變
(一)耕地資源數量的變化
(二)耕地的深度開發利用
1.“噸糧田”、“雙千田”建設
2.冬水田綜合利用
3.低產田土改造
4.改革耕作制度
四、土地利用現狀的綜合評價及發展
方向
(一)土地利用現狀評價
1.耕地
2.園地
3.林地
4.牧草地
5.城鎮居民及工礦用地
6.交通用地
7.水域
8.未利用土地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三)土地利用方針及原則
(四)土地利用的發展方向
第二節氣候資源及其分布
一、氣候資源特徵
(一)氣候特點
1.東部中亞熱帶氣候,西部寒冷高原氣候
2.氣溫年變化不大
3.冬乾夏雨,春雨少於秋雨,春多旱,秋多綿雨
4.日照東少西多,四川盆地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
5.山地垂直氣候變化顯著
6.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冷暖乾濕各種氣候類型
(二)光熱水資源分布特徵
1.光照資源
2.熱量資源
3.水分資源
二、氣象災害及其變化規律
(一)乾旱
1.各類乾旱的時空分布
2.乾旱災害的歷史演變
(二)洪澇
1.洪澇的時間分布
2.洪澇的地理分布
3.洪澇出現頻率及分布趨勢
(三)低溫
1.春季低溫
2.初夏低溫
3.秋季低溫
(四)霜凍
(五)秋綿雨
(六)冰雹
(七)大風
三、農業氣候分區及其開發利用
(一)四川盆地亞熱帶農林牧區
1.盆南暖季長伏旱雙季稻三熟區
2.盆東伏旱酷熱稻麥二熟區
3.盆中多旱夏熱稻麥二熟區
4.盆西春夏旱微熱稻麥二熟區
5.盆南邊緣山地亞熱帶農林牧區
6.盆東南山地亞熱帶暖溫帶林牧農區
7.盆北邊緣山地亞熱帶暖溫帶溫帶林牧農區
8.盆西邊緣山地亞熱帶暖溫帶溫帶最濕林牧農區
(二)川西南山地亞熱帶農林牧區
1.攀西金沙江河谷雙季稻熱作區
2.西昌、會理稻麥二熟區
3.大涼山山原暖溫帶、溫帶林牧農區
(三)川西高山峽谷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林牧農區
1.巴塘—雅江乾旱半乾旱區
2.丹巴—松潘半濕潤區
(四)川西北高原亞寒帶牧區
四、氣候與重要農事活動
(一)水稻與氣候
1.播種
2.苗期管理
3.栽培管理
4.病蟲害
5.引種原則
(二)小麥與氣候
1.播種期
2.冬小麥苗期到抽穗揚花期的生產管理
3.病蟲害
4.引種的氣候
(三)玉米與氣候
1.播種期
2.地膜肥團育苗
3.生育期的需水特點
4.適當密植
5.引種的氣候
(四)紅苕與氣候
1.育苗管理
2.髮根分枝結苕期
3.蔓、苕並長期
4.苕塊盛長期
5.壟作栽培,合理密植
(五)川西北高原自然牧草與氣候
1.返青期
2.飽青期
3.抽穗開花期
4.成熟枯黃期“
5.引種的氣候
第三節水資源及其分布
一、水量、水質及地域分布
二、水力資源及地域分布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評價
第四節農業生物資源及其分布
一、主要農作物區域分布
(一)綜合自然區劃
(二)主要農作物分布
1.糧食作物
水稻
玉米
紅苕
小麥
2.經濟作物
油菜
烤菸
甘蔗
棉花
花生
(三)四川省種植業名特優新產品名錄
二、林業資源
(一)森林資源
1.川西北高原無林區
2.川西北高原林區
3.川西高山峽谷林區
4.川西南山地林區
5.盆地邊緣山地林區
6.盆地林區
(二)用材林
1.用材林區域分布和蓄積量
2.珍貴樹種及分布
(三)經濟林
1.乾鮮果主要品種分布
2.木本油料主要品種分布
3.木本工業原料林產品主要品種分布
4.木本藥材原料林產品分布
(四)竹類資源
1.竹資源分布
2.竹類主要品種
三、家畜、家禽資源
(一)生豬品種及分布
1.榮昌豬
2.內江豬
3.成華豬
4.盆周山地豬
5.藏豬
6.雅南豬
7.涼山豬
(二)牛、羊品種及分布
1.宣漢黃牛
2.川南山地黃牛
3.峨邊花牛
4.涪陵水牛
5.德昌水牛
6.氂牛
7.藏羊
8.四川銅羊
9.建昌黑山羊
10.川東白山羊
11.藏山羊
(三)家禽、家兔品種分布
1.彭縣黃雞
2.峨眉黑雞
3.舊院黑雞
4.藏雞
5.建昌鴨
6.四川麻鴨
7.四川白鵝
8.四川白兔
四、水產資源
(一)資源分布
1.水面資源組成及分布
2.魚類資源及分布
3.經濟水生生物資源
(二)養殖、捕撈生產
1.當前生產情況
2.存在問題
五、野生動植物資源
(一)野生動物和主要珍稀動物分布
1.區域分布
2.國家保護動物
(二)野生經濟植物主要種類分布
1.珍稀植物
2.藥用植物
3.澱粉植物
4.油脂植物
5.芳香油植物
6.具有經濟價值的纖維植物
7.單寧植物
8.菌藻植物
9.花卉
(三)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與開發利用
1.臥龍自然保護區
2.青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3.南坪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4.南坪白河自然保護區
5.松潘黃龍寺自然保護區
6.若爾蓋鐵布自然保護區
7.平武王朗自然保護區
8.寶興蜂桶寨自然保護區
9.天全喇叭河自然保護區
10.重慶縉雲山自然保護區
六、農業病蟲天敵資源
(一)農作物病蟲天敵資源
1.天敵種類及分布
2.天敵資源的開發利用
(二)草原病蟲鼠害天敵資源
1.草原病蟲鼠害
2.天敵資源
3.天敵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森林病蟲天敵資源
1.天敵種類
2.保護利用天敵的方法
3.人工繁殖的天敵種類
第五節農業生態環境
一、農業生態環境現狀
(一)變化趨勢
1.人口眾多,墾殖指數增高
2.森林覆蓋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劇
3.工業“三廢”污染嚴重
4.氣候變化異常,自然災害頻繁
(二)影響和後果
1.土地質量下降
2.水利工程淤毀報廢
3.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4.病蟲危害擴大
(三)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成因
1.自然條件
2.社會條件
二、農業生態環境的歷史演變和
治理方向
(一)歷史演變分析
(二)今後治理方向
1.治理方針
2.分區治理重點
第六節農村能源
一、能源資源分布狀況和開發條件
(一)小水電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特點
(二)小煤礦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條件
(三)薪柴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條件
(四)作物秸稈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條件
(五)人畜糞便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條件
(六)沼氣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利用條件
(七)太陽能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條件
(八)風能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條件
(九)地熱
1.資源量
2.分布狀況
3.開發條件
二、農村能源開發利用現狀
(一)農村商品能源的開發利用
1.小水電和小火電
2.小煤礦
3.淺層天然氣
4.太陽能、風能、地熱能
(二)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
1.薪柴
2.秸稈
3.人畜糞便和沼氣
三、農村能源消費結構與特點
四、農村節能建設
(一)發展沼氣事業
(二)推廣省柴節煤灶
(三)抓好微水電、太陽能和生產節能
五、農村能源消費存在的問題
(一)消費結構不合理
(二)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三)消費水平低,區域差異大
(四)能源經濟效益差
(五)農村電力供應不足
(六)生物質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利用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
第二章農業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章農業生產水平
第四章農村生產關係的變革
第五章農業教育、科技與文化
第六章農村市場
第七章農業經濟技術國際合作
第八章農村收益分配
第九章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第十章農業機構
第十一章地縣農村經濟
四川農業大事記(1950—1990年)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