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法基本原理研究——以大陸法系民法傳統為背景》一書凝聚了作者們兩位作者多年來對民法基礎理論的思考與探索。發源於兩千多年前古羅馬法的民法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在這門學問面前作者們永遠只能抱著不斷學習的態度,本書的創作也只敢說是作者們學習和研究民法的一點心得和體會。
本書的理論定位有兩個方向,其一是在形而上的思想層面探究大陸法系民法內在的思想邏輯,對近代大陸法系民法的立法技術、基本原則、民法本位以及債權物權的基礎概念和體系等問題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在形而下的制度層面,立足於大陸法系民法傳統,對民法的基本問題如“人”、“物”、“債權與物權”、“侵權責任”等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具體來說,本書突出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本書的學術特色之一是對大陸法系傳統民法的基本原理展開了歷史與哲學的追問。從巨觀的線索上來說,本書始終貫穿著大陸法系傳統民法的方法論,這既體現在對傳統民法直接的論述上(例如民法典的理性化、民法本位的變遷、傳統民法上“人”與“物”的觀念的歷史、債權效力擴張的現代發展趨勢,等等),也體現在運用傳統民法解釋和發展我國的民法制度上。因此本文的副標題定為“以大陸法系民法傳統為背景的研究”就是基於這種考慮。作者們認為,任何一個時代的法律制度與該時代的法律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有時候制度就是思想的體現,因此通過對這些民法基本問題的探討,在對大陸法系的民法思想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理解大陸法系的民法典以及各種民法制度就遊刃有餘了。
其次,本書的另一個特色,運用分析法學的方法論,對債權、物權以及侵權責任的具體民法制度進行了分析性的研究。尤其是在大陸法系相關民法原理的基礎上,結合了當今我國民法制度發展,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附隨義務、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環境侵權行為、產品責任等新問題作出了有益的探討。
從本書的具體內容來說,作者們按照大陸法系傳統的民法體例進行組織和安排,這就是說,本書的結構基本上是按照民法典的結構安排的。首先,第一章“民法的法典化與民法本位的嬗變”和第二章“民法上的人與物”相對於傳統民法的總則部分,這一部分包括了民法典的理性化的立法技術,民法的基本原則和本位思想的歷史變遷、確立民事主體平等、自由的法律地位的意義以及作為民事法律關係客體的“物”的問題,等等。通過這一部分的研究,本書力圖展示民法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並表現了民法內在的一種終極人文關懷。
第三章“債權與物權的基本原理”涵蓋了傳統民法的兩個主要領域,即債權與物權,由於篇幅的限制,本書不能對該領域的問題進行細節的探討,而是抓住了幾個主要問題,包括債權的本質問題,從債權的效力擴展看現代債法的發展趨勢,我國目前學術界探討熱烈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城市中常見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問題。通過這一章的內容,作者們一方面揭示了現代民法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民法與社會生活發展的強烈的互動聯繫。
第四章“侵權責任的前沿問題”論述了我國目前比較突出的幾個侵權責任問題,包括榮譽權是否可以作為侵權行為的對象、環境侵權對傳統侵權行為法的挑戰以及釐清產品責任的基本概念。有學者說,侵權行為法是現代民法新的“增長點”,作者們的研究也力圖表明這一點,即侵權行為法面對變動不安的社會生活,必須及時作出調整。
從上述的介紹可見,本書的內容是豐富的,研究的方法是具有特色的,覆蓋的範圍是廣闊的,研究的程度是深入的,本書體現了作者們紮實深厚的學術積累,因此本書既是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也可以作為法科學子有益的課外讀物。作者們相信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安徽財經大學的民法學研究創造一個新的學術平台。
本書是一部合作作品,作者們兩位作者各自完成了本書一半(十多萬字)的寫作任務。具體來說,作者們事先共同擬定大綱,對各自感興趣並且覺得有創意的問題納入了寫作和研究的範圍,然後相互討論,形成觀點,並最終落實為文字,最後進行統一的編排和審訂。因此,本書是作者們思想合作的結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民法的法典化與民法本位的嬗變
第一節 近代民法法典化的理性精神
第二節 民法的權利本位與社會本位
第二章 民法上的“人”與“物”
第一節 民法上“自然人”的歷史與價值
第二節 人格、人格權與人格權法
第三節 大陸法系民法上的“物”與物權客體
第三章 債權與物權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債之關係的本質與債之效力的擴張
第二節 債法上的附隨義務
第三節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新發展
第四節 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研究
第四章 侵權責任的前沿問題
第一節 榮譽權的質疑
第二節 環境侵權責任新探
第三節 產品責任若干概念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