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周刊》創刊於1947年,是政治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治周刊
- 語種:中文
- 類別:政治刊物
- 創刊時間:1947年
《民治周刊》創刊於1947年,是政治刊物。
《民治周刊》創刊於1947年,是政治刊物。辦刊宗旨旨在宣揚憲法精神,灌輸國民政治知識,推進民主政治為主旨。刊登內容刊登有關政治之評論、漫畫、民間疾苦的特寫。1...
《民治評論》1932年5月創刊於上海,周刊,每逢周六固定刊行一期,由上海民治評論社負責該刊的編輯出版與發行的工作,社址位於上海膠州路七十八號。單份售價大洋三分。具體的發行人和主編等信息不詳,標題“民治評論”四字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親筆題寫。具體的停刊原因以及停刊時間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33年第二卷第五十...
他們先行一個周刊叫做《民生》。他們所標榜的“民治主義”,就是“德莫克拉西”。是年冬,北京學生髮起驅彭運動,北京學聯決定派代表四人往上海運動各界回響。王崑崙為四代表之一。他在公務完畢後,由謝持(慧生,當時任孫中山的秘書長)介紹再次謁見孫中山,陳述民治主義同志會同人願意加入國民黨,跟中山先生革命的願望。
《政問周刊》內容以討論現實問題的文章為主,並不局限於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文章亦有。在政治方面,該刊中的文章涉及有國家命運、政黨、民主制度、外交等多個方面,如薩孟武的《民治與黨治》一文就討論了民治和黨治的問題。在經濟方面,該刊既討論了當時的經濟狀況,也討論了經濟建設等問題。又如《現...
杜威論民治社會之標準,以能與其他社會聲息相通為第一要義。行政機關,由當與社會全體,情感相應,脈息相通,不可有絲毫之壅蔽隔閡,而抒情感,通脈息之媒介,則莫善於刊物。本大學為江蘇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其所資以溝通民眾情意者,實惟本刊;故本大學不願以本刊自私,而願公諸本區教育界同人及社會全體,為公開...
政治方面,他認為儒家思想早已包含了西方民主政治所包含的民有、民享和民治等有關政治基礎、目的和過程等方面的內容,如孟子的“民為貴”即民有,儒家的“民父母論”即民享,“賢人政治論”即民治,中國並不缺少民主政治的精神。1935年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社會學人的學科基礎應力求寬廣雄厚。1939年他在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人民評論(北平1931)》1931年12月26日創刊於北平,周刊,屬於政治類刊物。該刊主編者兼發行者為人民評論社,社址位於北平粉自胡同二號。刊物每逢星期六出版,零售每冊二分,電話為西局八五六。供稿人有胡夢華、林光耀、馬戈、常我等人。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現館藏1931年12月至1933年1月發行的41期。欄目方向 ...
《甲寅》日刊是在袁世凱復避帝制失敗後創辦的,雜誌同人慶賀袁世凱身死和帝制的覆滅,盼望著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國出現。日刊評論指出,現在世界各國有一種"離心主義之勢力日見伸張",這種離心主義就是自治、民治、民主主義,它與專制主義、向心主義相對立、民主主義是世界發展的趨勢,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縱...
田伯萍還擔任中共四川省黨史工作委員會顧問、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名譽會長、重慶新聞記者協會顧問、民治新聞學校校長、立信會計學校名譽校長。1983年元月抱病為《育彼英才——陶行知育才學校在重慶》作序;積極致力於整理《新華日報》史,發起《新華日報》《民眾》周刊史學會。1983年兩學會...
尚丁(1921-2009),男,江蘇丹陽人,出版人,民國31年畢業於民治新聞專科學校。1943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曾參與中華職教社發起組織的“憲政座談會”和“拒檢運動”的工作,任《國訊》周刊、《憲政》月刊編輯。人物經歷 抗戰勝利後任民盟華東區執行部委員、民盟上海市委支部(地下)組織部長,並任《展望》周刊編輯。...
《平旦周報》1932年1月在上海創刊,收錄至同年11月第43期。由平旦周報社編輯並發行,第25期起由鄒敬芳編輯。周刊,屬於綜合性刊物。人員編制 該刊主要撰稿人有駱谷、鄒敬芳、張次年、愷予及白沫等。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包括短評、隨筆等。該刊主要內容是發表有關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外交等方面的文章。同時還...
“七日談”欄目刊載政界新聞、時事近況;“論叢”欄目專欄刊載二戰、白銀問題、民治政體演進、國內外政局、社會改革等經濟、政治、外交領域的論著;“大雜院”欄目刊載社會各方面的隨筆雜文;“社會素描”刊載地方社會的寫生筆記;“今古閒談”欄目刊載古今奇談,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國際時事圖解”欄目刊載文章結合地圖...
其實,這是不同於“政府的正當權力系得自統治者的同意(民有、民享、民治),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損害這些目的的話,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的自由主義精神嫡傳的,這是他與魯迅等人的根本區別。關於劉煜生,史沫特萊致胡適信中曾說:“人們正在徵集劉煜生所寫的那些使他...
自學成材,曾參加創辦《觀察》周刊,並代理主編。曾任中國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上海銀行經濟研究室研究員,民治新聞專科學校、震旦大學教授,上海法政學院教授、院長。1952年9月於復旦大學任教,開設政治經濟學一帝國主義專論、美國經濟等課程。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第一屆政協常 委 ,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會副...
《人治,法治,民治》《關於“詆毀元首”》“飛毛腿”記者 顧執中(1898―1995)人物評介/張金鳳 作品選編 《黃金世界的青海》《捧了金飯碗討飯吃》《最可紀念底一個月》(節選)民營報業大王 成舍我(1898―1991)人物評介/林溪聲 作品選編 《我們的宣言》《我所理想的新聞教育》(節選)《我們這一時代的報人》(節選)...
1934年,在民治路新建館舍兩棟,恢復活動。1940年列為全省乙級館,設總務、教導、生計、藝術四組,後設講演、圖書等部,創辦周刊《南縣通俗報》,1943年日本進犯南縣,館舍被日軍焚毀,再度停辦。抗戰勝利後,1946年3月恢復,先租用民房,後遷至民眾體育場紀念堂,併購置體育運動器械,訂購報紙雜誌,開辦書報閱覽、...
第二,教育問題,該刊對教育問題也比較關注,對大學教授,學校的規章制度,運行方式以及學校發生的事件,出現的問題都有涉及,如有對北京國立八校合併問題的評述,有針對大學教授言論的文章以及對國家主義的教育和民治主義的教育的探討等。第三,雜感,置於館藏前幾期的最後有一欄,是編者對於一些條例,事件的感受,有...
我們要用民治民有的力量,即是用國家的力量,依據孫先生的實業計畫,把我們的大實業收歸國家管理,以防止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資本制度之發生;更以政府和人民協力共謀農產織造建築輸運等實業之發展,以滿足全國人民衣食住行等項之需要;同時,實行縣自治制度,規定全縣私有土地之價,由地主自報於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便...
梅思平在雜誌上為國民黨的黨治進行鼓吹,認為“現在喊結束黨治的,算是書生之見”,中國的根本問題在於“如何使國民黨或非國民黨的能夠與資產階級相團結,以制裁武力的問題”,“創立一個資產階級和智識階級聯合的代議機關”,“來監督財政,繼而制裁武力”,因此,“就實際環境而言,現在中國只有漸由黨治推進至民治一...
他主有倫敦出版的《國民周刊》——The Nation and the Athenaeum,下譯的《論蘇俄》文就在該刊上發表的(十月十日)。這是第一篇,以後當續譯登載本刊,開痕司的觀察不僅有價值並且有趣味,請讀者注意。開痕司先生新娶一位有名的俄國舞女,因此我們可以猜想他可以得夫人的幫助間接看俄文書,雖則他自己沒有到...
《民治日報》(1916年)《渝州日報》(1916年)《女鐸報》(1916年)《民鳴日報》(1917年)《民信日報》(1918年)《救國日報》(1919年)《場期白話報》(1919年)《民隱日報》(1919年)《江州雅報》(1919年)《川東學生潮》-《川東學生聯合會周刊》(1919年)《西方日報》(1920年)《平民日報》(1920...
1926年,在北京加入了以馬敘倫為首的國民黨“民治主義同志會”。5月,南下廣東,在同學王崑崙的幫助下,到汕頭擔任《青白花》周刊的編輯,後任汕頭市公安局局長何輯五(何應欽之弟)的秘書。北伐戰爭開始後,何輯五兼任潮梅警備區代理司令,申伯純隨之留守潮州。當時,由於國民黨右派不斷挑起摩擦,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與共產...
(2)同年還有華漢(陽翰笙)、李一氓(李民治)負責出版的小型半月刊《流沙》問世,亦共出 5期。(3)與創造社有關的期刊,尚有《A·11·》周刊(1926年4月28日──1926年5月26日)、《幻洲》周刊(1926年6月12日──1926年6月18日)、《新訊息》周刊(1927年3月──1927年7月)以及《畸形》半月刊...
雜誌與救國 “民治”與“新式獨裁”何去何從:殘局中的“過河卒”北大校長 十年計畫 沒有選擇的選擇 民主的“裝飾品”“這樣的校長真不值得做”“過河卒子”晚年胡適:美國、中國台灣與蔣介石 胡蔣之間 不做大哥 對胡適的“圍剿”自由主義之路 被四面夾擊的胡適 胡適之死 胡適的“非典型性”秩序與共識 解釋世界...
毛澤東和全體中國共產黨人,都認識到“國民政府,是國民黨的一黨政府,它所實行的是黨治,而不是民治”,“是專制,而不是共和”。抗戰勝利後,人民希望建立一個和平、民主的國家,中國共產黨順應了人民的意願,及時號召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這一號召得到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歡迎。國民黨...
這一時期,袁方撰寫並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1943年,在《自由論壇》雜誌發表文章《論社會流動與理想社會》(1943年)和《士的社會階梯》(1943年);1944年發表文章《民治與社會選擇》(1944年);1945年,在《新經濟》雜誌上發表文章《論兼業》(1945年)。此外,袁方還根據任課期間收集的資料撰寫調查報告《昆明市...
這一時期,袁方撰寫並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1943年,在《自由論壇》雜誌發表文章《論社會流動與理想社會》(1943年)和《士的社會階梯》(1943年);1944年發表文章《民治與社會選擇》(1944年);1945年,在《新經濟》雜誌上發表文章《論兼業》(1945年)。此外,袁方還根據任課期間收集的資料撰寫調查報告《昆明市...
12.《民治:法治的真諦》,《浙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第二作者)13.《法的模糊性初探》,《嶽麓法學評論》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4.《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為鑑 加強我國金融法制建設》,《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第二作者)15.《通過訴訟推進民治》,《中國律師》2000年第9期 16.《...
1924年1月20日,何孟雄在《新民國》第1卷第3號上以《十二年來“民治派”與“反民治派”鬥爭之經過及今後國民應有之覺悟》為題發表了長篇文章。文章回顧12年國民黨與北洋軍閥鬥爭的歷史,滿腔熱情地動員全國支持國民黨,打倒北洋軍閥反動政府。1924年3月8日,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要求,中共北京區委進行改組,由李大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