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體與外交》是2013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曉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政體與外交
- 作者:申曉雲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1日
- 頁數:491 頁
- 定價:68.00
- 開本:16 開
- 語種:簡體中文
《民國政體與外交》是2013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曉雲。
《民國政體與外交》是2013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曉雲。內容簡介《民國政體與外交》注重內政與外交的互動考察,從體制演變入手,對民國時期的重大外交事件、外交人物,以及外交機構、制度等諸多方面作出深入考察。本著...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依據古今中外所曾經有過的各種政治制度,歸納出“五權分立”的政府組織,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5個部門。總統 中華民國大總統,任期五年,第一任大總統是袁世凱,於1913年選出。袁世凱猝逝後,北洋軍閥成為北平政府的實際把持者,大總統不過是傀儡,大多沒有實權,實權都在北洋...
1937年12月及1938年3月,日本在淪陷區北平和南京兩地﹐分別組織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兩個偽政權。1938年7月,日本向重慶國民政府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高宗武透露,日本擬認汪精衛為和談對手。同年10月,日軍攻占廣州﹑武漢。11月,日本再次發出誘降聲明。於是,汪精衛集團代表高宗武、梅思平與日本代表...
"中華民國"(簡稱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大轉變的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終結階段,“中華民國軍制”和“中華民國官制”比較特殊。這一社會政治動盪的歷史時代,軍閥割據,曾相繼建立過不同類型的政權和軍政組織,它們紛繁複雜,政體各不相同,官制、軍制各...
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政權組織形式先後實行過總統制、責任內閣制、君主制、執政制、大元帥制、委員會制、五院制等各種政體。發展歷程 1912~1949年,中華民國的政治制度複雜多變,先後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軍閥統治和中國國民黨統治 3個時期。雖然在大部分時間裡,民國形式上採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但實際上...
之後發生洪憲帝制與溥儀復辟,使民國政體受到考驗;後期軍閥割據,動盪不安。1926年,中國國民黨組成國民政府發起北伐後大致統一全國,首都遷至南京。期間內憂外患不斷,由於日本入侵,1937年至1945年間與日本全面爆發戰爭(詳見抗日戰爭與二戰)。抗戰勝利後,1947年頒布憲法,國民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1949年10月,中華...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以下簡稱《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是辛亥革命勝利後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通過的關於籌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綱領性檔案,它雖然是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一部政府組織法,但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因為它確定了中華民國的基本政治體制,仿效美國的政治體制,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所以可以說:《臨時政府組織...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1912年1月-1913年10月中國國家元首的稱呼。簡介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始於辛亥革命的勝利,終於1913年10月袁世凱被選舉為第一任大總統(注意:沒有臨時2字)。政治背景 辛亥革命成功後,中國革命黨人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治國方案,遂按照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總統共和制。儘管因為現實...
至1897年10月,朝鮮高宗建立大韓帝國,使“韓國”作為朝鮮半島國家的正式國名而登上歷史舞台。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於中國上海,雖然改變政體,但仍沿用“韓國”的國名。1948年8月15日起朝鮮半島南部的國名就被定為“大韓民國”,簡稱韓國。 歷史沿革 播報 編輯...
中華民國出現於世界者,於今年余。此一年中,一切政治,曾無能滿人民之意者。推其原因,則以數千年之專制流毒,仍存在於今日故。蓋專制之歷史因緣,繼承之者,厥為官僚。當專制之時代,無所謂法律,官僚之任意手段而已。吾國所以推翻專制政體,而易以共和政體者,最大目的,則為排除官僚政治。然而一年以來,在位者...
隨著韓國境內的政治局勢的變化,執權者經常推動了憲法修改。大部分修憲是為了保障執政者的權威主義政權的鞏固,其修改內容集中在國家的政體和總統選舉方式的變更、總統任期延長等問題,而不在提高人民基本權利的問題。因此韓國社會經常顯出矛盾和混亂的局面。在此環境下,朝鮮民族在長期的鬥爭當中不斷反抗獨裁政權而努力推動...
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任命王寵惠、胡漢民和戴季陶三人擔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草案》的起草人員,並由王寵惠先行起草行政和司法兩院內容。由於五權憲法這一制度無先例可循,所以起草者不僅要深諳孫中山的憲政理念,還要能夠參酌中外政治制度,在政府組織結構上進行全新的設計。1928年10月4日起草工作正式開始,由於胡漢民...
7.外交部總務廳為約請各國公使茶會派遣巡警事致警察廳函(1913年10月8日)8.外交部總務廳關於各國同時承認擬不懸掛各國國旗致“交通部”總務廳函(1913年10月8日)(三)英、俄等國的承認 1.駐俄國公使陸征祥關於民國建立政體變更致外交部函(1912年2月16日)2.俄國駐華大臣庫朋斯齊抵北京任事希定拜謁時日致臨時...
湖北軍政府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為根本目標。1911年10月11日鄂軍政府議決的第一個檔案中明確規定,稱中國為“中華民國”,“政體為五族共和”,“國旗為五色,以紅黃藍白黑代表漢滿蒙回藏為一家”。以“建立共和國”號召人民投入革命鬥爭。過渡軍政府 湖北軍政府為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作思想輿論上和組織上的準備。湖...
政治制度 仿法國式的責任內閣制:當時的參議院為抑制袁世凱的野心,乃將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總統制改為內閣制使袁世凱成為虛位總統。總綱以簡潔的文字,將國家的要素作原則性的規定。人民權利義務的保障已有詳盡的規定,並設有法律保留條款。大總統副總統的選舉:仍沿《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精神由...
世界各國國體政體一覽表 外國國會組織法大綱 外國地方自治制度概要 各國上議院制度比較表 各國下議院制度比較表 軍警 民國參謀本部官制 參謀本部官職官階比照表 參謀部現任重要人員 水陸要隘考 陸軍部官制 陸軍部職員表 陸軍部官等表 陸軍部現任重要人員 陸軍官佐禮服制 陸軍服制 陸軍官俸表 陸軍官座士兵等級一覽表...
共和制或稱共和民主制、民主國或民國(republic),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政治體制(和這樣統治的國家),君主不是國家的最高首腦。施行共和制的國家通常稱作“共和國”。這個詞起源自拉丁文res publica,意思是“公民的公共事務”。相對於帝國及王國,共和的特色是國家元首並非世襲的皇權,若元首的產生方式是以民主選舉方式...
五、主權與邦交:中華民國的外部“合法性”問題 六、結語 比較憲法學視域中的民初根本法 一、政體設計:總統制與內閣制的不同選項 二、“國體”建構:單一制與聯邦制的取捨歧異 三、制衡機制:立法與行政的許可權設定 四、憲法原則:國權與民權的“主義”選擇 五、結語 曹錕“賄選”控告的法律證據研究——兼論...
《政黨建置與民國政制走向》也涉及學術與宗教,以其或與政治趨於一途、或與政治瓜葛糾纏,故多少染上了時代所特有的政治色彩。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編 民國時期的政黨與國會政治 政黨建置與民初政制走向 論《臨時約法》對民國政體的設計規劃 梁啓超與宋教仁議會民主思想之比較 民初國會制度衰亡之政治語境分析 胡適與...
(轉引自張玉法:《國民黨與進步黨的比較研究》,頁89)從這番話中,多少可以看出湯氏在湖北軍政府中的地位,但放棄君主立憲、認同共和政體則亦同樣一覽無遺。然而,讓湯化龍沒有料到的是,他在軍政府中的地位很快就發生了變化。軍政府組織系統確立之後,仍為軍政、民政兩大部門,軍政部內設軍令、參謀、軍務三部...
政體 北洋政府時期政壇更迭頻繁,從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屆內閣,最短的兩屆只有六天。雖然北洋政府先後出台的五部憲法都以“三權分立”為基本原則,但袁世凱掌權後,立刻解散國會、撤銷國務院,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規定總統獨攬一切權力且可無限連任,...
《中華民國憲法》(又稱曹錕憲法),是中華民國建立十餘年來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憲法。關於國體,它規定“中華民國永遠為統一民主國”;“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在任何情況下,“國體不得為修正之議題”。關於政體,它規定採用內閣制,“中華民國之行政權,由大總統以國務員指贊襄行之”;“國務院以國務員組織之...
中華帝國(英文:Empire Of China)是公元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3日間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預備成立的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政權名稱。1912年共和立憲政體的中華民國成立後,因事權牽掣造成的諸多紛擾對積貧積弱、亟待發展的中國頗為不利,再加上當時的政局亂象及部分中外學者力諫變更國體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最終,...
供職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汪大燮由駐日公使改任中華民國臨時外交代表,傳遞有關清帝遜位及改共和政體事項。5月,共和黨成立,汪大燮以駐日公使的身份,為該黨留日支部長。後共和黨、民主黨和統一黨合併為進步黨,他又當選為名譽理事。1913年,汪大燮任中華民國駐日外交代表。同年,任滿回國。9月,國務...
1918年7月5日,改組後的軍政府成立,實權落到桂系軍閥手裡。他們壓制、排擠親近孫中山的伍廷芳、唐紹儀。8月19日推岑春煊為總裁會議主席。軍政府的大權被篡奪,護法運動告失敗。此時,孫中山才認識到南北軍閥猶如“一丘之貉”。它也可為談論政體、制度,只看形式上的民主性而不察其實質者鑒。
五色旗是中華民國建國之初北洋政府的國旗,旗面為按順序是紅、黃、藍、白、黑五色橫長方條,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又一個主要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指出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因而...
儘管省制問題是以標題通過,但政學會限制集權、維護共和政體的分權主張, 體現了其追求中國政治走上憲政軌道和議會政治的意圖。政學會在這一時期的又一重大活動是反對定孔教為國教。主張定孔教為國教本是康有為所倡, 張勛也曾聯合各省督軍致電北京政府擁護這一主張。1917 年初國會審議憲法第19 條時, 研究系議員再次...
在現行政體下,總統擔當以下六項主要職能。第一,總統是國家元首,在政府系統和外交關係中象徵和代表整個國家。總統接見外國使節,頒發嘉獎令和授勳並實施大赦。總統有義務維護民族獨立、領土完整、國家的連續性和維護憲法。此外,總統的另外一項特殊使命是為韓國的和平統一而奮鬥。第二,總統是最高行政長官,有責任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