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三角城遺址是民勤縣紅沙梁鄉小東村境內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勤三角城遺址
- 地理位置:民勤縣紅沙梁鄉小東村西5公里
- 占地面積:約 4000 m
民勤三角城遺址是民勤縣紅沙梁鄉小東村境內遺址。
民勤三角城遺址是民勤縣紅沙梁鄉小東村境內遺址。位於
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沙井文化遺址(柳湖墩遺址、火石灘遺址和小井子灘遺址)、古城遺址(連城遺址、古城遺址、三角城遺址)、驛鋪遺址(寧邊驛、黑山驛遺址)、古墓葬、古建築(漢明代長城、烽隧)等古人類文化遺址。科學研究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從本底調查、荒漠植被恢復重建技術及生物多樣性...
三角城林場位於民勤縣紅沙梁鄉西部, 地處巴丹吉林沙漠東緣,因場部南面民勤三角城遺址而得名。民勤縣三角城機械林場是縣屬唯一的國營林場, 地處巴丹吉林沙漠東緣,因場部南面三角城遺址而得名。現已完成人工造林10.6萬畝,封沙育林(草)13萬畝,有效治理風沙口9個,封育區植被覆蓋度由10%提高到41%以上,在...
位於民勤縣薛百鄉薛百村西南6公里。是發現最早的一處沙井文化遺址,也是沙井文化命名遺址。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等發現並進行過試掘。遺址分布於沙丘間,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3米。大部分已被沙丘覆蓋,在沙嶺間平地上暴露有大量夾砂紅陶片。陶器為手制夾砂粗紅陶,器形有單、雙耳罐、單耳筒狀杯、鬲...
遺址特點 綜述 姚河塬城址地處六盤山(隴山)東麓涇水流域上游,坐落於涇水支流紅河源頭處的李兒河、小河、大河匯流切割的三角形台塬地上。姚河塬城址面積約92萬平方米,可分為內城和外城,是西北地區首次發現西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都邑城址,從西周早期延續到西周晚期。城牆 城牆位於姚河塬城址區中部,呈南北向...
沙井文化在民勤的分布還有西渠鎮大壩村東的火石灘遣址和建立村西端字號柴灣遺址、昌寧鄉阜康村北的四方墩遺址、紅沙梁鄉小東村西的三角城遺址、泉山鎮團結村西北的小井子灘遺址、大灘鄉北新村西的古城遺址。沙井文化遺址體現了甘肅古文化遣存的豐富,同時也反映了甘肅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的歷史淵源。1963年2...
三角城遺址,位於雙灣鎮三角城村北側,占地面積約430萬平方米,是一處西周至戰國時期的大型遺址,由三角城城址、西崗墓群、柴灣崗墓群、上土溝墓群、蛤蟆墩墓群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等部分組成。三角城遺址(含墓群)的考古發掘是國內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沙井文化遺址,是中國沙井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存,在...
紅沙梁鎮,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位於民勤縣民勤縣民湖公路48千米處,南與泉山鎮相鄰,西與紅砂崗鎮相連,北與東湖鎮毗連,東北與西渠鎮接壤。區域面積90.5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紅沙梁鎮戶籍人口為9438人。紅沙梁鎮因境內有紅色沙梁而得名。兩漢時期,紅沙梁鎮境域屬武威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
柒 民勤縣 (一)柳湖墩遺址 (二)黃蒿井遺址 (三)芨芨槽遺址 (四)火石灘遺址 (五)磚井道遺址 捌 金昌市、永昌縣 一 永昌縣 (一)水磨關遺址 (二)風壟莊遺址 (三)下安門(新隊)遺址 (四)馬家山灣(金川峽水庫)遺址 (五)鴛鴦池遺址 (六)亂墩子遺址 二 金昌市 三 角城遺址 玖 ...
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等地進行了詳細的考古調查,並在沙井南發掘了53座墓葬,出土彩陶雙耳圜底罐等器物,其中的連續水鳥紋尤為獨特,不見於其他彩陶文化。由於此前發現銅器,安特生將它列為甘肅遠古文化“六期”之末,稱為沙井期。歲月滄桑,安特生髮現的這些遺址後來大多被流沙覆蓋,地面無跡...
水源是由湖泊退縮後石羊河(漢谷水,南北朝馬城河)至紅崖山分為東大河與大西河兩支注入瀦野澤。在大西河沿岸留下柳湖墩、黃土槽、都野澤湖濱的三角城、火石灘等遺址。這時的人類活動,還限於利用天然資源,境內仍保持完好的水泊、草原、森林生態。從西漢領河西到西晉末的437年間,武威——民勤綠洲的社會經濟得到了...
雙灣鎮,隸屬於甘肅省金昌市,地處河西走廊東部,東南與永昌縣朱王堡鎮、水源鎮接壤,西南與寧遠堡鎮毗鄰,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緊靠,東北與民勤縣昌寧鎮毗連,行政區域面積1658.96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雙灣鎮常住人口為12997人;民國元年(1912年),為水昌縣...
《曠野牧歌》是2012年7月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勇傑。內容簡介 並將沙井文化置於西北史前考古的大背景下,對其代表性遺存——金川三角城遺址價值內涵進行分析闡述,對該遺址的保護開發利用前景進行了展望。《曠野牧歌:金川三角城遺址與沙井文化》將深奧的考古學術研究成果進行通俗化解構,配以精美的文物圖片...
秦、漢時期朝那縣治古城遺址,位於彭陽縣城西15公里處的古城鎮境內。地處茹河與任山河交匯處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東瀕店窪水庫,西臨朝那湫,北依羅家山,四野群峰環抱,形僅龍騰虎躍。城區良田千頃,乃河水庫北乾渠穿城而過,渠水潺潺,綠樹成蔭,蝶飛蜂舞,美麗如畫。 朝那城,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
山羊堡遺址,在東樂鄉城西村西南、古弱水南岸高台地上,屬青銅器時代四壩文化類型。面積7.5平方公里,文化堆積灰厚0.5米。最早年代約4000年前左右,出土文物有石斧、單孔石刀等石器。陶器有單耳罐、雙耳罐、壺、杯、器蓋。地表散落大量夾砂紅陶片。紋飾多為略帶稀疏的劃紋和繩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仙堤古城...
”迨人宋世,“民勤耕作,無寸土之曠,歲三四收。其所獲多為遨遊之費”。大抵時代不同,俗亦微異。然其人易於滿足,追求享受,“溺於逸樂”的習性和傳統,則古今同然。尤其是自唐末五代以來,在宋代蜀人中產生的日益強烈的懷鄉戀土,“罕趨仕進”的觀念,以及“宴安於富饒,不求宦達”,醉心於享受的生活...
遺址特點 地理環境 大麥地處於衛寧北山的腹地。衛寧北山位於寧夏的西北部,是寧夏與內蒙西的界山,也是寧夏衛寧平原的天然屏障,由古生代泥盆紀和石炭紀碎屑岩構造構成。衛寧北山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陵,東西長50,南北寬25~30千米,海拔1300~1600米。黃河由南向北相伴而行。北山沒有樹木,荒涼冷峻。大麥地山體低矮,山坡...
三關口明長城位於銀川市西40餘公里的賀蘭山南部。此關口是寧夏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銀川至巴彥浩特公路穿關而過,在關口處可看到殘斷長城遺址。三關即從東向西,設頭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後人稱之為三道關。這裡山脈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險峻。原兩山夾峙的山坳中,建有關隘。詩詞 昔日三關口一帶綿延縱橫的...
自然風景區寺口子還有著悠久輝煌的文化沉澱:西漢名臣蘇武持節牧羊十九載,其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蘇武斷橋”、“蘇武棲身石窟”等遺蹟在這裡不勝枚舉;宋代楊家將的故事在這裡婦孺皆知。有些鮮載史冊的歷史傳說、典故在寺口子千古流傳——楊彥景大戰西夏、兵困柳州,“米缽生金”使三軍解厄。寺口子,一座歷史...
古成紀城遺址在縣境南部治平鄉劉河村與李店鎮五方河村之間。商周之際為戎羌之地,相傳威戎川曾建有戎都,西周時為犬戎所居。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伐戎,滅國十二,開地千里,秦國勢力到達縣境。周赧王三十六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置隴西郡,縣境屬之。縣境內的成紀縣,...
鹿盤寺在賀蘭山插旗口向南不遠有一個小山溝叫鹿盤溝,溝的南側山坡現存一處西夏離宮古遺址,臨溝的另一面就是依山而建的鹿盤寺,東距沿山公路13公里。景點簡介 據史料記載,它始建於清朝時期,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曾有百十平米的平整地面,建成前、中、後三座佛殿,塑佛像,置鐘鼎,一應俱全,它依山傍水,...
中營堡湖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區西南馬家湖村,距市區15公里。舊時曾是一座“兵堡”,現存遺址。湖乃“寧夏七十二連湖”之一,是吳忠現存水域面積較大的一處湖泊,占地面積300餘畝,湖內碧波蕩漾,蘆葦茂密。景點特色 走進東大門,靜觀不甚遼闊的水域。以青青的蘆葦為線,對岸景區迂迴的長廊,彎彎的吊橋,檐角...
遺址外貌 朝那古城位於朝那鎮社古村城裡社。北距朝那鎮0.6公里,南與新集川相望。東西1.5公里處各有一深溝,東曰東土橋,西曰深橋溝,兩溝各有一寬8米的夯築土橋為車輛人行道。東南2公里處有凡壩溝,中有一天然土橋,供車輛通行。正北3公里處為細弦梁,兩面臨空,上有一轍之路,連線南北塬。城址坐北...
全縣有文物保護遺址13處(國家級1處,省級1處),在邊家林、椿樹、塔關、豐臺、寺址、地寺坪等地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遺址,有紅軍長征途經景古地區遺址——線家樓、石家樓,其中線家樓遺址已被確定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個以農耕牛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相傳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
該殿基的築法(夯土瓦礫相間),從堅固方面或防潮等來看,較唐大明宮殿基的築法為進步。在台基上堆積的大量元代磚瓦中,以黃釉琉璃瓦為數較多,也有不少直徑達14厘米的黃釉龍紋圓瓦當,及三角形的龍紋和花葉紋的滴水瓦,均是殘片。在夯土台基中出土了5塊鑄有阿拉伯數碼字的方形鐵板,五塊鐵板均相同,長寬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