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民勤縣境內的荒漠區域內, 東北被騰格里沙漠包圍,西北有巴丹吉林沙漠環繞,北、西、南三面蔽著民勤綠洲,總面積為389882.5公頃。是在原連古城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後,於2002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保護荒漠天然植被群落、珍稀瀕危動植物、古人類文化遺址和極端脆弱的荒漠生態系統為主要對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荒漠生態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甘肅省民勤縣境內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 占地面積:389882.5 公頃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荒漠天然植被群落
  • 類型:荒漠生態類型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植物資源,動物資源,開發利用,旅遊信息,科學研究,管理機構,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在1982年建立的甘肅省級沙生植物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經省政府批准,於2002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8月,由甘肅省政府批准成立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隸屬甘肅省林業廳管理。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地理環境

位置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民勤縣境內的荒漠區域內, 東北被騰格里沙漠包圍,西北有巴丹吉林沙漠環繞,北、西、南三面蔽著民勤綠洲, 其地理位置在北緯38 °10'08''~39 °09'10'' ,東經 103°30´00'' ~103°57´40'' 。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貌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面被沙層覆蓋.新月形沙丘鏈及沙壟比重較大,單個沙丘較少,沙丘高8一10米,從西北向東南移動。無植被的流沙,年移動4—10米,沙粒灰白色,為河流成因的中、細沙。迎風坡,除上部外乾沙層不厚。丘間地面積較大,為古代沖積和湖積層結構。

氣候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極端低溫—27.3℃,極端高溫39.5℃,平均日差14℃;年降水量110毫米,80%集中於夏秋,相對濕度45%、無霜期137天,最大凍土深度 105厘米,大風日數40天,風砂日數130天。

土壤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為灰棕荒漠土。

區域範圍

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北寬約90公里,東西長6.5~125公里不等。以民武公路為界,保護區分東南半區和西北半區,總面積為389882.5公頃,占民勤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全國面積最大的荒漠生態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其中核心區面積121058.5公頃,占31.5%,緩衝區面積151664.3公頃,占38.9%,實驗區面積117159.7公頃,占30.05%。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荒漠天然植被群落、珍稀瀕危動植物、古人類文化遺址和極端脆弱的荒漠生態系統為主要對象。

植物資源

截止到2010年,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天然林面積234104.6公頃,依次為白刺群落、貓頭刺群落、鹽爪爪群落、沙拐棗群落、檸條林群落、綿刺群落、霸王群落、麻黃群落、檉柳群落、紅砂群落、胡楊群落等;保護區共有種子植物64科227屬474種,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3種,其中:國家一級有裸果木、綿刺、髮菜等3種,國家二級有蒙古扁桃、沙冬青肉蓯蓉、草麻黃、斑子麻黃沙拐棗朝天委陵菜、甘草、沙蘆草、短芒披鹼草等10種。

動物資源

截止到2010年,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有陸生野生動物約24目43科89種,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2種,其中國家一級有金雕1種,國家二級有鳶、蒼鷹、雀鷹、白頭鷂、游隼灰背隼、縱紋腹小、長耳、短耳、荒漠貓、鵝喉羚等11種。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金雕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沙井文化遺址(柳湖墩遺址、火石灘遺址和小井子灘遺址)、古城遺址(連城遺址、古城遺址、三角城遺址)、驛鋪遺址(寧邊驛、黑山驛遺址)、古墓葬、古建築(漢明代長城、烽隧)等古人類文化遺址。

科學研究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從本底調查、荒漠植被恢復重建技術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10個方面進行基礎性的科學研究積累,先後承擔開展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民勤沙漠化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試驗示範研究”的支項目“民勤連古城雨養白刺沙堆生物生態系統建設技術示範”,省科技支撐項目“石羊河下游白刺資源調查與繁育技術研究”、“石羊河下游乾旱荒漠區退化植被修復重建技術研究與示範”、“石羊河下游乾旱荒漠區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及自列項目等13個科研項目。“石羊河下游白刺資源調查與繁育技術研究”等2個項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科技論文59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0項,制定甘肅省技術標準4項。

管理機構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8月經甘肅省編委辦、省林業廳批准成立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縣級建制,隸甘肅省林業廳。管理局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科、計畫財務科、保護監測科、科研管理科、產業開發中心,下設紅崖山、連古城、勤峰、黃嶺、三角城、南湖、花兒園7個保護站。

生態價值

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重要荒漠生態系統和典型荒漠野生動植物分布區,具有地帶典型性、生物多樣性、稀有物種的特殊性、自然生態的完整性等特徵,生態質量較高,具有較高的學術和科研價值。保護區呈半環狀屏障著民勤綠洲,在風沙線前沿,扼守住民勤綠洲和河西走廊的腰部,生態區位十分重要。保護區的建立和發展對防治荒漠化,特別是在減少和防治沙塵暴危害及遏制兩大沙漠合攏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生態區位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阻擋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合攏;二是保衛230萬畝民勤綠洲;三是維繫區域生態平衡;四是保護極端脆弱的荒漠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因此,建設好、管理好連古城保護區,對於維護民勤、石羊河流域、甘肅西部的生態平衡乃至中國西部的國土安全,保護、保存珍貴的荒漠物種基因及生物多樣性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