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聯合政府與政治協商會議

民主聯合政府與政治協商會議

《民主聯合政府與政治協商會議》是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立海。

基本介紹

  • 書名:民主聯合政府與政治協商會議
  • 作者:秦立海
  • ISBN:9787010071534
  • 類別:歷史政治
  • 頁數:540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7
  • 開本:大32開
內容介紹,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介紹

民主聯合政府與政治協商會議問題,是一項涉及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政治領域的重大課題,正受到國內外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並在許多方面仍對當代中國政治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因此,立海選擇從民主聯合政府與政治協商會議的角度切入,對1944-1949年中國政治的發展演變進行研究,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944-1949年,伴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民主聯合政府與政治協商會議的具體內涵有著很大的變化,前後大致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即國共合作的聯合政府構想與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中共領導的聯合政府實踐與1949年政治協商會議。據此,立海的這本著作在篇章結構設計方面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主要圍繞國共合作的聯合政府構想與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展開,時間是自1944年下半年中共民主聯合政府主張提出,至1947年上半年國共關係徹底破裂。下篇主要圍繞中共領導的聯合政府實踐與1949年政治協商會議展開,時間是自1947年下半年中共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再次提出,至1949年下半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目錄

緒論
一、學術史的簡要回顧
二、本書的基本思路與架構
三、中共政權建設理論與實踐溯源
1. 中共早期政權建設理論與國共合作實踐
2. 從蘇維埃工農共和國到三民主義共和國的政權建設主張
3. 新民主主義政權建設理論與“三三制”政權建設實踐
上篇 國共合作的聯合政府構想與一九四六年政治協商會議
第一章 新的歷史起點:中共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提出
一、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形成背景
1. 軍事大潰退引發民主運動的新高漲
2. 聯合政府風靡歐洲與美國建議吸收中共參加政府
3. 國民黨指責中共“講民主不著邊際”
二、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提出和闡釋
1. 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提出過程
2. 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具體闡釋
三、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反響和意義
1. 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強烈反響
2. 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 異國政治的隔膜:赫爾利與國共聯合政府談判
一、中共的延安協定與國民黨的再三修正
1. 赫爾利訪問延安與中共延安協定的達成
2. 國民黨的修正、赫爾利的變卦與國共談判的擱淺
二、國民黨的戰時內閣計畫與中共的黨派會議方案
1. 赫爾利的斡旋與國共談判的恢復
2. 國民黨先軟後硬、共產黨拒不妥協與國共談判的破裂
三、國共聯合政府談判失敗的原因¨
1. 赫爾利不諳中國國情且有失公正
2. 國共兩黨的立場和原則相距甚遠
3. 國共兩黨相互妥協的時機尚不成熟
第三章 新中國的政治藍圖:中共七大的建國綱領
一、關於聯合政府的構想
1. 新民主主義的一般綱領
2. 聯合政府的具體綱領
3. 國際國內形勢與中共的“洗臉”政策
二、關於解放聯合會的構想
1. 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關於籌建“解聯”的提出與擱置
2. 中共七大關於籌建“解聯”的構想與準備
3. “解聯”的性質及其與聯合政府的關係
第四章 國際背景下的國共和談:美蘇對華政策與國共重慶談判
一、雅爾達協定與中蘇條約中的美蘇蔣之交易
1. 雅爾達協定與美蘇之交易
2. 中蘇條約與蘇蔣之交易
二、美蘇對華政策與國共重慶談判的決策
1. 中蘇條約與蔣介石的邀請
2. 美蘇電報與毛澤東的赴渝
三、美蘇對華政策與國共重慶談判的結果
1. 蘇聯對中共的影響分析與政治協商會議的初步商定
2. 美蘇兩國的政策差異與重慶談判的“不了之局”
第五章 歷史的機遇:一九四六年政治協商會議
一、國共美蘇圍繞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問題的博弈
1. 國共兩黨在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日期問題上的分歧
2. 美蘇對華政策的調整與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二、政治協商會議各方的激烈鬥爭與相互妥協
1. 國共兩黨的盟友之爭與會議籌備
2. 與會各方的較量與政協協定的達成
三、政治協商會議對戰後中國政治藍圖的設計
1. 從訓政到憲政分五步走的程式設計
2. 議會制、內閣制和省自治制的制度設計
3. 政治藍圖性質的分析與評價
第六章 失去的機會:“和平民主新階段”的發端與頓挫
一、“和平民主新階段”的發端
1. 中共關於“和平民主新階段”的樂觀判斷
2. 中共關於軍隊整編問題的清醒認識
二、“和平民主新階段”的頓挫
1. 國民黨對政協協定的內部反應與初步破壞
2. 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對政協協定的集中破壞
3. 國共政治鬥爭的升級與政協協定實施的擱淺
三、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終結
1. 四平戰役與南京談判
2. 國共兩黨的主“打”政策與馬歇爾和第三方面的調處努力
3. “制憲國大”的召開與國共關係的破裂
下篇 中共領導的聯合政府實踐與一九四九年政治協商會議
第七章 歷史的轉折點:中共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再次提出
一、國共力量對比的新變化與中間勢力的新抉擇
1. 國共力量對比的新變化
2. 中間勢力的新抉擇
二、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再次提出
1. 中間勢力對政協會議與聯合政府的呼籲
2. 民主聯合政府主張再次提出的簡要過程
三、毛澤東與史達林關於新中國政黨體制的兩封往來電報
1. 毛澤東曾考慮讓除中共之外的所有政黨離開政治舞台
2. 史達林建議中共應與各在野政黨合作組建聯合政府
第八章 吹響多黨合作的號角:中共“五一”口號與新政協運動
一、中共“五一”口號的發布
二、各民主黨派的熱烈回響與中共的遲緩反應
1. 各民主黨派對中共“五一”口號的熱烈回響
2. 中共對各民主黨派“五五”通電的遲緩反應
三、各民主黨派與新政協運動
1. 新政協運動的廣泛開展
2. 各界民主人士的相繼北上
第九章 國民黨的政治出局:“不許討價還價”的國共北平和談
一、國民黨的求和活動與中共的和談對策
1. 國民黨的內爭與蔣介石的求和
2.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誓“將革命進行到底”
3. 史達林建議中共接過“和平的旗幟”
4. 毛澤東的八條與蔣介石的下野
二、李宗仁的“劃江而治”與毛澤東的“北平方式”
1. 李宗仁的和平攻勢與“劃江而治”
2. 毛澤東的“北平方式”與“打”“拉”策略
三、中共的“最後通牒”與國民黨的拒不“投降”
1. 和談初期的意見交換與相互“摸底”
2. 雙方的“攤牌”與和談的破裂
第十章 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一九四九年政治協商會議
一、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的前期準備
1. 《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協定的達成
2.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關係的新發展
二、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的全面展開
1. 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的召開
2. 新政協參加單位與代表人選的協商和確定
3. 新政協各項檔案與相關方案的起草和擬定
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與中央人民政府的組建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組建
第十一章 全新的政治體制: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機構的設定、運作與調整
一、中央人民政府的組織設定與政治運作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與職權
2. “議行合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3. 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政務院
二、黨政關係的處理與中央人民政府的機構調整
1. 政府中黨組的設立與黨政關係的處理
2. 中央人民政府的機構調整與權力配置
三、從“四九體制”向“五四體制”的轉變
1.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 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
3.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結語 1944-1949年中國政治的發展演變
一、從國共合作到中共領導:民主聯合政府的發展演變
二、從鬥爭妥協到團結合作:政治協商會議的發展演變
三、從一黨專政到多黨合作:中國政黨體制的發展演變
四、從三國五方到兩國雙方:中國政治格局的發展演變
主要參考文獻
一、史料類
二、著作類
三、報刊類
四、英文資料

作者簡介

秦立海,1972年生,山東蒙陰人,歷史學博士,現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共黨史與黨建、中國近現代政治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相繼在《中共黨史研究》、《黨的文獻》、《黨史研究與教學》、《歷史教學》、《安徽史學》發表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