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柱胡頹子

毛柱胡頹子

毛柱胡頹子,拉丁文名:Elaeagnus L.被子植物門;胡頹子屬,胡頹子科常綠直立灌木,高2-3米,無刺;幼枝銹色,密被鱗片,微扁棱形,老枝鱗片脫落,灰褐色或灰黑色,微具皮孔。分布於我國的四川南川、雲南東南部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柱胡頹子
  • 拉丁學名:Elaeagnus pilostyla C. Y. Cha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桃金孃目
  • :胡頹子科
  • :胡頹子屬 
  • 常綠組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文獻記載,胡頹子,胡頹子根,胡頹子葉,

形態特徵

常綠直立灌木,高2-3米,無刺;幼枝銹色,密被鱗片,微扁棱形,老枝鱗片脫落,灰褐色或灰黑色,微具皮孔。葉革質或近革質,橢圓形,長4-7厘米,寬l.5-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鈍形,邊緣微反卷,上面幼時被鱗片,成熟後脫落,乾燥後褐色,下面灰褐色,被細小白色和褐色鱗片,具光澤,沿葉脈密生褐色鱗片,側脈5-6對,與中脈開展成50度的角,上面不甚明顯,下面甚顯著凸起;葉柄長7-12毫米,上面具寬溝,棕褐色。
花黃褐色,下垂,密被鱗片,常7-9花簇生葉腋極短小枝上成傘形短總狀花序;花梗長4-7毫米;萼筒漏斗形,長6-7毫米,在裂片下面不收縮,在子房上不甚收縮,裂片三角形,長2-2.5毫米,頂端漸尖,內面具白色星狀柔毛,包圍子房的萼管卵形,長1.5毫米,銹色;雄蕊的花絲三角形,為花葯的一半長,花葯矩圓形,長1.2毫米;花柱直立,白色,密被白色星狀長細毛,超過雄蕊,達裂片的1/2,柱頭長約2毫米,弧曲形。果實未見。花期9-10月。
本種與宜昌胡頹子E. henryi Warb.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葉片橢圓形,頂端漸尖,下面灰褐色;花柱密被白色星狀細柔毛,花梗長4-7毫米。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900-2l00米的山區林中。

分布範圍

產四川(南川)、雲南東南部。

主要價值

毛柱胡頹子可供觀賞用,有些種類的果實可食。落葉或常綠灌木,直立或有時攀援狀,有刺或無刺,全部密被銀色或淡褐色、盾狀鱗片;葉互生;花通常兩性,有時雜性,常單生或簇生於葉腋內;花萼管狀或鐘狀,在子房之上收縮,裂片4;雄蕊4,花絲極短;堅果包藏於花後增大的肉質萼管內。
毛柱胡頹子毛柱胡頹子

文獻記載

胡頹子

胡頹子摘要:斑楂、羊奶子、三月棗。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Elaeagnus pungens T[續集卷之十木部]胡頹子
摘要:色名盧都子則盧都乃蠻語也
【地】(陳藏器曰)胡頹子生平林間
【苗】(陳藏器曰)樹高丈余冬不凋藏冰。
摘要:實之理,傾移之過,可治之屬。”
③類屬。《素問·通評虛實論》:“腸澼之,身不熱,脈不懸絕。”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胡頹子摘要:名盧都子,則盧都乃蠻語也。
【集解】藏器曰∶胡頹子生平林間,樹高丈余,冬不凋,葉陰白,小兒食。

胡頹子根

出處《本草拾遺》,別名:牛奶根(《分類草藥性》),貫榨根(《浙江民間草藥》),葉刺頭(《泉州本草》)。
來源於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根。9~10月採挖,曬乾。
性味酸,平。
①《綱目》:"酸,平,無毒。"
②《福建民間草藥》:"酸澀,平,無毒。
"功能主治止咳,止血,祛風,利濕,消積滯,利咽喉。治咳喘吐血咯血便血月經過多風濕關節痛,黃痘,瀉痢,小兒疳積,咽喉腫痛
①《綱目》:"吐血不止,煎水飲之;喉痹痛塞,煎酒灌之。"②《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和氣行血,補虛清火。"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益精神,安五臟,補虛勞,止咳化痰,又可催乳。"④《浙江民間草藥》:"消食滯,化疳積。"
⑤蘇醫《中草藥手冊》:"止咳定喘,祛風利濕,止瀉,止血。治久咳氣喘,痢疾腹瀉,咯血;並治風濕關節痛,感冒頭痛,咽喉腫痛,月經過多,黃疸牙齒痛。"

胡頹子葉

摘錄《食療方》,功能主治:用本方治療100餘例,一般服藥10~15天症狀即顯著好轉,部分病人發作次數明顯減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