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歷史的斑紋:追尋三坊七巷名流遠去的背影
- 作者:簡福海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193千字
- 首版時間:2021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歷史的斑紋:追尋三坊七巷名流遠去的背影》聚焦在福建三坊七巷生活過的近現代名流,清晰透視了他們的成長曆程、家世命運和在時代跌宕中的浮塵悲喜,展現了他們獨特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為讀者深描了一幅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的群像。他們中,既有林則徐等晚清重要政治官員,也有林覺民這樣捨生取義的革命烈士,還有陳衍、嚴復等近代學者。從這些人物身上,能清晰看到百年中國在走向現代、救亡圖存的艱辛探索中所必然留下的歷史光亮與傷痕。
作品目錄
林徽因 一爐香·生命的引渡 | 冰心 一叢藤·春天的頌詞 | 廬隱 一團霧·山廬的遊魂 | 林則徐 一副聯·人生的旗幡 | 沈葆楨 一點墨·心像的歌吟 |
陳寶琛 一樓書·家族的養料 | 林紓 一支筆·精神的浮橋 | 嚴復 一聲雷·天地的變奏 | 陳衍 一首詩·坊巷的封簽 | 林覺民 一對信·歷史的斑紋 |
作品鑑賞
該書以紮實的史料為依據貼近歷史。“名人故居或展館裡的書籍影像史料,以史實的質地袒呈,幀幀飽滿。”寫林則徐的晚年放逐,其《衙齋雜錄》《軟塵私札》中的記錄、與魏源等人的詩詞唱酬時常見諸行文。寫陳衍的詩家情懷,其《石遺室詩話》自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在《烹飪教科書》這類看似與陳衍詩學貢獻毫無關聯的犄角旮旯,作者也能從中翻檢出詩人心緒中兒女情長、煙火之氣的淵源。寫林覺民的英勇就義,相較於家喻戶曉的《與妻書》,其《六國憲法論》《駁康有為物質救國論》等著述作者並未輕易放過,後者更能令人明白革命志士甘於拋妻別子行為背後的精神支柱之所在。可見,對書中所涉人物的著作、日記、奏章、書信等,作者均下過一番資料爬梳的功夫。該書滿足了歷史散文對真實性的嚴苛要求,凸顯了寫作者的誠心誠意。
作者善於以豐富的想像為橋樑觸摸心靈。歷史散文不離史實,但絕不堆砌史實。史料記載的事實已然凝結成為某種知識,散文書寫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則離不開“想像”的津梁。康德曾言,想像力與知性之間的自由嬉戲才是審美愉悅的心理根源。所以,通過散文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把知識性的史料還原到其曾經活生生存在過的時代語境中,在作者與所寫對象的共情共鳴之中,在跨越時空的心靈呼應之中,可以讓冰冷的史料再度獲得美的體溫。龍潭精舍“畏廬”里的林紓翻譯著《福爾摩斯》,馬限山頂的沈葆楨佇立凝望著閩江濁浪,流放途中的林則徐回憶起烏白雙塔、左營司巷、市橋燈火,冰心在南后街的“紫藤書屋”里享受著文學滋養……作為寓居京華的福州人,作者對故鄉風物氣息的深刻記憶為他對歷史背影的想像式還原插上翅膀。其筆下,時間的鴻溝在心與心的觸摸中撫平,逝去的往昔在想像的共鳴中重現。歷史由此融化進當下的現實,英靈的魂魄亦再度活色生香。
該書遣詞造句用心,運筆行文富於節奏,敘事描寫宛如眼前。作者眼中,林徽因是生命的一爐香,冰心是春天的一叢藤。孤寂的廬隱如鼓嶺的一團霧,睿智的嚴復似天地的一聲雷。“潮潤的江風,順著宮巷潛入沈府。院裡,爬過馬鞍牆的榕枝滑落幾聲鳥鳴,婉轉如古詩;陶缸中的芰荷,在午後的陽光里,安然打盹……”鏡頭般的句子,烘托出沈葆楨在家閒居時的安逸、舒緩。“既是伴侶的耳語,亦是歷史的文身。一百年後的今天,面對熱血勇士向萬水千山說出的最燎烈的情話,我們仍能接近生命的真諦。”凝練精到的比喻,將《與妻書》中的溫情、決絕、惆悵、悲傷、英勇、無畏種種況味一網打盡,捨生取義亦柔腸百轉的林覺民躍然紙上。
作品影響
入選榜單
2021年7月30日,該書入選《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1年6—7月優秀暢銷書榜分榜。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歷史的斑紋:追尋三坊七巷名流遠去的背影》 | 2021年4月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978-7-5545-6007-5 |
作者簡介
簡福海,1977年生於福建永定,當過記者、醫生,現供職於福建省直機關單位,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傳記文學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福建中青年作家班學員。曾獲中國人口文化獎、福建省百花文藝獎、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福建省新聞獎、福建省報紙副刊作品年賽獎、福州市茉莉花文藝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