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名稱: 歷史散文
《尚書》有今文、古文之分。今文《尚書》指秦焚書後,漢初儒者蒐集到的29篇文章,因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定,故稱今文尚書;漢武帝時從
孔子故宅壞壁中發現用古文字寫的《尚書》,稱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已被證明是偽作;今文《尚書》也有一些值得懷疑的篇章。
《尚書》的內容,大多是一些
誓詞、政府文告、貴族的告誡之詞,也有一些對事物的客觀記述。《
盤庚》古奧難讀,保存的原貌也較多,主要是記述
盤庚遷殷時對臣民的三次講話。類似的還有《大誥》、《洛浩》。《顧命》是一篇記述成王死、康王即位的儀式的文字,敘事清晰,井井有條,初具
記事散文的規模。
代表作品
“國別”有《國語》《
戰國策》,“編年”有《春秋》與《
左傳》、《資治通鑑》,“紀傳”有《
史記》《漢書》《
後漢書》《三國志》
名詞概念
1、甲骨卜辭:是至今發現的我國最早記言、記事的簡短文字,是殷商時代進行占卜時在龜甲獸骨上的簡短記錄。文句雖簡短,卻形成了初步的語言規律,可以說是記事散文的萌芽。
2、
春秋筆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貶,別善惡"來表明思想傾向的寫作方法。春秋筆法言簡意賅,委婉含蓄,用詞準確,表現出修辭學的發展,對後世的散文寫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後來,人們把文筆含蓄蘊藉,帶有所謂"微言大義"並暗寓褒貶的文字,也稱之為春秋筆法。
3、
春秋三傳:指解釋和補註《春秋》的三部歷史著作《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的合稱。《公羊傳》和《穀梁傳》是以解釋《春秋》的"微言大義"為主,而《左傳》則只是仿照《春秋》內容卻比《春秋》廣泛豐富得多的新史書。
重點問題
產生與發展
1、歷史散文:指先秦時期記述歷史人物的思想活動、歷史事件為主的散文著作。
2、甲骨卜辭:殷商時期的記事文辭,記事雖簡短,但文句已形成初步的語言規律,是記敘散文的雛形。
3、《易經》卦、
爻辭:《易經》是巫卜之類編著起來的卜筮書。其中的卦、爻辭,比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記事文字比甲骨文卜辭更完整,有更多的文學色彩,是我國古代散文的萌芽發展階段。
4、《尚書》:是上古之書的意思,它是殷周官方文告彙編,是我國第一部真正的散文總集。包括《虞書》、《夏書》、《商書》、《
周書》四部分。內容主要是君臣的講話、誓辭、政令的記錄,其文辭簡約,有比較完整的結構,某些地方使用了比喻等手段,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特徵。但其文章多是口語記錄,語言古奧,艱澀難讀。代表篇章有《盤庚》等。
5、《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事條理清楚,結構完整,使用比較規範的語言。在修辭技巧方面,表現出很深的功夫,一字之用竟會"寓褒貶,別善惡",選詞鍊字,十分精細。
從
甲骨文到《春秋》,展示歷史散文在各階段的發展軌跡。以後相繼出現了以
散文形式寫歷史的著作,如《左傳》、《國語》、《戰國策》,歷史散文的發展,已很成熟了。
《左傳》
1、《左傳》釋名:《左傳》原名《
春秋左氏傳》,是在《春秋》原文的基礎上,進一步解釋補註歷史事件原委的著作。據傳統說法,作者是
左丘明。《左傳》以儒家思想為指導評價歷史。《左傳》又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歷史散文著作,《左傳》的文學成就為後世文學提供了借鑑,影響深遠。
2、《左傳》的文學成就:①善於敘事,精於剪裁,敘事方法多種多樣。敘述歷史事件富有故事性。②長於敘寫戰爭,往往圍繞戰爭背景、戰前準備、戰略戰術運用等方面展開敘寫,如
秦晉?之戰、晉楚?之戰、齊魯長勺之戰(
曹劌論戰)。③善於在敘事中描寫人物。描寫人物的具體手法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性格;在矛盾衝突中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通過補敘故事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對比描寫、細節描寫突出人物性格。④《左傳》語言的主要特點是洗鍊、簡潔、準確、流暢,極富表現力。
3、《
鄭伯克段於鄢》:集中描述了
鄭莊公家庭內訌的歷史。這篇散文敘述了統治階級家庭內部為爭權奪利而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的情形,暴露了他們自私虛偽和貪婪狡詐的本質。故事脈絡清晰,人物刻劃尤為鮮明生動。結構完整,對話簡潔。
4、《曹劌論戰》:又名《齊魯長勺之戰》。它敘述了春秋時代齊魯兩國在長勺的一次戰爭,說明取信於民是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歌頌了曹劌的政治軍事才能。長勺之戰是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藝術上,精心剪裁,重點突出"論戰"主題,行文跌宕多姿,語言精煉。
5、《秦晉?之戰》:記述了戰國時代秦晉間爭奪霸權的一次大戰的前後經過,通過
蹇叔哭師和秦師驕縱輕狂的描寫,指出了
秦軍失敗的必然性。人物形象鮮明,從人物言行中寫出了生動的個性,精心構思,結構渾然一體,
外交辭令巧妙精美,雋永含蘊。
6、《左傳》的文學成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國語》
1、《國語》是按國別記載歷史的著作。作者據傳也是左丘明。《國語》側重於記載各諸侯國政治、外交活動中的一些諫說言辭。《國語》反映了春秋時代政治變化的輪廓。
2、《國語》的文學成就:①文學簡明質樸。②作為記言為主的史書,它保存了當時大量口語,生動傳神,諫對之辭寫得十分出色。③有些篇章故事生動,人物形象鮮明。
3、《國語》的文學成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戰國策》
1、《戰國策》釋名:是一部秦漢人所纂集的歷史著作,已無作者之名可考,大約最初只是戰國時代各國史官和一些遊說之士記錄下來的文稿、史料,後經漢代學者
劉向匯集整理,共三十三篇。因為它的內容主要是記錄戰國時代遊說之士的策謀的,故定名為《戰國策》,還有《國策》、《短長》、《事語》等異名。《戰國策》亦是分國記事,時代起於戰國初,終於秦並六國後,共二百四十年左右。
2、《戰國策》的史學價值
《戰國策》作為一部史書,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敘事不記年月。《戰國策》反映的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思想,它真實記載並頌揚了遊說之士的活動以及他們的
奇謀異策,對當時統治階級和政客們的權謀、狡詐、角逐作了客觀的暴露;也記載和歌頌了某些有政治遠見、堅持正義、不畏強暴的人物和他們的生動事跡。
3、《戰國策》的文學成就:①注重人物
形象描寫,善於以人物性格發展為中心安排結構,敘述情節,描寫人物;以事件為中心,發展情節,在事件中展示人物性格。②善於敘事,故事性強,善於細膩描寫;長於人物性格刻劃。③語言富艷華彩,對話生動,敘事鋪張誇飾。
4、《
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鄒忌與
徐公比美的故事,說明要廣泛聽取意見,修明政治,才能稱雄諸侯的道理。文章具有筆調輕靈,語言精煉自然而又富於變化,生動的心理描寫,比喻貼切的藝術特點。
5、《
馮諼客
孟嘗君》:通過士人馮諼為孟嘗君營造"三窟",使孟嘗君相位穩固的事跡,頌揚了"士"的智謀及其在戰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頌揚了馮諼爭取民心的政治卓見。這段文字的藝術特點是:情節曲折、細緻,富有故事性;運用烘托手法,刻劃了一個有膽識的策士形象,以人物性格發展為中心,安排情節結構。
5、《戰國策》歷史散文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歷史作用
我國古代的敘事散文在歷史著作占有極高的地位,其淵源則在先秦。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成熟的歷史散文--《左傳》、《國語》、《戰國策》、《晏子春秋》等,對後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司馬遷的《史記》,不僅大量地採用了《左傳》、《戰國策》的史料,而且汲取了它們的寫作技巧和語言風格。例如《趙世家》極似《左傳》、
平原君、魏公子等列傳又極似《戰國策》。《春秋》的褒貶是非以及《左傳》直書無隱的精神,一直為司馬遷以來的良史所繼承,成為過去史學家撰著的原則。從
司馬遷起,史家之有論贊,也是受了《左傳》的啟示。《左傳》的作者常常通過"君子"或他人之口來表示自己的觀點、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這種手法也為後來史家所秉承。
《戰國策》的縱橫家雄辯餘風,直接影響到漢初賈誼、
晁錯等政論作家。而唐宋以來的著名古文作家如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王安石、
蘇洵、蘇軾、
蘇轍、
曾鞏等人無不師承先秦歷史散文。他們的敘事文和傳記文無論在語言上,表現方法上,很大程度上受了先秦歷史散文的影響。例如,韓愈雖說"左氏浮誇",而其《董公行狀》的辭令卻與《左傳》風格極為近似;柳宗元在所謂"聖人之道"上曾經非難過《國語》,但在文章上卻承認其"深閎傑異",並主張"參之《國語》以博其趣"(《柳河東集·答書中立論師道書》),可用《左傳》、《國語》之辭(《柳河東集·報袁君陳秀才書》)。至於蘇氏父子,受《戰國策》影響尤為明顯。
蘇洵的《權書》、《衡論》以及其他史論,蘇軾的《策略》、《策別》、《策斷》、《志林》諸論及其他策論、上書等,都在學習《戰國策》中吸取了有益的經驗。
可以說,《晏子春秋》直接啟發了後世
文言小說的作者,而《穆天子傳》、《逸周書》則可視為後世說唱文學的濫觴。
作品賞析
《左傳》:《曹劌論戰》,《鄭伯克段於鄢》,《秦晉?之戰》,《
燭之武退秦師》;《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
勾踐滅吳》;《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鄒忌諷齊王納諫》,《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