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制度主義視角下的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研究(肖興安著教育學著作)

歷史制度主義視角下的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研究(肖興安著教育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歷史制度主義視角下的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研究》是肖興安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4月。

該書以中國高校人事制度為研究對象,在理論和實踐研究基礎上,重點探索高校人事制度的變遷軌跡及影響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的因素試圖找出影響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的規律,從而為構建合理的高校人事制度提供決策支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歷史制度主義視角下的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研究
  • 作者:肖興安
  • 首版時間:2016年4月
  • 字數:258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運用歷史制度主義的視角來審視高校人事制度的變遷,從制度環境、制度中的行動者等來研究中國高校人事制度是如何變遷的;考察了影響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的外生性變數(國外高校人事制度、國內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內生性變數(繁榮學術、追求效率)、行動變數(政府、文化精英和利益集團);提出中國高校人事制度的理想圖景是尊重高校學術組織的特性,學術目標至上,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授治學為基石建設中國高校人事制度。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五章 行動變數在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中的作用
第二章 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的歷史脈絡
第六章 中國高校人事制度發展的未來展望
第三章 外生性變數在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中的作用
結語
第四章 內生性變數對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的影響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隨著“全球化”“市場經濟”“知識經濟”這些詞語的高頻率使用,當代已成了一個競爭的時代。世界各國各組織的競爭實際上也是爭奪優秀人才的競爭。由社會邊緣逐漸走向社會中心的高校,作為市場競爭主體,要想在競爭中獲勝,關鍵是要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在全球化時代,高校之間的競爭是國際範圍內的競爭,焦點是國際高校之間大師、專家的爭奪。高校要採取何種人才措施,獲得國際上的優秀人才資源以提高大學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要怎樣改革才能適應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贏得國際競爭的需要,所有這些都需要研究者了解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的規律,為現實的人事改革提供參考意見。基於此,《歷史制度主義視角下的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觀點如下:第一,中國高校人事制度經歷了從清末、民國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變遷,民國時期高校帶有明顯的官僚性和半殖民性,高校人事制度基本上是晚清官學制度的移植。民國時期是中國高校人事制度的奠基期,中國高校人事的基本制度,大都在民國時期能找到起點。民國時期高校人事制度設計充分注意到了高校的學術組織特性,並在去官僚化上做了諸多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校主要是一個事業單位,它沒有獨立的高校人事制度,一直是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從高校人事制度的演變史可以看出,高校人事制度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具有集權管理和重洋輕中的特點。
第二,在高校人事制度的變遷過程中,國外高校人事制度對中國高校人事制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中國高校人事制度本身就帶有國際性的色彩,尤其是在高校內部學術管理上,這也使中國高校人事管理容易與國外高校人事聲息相通並經常受到國外高校人事管理變化的影響。但是中國高校人事制度的巨觀管理框架和內部行政管理基本上是中國自有的制度。
第三,從整個歷史時期來看,中國高校人事制度在變遷時更多地考慮到了高校的科層組織特性和高校人事制度的效率,忽略了高校的學術組織特性和高校人事制度在學術性上的體現。
第四,政府在中國高校人事制度的變遷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只有在政府比較弱勢的民國時期,文化精英才有機會對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化產生影響,而要想使高校內部的各個利益群體之間自由博弈產生一種制度,則需要具備一個兼有弱勢政府和“無為而治”的校長的制度環境。而各個利益群體之間自由博弈產生的制度是一種更符合高校學術組織特性,更能體現民主管理、促進高校發展的一種制度。
第五,中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應該向彰顯高校學術組織特性方向發展,主要是要體現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授治校的精神。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歷史制度主義視角下的中國高校人事制度變遷研究》
2016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8323-6

作者簡介

肖興安,女,1973年2月生,管理學博士。現任雲南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