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香事:中國人的節氣生活》是一本2022年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歲時香事:中國人的節氣生活
- 作者:岳強
- 類別:民俗文化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
- 頁數:196 頁
- 定價:88.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9637744
《歲時香事:中國人的節氣生活》是一本2022年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強。
《歲時香事:中國人的節氣生活》是一本2022年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強。 內容簡介《歲時香事》是以中華傳統香文化為主體,以陽曆的節氣順序為脈絡,並參以各節氣相關的歲時令節,來回溯傳統用香風俗、用香技巧以及香器具使...
歲時節令,也稱為歲時、歲事、時節、時令等事,是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一種集體性習俗活動。各種歲時風俗活動的產生,顯示了我們祖先對自然運動規律的認識與把握,探究其根源,即是人們祈望五穀豐登、人畜兩旺、歲歲平安。基本介紹 立春節 立春,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
第一章歲時節令民俗不僅包括了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等,還講述了二十四節氣相關民俗。中國人十分重視人生大事,每逢嬰孩出生、青年婚嫁、老人壽誕、有人逝世,不僅要操辦舉行各種活動,還會遵循種種不可逾越的規矩,第二章人生禮俗就介紹了操辦人生大事時人們會遵循的習俗。第三章介紹了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
中國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明,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又造就了色彩紛呈的節日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傳統節日始終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縱觀其發展軌跡,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歲時節日自漢魏形成之後,基本上沿著脫離月令時間的方向發展,節氣日地位不斷下降,人文節日愈漸突出。歲時節日中的自然...
《歲時節日裡的中國》是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建華。內容簡介 本書在比較系統地占有資料,特別是地方志資料的基礎上,注意全面借鑑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日本學者的成果,力圖更準確、細緻、系統地反映出中國古代漢族歲時節日的基本面貌。並提出一些新說。本書配有較多的圖像資料,既便於讀者理解正文,...
盛夏,時令節氣名詞,其實就是仲夏。古時分孟,仲,季。分別就是那三個月中的一個月,是夏天裡最熱的時候。這時也是很多水果和蔬菜成熟的時節。盛夏時節,天氣炎熱,老人孩子容易中暑,因此,在生活中應該通過科學膳食,合理消暑,保持身體健康。盛夏常吃的食品 第一,綠豆。綠豆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的...
“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除夕,辭舊歲,...
所以中國人至今仍把中國曆(陰曆)稱之為“農曆”。歲時的文化內涵歲時最根本的文化特徵是它的自然性。而這種自然性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它來源於自然節律的認知,遵循了自然時序;二是歲時在先秦最基本的功能是理順和改善人與自然的關係,通過對歲時、節氣的確立使人們順應自然時序,以利於農事及生活。古代的生活...
《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宮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關的。因此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臘八這天我國一些地方有喝臘八...
《儀式:中國人的時間哲學》是2024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記憶中的“歲時廣記”,文字里的“故鄉時間”日子美好,光陰短長,皆在字裡行間 本書講述藏在中國二十四節氣和傳統節日裡的生活美學,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生活之美的追尋,又是對當下社會發展的珍貴記錄。作者多年踐行江南傳統文化...
它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二十四節氣於2016年11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史淵源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
本書對於傳承與普及二十四節氣知識,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創新性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作者簡介 蕭放,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兼中國節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歲時...
在北方,小滿節氣期間降雨很少或無雨,這期間氣溫上升很快,與南方的溫差進一步縮小。“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小滿節氣民俗根據農耕社會特點形成,節氣民俗主要有“小滿祭車神”、“小滿動三車(水車、油車和絲車)”、“小滿搶...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歲時記 : 二十四節氣私家美食記憶 / 如蕤編. -- 上海 :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4.8 ISBN 978-7-5439-6335-1 Ⅰ. ①歲… Ⅱ. ①如… Ⅲ. ①二十四節氣-飲食-文化-中國 Ⅳ. ①TS971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4)第161252號 圖書介紹:這是一本可以...
”立秋屬於農曆七月的節氣,其時間與十五日相近。四時祭享又稱四時常祭或時祭、時享。其中,四時享唯“秋嘗”是夏商周三代不改之制,其時間多為七月月半,進行祭祖、嘗新、聚宴及迎拜刑殺之神等活動。這一文化習俗隨時代發展,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時曾轉型為節日,被吸收楚文化的南方少數民族所傳承,如阿昌族的...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芒種節氣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意思是在芒種節氣時,螳螂卵因氣溫變化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而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氣候的變化,慢慢停止了鳴叫。起居養生 中國人自古注重養生,講究的就是“與時俱進”,到了...
信仰性主要表現為對祖先的敬畏,對社神、山神的敬畏,對生命的渴望,對五穀豐登的祈盼,娛樂性則是融入了傳統的寒食、清明節日的一些習俗,增加了與節氣相關的休閒娛樂活動,各少數民族則更多地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與本民族的歷史、傳說和地域特徵相結合。祭祖、祭神、五色糯米飯、彩蛋、男女對歌等一系列節日習俗所...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壯族霜降節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擴展項目之一入選。歷史淵源 農曆二十四節氣(壯族霜降節)最初與稻作族群的節期規律有關。宋代時,每年農曆霜降期間,壯族民眾趁...
中國漢族歲時節日風俗。流行於桂東北灌陽一帶。時在農曆七月初七。當地民間傳說,是日晚織女將與牛郎相會,白天她梳妝打扮,胭脂香粉撒得滿天飄香,故名。屆時婦女們取出衣服及箱子暴曬,並用盆裝水,水中放幾根青草以示百藥,置戶外曬溫,叫做“曬香水”。據說穿了“香日”曬過的衣服,洗了“香水”可防瘟疫,...
遠古帝堯的時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歲時節氣。到了周朝已有冬節,君王要在冬至日舉行祭天的。至漢以後,每年冬至,都有舉行祭天、祀神、拜祖、賀冬等行事。到了唐宋兩代,祭禮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舉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語。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湯圓,祀神...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
立春是漢歷(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歷來為中國漢族人民所重視,早在宋代,立春習俗就已十分豐富了。一.鞭春。就是於立春之日造土牛鞭打以勸農事。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宮,由皇帝派人鞭春,開封、祥符兩縣也要進春牛至開封府...
日月之祭的時間,自周代就定在了春分和秋分,即所謂“兩分”。為何要定在這兩個日子呢?這要從天文與二十四節氣說起。每年夏至之後,太陽就從北回歸線逐日南移,到每年公曆9月23日前後(22-24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此時,太陽幾乎直射赤道,再往南,北半球的秋季就將結束而迎來冬天。這一時刻,二十四節氣...
這說明老子、莊子通過對自然“天道”的深刻體悟,主張在現實生活中超越禮儀形式的約束,甚至認為禮儀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順其自然才好。老、莊等人對禮儀的批評,是中國後來禮儀形式沒有完全被神化,反而保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心態 中國人多承襲了祭祖的傳統。祭祖是基於很複雜的心理作用 二、為著...
元宵習俗,中國民間習俗,全國各地習俗不盡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都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有自己的特點。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節...
與其他傳統大節不一樣,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清明從節氣上正排在春分之後,此時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人們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可謂順應天時,有助於吸納大自然純陽之氣,驅散積鬱寒氣和抑鬱心情,有益於身心健康。唐代開始,寒食與清明並列放假,不同年號分別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