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直-19

武直-19

武直-19(代號:WZ-19),是由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及602直升機研究所開發、研製、製造的武裝直升機偵察直升機,基於直9 , H410AH425以及H450民用直升機的軍用衍生型,其命名為黑旋風(英文:Black Hurricane)名字取自《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黑旋風”李逵,象徵這種武裝直升機也如同梁山好漢一般本領非凡。直-19E中文別名“鳶 ”,是取其“巡弋之鳥”之意,以“弋”昭示該型機的本質特徵。英文全名為“Z-19E Yuan Dedicated Attack Helicopter”,其中,“Yuan”代表“Yours Useful Available Necessities”,意為“於您有用且可得之必需裝備!”寓意直-19E將在軍貿市場贏得良好口碑,擁有廣闊市場前景武直-19設計源自於直-9W,採用串列座艙布局、四葉複合材料旋翼、涵道尾槳、外置4個武器外掛點和後三點起落架武裝直升機的典型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直-19
  • 外文名:Black Hurricane,Z-19E Yuan Dedicated Attack Helicopter 
  • 代號:黑旋風,鳶  
  • 設計製造:中航工業哈飛和602直升機研究所
  • 用途:武裝偵察
  • 首飛時間:2010年7月
  • 設計靈感:直-9W
  • 服役時間:2011年
  • 出口版本:直19e 
結構圖,媒體報導,設計定位,研製推測,研製歷程,武器性能,結構特點,研製歷程,使用情況,型號演變,

結構圖

武直-19機身武直-19機身
新型武直-19型武裝偵察直升機的照片在網上曝光,圖片顯示該型直升機與日本OH-1型直升機類似。

媒體報導

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10年8月9日報導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已於日前展出了其最新研製的攻擊直升機——武直-19的首架試驗用機。這種新型攻擊直升機以中國陸軍航空兵現役的直-9W為基礎研製,主要用於打擊坦克等重型目標。從公布的照片上看,武直-19的機體較窄,採用了串聯式座艙部件。其保留了直-9WA直升機的尾部和主旋翼設計方案。除此之外,為了降低設計風險,中航工業集團可能還為武直-19安裝了與直-9WA相同的動力裝置。有媒體報導稱,武直-19攻擊直升機已於5月份完成了首飛。
有分析人士指出,武直-10中型攻擊直升機的研製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而新進推出的武直-19很可能將與前者形成高低搭配,用於彌補前者數量上的不足。
武直-19機身武直-19機身
有訊息稱,首批武直-10A已開始裝備中國陸軍航空兵。作為武直-19研製基礎的直-9W是中國生產的第一種攻擊直升機,中國陸軍航空兵部隊的主力裝備。直-9W裝備有威力強大的紅箭-8A反坦克飛彈、57/90毫米火箭彈、23毫米機關炮以及用於打擊空中目標的TY-90空對空飛彈等。”2010年11月號的《坦克裝甲車輛》上,引述了俄羅斯關於武直-19的報導:“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展出了最新研製的攻擊直升機——直-19的首架試驗用機。
據稱,直-19的機體較窄,其保留了直-9W直升機的尾部和主旋翼設計方案。除此之外,中航工業集團可能還為直-19安裝了與直-9W相同的動力裝置有分析人士指出,直-10中型攻擊直升機刮的研製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而新近推出的直-19很可能將與前者形成高低搭配,用於彌補前者數量上的不足。”鑒於該雜誌曾多次側面證實尚未公開的國產先進武器的存在,並具有權威官方屬性,事實上可以認為中國官方已經成認了武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的存在。
第14期《全球防務》雜誌插頁上,刊登了名為“直九改專用武裝直升機”的二視效果圖。隨後,《海陸空天慣性世界》雜誌2010年1月號也刊登了相同的側視圖從圖上看,該機的細節設計與民間推測的武直-19方案基本一致,可以認為是武直-19方案的公開。

設計定位

在中國已經發展了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情況下,武直-19的突然出現多少讓人感到意外。而從技術和裝備角度來講,武直-19的出現卻恰恰是最能平衡中國陸航裝備需求與中國航空工業研發生產能力的方案。 眾所周知,由於武直-10原計畫採用的PT6C-76C發動機在由加拿大向中國出口時遭美國阻撓而作為代替的國產渦軸-9A發動機遲遲不能投產,導致武直-10暫時難以定型服役,無法滿足陸航日益迫切的需要。因此,技術上完全源自直-9W而又具有比直-9W更高戰鬥力的武直-19自然成為中國陸航短期內代替武直-10作用武裝直升機主力型號的最佳選擇。
另一方面,在武直-10服役後,武直-19也可以作為與武直-10配合使用的偵察機型。這種配合方式日本陸上自衛隊已有先例,就是OH-1AH-64的搭配。另外,武直-19噸位較小,使用成本較低,也可作為武直-10的有效補充,形成高低搭配。
在通用直升機基礎上研製專用武裝直升機早有先例,當年美國的AH-1武裝直升機也是從UH-1通用直升機大改來的,直-9改武直-19作為應急和補充機型是合理的思路。直-9改串列本來就不是太難的事,技術也很成熟,動力配套都不成問題。武直-19在技術上與直-9一脈相承,因此不出意外會繼承直-9便宜、皮實、耐用的優點。中國陸航已裝備直-9多年,有豐富的使用、維護經驗。裝備武直-19有助於原裝備直-9W的部隊迅速提升戰鬥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直-9的維護設施,有效降低維護成本。
作為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武直-19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達到AH-1W的武器掛載水準,即能同時掛8枚紅箭-10反坦克飛彈與兩個火箭彈發射巢。如果不能達到這個水準,四枚反坦克飛彈的掛載量也夠用,畢竟中國陸軍航空兵面臨的反坦克壓力不大,武裝直升機主要執行支援裝甲部隊的任務。對於中國陸軍航空兵的武裝直升機,火箭彈發射巢和機炮用處要其實比反坦克飛彈更大。從這點考慮,武直-19比更大更重的武直-10更適合執行強度較低的任務。可以判定,武直-19的水平肯定超過AH-1W,但仍弱於AH-1Z。
直-19E在哈爾濱成功首飛直-19E在哈爾濱成功首飛

研製推測

武直-19的前身為直-9W武裝直升機。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三機部以技貿結合形式,引進法SA365“海豚”型直升機的生產專有權契約。具體由哈飛負責,引進法國SA365N1“海豚”直升機專利,開始生產直-9,1982年完成了首架機的裝配。同年2月6日,直-9 6013號機在首都機場進行試飛表演,解放軍總部及各軍兵種、各部委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前往觀看。9月21日,兩架直-9首次交付中國民航廣州管理局投入使用。後經哈飛長期努力,發展出多個型別,包括基型直-9,最初的專利生產型,至1990年底與法國協定簽訂的50架已全部生產完畢,其中28架為基型直-9;另外還有20架為直-9A,直-9後繼續生產型,相當於SA365N2;隨後哈飛生產了兩架直-9A-100,初步嘗試了直-9生產的國產化。
根據解放軍陸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需要,直-9又衍生出幾種軍用改進型:直-9A(國產化型)、直-9B(駐港部隊型)、直-9通訊型、直-9炮兵校射型、直-9電子干擾型、直-9C艦載型、直-9W反坦克型,直-9G。直-9G是W型的出口型,電子設備有所不同。
直-9G武裝直升機在基型上加強了結構強度,駕駛艙頂部安裝有紅箭-8反坦克飛彈的觀瞄制導裝置。兩短翼可掛4枚紅箭-8反坦克飛彈,或火箭彈發射器(57-1型57mm火箭彈、90-1型90mm火箭彈),或23mm機炮等武器。該機用於執行反坦克、壓制地面火力、突襲地面零散目標等火力支援任務。也可以用於運輸、兵力機動、直升機空戰、通信和救護等任務。該機於1988年10月31日首飛,1995年12月通過設計定型審查,1996年5月批准設計定型。
我國發展直-9武裝型,很明顯是為了彌補陸軍武裝反坦克直升機嚴重不足的局面。以往我國曾在直-5(蘇聯米-4型)型直升機上加裝機槍和火箭發射器,後來在引進的米-17上加裝了火箭發射器,屬於客串性質的武裝直升機。直-9G則是我軍擁有專用武裝直升機前的一個過渡,能提早培養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隊伍。直-9在引進後首先進行的是契約規定的50架配套引進直升機的生產,並且在生產過程中逐步引進和消化“海豚”的工藝技術,利用國內直升機技術基礎對法國原設計進行吸收並逐步實現國產化。“海豚”國產化的成功使直-9的生產工作在國內建立了比較系統的生產體系,這就使中國在直-9在生產規模和改進發展有更大的自由度,這個成績在中國因政治因素與西方關係冷卻後顯得更加重要。
直-9作為中國在引進並完成國產化後唯一能夠批量生產的直升機,在1988年完成引進項目中確定的50架生產後進行了多個改進型號的開發。直-9的改進型涉及到軍用、民用和警用等多個方面,先後開發完成了直-9A/B(國產化通用運輸型)、直-9W(武裝型)、直-9C(艦載型)、直-9G(全天候攻擊型)、直-9F(武警型)和直-9EA/EC/EW(出口型),民用型號也先後生產和開發了H410(直-9A)、H410A/G和較先進的H425。直-9的各種型號在中國軍用和民用直升機裝備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直-9的改進改型和技術進步是中國20年裡實用化直升機發展的過程,通過中國直升機型號中比較成功的直-9的發展和改進中表現出的特點和缺點,還可以對中國直升機科研系統在技術發展與型號開發方法的表現給予評價。
中國陸軍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重視直升機在現代化戰爭中的作用,美國和蘇聯在越南和阿富汗對武裝直升機的成功使用證明了武裝直升機的價值,因此中國航空工業部在引進直-9後就開始了反設計和改進論證,直-9W(以反坦克為主要任務的直-9武裝型)在1986年開始立項發展並在1987年完成樣機的改裝。直-9W加裝了武器外掛架和火控系統等多項新設備,1988年首飛的直-9W到1995年完成設計定型並批量裝備部隊使用。直-9W的發展確實初步解決了中國直升機部隊缺乏攻擊能力的問題,但是直-9W的改進方法仍然是在保持原有機體設計基本不變前提下的改進,在改進方法和作戰方式上與法國SA365M“黑豹”並沒有什麼差別,在飛行性能和作戰能力方面完全無法與真正的武裝直升機相抗衡,存在裝甲防護、夜戰能力和火力不足缺陷的直-9W(包括後來協調火力支援能力的直-9G全天候攻擊直升機)面對防空火力時非常脆弱。
建立有戰鬥力的陸軍航空兵最重要的是獲得滿足作戰需要的裝備,而中國直升機科研單位卻不能很好的滿足軍隊對武裝直升機的需要。上世紀90年代初就基本成熟的直-9具備滿足發展武裝直升機的基礎條件,中國的航空技術基礎也有能力在開發直-9W時發展真正意義上的武裝直升機,國外類似機型也有改進設計成功武裝直升機的經驗可以參考。中國航空工業如果能夠在改進直-9W的時候把步伐邁的再大點,完全有能力利用直-9W的設備和新的機體開發真正意義上的武裝直升機。
美國第一代武裝直升機AH-1是利用UH-1通用直升機的基礎改進設計,蘇聯裝備的米-24同樣也是利用了米-8運輸直升機的技術為基礎,這兩種直升機對成熟動力和新機體的綜合在技術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證明了利用通用直升機的核心技術完全具備發展武裝直升機的條件,利用規格適當的通用直升機發展專用直升機在技術上也不存在大的難度。A129武裝直升機是義大利上世紀80年代發展完成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為主要任務的A129採用了兩台820馬力的渦輪軸發動機,A129的空重2529千克,內部載油量750千克,執行作戰任務時的最大起飛重量為4100千克(多用途改進型的最大起飛重量可以增加到4500千克),巡航飛行速度為250千米/小時。採用兩台715馬力發動機的直-9A空重為2050千克,載油量超過800千克,有效載荷為16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為4100千克,巡航飛行速度為285千米/小時,最大飛行速度為305千米/小時。
通過對比A129和直-9A的基本技術數據可以發現這兩種直升機的技術數據非常接近,區別是A129採用縱列雙座和狹窄的機身以降低正面投影面積,直-9A採用並列雙座和帶貨艙的機身則是以人員和裝備運輸為基礎要求。中國如果利用直-9相對成熟先進的動力-傳動系統和類似A129的機體設計,或者直接參考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已經基本掌握的AH-1G武裝直升機的機體設計,完全可以利用直-9的基礎開發出綜合性能與AH-1S類似的雙發專用武裝直升機,直升機本身的飛行性能和作戰能力完全可以達到AH-1S的標準,其整體戰鬥力要遠比直-9W和“小羚羊”這類直升機強大的多。
利用直-9的機體改進設計武裝直升機所需要的改動量集中在機身部分,假設設計新的機身和完成飛行試驗需要十年的時間,那么中國陸軍航空兵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就可以接收直-9改進的專用武裝型,其對中國陸軍航空兵戰鬥力所起到的促進作用將是非常明顯的。直-9A使用的715馬力的渦軸-8A相比同噸位的武裝直升機顯得功率略有不足,但是依靠渦軸-8A的動力性能仍然可以獲得比較好的飛行性能和載荷條件,改進後的專用武裝直升機的起飛重量和有效載荷相比通用型直-9的差異並不大。直-9如果採用與A129類似的串列座艙和窄機身布局,並且將原設計中的涵道尾槳改為常規的Y或者X形尾槳以提高操縱效率,估計直-9改進機身並且增加外掛短翼和裝甲後的空重可以控制在2500~2600千克之間,載油700千克執行攻擊任務的正常起飛重量可以控制在39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則可以達到與直-9A基本相同的4100~4300千克。
但目前來看,武直-19仍然沿用了涵道風扇尾槳,這估計是最為簡潔的改裝手段。武裝型直-9短翼掛架內、外側掛點的載荷分別設定為250和200千克,機頭與武直-10不同,沒有機炮,最大武器載荷約1噸的標準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作戰任務的要求。
武裝直升機是現代化陸軍航空兵成為具備攻擊力的作戰力量的基礎,而重點執行偵察/觀察和配合武裝直升機作戰的偵察直升機,也是國外直升機作戰部隊裝備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陸軍航空兵大量裝備的OH-58輕型偵察直升機是AH-1和AH-64的戰鬥夥伴,而日本獨立開發的OH-1偵察直升機則是具備攻擊直升機和偵察直升機特點的較先進機型。OH-1偵察直升機是日本陸上自衛對裝備的較先進的偵察/攻擊直升機,用來取代OH-6輕型偵察直升機的OH-1是日本公司自行發展的機型,在動力、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完全由日本獨立開發完成。OH-1在同級別軍用直升機中具備比較先進的技術水平和較大的發展潛力,而OH-1在總體布局和旋翼系統的設計方法上與直-9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OH-1採用了兩台中等功率的發動機和與直-9類似的涵道尾槳,具備了與直-9類似的低噪音、高安全性和高速飛行性能,在設計的角度應該說OH-1要比A-129更加適合作為直-9改進的參照。
中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帶有武裝和瞄準系統的直-9早期攻擊型在1996年就已經定型,這就是說武器、掛架和瞄準裝置應該不會成為問題,改進設計專用武裝直升機的工作可以集中在對機體的結構設計方面。利用“海豚”成熟先進的動力-傳動技術和達到西方70年代末期先進水平的結構和材料技術,採用渦軸-8A可以將直-9改進設計成起飛重量3.9~4.2噸的武裝直升機,如果使用功率更大的渦軸-6不但可以提高國內大功率直升機動力系統的套用水平,促進渦軸-6能夠得到有序和系統的發展,還可以改進完成出起飛重量在6~7噸標準的中型武裝直升機,甚至可以利用中型武裝直升機的技術成就促進同樣級別通用直升機的發展,最終利用直-9這個靈活的平台和直-8的動力系統推動直升機技術的整體發展。
武直-19的綜合性能確實無法和武直-10、“虎”這樣從基礎上就是按照武裝直升機標準設計的機型比較,但是利用直-9A的成熟部件確實可以發展出綜合性能不低與AH-1S的武裝直升機,這種直升機足以在局部戰爭中對抗AH-1S/W和米-35這些武裝直升機,並且能夠使中國陸軍航空兵提前十年的時間獲得真正的武裝直升機。最新完成的武直-10的綜合性能確實要優於直-9平台改進的武直-19,但是代價卻是以陸軍航空兵長期的裝備空白換來的,而且陸軍航空兵因為沒有適當的裝備來獲得和熟悉武裝直升機的戰術套用,因此在新型武裝直升機服役後必須在使用中從基礎開始逐步完善戰術體系,這個過程所需要消耗的時間明顯的延長了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時間。中國軍隊如果在本世紀初期被迫投入到軍事行動中,那么缺乏武裝直升機的陸軍航空兵很難在戰爭中體現自身的價值,甚至無法在戰爭中獲得保證運輸直升機的安全,更談不上壓倒對方武裝直升機的阻截為陸軍提供火力支援了。武直-19的整體作戰能力也許有欠缺或者不足,但是基本依靠國內條件就可以滿足需要的直-9卻在技術上更加成熟。當國內直升機高性能動力裝置仍然依賴進口供應的情況下,直-9的動力系統較有保障的優勢將會在保證裝備供應和戰鬥力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研製歷程

首次曝光
2010年,一張直-19原型機進行測試的照片在網路上首次曝光。圖片顯示,測試中的直-19原型機機體表面僅刷塗了白色的底漆,但已安裝了武器掛架和光電瞄準裝置。直-19是由中航工業哈飛直升機研究所研製的武裝偵察直升機。其設計源自於直-9W,採用串列式座艙布局、四頁複合材料旋翼、函道尾槳、外置4個武器外掛點和前三點起落架等武裝直升機的典型特色。直-19原型機於2010年7月成功首飛。
直-19E
直-19E,是中國最新研製的4噸級串列窄機身專用武裝直升機,能攜帶藍箭-9空地飛彈、天燕-90空對空飛彈、57毫米航空火箭、12.7毫米機槍吊艙等武器,主要用於攻擊敵方坦克、裝甲車輛、堅固工事等地面目標,為地面部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它還可用於攻擊敵方直升機等低空飛行目標,參與奪取超低空制空權。

武器性能

參考數據
全長(m)
12
主旋翼直徑(m)
12.01
旋翼面積(m^2)
111.79
高度(m)
4.01
空重(kg)
2,350
最大起飛重量(kg)
4,250
速度(km/h)
305
爬升率(m/s)
9
航程(km)
800, 續航能力增加至4小時
發動機
2× 渦軸8C 渦輪引擎
乘員
2人
武裝
紅箭-8/9/10對地飛彈,
天燕-90對空飛彈,
23 mm機炮

結構特點

該機型特點是在直-9基礎上保持直-9原型底部結構不變,按適墜性要求,損傷容限對主體結構設計進行改進。對該機型操縱/控制、液壓、電氣重新設計;重新布置燃油系統,滿足抗彈擊、自密封的適墜性要求 。換裝縱列/串座式窄機身駕駛艙布局,駕駛員在前,射手兼副駕駛員在後,裝抗墜毀吸能座椅,在座艙周圍採用局部裝甲防護。
起落架為後三點固定跪式設計;兩側採用短翼;採用四槳葉Starflex 星形柔性複合材料單旋翼。

研製歷程

該直升機主力由吳希明設計,直19於2010年當年立項、當年完成詳細設計、當年進入總裝,原型機於2010年7月當年成功首飛 。

使用情況

於2011年服役先配北京陸航8團,瀋陽9團,後裝成都2旅,3蘭州,4總參謀,7山東濟南等 。直-19可利用航炮、空對空飛彈,同低空固定翼飛機、武裝直升機等進行空中格鬥。該型可與陸軍航空兵現有或在研的其他型號的武裝直升機實現不同檔次的高低搭配,改善裝備的配置格局。

型號演變

直-19基於直9 , H410A、H425以及H450民用直升機的軍用衍生型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