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通志》是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武威通志》編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威通志( 大事卷)
- 作者:《武威通志》編委會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定價:15 元
- ISBN:9787226035788
《武威通志》是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武威通志》編委會
《武威通志大事卷》是武威通志編委會的羅文擘、劉開柱、袁森年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武威市從古至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作品目錄 封面 武威通志 大事卷 武威通志編委會 大事卷編纂人員 凡 例 圖 片 甘肅武酒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釀酒車間 附圖1 附圖2 一杯武酒武一身豪邁 創建平安武威 構建和諧...
《武威通志人物卷》是武威通志編委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介紹了武威市當地從古代至今的著名人物。作品目錄 封面 武威通志 人物卷 武威通志編委會 人物卷編纂人員 凡例 圖片 海石武威市海石公共運輸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郭必珊 風雨無阻 公司車隊 郭必珊攝影作品 蓬萊仙客 同舟共濟 古涼春雪 希望的田野...
《武威通志藝文卷》是武威通志編委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武威市的碑匾楹聯、詩詞文獻、傳說故事和民歌戲曲。作品目錄 封面 武威通志 藝文卷 武威通志編委會 藝文卷編纂人員 凡例 目錄 第一章 碑匾楹聯選錄 第一節 碑文 一、前秦梁舒墓表 二、隋成蒙墓志銘 三、隋“大涼”劉和墓誌 四、唐青海國王...
《武威通志民勤卷》是武威通志編委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民勤縣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作品目錄 封面 武威通志 民勤卷 武威通志編委會 民勤卷編纂人員 凡例 紅崖山水庫 目錄 第一章 綜合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地貌 二、土壤 植被 第二節 自然資源 一、氣象資源 二、水...
編輯出版武威地方志書《武威金石錄》《武威通志》《武威館藏精品書畫》等。在《敦煌研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絲綢之路》《西夏學》等雜誌上發表西夏學研究論文十餘篇。目錄 緒論 一武威西夏文獻的發現 二武威西夏文獻研究回顧 三武威西夏文獻研究的意義 上篇武威出土西夏文獻研究 一武威出土西夏文獻概述 二武威西夏...
陰世師,隋朝名將,涼州武威(今屬甘肅武威)人。性忠厚,頗有武藝,煬帝時任張掖太守,深為戎狄所憚。後留守長安。李淵攻長安時,陰世師誅殺李淵親屬、發李家祖墳,城破後被殺。子陰弘智,其女後為唐太宗陰妃,生齊王李佑。史書記載 陰世師少有節概,性忠厚,多武藝。弱冠,以功臣子拜儀同,累遷驃騎將軍。隋...
張美如,字尊五,號玉溪,又號第五山樵,甘肅武威人。嘉慶十二年(1807)赴西安考中舉人,次年赴北京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嘉慶十四年(1809)散館,改授戶部主事。道光二年(1822)升任戶部員外郎,後因失察捐納事受降職處分。於是,退離仕途,求居林下,以繪畫寫字,吟詩撫琴,獎掖後進為樂,把自己的...
23、武威堂:石、安、賈。漢武帝時郡名,即甘肅省武威縣地。24、樂安堂:任。南朝宋郡名,隋廢,在山東廣饒縣。25、馮翊堂:吉、雷。漢時郡名,為左馮翊轄地,即陜西大荔縣地。26、中山堂:仲、湯、藺。春秋時國名,屬北狄鮮虞國地,今河北省正定縣境。27、西平堂:池。東漢郡,今甘肅西寧縣。28、...
涼州---甘肅(魏國建立後,河西走廊以東部分新建雍州)交州---廣東及越南北部 幽州治所是薊縣,今北京。并州治所晉陽,今山西太原。冀州治所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區。青州治所臨淄,今山東淄博。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蘇邳縣,後遷彭城,今江蘇徐州。豫州治所譙,今安徽亳州。兗州治所昌邑,今山東巨野縣。荊州治所...
民國27年(1938),以優異成績考入武威青雲中學。民國31年(1942)秋,上高中時,和民勤旅涼同學創辦《時事評論》《學習生活》刊物,提出“聯絡青年研究學術改造社會、造福人群’的奮鬥目標。民國33年(1944)夏,考入西北師範學院中文系。因家境困難,休學一年,在民勤中學一邊教書,一邊進行社會調查,深入了解社會現狀...
淮西之亂平定後,封武威郡開國公。元和十三年(818年),任義成軍節度使,與田弘正等奉命征討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屢破平盧兵。次年,遷邠寧節度使。唐穆宗即位後,官加使相,歷任鳳翔、忠武等鎮節度使。長慶二年(822年),受命征討成德叛藩王廷湊,因時局混亂,深感難以成功,便推辭回鎮。唐敬宗即位後,正式...
西營河,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河石羊河的支流。在武威市西南部。因流經西營堡,故名。上游寧昌河與水關河均源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祁連山之冷龍嶺的北坡,東北流匯響水河,入武威市境,西營堡以上河長80公里,年徑流量3.88億立方米。以山區降水補給為主,徑流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平均徑流量3.7億立方米,河流水能...
大馬營草原因位在河西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中部,且這裡有天然大草場和豐盛的水源,歷朝王師大軍從這裡不斷得到軍馬補充。至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5年(公元439年)結束了河西 五涼紛爭,消滅了北燕、北涼、西涼政權,統一了北方。此時,擴充後的大馬營草原,十數年養馬高達200萬匹,駱駝100萬峰,牛羊無數。...
李於鍇長子李鼎超(1894—1931)字醞班,清末民初學人。曾任甘肅省通志局分纂,撰《方言》、《水道》二志,後又應蘭州中山大學之聘,講授文字學。民國十年(1921),整理刊行其父李於鍇的《味檗齋遺稿》,並編纂完成《武威縣誌》,至去世前,已完成者有《人物誌》《藝文志》《金石志》《方言志》。其中《方言...
東漢初年河西竇及涼州馬歸漢,107年東漢罷西域都護府,123年以班勇為西域長史,此後三通三絕,西域一直以長史行都護之職,治柳中城(今新疆鄯善縣西南魯克沁)。三國魏移治海頭城(今新疆若羌縣東北羅布泊西北岸樓蘭遺址)。轄境相當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南北、塔里木河流域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以南、塔什乾以東地區...
清代、民國出版的《大邑縣誌》《蜀中名勝記》《四川省通志》《邛州志》等史籍都有記載。趙雲葬於成都大邑錦屏山麓,大邑縣城東北角有子龍墓祠。錦屏山又稱銀屏山,相傳是趙雲駐軍的幾個寨子,有“九寨連營”或“十寨連營”之稱。子龍廟是後人為紀念趙雲修建的。《邛州志》記載:“(大邑)縣東里許道旁有子龍碑...
高崇本為高潛與武威公主所生之子,沮渠牧犍因謀反事誅。公主遂以高崇繼牧犍後,改姓沮渠,宣武帝景明中,方才復為本姓。高崇在複姓不久之後即告去世,年三十七,可知在其生前大多數的時間裡,高崇本人是以沮渠崇的名字行於世的。世系綿延是中古大族最為重視的事情之一,除高崇之外,也未見高潛尚有其他子嗣,不惜...
孫壽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武威市著名西夏學者、西夏文泥活字專家)通過對武威出土的西夏文《維摩詰所說經》多年的研究後證明了《維摩詰所說經》是泥活字印刷版本,這一學術實踐的研究成功,證明了泥活字印刷術源於中國.對於活字印刷的爭論十分激烈,並由此開過世界的學術會議。而孫壽齡堅信自己...
李載義(?-837年6月4日),初名李再義,字方谷。唐朝藩鎮、將領,恆山愍王李承乾之後。李載義少年時以勇力見稱,被盧龍節度使劉濟招入親軍,累升衙前都知兵馬使。寶曆二年(826年),李載義發動兵變,殺盧龍節度使朱延嗣,自稱留後。旋即獲朝廷承認,授為盧龍節度使,封武威郡王。他對朝廷頗為恭順,又參與平定...
武威市涼州區清源鎮的護田林網 張掖市綠洲外圍生態經濟型治理模式 臨澤縣平川鎮農民趙興旺在自有的農田防護林網內防蟲 高台縣宣化鎮在農田防護林網庇護下的設施農業 地處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中的武威市石羊河林業總場用粘土沙障治理重點風沙口 石羊河林業總場的沙丘造林 石羊河林業總場的封沙育草區 石羊河...
周希武(1885~1928),字子揚,號繩之,天水人。出身貧寒,艱苦勵學。年15歲為儒學生員,深受學者任承允賞識。科舉制廢除後, 入甘肅陸軍學堂。不久,去陝西,遍訪關中名儒,學業大進。1913年任甘肅省立第一中學教務長兼國文、歷史教員。翌年,改任涼州省立第四中學校長,任內整頓校務,受到地方各界人士及師生稱讚...
東漢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祖厲、鸇陰,改屬武威郡時。曾有鸇陰由鶉陰改的記載,可能是訛誤或假借。史料記載 說鸇陰,不能不說到平涼郡,因為鸇陰是隋以前歷代平涼郡的郡治。平涼郡何時所置,乾隆《甘肅省通志》及嘉慶時編纂的《大清一統志》都記為“太元中置平涼郡”,太元是東晉孝武帝的第二個年號,太元...
到京後他被任命為武威太守。《後漢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征會辟雍,因以為河內太守。視事九年,病卒。7.任隗(?年-92年):字仲和,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阿陵侯任光之子,任不齊十五世孫,東漢官員。任隗少時喜歡黃帝、老子學說,清心寡欲,所得俸祿,...
建武八年(32年),跟從大軍征伐割據隴西的隗囂,四川的公孫述派兵救援隗囂,馬成與征西大將軍馮異、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武威將軍劉尚在來歙率領下攻占天水(今甘肅天水),擊破公孫述將田弇、趙匡。隗囂被消滅後,馬成出任天水太守,統帥軍隊如故。冬,徵召回京師。建武九年(33年),代來歙掌管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