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夷山市仙茗岩茶廠
- 成立時間:2010年5月17日
武夷山市仙茗岩茶廠茶園坐落於武夷山風景區獅子峰腳下,是傳統的武夷岩茶生產廠家,茶園以有機無公害管理,茶葉安全綠色環保,產品有:大紅袍系列、肉桂、水仙,特別是雀舌及矮腳烏龍是代表作。是一家集生產、加工、批發於一體的民營企業...
武夷山市岩茶廠是武夷山市創辦最早的岩茶廠之一,武夷山市岩茶廠解放初期由著名茶人黃道清經營,名為福龍茶廠,1990年更名為武夷山市岩茶廠。現任武夷山市岩茶廠廠長陳榮茂綽號“西瓜”,又稱“曦瓜”。辦廠以來,武夷山市岩茶廠繼承和發楊武夷岩茶的優良傳統 ,積累了一套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獨特製茶技術,...
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紅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產區為武夷山市風景區範圍,區內面積70km²。 [1]...
武夷山市九龍(岩)茶廠位於環境得天獨厚“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一家集產、供、銷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擁有數百畝茶葉基地。勇於開拓的九龍人,不但注重武夷岩茶的傳統工藝的研究,同時開展烏龍茶新工藝的創新試驗,並積極引進制茶新設備,為廣大的茶友們獻上更高品質的健康岩茶。“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第三部分武夷岩茶餅(壓制)茶主要廠商簡介 一、武夷山市北鬥茶葉研究所武夷山市愛德華實驗茶場/98 二、星願(中國)茶業有限公司/98 三、武夷山市岩茶廠武夷山市香江茶業有限公司/99 四、武夷山市永生岩茶廠/99 五、武夷山市九龍袍茶業有限公司/99 附錄/100 後記/114 作者簡介 溫建平,出生在建溪之畔,從小看著...
武夷山茶博園,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度假區大王峰南路96號,園區面積約為15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武夷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精深的工藝。武夷山茶博園 武夷山茶博園由:茶壇廣場、朱子廣場、岩茶史話遊覽道構成。武夷茶研習社位於毗鄰“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區,是一處組團式中式園林景觀建築,集陳列、觀賞、...
國家技術監督部門已經批准武夷岩茶為原產地保護產品,國家商標總局也批准其使用“武夷山大紅袍”商標。但由於受到市場經濟利益的驅使和機械生產工藝的衝擊,加上老藝人疏於傳技,傳統岩茶製作工藝出現瀕危跡象,急需加以保護。傳承人物 保護措施 2000年起,武夷山市茶管會與茶廠(場)共同舉辦岩茶製作傳統工藝技術培訓班達4...
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我局已組織通過了對福建武夷山市仙茗岩茶廠等17家企業(第二批企業名單見附錄)提出的武夷岩茶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使用申請的審核;現予以註冊登記。自即日起,上述17家企業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在其產品上使用武夷岩茶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獲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並依法接受監督。
武夷山紅葉嶺茶葉 武夷山星光茶葉 優質獎:丹苑名茶 柒香谷岩茶廠 賦馨茗茶廠 董雙偉 武夷山市茶廂房茶行 紅茶組 金獎:帝峰紅(福建帝峰生態茶業發展有限公司)銀獎:福州紅泰關 銅獎:蔡則北(南平)優質獎:武夷山市桐正茶業有限公司 武夷山市華岩茶業有限公司 武夷山市三香茶業有限公司 ...
武夷茶自古世人稱頌,有著“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的美譽,加之夫妻做茶認真精心,成茶銷售不成問題。夫妻倆做生意又誠信為本。令茶園的茶葉很快在閩南市場上找到了出路。現代的“奇苑國茶”公司行銷總部設於廣州市,於武夷山正岩區下設2家岩茶廠,於武夷山桐木保護區下設1家紅茶廠,於安溪下設1家...
讓世界分享武夷茶 品牌理念 “曦瓜”的制茶理念為“以規矩、制好茶”,規和矩分別為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工具,寓喻標準和法度。無規矩,不方圓。唯規矩,制好茶。品牌起源 1991年,陳榮茂、徐秋生、劉安興一起進入武夷山市岩茶廠學茶、制茶,三人兄弟相稱。1996年,陳榮茂擔任廠長,三兄弟正式接過公司運營的重擔,此後...
借九分天地造化,成一席岩骨花香 訪佛國岩老茶廠,嘆舊時制茶勞力之密集 他用五年時間,把茶席擺上武夷山九十九座山頭 武夷茶聚儒釋道 9.移動實驗室 流動的水,流動的茶 用高叢水仙茶青,對比正岩、河洲和外山茶 昔日茶市今何在? 10.舌尖上的視覺 赤石!赤石! 風味小吃 鄒氏繁華散盡,下梅茶香猶...
入元明,貢焙制有所削弱,僅在福建武夷山置小型御茶園,定額納貢制仍照實施。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才略出眾。他善於總結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深知“居安慮危,處治思亂”的治國策略。他常說:“民富則親,民貧則離,民之貧富,國家休戚系焉。”而且由於他親自參加元末農民大起義,輾戰江南廣大茶區,對...
雙方還就共同舉辦首屆“中國萬里長城茶旅大會”以及共建恢復國營鶴峰茶廠股份制混改工作,進行了有效務實的磋商。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副主任萬福祥,北京茶道文化藝術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李強,長春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齊晟博,河北省茶產業促進會副會長王賀平,秦皇島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繼紅,河北省茶產業促進...
對此,《武夷山市志》有詳盡的記載,“清嘉慶初年(1795),安溪人林燕愈流落在武夷山岩廠當僱工,後來購置幔陀峰、霞賓岩、寶國岩茶廠,積極開荒種茶,所產岩茶運至閩南出售。《武夷山市志》以及後來出版的《武夷茶經》還記載,“同治年間(1862-1874),林燕愈的後代林心博在泉州創立“林奇苑”茶莊,專營武夷...
建茶、鬥茶在宋元二朝蔚然成風,明清時期,茶葉創新增多,開創烏龍制茶工藝,茶葉貿易漸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點綴了福建茶的文化底蘊。現代福建茶文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進一步發揚光大,種茶、制茶、售茶、品茶、賽茶等幾乎占據了茶鄉人的生活內容。制茶講科學,品茶有文化,構成獨特的福建區域人文特徵。福建種茶...
再加因連年戰亂,鳳凰山茶園開始衰落,而與此同時,兩百里外的武夷山所產茶開始為人所重,元代統治者便將御茶園移至武夷山。重心雖然變了,所生產的茶依然是緊壓蒸青綠茶,仍叫“龍鳳團茶”。由於武夷山在崇安縣境內,位於建溪上游,疆域上仍屬建州,所以,儘管其時已有“武夷茶”之稱,一般人則仍然將武夷產茶...
從霧社至清境農場,到處可見茶行、制茶廠及民宿,而青翠碧綠有如等高線般的茶樹,甚至就出現省道台14線及台14甲線旁。此地的茶園,由於位居中央山脈的深處,終年氣溫低,溫差大,而讓高山的茶菁保持極佳的品質。清境農場茶園為1987年所該開闢的高山示範茶園。面積6公頃,種植青心烏龍及金萱茶,由於經常雲霧繚繞,...
今有正山堂、瑞泉,一品狀元,岩上岩,歷朝歷代,年產不過幾百克,而價格不菲。凡尼克森訪華,毛主席以四兩大紅袍母株茶葉相贈,方有”半壁江山”之史話也。至2006年停采。母樹大紅袍做為主要自然景觀及文化遺存與景觀,為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范仲淹有詩“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朱熹...
4.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乃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大紅袍茶)武夷岩茶主要藥理功能:明目益思,輕身(減肥)耐老(...
白茶的產量一直受氣侯和場地的制約,年生產量不上千噸。1962年,福鼎白琳茶廠王奕森等茶技師們,研製室內熱風萎凋製作白茶,茶葉在室內人工萎凋方式,使白茶生產不受天氣影響,產量有所增加;但白茶一直專門外貿出口創匯,以致於國內許多人都不認識福鼎生產的白茶。產品榮譽 2006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為“中國白茶之鄉”。
五代十國時,龍泉人季大蘊曾赴閩地武夷山引茶,並在龍泉當地傳授武夷山的種茶和做茶技術,始稱“天茶”。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前後,明太祖朱元璋賜稱。“天堂茶文化,上下一千年,湖嶺泉亭廟,都與茶相連。”清乾隆年間,龍泉詩人林扌為(hui)在《茶廠謠》一詩中寫道:“龍泉邑大二百里,邑里山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