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於至善(《大學》的倫理命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個人品德的修養應達到和保持在最好的境界。《大學》的重要倫理命題。朱熹稱其為《大學》三綱領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止於至善
  • 定義:《大學》的重要倫理命題
  • 出處:《大學》
出處
《大學》首章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漢鄭玄注說:“止,猶自處也。”唐孔穎達進一步明申“在止處於至善之行”都是釋“止”為“處”。關於至善的內容,《大學》說:“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即要求人們做到君仁臣敬、父慈子孝、朋友有信,從而達到人際關係和諧、國家安定的目的。朱熹在釋“止”時認為有“至”和“守”二義,“止者,必至是而不遷”。“至善”則是“極好”,即“事理當然之極”。至善與明明德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至善包括明德,但至善是達到的標準,明明德是對人的要求,程度上明明德也有“略略明的”,而至善是“極至”處。即“盡乎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明清時代,有人批評“至善”說,認為善無止境,何謂至善?實際上按朱熹說法“至”是講的當然之則,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之中,本身就是中道的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