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趙之學
- 別名:金石學
學術貢獻,《集古錄》,《金石錄》,
學術貢獻
歐陽修、趙明誠等人所開創的金石學,具有現代學術意義上的“學科”性質,而非“學說”及其他,他們由此推動兩宋時代人系統、全面地收藏和研究金石文字,其中部分得以保留下來,今仍可作為人們從事相關研究的寶貴資料。
《集古錄》
《宋史·歐陽修列傳》對歐陽修的金石學成就也有記載,說他喜愛古代文化並酷愛學習,凡是周代、漢朝以來的金石遺文、斷章殘篇,他都儘量收集記錄下來,仔細稽考研究它們的異同之處,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在金石文字後面,對金石文字一一加以確鑿地考證,取名為《集古錄》。《集古錄》是現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收錄自周武王到五代時期金石拓本1000卷。它對歷史、文學、書法等皆有評論、考訂。據考證,《集古錄》初步成書於宋嘉祐六年(1061年),最終定稿在嘉祐八年(1063年)。歐陽修晚年改號為六一居士,“六一”其中之一就是“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可見他對此十分看重。幸運的是《集古錄》得以保存至今,它對中國金石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考古研究的重要參考書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顧炎武說過:“余自少時,即好訪求古人金石之文,而猶不甚解。及讀歐陽公《集古錄》,乃知其事多與史書相證明,可以闡幽表微,補闕正誤,不但詞翰之工而已。”
《金石錄》
北宋時期,金石收藏之風日盛,金石學著作有很多種,趙明誠的《金石錄》則是集大成者。《金石錄》共三十卷,上始於夏、商、周,下止於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鐘、鼎、甗、鬲、盤、匜、尊、敦所銘刻文字,均見於金石拓本二千卷,並一一訂正訛謬,去偽存真,品評優劣,內容十分豐富。《金石錄》書體例仿照北宋歐陽修的《集古錄》,但把目和題跋合為一書,按時代先後排列,又題跋了五百零二種,是很有用的歷史文獻。《金石錄》所收題跋的大部分原石及拓本都已不傳,靠《金石錄》把其中部分內容保存下來,補充前人的缺漏,修正前代的訛誤,收錄內容廣博,考證過程嚴密,對後世金石學、檔案學和考據學都有重要價值。《金石錄》經典巨著,尤為注重碑刻與史料的對比,糾正和彌補了許多典籍中的錯誤和不足,憑藉金石資料整理出了政治、經濟、風俗、書法、文字等多方面的知識,成為繼《集古錄》後另一部規模更大、更有價值的金石研究學專著。朱熹贊其“序次益條理,辯證益精博”“文字煞做得好”。清代高宗乾隆帝主持編修的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叢書《欽定四庫全書》,將《金石錄》收錄其中。《金石錄》考訂精核,評論獨具卓識,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在學界和收藏界被視為珍寶。現今,這部書仍然是研究古代金石的必讀之書,是考古學界、史學界和收藏鑑賞界不可或缺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