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生產量

次級生產量

次級生產是除生產者外的其他有機體的生產,即消費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級生產量進行同化作用,表現為動物和其他異養生物生長、繁殖和營養物質的貯存。動物和其他異養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級生產量製造的有機物質或固定的能量,稱為次級生產量或第二性生產量,其生產或固定率稱為次級(第二性)生產力。

能量在食物鏈中逐級傳遞時,在每一級都有很大損耗。所以同化能量只占初級生產力的一小部分,其中一些還需用於呼吸消耗,以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最後剩餘的能量才構成次級生產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次級生產量
  • 外文名:Secondary Production
  • 定義:是指次級生產生產量
  • 特點:次級生產量少於初級生產量
  • 又稱第二性生產量
  • 表現形式:同化過程
概念,特點,測定方式,

概念

次級生產量也稱第二性生產量,是指動物和其他異養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級生產量進行新陳代謝,經同化作用形成異養生物自身物質的數量。

特點

淨初級生產量是生產者以上各營養級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從理論上講,淨初級生產量可以全部被異養生物所利用,轉化為次級生產量(如動物的肉、蛋、奶、毛皮、骨骼、血液、蹄、角以及各種內臟器官等);但實際上,任何一個生態系統中的淨初級生產量都可能流失到這個生態系統以外的地方去,如在海岸鹽沼生態系統中,大約45%的淨初級生產量流失到了河口生態系統。還有很多植物生長在動物所達不到的地方,因此也無法被利用。總之,對動物來說,初級生產量或因得不到,或因不可食,或因動物種群密度低等原因,總有相當一部分未被利用。
在被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於動物的呼吸代謝和生命的維持,這一部分能最終將以熱的形式消散掉,剩下的那部分才能用於動物的生長和繁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次級生產量。當一個種群的出生率最高和個體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也就是這個種群次級生產量最高的時候,這時往往也是自然界初級生產量最高的時候。但這種重合併不是巧合,而是自然選擇長期起作用的結果,因為次級生產量是靠消耗初級生產量而得到的。
在發育階段,次級生產量主要用於個體生長,即生長生產量;在成體階段,動物的體重一般不大增加,而活動量卻很大,所以次級生產量很低,甚至呈負值,同化量主要用來維持消耗;在性成熟以及生育階段,次級生產量還包括用於繁殖後代的消耗,即生殖生產量,這於雌性動物尤為明顯。在次級生產過程中,能量的轉移和轉化效率可用生態效率來表示。
次級生產量均以同化過程為表現形式,並涵蓋各營養層次的異養生物的消費、轉化和利用過程與速率。次級生產量沒有毛生產量與淨生產量之分,但實際上表示淨次級生產量。異養生物直接利用初級生產品而形成的生產量稱第二級生產量,直接利用二級生產品而形成的生產量稱第三級生產量,第四級、五級生產量直到終級生產量,所以,次級生產量是第二、第三、第四各級生產量的總稱。許多動物由於同時攝取不同的食物,故實際中很難確定其屬於哪一級次級生產者和哪一級次級生產量。

測定方式

次級生產量的測定有以下方式:
①按同化量呼吸量估計次級生產量,即P=A-R;按攝食量扣除糞尿量估計同化量,即A=C-FU,在上兩個公式中,P為次級生產量,C代表動物從外界攝取的能量,FU代表以糞、尿形式損失的能量,R代表呼吸過程中損失的能量。
測定動物攝食量可在實驗室內或野外進行,按24h的飼養投放食物量減去剩餘量求得。攝食食物的熱量用熱量計測定。在測定攝食量的試驗中,同時可測定糞尿量。用呼吸儀測定耗氧氣量或CO2排出量,轉為熱值,即呼吸能量。
上述測定通常是在個體水平上進行,因此,要與種群數量、性比、年齡結構等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估計出動物種群的淨生產量。
②測定次級生產量的另一途徑是:P=Pg+Pr
式中:Pr為生殖後代的生產量,單位為g;Pg為個體增重,單位為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