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災害

次生災害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素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鐘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稱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次生災害
  • 概述: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
  • 災害簡介: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
  • 颱風災害:次生災害,具有後發性的特點
災害簡介,颱風災害,地震災害,海城地震,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雅安地震,關東地震,新漓地震,舊金山地震,智利地震,日本地震,減害對策,震前預防,應急處置,震後救治,防災知識,防止辦法,具體表現,種類,

災害簡介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以導生出一系列其他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如大旱之後,地表與淺部淡水極度匱缺,迫使人們飲用深層含氟量較高的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病,這些都稱為衍生災害。
次生災害次生災害
當然,災害的過程往往是很複雜的,有時候一種災害可由幾種災因引起,或者一種災因會同時引起好幾種不同的災害。這時,災害類型的確定就要根據起主導作用的災因和其主要表現形式而定。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火山爆發、土石流海嘯颱風、洪水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複雜的相互聯繫。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儘可能的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颱風災害

次生災害,具有後發性的特點,就颱風而言,房屋、橋樑以及山體等在颱風中受到洪水長時間的沖刷、浸泡,但是當時沒有發生坍塌,待颱風、洪水退去後,由於上述原因而出現了房屋、橋樑坍塌或者發生山體滑坡土石流等,這就是次生災害。
颱風次生災害颱風次生災害

地震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土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威脅等等,統稱為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地震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有:火災、水災(海嘯、水庫垮壩等)、傳染性疾病(如瘟疫)、毒氣泄漏與擴散(含放射性物質)、其他自然災害(滑坡、土石流)、停產(含文化、教育事業)、生命線工程被破壞(通訊、交通、供水、供電等)、社會動亂(大規模逃亡、搶劫等)。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5日海城地震(7.3級),鞍鋼因停電而鐵水凍結,高爐停產;營口市水電設備破壞,全市停水、停電,城市癱瘓。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縣發生芮氏8.0級地震,造成許多人失去了家園。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 級),開灤礦供電中斷,湧水量猛增,礦井被淹;天津鹼廠白灰捻滑坡使30多人喪生;化工廠閥門破壞、溢氯死5 人。

雅安地震

2013年4月20號四川雅安地震(7.0級),房屋倒塌,山體滑坡,造成重大傷亡。

關東地震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震(8.2級),水管破壞, 大火持續三天兩夜,橫濱被燒光,東京燒掉三分之二。

新漓地震

”1964 年6月16日日本新漓地震(7.5級),油庫受震起火“,直至 原油燒盡, 300多所民房工廠無一倖免。
地震次生災害地震次生災害

舊金山地震

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地震(8.3級),火爐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統 破壞,大火持續三天三夜, 10平方公里的市區化為灰燼。

智利地震

1960年5月6日智利地震最大地震8.9級)引發海嘯,沿 海建築物大部分被海浪捲走,破壞房屋16萬棟。

日本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最大地震9.0級)引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核泄漏福島縣城幾乎成為一座死城

減害對策

震前預防

震前預防對策是人類控制和減輕次生災害的首要一環。一旦次生災害發生就能迅速救治,以達到減災的目的。震前預防對策的重點是工程設防、抗震加固、次生災害監測、進行防治次生災害的思想和物質準備。
地震次生災害地震次生災害

應急處置

是指從地震預警到地震結束之間人們所採取的緊急行動。一般分為:震時應急避震對策以減少不必要的心理性次生災害。震時生產崗位的應急處置 對策是指各行各業生產崗位的領導、工人、幹部、技術人員以及家庭成員在地震預警後,所採取的防止次生災害和保證要害系統工作連續性的一系列緊急行動和方法。

震後救治

這是防止次生災害蔓延擴大,減少損失的最後對策,其重點是制止次生災害的蔓延,迅速搶救由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並有效地治理由次生災害所造成的環境破壞。

防災知識

防止辦法

1、對工礦企業中的易燃、易爆,要嚴密監視,地震時,一旦發現或易燃氣體溢出,應立即組織搶救。
地震次生災害地震次生災害
2、對於大型水庫、堤壩等,要預先做好防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加固。水庫下游的居民,在地震發生時,要嚴密注視堤壩的安全,遇有險情,除組織力量搶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帶轉移。
3、大地震發生在山區,由於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種情況,要立即組織人員疏通,以免造成水災。
4、在接到關於地震的預報以後,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儘快離開房屋。人員疏散時,要避開高樓房、煙囪、高門臉、女兒牆、高圍牆等,更不要在狹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開高壓電線、變壓器,以防電桿或電線震斷觸電傷人。
5、在山區,還要遠離懸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時傷人。還應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這些地方容易發生較大的地滑或塌陷。

具體表現

由於工程結構物的破壞而隨之造成的諸如地震火災、水災、毒氣泄漏與擴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嘯、滑坡、土石流等災害,稱為地震次生災害

種類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使山體岩石崩塌下來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稱為熔岩堰塞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