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校逃戶制

《檢校逃戶制》是唐代李炎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檢校逃戶制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炎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檢校逃戶制
安土重遷,黎人之性,苟非艱窘,豈至流亡,將欲招綏,必在資產。諸道頻遭災沴州縣不為申奏,百姓輸納不辦,多有逃移。長吏懼在官之時,破失人戶,或恐務免正稅,減克料錢,祗於見在戶中,分外攤配。亦有破除逃戶桑地,以充稅錢。逃戶產業已無,歸還不得,見在戶每年加配,流亡轉多。自今已後,應州縣開成五年已前逃戶,並委觀察使刺史差強明官就村鄉詣實簡勘桑田屋宇等,仍勒長令切加簡較,租佃與人,勿令荒廢。據所得與納戶內徵稅,有餘即官為收貯,待歸還給付,如欠少即與收貯,至歸還日,不須徵理。自今年已後,二年不歸復者,即仰縣司召人給付承佃,仍給公驗,任為永業。其逃戶錢草斛斗等,計留使錢物合十分中三分已上者,並仰於當州使雜給用錢內方圓權落下,不得克正員官吏料錢,及館驛使料遞乘作人課等錢,仍本戶歸復日,漸復元額。

作者簡介

李炎(814-846年)即唐武宗。本名李瀍,臨死前十幾天改名李炎。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穆宗第五子,文宗弟。身材高大,性情豪爽。長慶元年(821年)封潁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開成五年(840年),在宦官仇士良的操縱下立為皇太弟,由此得以登基。次年,改元會昌。在位期間,重用宰相李德裕,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挫抑宦官,甚至連有擁立之功的大宦官仇士良亦被迫致仕。主張對藩鎮武力討伐,派兵戍守邊境。會昌三年(843年),澤潞鎮(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從諫死,其侄劉稹襲位割據。採納李德裕的建議,命諸道出兵征討。次年,劉稹為部下所殺,叛亂平息。武宗崇信道教,由於長年服用丹藥,武宗身體受到極大損傷,中毒而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