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守

戍守

戍守意為駐守、守衛,指國家派駐軍隊守衛邊關以保境安民,防止外敵入侵。歷代詩人詞人對此都有描述,並有大量詩詞作品存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戍守
  • 讀音: shù shǒu
  • 注音:ㄕㄨˋ ㄕㄡˇ
  • 解釋:駐守,守衛
出處,引申,

出處

曾鞏《請減五路城堡札子》:“數十年間,不增一城一堡,而不患戍守之不足。”
明史·戚繼光傳》:“又置輜重營隨其後,而以南兵為選鋒,入衛兵主策應,本鎮兵專戍守。”
葉聖陶《登賜兒山》:“從修築了長城那時候想起,戍守長城的兵士,進出長城的行旅,歷代以來不知有多少人。”

引申

引經據典/戍守
唐代詩人筆下的戍守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王昌齡從軍行》紅旗:暗喻軍隊。以虛寫實,從迷漫的景色中看到挺進的千軍萬馬。情調豪放,一改邊塞詩悲涼的格調。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秦時句:秦、月、漢、關相互成文,即秦漢時的明月與關塞,迄今依舊之意。龍城飛將:指西漢名將李廣。此指善戰的將領。陰山:泛指北部戰略屏障。前兩句,寫設關防“胡”,由來已久。後兩句,痛惜今日禦敵無將。言外諷刺邊將不得其人,所以長征人未還,常受胡馬的侵擾。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唐·王維出塞》空磧:空曠的沙漠。這是詩人作為監察御史出塞時描寫的景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玉關情:對守戍在玉門關外親人的深情。玉關,指玉門關。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唐·杜甫《後出塞》寫千軍萬馬出塞的氣勢。動中有靜,氣氛緊張肅穆。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唐·常建《塞下曲》銷:消、融。邊遠地區安靜太平,戰爭的凶焰化作日月的光輝。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唐·高適《營州歌》營州:唐時東北重鎮,州治在柳城(今遼寧朝陽附近)。厭:滿足。蒙茸:皮毛蓬鬆貌。虜酒:奶子酒。詩句描寫了蒙族少年的颯颯英姿和尚武習俗。
蒲海曉霜凌馬尾,蔥山夜雪撲旌竿。
唐·岑參《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蒲海: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羅布泊。凌:凝凍。蔥山:蔥嶺,指崑崙山脈。旌:旗。極寫邊塞霜雪之大,表現將士頂風冒雪晝夜兼程的頑強精神。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轅門:軍營門。掣:牽、扯動。翻:飄動。用暮雪紛下,紅旗凍硬來描寫渲染邊塞的奇寒,形象極為生動。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唐·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月黑:無月之夜。單(chán)於:指匈奴首領。將(jiàng):率領。描寫邊塞冒雪破敵的情景,敵兵黑夜潛逃,將軍率部踏雪窮追,情境活現。
地闊鳥飛遲,風寒馬毛縮。
唐·劉長卿《贈別於群投筆赴安西》遲:慢。“遲”是襯托地闊,“縮”是誇張風寒。寫盡邊地的遼闊、寒慘之狀。
無數塞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于。
唐·李益《聽曉角》塞鴻:邊塞的大雁。度:過。小單于:樂曲名。秋風傳來哀怨的角聲,竟使飛鴻也迴翔不前。
宋代詞人筆下的戍守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宋·范仲淹《漁家傲》塞下:指西北邊地。衡陽:今湖南衡陽市,舊城南有回雁峰,相傳雁南飛至此不再南飛。上句寫邊地秋來的荒涼蕭瑟。下句很含蓄,一語雙關,以雁無留意,以反襯和引出下文的“燕然未勒歸無計。”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宋·秦觀《滿庭芳》微:淡。譙門:即譙樓。古代建築在城門上的高樓,用來瞭望敵人。微雲抹山清淡高遠,衰草粘天蕭瑟蒼茫,寫所見;畫角聲斷,嗚咽淒清,寫所聞。“抹”、“粘”二字,歷來稱譽其“工”。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宋·辛棄疾《破陣子》挑燈:挑亮油燈。夢回:夢醒。八百里:指牛。晉王愷有牛名八百里駁。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五十弦:古瑟。此泛指軍中樂器。翻:演奏。塞外聲:邊地悲壯的戰歌。點兵:檢閱軍隊。
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宋·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呈張仲固帥興元》空肥:閒養,意指沒有抗擊金兵的出征。“胡塵未斷”指金兵之侵擾頻繁,“戰馬空肥”斥南宋朝廷的求和屈辱。
清代文人筆下的戍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清·納蘭性德《長相思》榆關:山海關。那畔:那邊,指關外。敘述出使邊塞的旅途艱辛和景色,後一句取景新穎,氣勢豪邁,深得王國維讚賞。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清·林則徐《塞外雜詠》萬笏:比喻聳立的群山。瓊瑤:美玉,這裡比喻冰峰。晴雪:比喻白髮。共難消:與積雪一樣難以消除。用擬人手法描寫天山,感情真摯。詩是作者被流放新疆赴伊犁時作,表現了曠達的胸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