檉柳沙鼠

檉柳沙鼠

檉柳沙鼠(學名:Meriones tamariscinus),別稱沙耗子。檉柳沙鼠體型較大,尾較短,耳也短,體背棕褐色,帶淡紅,毛尖有很短的黑色,腹面毛純白色,腹中央為污白色。

檉柳沙鼠是嚴格的夜行性動物,行動敏捷,活動自日落黃昏開始,黎明前停止,不冬眠,以各種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綠色部分、種子和果實為食,棲息於水分條件較好,植物生長茂盛的濕地,分布於亞洲部分地區。

檉柳沙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檉柳沙鼠
  • 拉丁學名:Meriones tamariscinus
  • 別稱:沙耗子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齧齒目
  • 倉鼠科
  • 亞科沙鼠亞科
  • :沙鼠屬
  • :檉柳沙鼠
  • 亞種:5個
  • 分布區域:亞洲部分地區
  • 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773
  • 英文名:Tamarisk gerbil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檉柳沙鼠體型較大,體長大多150mm以上。尾較短,短於體長。耳短,耳長相當後足的1/2。
檉柳沙鼠體背棕褐色,帶淡紅。幼體稍顯灰色。背毛基灰色,約占毛長的2/3,中段淺棕褐,毛尖有很短的黑色。背毛間雜有很少的黑色長毛。腹面毛純白色,腹中央為污白色。體側上半部缺少紅色而呈棕黃色。背腹毛色在體側分界明顯而平直。頰部污白,眼前和眼下白色毛具黑尖,顯污白色,眼上後方為白色。耳背面密毛與背同色,內面稀疏的毛為白色。耳緣具白色短毛,耳後也具一撮自毛。臀、尾基兩側具二塊與腹面白色相連的白斑。四肢外側同背色,內側同腹色。尾具明顯二色,尾背面與體背同色,但雜有大量毛尖棕黑色的長毛,使尾背面呈黑棕色。越向尾端黑色部分越長,形成棕黑色毛束,但毛束不如長爪沙鼠紅尾沙鼠發達。尾的腹面在尾基部帶棕色,其他餘部為純白色。前足掌裸露,背面白色。後肢白色,在疏部中央具一長條棕黑色條狀斑。爪暗棕色。
檉柳沙鼠頭骨粗壯,背方較平坦,頂骨處稍隆起。鼻骨長,後端略窄。額骨顯長,而頂骨略短。額骨間縫長約為頂骨間縫長的2倍左右。眶上嵴發達,後連於頂嵴平行後伸。頂間骨略向前突呈弧形,後端亦為弧型,且比前緣大。門齒孔較長,達齒隙長的一半以上。孔較短,從第1臼齒最後一齒環到第2臼齒前齒環。聽泡發達,但不如紅尾沙鼠和鄭氏沙鼠等。聽泡長度不及額骨中線長,一般不超過全長的30%。聽孔前壁沒形成小鼓泡,因而與鱗骨顴突之間有較大距離。聽泡孔前緣向外側突起呈管狀。乳鼓泡膨脹,但未隆出枕骨之外,此處寬度遠窄於弓寬度。
檉柳沙鼠上門齒唇面具縱溝,稍偏外側。臼齒形態與紅尾沙鼠相似。

棲息環境

檉柳沙鼠較多棲息於水分條件較好,植物生長茂盛的濕地,一般選擇荒漠中的河漫灘、灌木叢和生長蘆葦、芨芨草的土質濕潤地段,以及沿河兩岸植被發育良好的地區作為棲息位點。山前蒿屬荒漠草原、盆地邊緣上的綠洲和農作區的溝渠兩旁、村宅旁、休耕地等也有分布。

生活習性

檉柳沙鼠是嚴格的夜行性動物。活動自日落黃昏開始,黎明前停止。大雪覆蓋的嚴冬季節亦在夜間活動。其活動以覓食為主,行動敏捷,一夜之間奔竄出入於許多洞口,多者可達30個以上。春夏二季繁殖和取食活動最為活躍。
檉柳沙鼠穴居,洞穴構造比較簡單。洞口大多開在灌叢根部或小地形隆起部分的坡面上,洞道附近有拋土。該鼠洞穴有臨時和居住洞之分。臨時洞非常簡單,只有1~2個出口,洞道分支很少,且無巢室。洞乾的第1折曲處通常比較寬大,常留有食物殘渣,主要用以避敵和進食。居住洞較為複雜,有夏用和冬用之分,主洞道斜行向下,可長達6m,並由此分出多條支洞。夏季洞穴具2~3個洞口,洞道有較多分支,在距地面約1m深處有巢室,呈淺盆形。洞中常有儲糧道,屬盲道,長可達35cm。越冬洞亦僅2~3個洞口,但巢位於2m深地下,巢室中鋪墊物甚多,幾乎充滿巢室。檉柳沙鼠洞穴一般單個存在,較少見到3~5洞系在一起,更不組成密集洞群。
檉柳沙鼠以各種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綠色部分、種子和果實為主要食物。同其他沙鼠相比,喜愛吃水分較高的食物。早春和秋末冬初也取食甲蟲、螞蟻等動物性食物。農作區的許多種作物、雜草也可成為它們的食料。冬季有儲糧的習性,儲存食物包括小麥、玉米、野燕麥、草苜蓿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中國分布在新疆和甘肅。
檉柳沙鼠

繁殖方式

檉柳沙鼠每年3月底開始繁殖,一直延續到9月下旬,一年繁殖2~3胎。第一次繁殖高峰出現在4月下旬,越冬雌鼠幾乎全部參加繁殖。第二次繁殖高峰在7月,3/4的雌鼠參與。哺乳期20天左右,每胎仔鼠最多可達10隻,少者2隻,平均4~7隻。第一批幼鼠於5月末出現地面。當年生幼鼠約60天后,個體重達80~90g左右,即達性成熟,參加秋季的繁殖。

亞種分化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1
檉柳沙鼠指名亞種
Meriones tamariscinus tamariscinus
Pallas,1773
2
檉柳沙鼠哈薩克亞種
Meriones tamariscinus jaxartensis
Ognev & Heptner,1928
3
檉柳沙鼠敦煌亞種
Meriones tamariscinus satschouensis
Satunin, 1903
4
檉柳沙鼠捷列克河亞種
Meriones tamariscinus ciscaucasicus
Satunin, 1907
5
檉柳沙鼠阿拉木圖亞種
Meriones tamariscinus collium
Severtzov,1873
(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種群密度雖2~3年波動一次,但檉柳沙鼠在其分布範圍內很常見,哈薩克斯坦每公頃發現30~50隻。其種群數量趨勢未知。
在中國檉柳沙鼠種群數量比較穩定,從未有大發生或銳減的現象,其數量年際變化不大。每年繁殖期過後種群數量可增大2~3倍,經嚴冬的惡劣條件之後,又恢復正常水平。新疆地區夾日法捕獲率一般不超過5%。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