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渡鎮(浙江三門縣橫渡鎮)

橫渡鎮(浙江三門縣橫渡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橫渡鎮位於三門縣城東南18公里處,東瀕健跳港,南連花橋鎮,西接亭旁鎮,北界六敖鎮,全鎮區域面積113.87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33317畝,地域、山林面積全縣第三;總人口22255人(其中近60%人口外出),轄22個行政村,21個行政村黨支部。

境內85%為山地,是典型的山區鄉鎮,是健跳港的源頭,也是縣委、縣政府提出“三港三城”戰略中白溪地下水庫庫區,擬建的大白溪水庫庫址。其中湫水大峽谷地處橫渡鎮西部,景區面積10.9平方公里,峽谷蜿蜒30公里,內有成片原始森林,700多畝次生闊葉林,為國家級森林保護區、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浙東南動植物基因庫,景區內共有景點資源51處,其中一級景點2處、二級景點24處。2005年,湫水大峽谷獲市級風景名勝旅遊區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渡鎮
  • 位於:三門縣城東南18公里處
  • 區域面積:113.87平方公里
  • 山林面積:133317畝,
  • 郵編:317104
歷史沿革,區域特色,特色農業,新農村建設,總體思路,發展原則,農業發展,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黨政建設,

歷史沿革

以鎮政府駐地橫渡(片村名,包括大橫渡、橫渡劉等村)得名。曾用名雙龍,是以原雙溪鄉和龍山鄉合併,取其首字得名。清代分屬寧海縣南鄉大橫渡、小橫渡、嶺根陳3個莊。民國17年(1928年)分屬八保、松杏、屏山、金橋、白岩5個鄉。民國24年,八保、松杏2鄉合併為龍山鄉,屏山、金橋、白岩3個鄉合併為雙溪鄉。民國29年(1940年)三門建縣,後仍稱雙溪鄉和龍山鄉。民國36年,雙溪、龍山2個鄉合併為雙龍鄉。1949年解放初仍屬雙龍鄉。1950年8月,分設雙龍、東屏、橋頭、新渡4個鄉。1956年2月,撤東屏鄉,併入橋頭鄉;撤新渡鄉,併入雙龍鄉。1958年冬改建雙龍,橋頭2個管理區。1961年建橋頭人民公社,1962年建雙龍人民公社。1981年,因重名,雙龍鄉改稱橫渡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為橫渡、橋頭2個鄉。1987年10月,橫渡鄉改制為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時,撤銷橋頭鄉,其行政區劃入橫渡鎮。鎮政府駐大橫渡村。
橫渡鎮
轄22個行政村 大橫渡 鐵強 白溪 南豪 石倉岙 深土洋 小橫渡 嶺根陳 上房 快岙 岩下 溪洋 橋頭 善見 岩下潘 王岐莊 松樹坑 木里灣 東屏 坎下金 南林 長林

區域特色

2006年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秀美和諧新橫渡,打造都市休閒大花園”的戰略目標, 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整合環境資源,發揮農業品牌效益,大力發展旅遊產業,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境內85%為山地,是典型的山區鄉鎮,是健跳港的源頭,也是縣委、縣政府提出“三港三城”戰略中白溪地下水庫庫區,擬建的大白溪水庫庫址。其中湫水大峽谷地處橫渡鎮西部,景區面積10.9平方公里,峽谷蜿蜒30公里,內有成片原始森林,700多畝次生闊葉林,為國家級森林保護區、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浙東南動植物基因庫,景區內共有景點資源51處,其中一級景點2處、二級景點24處。2005年,湫水大峽谷獲市級風景名勝旅遊區稱號。06年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秀美和諧新橫渡,打造都市休閒大花園”的戰略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整合環境資源,發揮農業品牌效益,大力發展旅遊產業,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清屬寧海縣南鄉大橫渡莊,民國屬龍山鄉。1949年解放仍為龍山鄉,屬沿江區。1950年改為雙龍鄉,屬花橋區。地名普查後更名為橫渡。1983年屬六敖區,1987年10月改為區屬建制。橫渡鎮為丘陵地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西北龍母山,最高峰海拔741.8米,東南以石筍山為主,嶺險峻。白溪和小橫渡溪橫貫鎮的中部和南部,沿溪兩岩形成溪谷平地。水利資源豐富,建有水庫6座,總蓄水量14萬立方米,灌溉便利。山占總面積85%,森林資源豐富;耕地占10%,其中水田4848畝,主要種植水稻、麥類、薯類、豆類;低山種茶川和果木;海塗與溪灘占5%,鐵場灘理養殖牡蠣天然場所,鄉鎮企業有農機修配、水泥預製、工藝編織、刺繡等,刺繡品暢銷國內外。每逢農曆二、七為市日,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308人,教職員工15人;國小9所,在校學生1036人,教職員工48人。衛生所1所。
橫渡鎮橫渡鎮

特色農業

楊 梅
橫渡楊梅因為受橫渡特定土質和水質的影響,顆粒大如桌球,色澤鮮紅華潤,汁多液甜,肉質厚,2007年通過了全國無公害和綠色認證。
橫渡鎮(浙江三門縣橫渡鎮)
芋 艿
橫渡芋艿蜚聲三門,2005年發揮橫渡是無公害鄉鎮的優勢,建立了3000畝地膜毛芋產業基地,並成功地註冊了湫水綠芋艿商標,走出了橫渡農產品品牌保護的第一步。目前,這一品牌經過多年經營被進一步做精做強,統一規格,精心包裝,使之成為饋贈親友的綠色佳品,增加了艿農收入。
橫渡鎮(浙江三門縣橫渡鎮)
柑 橘
橫渡柑桔大小適中,外表金黃燦爛,圓滑光潤,味道可以與黃岩蜜桔相媲美,目前已註冊了唐山蜜桔品牌,通過了綠色認證。
橫渡鎮(浙江三門縣橫渡鎮)
牡 蠣
鐵強牡蠣在三門已久負盛名,在市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果你到集市上買菜,碰到賣牡蠣的小販向您兜售,他總會說“正宗的鐵強蠣,又壯又鮮”。其實,作為一個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知名度的水產品,在消費者的眼裡,鐵強牡蠣的鮮美其他牡蠣無與倫比,買來放心,吃著舒心,在我們的眼裡,鐵強牡蠣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產品的本身,已經成為橫渡海產品的象徵,成了橫渡海產品打開市場的金鑰匙、介紹信。
橫渡鎮(浙江三門縣橫渡鎮)
歷數鐵強牡蠣今天的輝煌,更不能不談鐵強牡蠣發展的歷史。
鐵強盛產牡蠣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民國時期部分鐵強人就有靠挑牡蠣過日子的習慣。因為盛產牡蠣,才有了以蠣命名的海灘。因為是民眾一大重要經濟生活來源,所以才有了“吃吃下盤山,用用蠣江灘”的傳統說法,鐵強牡蠣在橫渡神奇山水孕育下,續寫著過去美麗的童話。
橫渡鎮橫渡鎮
一九八三年,鐵強牡蠣發展史上出現了一個全新變化,在黨的富民政策感召下,林海興、林鹹滿、林鹹靈、林祥港、林小寶等五位從土地束縛中解脫出來的農民在橫渡鎮黨委政府鼓勵下,通過縣水產局的技術指導和縣農經委的大力支持,毅然向橫渡信用社貸款一萬五仟元,以個體聯營方式,購買了15萬根蠣石條,進行鐵強蠣人工養殖實踐,首次實現了鐵強蠣由傳統的自然繁衍向人工養殖的根本轉變,使鐵強蠣的規模、數量和質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張,取得了十分誘人的經濟效益。一九九五年,有人通過詳細調查對鐵強牡蠣作過這樣的一個統計:平均每根蠣石條可產帶殼牡蠣8斤,淨產蠣肉1~1.2斤,15萬根石條總產蠣肉15~18萬斤,每斤蠣肉5元,全年共實現產值75~90萬元,挑一斤蠣肉養殖戶付工資2~2.2元,18萬斤蠣肉共需付小工費約38萬元,為社會增加了一筆可觀的原始積累,五位養殖戶直接經濟效益40餘萬元,使他們在鐵強率先致富。
可觀的經濟效益刺激了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的雄心,經過多年改造、擴張,養殖面積從過去的五十多畝,發展到現在近百畝,並呈現出進一步發展的態勢。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堅定了鎮黨委政府建設鐵強牡蠣基地,圍繞打響鐵強牡蠣品牌,把橫渡海產品全面推向市場的決心和信心。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鐵強牡蠣不僅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市場知名度而且還帶出了鐵強蛤、橫渡香魚等橫渡特色水產品,並帶動橫渡蛤形成了一定的養殖規模,已逐漸形成一種新產業,效益顯著,已成為橫渡鎮水產品養殖的一個新亮點。
橫渡鎮橫渡鎮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勇於探索的鐵強人不願沉湎於過去取得的養蠣成績,為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拓展養殖空間。九七年,引進吊帶養殖技術,實施立體養殖,不僅豐富了養殖內容,而且提高了單位產量,取得了明顯社會效益。
近幾年一過元旦,鐵強村家家門口會出現堆積如山的牡蠣殼,挑牡蠣已成為鐵強婦女的主要勞動,挑蠣收入已經成為經濟收入的重要補充。為鐵強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截止目前,吊帶養殖已發展到了近三十架,極大地豐富了牡蠣基地建設的內涵

新農村建設

一、立足發展夯實基礎。提起新農村建設,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是村莊整治和環境整治,是一排排嶄新的農舍。這無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更重要的、更本源的內容,還是發展新產業,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有保障,才能使新農村建設獲得強大的產業支撐和堅實的經濟基礎。橫渡鎮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立足本地資源,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切入點,通過不斷推進效益農業質量的提高、規模的擴大,初步形成了橫渡的農業產業經濟體系。先後建成了毛芋、楊梅、牡蠣、柑桔四大特色基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農業品牌,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鎮現有綠洲農場、三門文宇果木有限公司,稻蓬山果木開發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和湫水綠芋艿、牧野蕎頭、綠洲楊梅、鑫鑫水果、雙龍楊梅、新科楊梅等農業合作社,並成功對芋艿、楊梅、柑桔等特色農產品進行了商標註冊和綠色認證,為農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廣泛提高了橫渡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橫渡鎮橫渡鎮
堅持生態環境建設優先,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山區第一寶貴的資源,加強山區綠色生態環境建設,走生態經濟發展的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以生態型“農家樂”開發為重點,將“農家樂”旅遊村莊規劃納入全鎮生態建設總體規劃中,從而推動發展山水景觀類、人文風情類、新村建設類、古村落類等特色鮮明的“農家樂”特色村。把橫渡建設成為以湫水大峽谷觀原生態森林峽谷風光、東屏古村落嘗農家菜、鐵強蠣江灘品特色小海鮮為主的特色鮮明的集現代都市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大花園
二、因地制宜選準切入點。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是前提,但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過上城裡一樣的生活。因此,新農村建設必須從民眾迫切希望解決而目前又能夠解決的問題入手,因地制宜地建設符合農村實際,適應農民需要的新農村。解決農民民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是新農村建設的生命力所在。新農村建設抓的第一件事必須是民眾十分關心、要求十分急迫、受益十分直接,而且見效快,能夠讓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民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由於距離縣城較遠,經濟欠發達,橫渡鎮村莊環境髒亂差問題十分嚴重:垃圾亂堆,淤泥不清,蚊蠅遍地,飲水不衛生,廁所亂搭亂建。村容村貌幾十年沒變化,村莊內外道路不通,既不利出行又影響村貌;村莊建設沒有規劃,致使“有新房、無新貌”。有鑒於此,橫渡將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定在了村莊整治和規劃上。全面開展“三清”、“四改”工作,對所有村莊普遍進行環境衛生整治。有重點地推進村莊整治和改造,在“三清”、“四改”基礎上,開展整治村建設。在少數具備條件的村莊,實行整體拆舊建新,或者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社區型農民新村。全面啟動村鎮規劃編制,落實編制經費,加強規劃力量。
橫渡鎮橫渡鎮
三、項目推進,整合資金。如何有效發揮政府支持資金的作用,是欠發達地區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從扶助力度和方式看,政府投入主要起引導作用。新農村建設涵蓋面很寬,基本上包括了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各個方面,因而可以為政府的各種支持資金提供平台。一是將新農村建設項目打包,向上爭取資金,從而捆綁以工代賑、農業和果業、水利、能源專項資金用於“三清四改”和村鎮建設。二是以新農村建設項目為載體,通過政府扶持機制的創新,形成了各級政府投一點、受益民眾出一點、幫扶扶單位助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政策優惠減一點的投入機制,實現了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
通過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加快了村鎮規劃和建設,村容村貌有的變化。全鎮非庫區範圍的村莊編制了村莊規劃,“三清四改”工作正逐步推進,大部分村莊實現了道路硬化、環境美化,髒亂差狀況有了明顯改觀。二是其他各項建設開始起步。理順了新產業的建設思路,抓了一批示範性合作經濟組織,啟動了“農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抓了農民培訓基地、培訓師資和培訓教材建設。三是村風民風有了新的轉變。開展新農村建設後,農村出現了“三多三少”現象:參加賭博的少了,娛樂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讀書看報的多了;無所事事的少了,勤勞致富的多了。四是幹群關係得到了一定改善。新農村建設為基層幹部服務農民找到了切入點,也為塑造幹部新形象找到了結合點。基層幹部主動與民眾商量制定規劃和研究對策,切實為民眾辦實事、解難事。”
浙江三門縣橫渡鎮
農村長期發展落後於城市,但更大的問題是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更落後於經濟的發展。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永續的過程,進一步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不能簡單照抄照搬,更不能生搬硬套,關鍵在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南,結合各地實際,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開好局、起好步,才能建設更加美麗、富裕、文明、民主、和諧的新農村,最終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本鎮個私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各行各業基本上都已經有了分布。截止2006年底,本鎮共有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8106戶,註冊資本21345萬元,從業人員10549人,私營獨資企業557家、股份合作企業219家、私營合夥企業164家、註冊資本共36152萬元。主要從事商品批零、住宿餐飲、製造、交通運輸和居民服務及其他服務。

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深入實施“三港三城”戰略,以體制創新和產業創新為動力,以各種資源開發利用為依託,以空間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最佳化為著力點,強化產業體系支撐,全民發動、政府推動、分層別類、組織有序,扶持培育有力,構建地方特色明顯、產業鏈結合緊密、開放有序的個私經濟發展新格局,努力使之成為三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發展原則

1、堅持政府推動,全民發動的原則。實施政府推動戰略。發展個私經濟的主體是廣大民眾,政府要堅持規劃指導,通過全民發動、制度創新、有序組織、健全運行網路,強力推進個私經濟的發展。2、堅持分工協作,統疇發展的原則。各產業集聚區應根據各自的產業分工和地域特點,各部門應根據各自的職能和特點,進行分工協作,或聯動或錯位發展。要著重處理好發展個私經濟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三港三城”的開發建設、與現有發展規模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規範發展的關係。
3、堅持立足現實,內外聯動的原則。實施產業帶動戰略。要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細分產業鏈條,見縫插針,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的結構體系。同時,要以發展的眼光,樹立“跳出三門,發展三門”的理念,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加強內外經濟合作交流,促進內外聯動,使個私經濟在更大的空間上得到健康發展。
4、堅持重點突破,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三港三城”開發建設為重點,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三港三城”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堅持將一二三產個私經濟分門別類,“先易後難,先興起後規範”和“示範帶動、各個突破”的原則,不斷推進個私經濟的發展。

農業發展

本鎮農業農村個私經濟發展比較早,有較厚實的基礎。要繼續深入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各地要根據各自的自然資源條件,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宜加則加。繼續實施農戶、基地、龍頭品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品牌效應的作用,在水產、禽畜養殖加工銷售和柑桔、蔬菜、茶葉等種植加工銷售上進一步做好文章,吸引更多的人員從業,促進壯大。有條件的鄉鎮,要積極建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示範點,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想方設法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切實有效地帶動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經濟發展

橫渡鎮的財政收入基礎薄弱。2007年,該鎮立足本地實際,狠抓主幹財源建設,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強化稅收征管力度,各項指標有了歷史性的突破。全年共實現財政收入52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53%,其中國稅完成協稅任務11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22%;地稅完成協稅任務41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64%。該鎮堅持把發展工業作為增強全鎮整體實力的關鍵措施。不斷創新招商機制,改進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領域。去年,引進1家企業,計畫投資2000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500萬元,銷售產值3000萬。企業的落戶在一定程度上能帶動鎮域經濟發展,但只有千家萬戶搞經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2007年,該鎮以全縣個私經濟發展年為契機,大力發展個私經濟。通過廣泛宣傳,深入發動,進一步統一民眾思想,更新觀念,改善個私經濟發展氛圍。充分發揮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個體私營企業發展。抓住柑桔、楊梅、牡蠣等主導產業,引導農戶發展個體私營合作經濟組織。去年,該鎮新增個體私營企業16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92戶,從業人員達到282人。

社會事業

醫療、教育等一直是農民比較關注的民生熱點,該鎮堅持“以人為本”,使社會事業呈現出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按時完成了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參保人數達到16322人,超額完成了縣裡指標。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規範,補償及時。農民健康工程順利開展,完成農民健康體檢4546人,責任醫生定期到各村級衛生室開展健康服務。五保老人集中供養。他們把解決農村五保老人供養問題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不斷最佳化供養條件,提高養標準,讓農村五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今年,投資55萬元,實施了敬老院危房改造工程,硬化了院內地面,配備了健身器材,進一步最佳化了供養環境。科教文衛事業全面進步。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通過黨員電教、遠程教育、科技示範等方法,大力推廣水產品、優質果樹和蔬菜種植技術等科技成果。認真抓好科技示範,科技在農業等領域的貢獻不斷增大。加大了教育工作投入,進一步整合了教育資源。投資70餘萬元完成了鎮中心幼稚園建設,同時在中心學校新建了籃球場,並添置了教育設施,改善了辦學條件,最佳化了育人環境,激發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基礎教育工作邁向一個更高的層次。積極抓好文化工作,建好了鎮文化站活動室,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普查工作。加強了公共衛生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公共衛生網路。

黨政建設

他們緊扣富民強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題,進一步抓好黨建工作。幹部作風建設成效顯著。去年,該鎮以“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開展了“走進矛盾、破解難題”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在全鎮上下形成抓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大興學習之風,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提高為民辦事的效率。通過開展領導幹部蹲村調研、機關幹部駐村聯戶和與民交友活動,進村入戶聽取民聲、了解民情、解決難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情況良好。堅持依靠制度懲治和預防腐敗。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制約,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和信訪案件的處理力度,全年共查處黨內外違紀案件3起,受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26件(次)。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有效。深化“黨支部書記代理制”,針對該鎮外出幹部較多的現狀,對木里灣、坎下金、快岙、岩下潘4個長期外出的村黨支部書記日常職權和工作進行了委託代理。通過委託代理,支部建設得到了加強,村里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村後備力量得到了培養鍛鍊。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特別是對長期未發展黨員的支部,採取鎮黨政班子聯繫村制度。去年,全鎮共發展黨員14名,解決三年以上未發展黨員支部5個。開展農村黨員登記試點工作,對全鎮516名農村黨員進行了公開登記,有效的加強了黨員隊伍管理,增強了黨性觀念。切實加強對外出黨員管理,本鎮共有農村黨員516人,其中210人長期外出,外出寧波的104人,《流動黨員活動證》發放率達100%。同時,他們還在外出黨員集中地寧波開展了外出黨員座談會,組建橫渡鎮在甬流動黨支部和在甬流動人口綜合服務中心,為外出黨員和務工人員安了一個溫暖的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