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旁鎮

亭旁鎮

亭旁位於三門縣城西邊,是三門縣中西部的中心集鎮。全鎮總面積133.19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106個行政村,鎮區面積143平方千米,總人口31587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亭旁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三門縣
  • 地理位置:浙江三門縣城海遊街道南9.5公里
  • 面積:133.19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1587人(2017年) 
鎮情概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社會經濟,

鎮情概況

亭旁位於三門縣城西邊,是三門縣中西部的中心集鎮。全鎮總面積133.19平方公里,下轄106個行政村,總人口31587人(2017年)。鎮區面積1平方公里,人口約1萬人左右。
亭旁鎮地理位置圖亭旁鎮地理位置圖
亭旁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日照雨水充沛,平均氣溫16.7℃,水資源充足,生態環境較好。全鎮山林面積約有13.5萬畝,耕地面積2.8萬畝。境內盛產花崗岩、鐵礦石、石英沙。
亭旁在清朝時屬於寧海縣南田鄉包家莊、楊家莊、任家莊,民國時期改莊為鄉,分屬包家鄉、楊家鄉、任家鄉。1949年解放,設亭旁區,屬三門縣
轄亭旁、邵家、中門、南溪、壩頭、彭賴六個鄉鎮,1992年第一次鄉鎮撤擴並,撤邵家、南溪、彭賴鄉,合併成亭旁、中門、壩頭三個鄉鎮,2001年又撤中門、壩頭鄉,合併成新亭旁鎮,鎮政府駐地楊家村。
亭旁鎮
亭旁教育比較發達,初高中升學率在全縣名列前茅,全鎮擁有2所高中,1所國中,11所國小,在校生總人數達7800人左右,其中亭旁中學高考上線率達91%,被市政府評為花園式學校,達到省級A類辦學標準。

行政區劃

亭旁鎮轄19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31587人(2017年)。鎮區街道有亭旁街、石待路、桂林路、獅山路、寧和路、新庵路、亭山路、義豐路、鶴山路、鐵坦路、鶴園巷、秧田巷、雀梅巷、教堂巷、文明巷、上園巷、上牆巷、大樹巷、下里巷、散市巷、鎮龍巷、四份巷、長道地巷、上馬巷、馬利巷、花園巷、下井頭巷、石地伏巷、新園巷、橫街巷、網廠巷、酒坊巷、橋頭裡、衙門裡、高台里、橫牆弄等36條。

歷史沿革

亭旁歷史悠久,同時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8年在包定葉信莊等革命先烈的帶領下,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亭旁起義,在浙江省建立了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亭旁革命烈士紀念館屬省歷史文物保護單位,被省委、省政府定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亭旁革命紀念群是台州唯一的紅色旅遊景點。亭旁人民思想比較活躍,文化生活比較豐富。楊家板龍名揚四方,以全長428米創吉尼斯紀錄。
據《亭林鮑氏宗譜》載,亭旁,古稱亭林。《亭旁楊氏宗譜》載,城隍廟後山,稱亭山,山旁住楊、包兩姓,取名亭旁。亭旁歷史悠久。1947年在包家上墳墩出土的石斧和大量夾砂紅陶鼎足、陶罐、陶釜等殘片,經鑑定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遺物。
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勞動、蕃衍生息。該地古時居民姓氏眾多,有“唐、林、應、謝、周、王、郭”諸姓。至元朝,包、楊兩姓方遷居於此。
後來子孫蕃衍,遂多為包、楊兩姓聚居之地。清康熙四年(1665)為台州海防分府駐地。同治五年(1866)為寧海縣居理民分縣縣丞署駐地。清代分屬寧海縣南鄉包家莊、楊家莊和任家莊。民國時期 ,改莊為鄉、分屬包家、楊家和任邵鄉。1949年解放後為亭旁鄉,屬亭旁區。1985年改為區屬建制。
亭旁鎮屬河谷平地,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四周山峰、溪流相間,崗阜起伏,境內最高峰為雙尖山,海拔562米。亭旁溪和南溪從境內中部和東部自南向北蜿流。中部地勢平坦,沃野寬廣,灌溉便利。“兩山亭立如天馬,二水旁流若地龍”,中嵌“亭旁”兩字聯,可謂該地地勢的寫照。
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薯類為主,特別是包家村的前洋,素有“亭旁穀倉”之稱,村落多沿溪流兩岸分布,人口稠密。婦女多編織草帽,歷史悠久,聞名全縣,產品暢銷國內外。
鎮村辦企業有針織、服裝、塑膠、陶器、農機修配,磚瓦等工廠。商業網點遍布,市場繁榮,每逢農曆三、八為市日,為全區物資集散地。文化較為發達,有亭旁中學,為縣重點中學,在校學生1467人,教職員工102人。
有國小14所,在校學生2005人,教職員工86人。亭山國小前身為亭山書院,創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是一所具有革命傳統和光榮歷史的學校。文化設施有鎮影劇院、文化站、廣播放大站、電視差轉台等。亭旁區衛生院醫療設備較好。亭旁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達,有石(岩)里(金)、亭(旁)流(水岩)、獅(嶺)白(溪)三條公路,北通縣城海游鎮,西通壩頭、里金鐵礦,東南兩線經中門、南溪通花橋、小雄等地。人民富有革命傳統。
1928年中共浙江省委和寧海縣委曾領導亭旁農民武裝起義,並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紅色政權——亭旁區蘇維埃政府,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根據地鎮。

社會經濟

亭旁社會條件比較齊備,擁有比較健全的衛生體系,有1箇中心衛生院,5個子衛生院,在全縣率先啟動社區醫療保障體系;廣電通訊比較發達,全鎮有線電視和電話通村率達到100%,實現了手機無盲區。
全鎮有82%的居民吃到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電力設施比較完備,擁有15千伏變電所1家,完成了農村農電網改造。交通相對發達,境內擁有石亭公路,一條縣道,並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設計中的沿海大通道和甬台溫鐵路穿境而過。
亭旁農業比較發達,但工業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經濟總量還是偏低,2002年統計,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5614萬元,財政總收入427萬元,其中地方財政254萬元,人均收入1784元。
農業開發成效比較明顯,全鎮名特優小水果發展比較快,全鎮擁有翠冠梨、美國黑李等水果基地24個,面積達1.2萬畝,花卉1400多畝,
茶葉9000多畝,蔬菜700畝,板栗700多畝,主要農業特產有茶葉、翠冠梨、胡柚、紅薯冬粉等,其中茶葉和紅薯冬粉參加農博會評比分別獲金獎和銀獎。
工業近幾年發展迅速,但還沒有脫離“少、低、散”現狀,全鎮擁有大小企業135家,其中年產值超過100萬元的企業只有15家,被縣列入“211”工程企業的有2家,跨省區企業達到5家,工業產業主要是機電、搪瓷、聚氨脂、汽車配件、工藝品等五大行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