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樑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通甸鎮水俸村委會水俸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樑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通甸鎮水俸村委會水俸村委會
- 地理位置:距離村委會6公里,距離鎮9.2公里
- 面積:4.39 km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654毫米
- 人口數量:49人
橫樑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通甸鎮水俸村委會水俸村委會。
橫樑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通甸鎮水俸村委會水俸村委會。村情概況橫樑自然村是雲南省怒江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通甸鎮水俸村委會水俸村委會下轄村,屬於高寒山區,距離村委會6公里,距離...
橫樑子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平山鄉核桃林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2公里,距離鄉政府14公里。國土面積3008畝,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14.4℃,年降水量1530.5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8戶,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5人,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橫樑山後 橫樑山後是河南省的地名,由地理位置得名。地名含義 該自然村位於九里山前橫樑山後,因此得名。歷史沿革 民國屬曹店區張莊保。1955年屬劉村區石門鄉。1958年屬太山廟橫山大隊。1984年後屬於包坪村委會。
義籌老屋是磚混結構,屋內做工精緻,窗戶欄桿、門頂窗格皆雕花,大梁橫樑都是人物圖案,由一個個典故組成;樓上觀戲台與大廳拱頂相互輝映。廂房正房全部打地壠,鋪地板,盡顯奢華。整個建築占地約500M2。成寡婦屋的上首為納德老屋。納德老屋是商鋪,木結構,通過長長的天井廊道與老宗屋的後堂相連。義籌老屋的下面...
小橫樑山 小橫樑山是河南省的地名,以所在位置得名。地名含義 居住在小橫樑山下,故名。歷史沿革 地名志540頁消失自然村,1986年一普已消失。
周孝崇妻弟)一起和周孝崇平整地基(現牆離地的石頭部分),請附近村名崁土牆(當時人員有飯吃都是免費做工,所以正是因為有上一年的開墾荒地所收穫的稻米所支持才有周家祖宅的建成),實際的開工資只有木工師傅,去掉不到 三百元,當時的木工師傅一天3元 整個祖宅建設過程九十幾天, 整棟房屋所有的木頭和橫樑等...
門前豎二根四角三線方石柱,上置方石橫樑,橫樑上為石獅、麒麟、仙桃頂斗拱,拱間插板木刻人物、瑞獸、花草。松竹公廳位於公祠正後方,為花廳式建築,門首拜亭豎四根方石柱承擔木載。橫樑斗載兩邊墊二隻獅、一隻蟹籃;龍頭懸掛通雕花籃,斗拱上有人物、花鳥等裝飾;載下有二幅通雕人物屏。前面屏門為潮州木雕,...
和興村現存較大規模的明清土樓建築有50多座。日三堂、永昌堂、奎聚樓、樹滋堂、培桂堂、外翰第、德馨堂(內有近三百年的古老鐵樹)、世職第等,均是府第式土樓,其廳堂的“四點金”木柱、橫樑的“木瓜騎筒”、斗拱結構及廳口屋頂的“雷公棚”,代表了明末至清代各個時期的土樓建築特點,裝飾的石雕、木雕,內容...
在建築構件上巧妙地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等裝飾藝術,特別是橫樑的精緻雕刻,題材廣泛、造型生動,技藝精湛,內容有神話、傳說,可謂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 山門村的宗祠共有七座,坐南向北,分別為李氏大宗祠、東城公祠、瑞琳公祠,也稱作鎮毓堂、光大堂、純嘏堂,連同子孫座白須廳、劉廳、昌熾堂,成一...
村後群山環繞,景鷹高速悄然而過,為古老的村莊注入了一些現代氣息。休閒農家山莊投入資金200萬元,新建了一幢旅遊開發接待中心,休閒木屋2幢,對河道進行了全面的清理,修建了一座魚塘。七星樟歷經風霜雨露,根深葉茂,綠蔭蔽日。徐氏宗祠,自嘉慶年建成,已有370餘年,宗祠三進,二天井,28根大屋柱,氣勢宏偉,橫樑...
東風汽車部件廠也是一家為杭州汽車廠加工生產部件的廠家。1989年6月開辦,全廠72個職工,生產軸管、馬配、橫樑、支架等汽車部件238種。1992年經銷產值223萬元,創利潤23萬元。吳王村工廠矗立,機聲隆隆。國營的、集體的、私營的廠家達22家。鎮人民政府機關、商業、金融、服務等事業單位也相繼擠進了這塊土地。杭州...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存約100座,保存基本完好。代表性民居為橫嶺新圍仔35號屋,一開間兩進,三合土牆,木橫樑,灰瓦平脊,內有閣樓現存吳氏宗祠,始建於清朝,1978年重修。占地面積150平方米。系三開間兩進一天井格局。紅色大門,正門上方刻有“吳氏宗祠”匾額。後堂擺放祖宗牌位。現仍作宗祠使用。現存有《蘇氏...
和平如意”圖,檐口牛腿上雕神仙、人物故事,騎門樑上雕回紋,圍欄上雕冰裂紋、幾何紋、人物故事、“壽”字、柿蒂紋,圍欄向下延伸,裝飾垂花柱和掛落,雀替裝飾鏤空“三多圖”,第二進方樑上雕刻“荷合平安”圖,第三進檐口牛腿上雕金雞鳳凰、太陽等紋飾,騎門樑上雕刻蔓草紋、人物故事,橫樑上裝飾垂柱。
在各種連線木材中,最尊貴的當數大梁,就是中堂上方連線中柱的橫樑。梁的選擇條件同“二精柱”差不多,但比二精柱待遇要隆重得多。土家族立房子要看日期,一般在秋後,不僅豐收了,農活不忙,而秋高氣爽,晴多雨少,便於作業。當然也離不了主人“八字”、房屋朝向之類。砍大梁的日期,只能在起房日的前一天,...
明朝永樂年間,承事郎劉潤公返鄉建古廳,當廳堂建築即將完工張燈結彩準備上樑時,竟然不見了橫樑!正忙亂之際,村民發現村前河溪漂來一塊木板,工匠撈來一量,尺寸正好與屋樑相合,良辰吉時已到,工匠即以此板代梁,後人就把村叫板梁了,一直沿用到今,大家看看朝門上還有代表性的幾塊板做梁,據郴州市聘請的...
一樓底層用於關養家畜;二樓鋪以篾笆或長料板住人;再在橫樑頂部鋪上篾笆或木板,用於存放穀物和其他用具。房頂均用茅草或木板覆蓋。這種房舍一般不設視窗。整個房屋為長方形,分堂屋和臥室。堂屋中間置一大火爐,火塘上設有鐵三腳架或石三腳,主要用於煮飯,取暖和接待客人。木楞房的營造有兩種,一種就是樓式木...
正廳左右大梁之上懸掛的“進士”、“文魁”、“少廷尉”、“吏部尚書”,匾額昭示著周氏的顯赫功名。橫樑兩端有一米大小“和合”諸仙木像,神采飛揚,栩栩如生。廳內四根一人合抱的茶園石柱和兩根一米五腰圍的白果木柱挺立其間,渾厚莊重,氣勢非凡。周氏列祖寢陵分樓上和樓下兩部分。按周制,樓上陳女士牌位,樓...
古建築頭六角戲台,用108個木楦串成6個鳳尾翹角,八卦頂,流水口工藝特別;台脊為雙龍戲珠,據傳龍頭原可自旋張口,後被一武生兩箭鎖緊;台頂六方橫樑斗棋,或雕龍畫鳳,或人物花草;台前一對象形石墩,墩上方形青石柱子承接著棋梁;台下石墩柱上的縱橫木架,托著木板舞台。台口中間長石雕有騰龍,橫樑中央懸寫...
謙光樓,始建於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正方形,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以四個樓閣為定點,中間以瓦屋連線樓閣。其中樓閣高4層,以石灰牆、火磚、百年木材及硬麻石條為主要材料徹成。天井、走廊道邊以長短不一的麻石條鑲成,門匾、橫樑、窗、護欄等製作手工非常考究,雕刻有文案圖畫、黃金材料題字。潁川舊家 ...
三友湖村是位於南京市六合區橫樑街道的村莊,東與揚州市儀征接壤。由原林牧、漢塘、三友、童王四個村合併而成。村莊簡介 村域總面積1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02畝,林地1萬畝,水面4850畝。全村1563戶,共5892人,46個村生產組。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
寨門橫樑刻畫蟲、魚、鳥、獸等。西雙版納哈尼族,每年九月各寨還有集體驅鬼活動,祭司領導全寨男子,手持木刀,在室內室外和寨內寨外,四處揮舞,最後將木刀懸於寨門上,驅鬼方告結束。3.農業祭祀 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段都有特定的祭祀儀式和崇拜內容。祭樹和祭水。各地哈尼族都以大樹作為土地神來崇拜。...
追根溯源,溫氏祠堂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祠堂中的木柱、橫樑,壁畫與陳列都記錄著溫氏家族發展的神奇故事。據《溫氏族譜》記載,明朝弘治年間,始祖溫祖賢從江西遷居粵北始興的清化,先後在司前的黃沙村茅舍和月武村貴洞居住過。流離失所的生活,讓溫祖賢日思夜想欲尋求一處能長期定居的處所,並為此寢食不安。家道...
九籃菜是沙欄嚇村接待貴賓的傳統佳肴,籃在古代是盛裝食物的器皿,“九算”象徵很高的規格。上年添男丁的人家,要在元宵節點亮花燈,懸掛於祠堂橫樑上,當晚還要在祠堂設九算菜宴請族人喝添丁酒。菜用九個大碗上席,三碗一斜排,寓意長長久久。也稱九子碟,取其九子登科之意。菜有雞、鴨、豬皮、冬粉腐竹(寓意...
早在七十年代,省博物館曾來人提出用1萬元人民幣收購此門,因村人不肯才得以保留。雲記豪宅的大廳、閒廳上所有的橫樑、板檐及屏風均有手雕工藝精湛的人物類、五穀類及獅子,亦有鳥獸蟲魚、山水風景、花草樹木等,可謂五花八門。所有木雕均塗金水,一幅幅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現存閒廳壁畫《太白醉酒圖》畫面清晰...
用礱石打制而成,分上下層,正麵坊頂左右有雙獅裝飾,中為“聖旨欽定”牌;下面牌匾中楷書陰刻“五經進士”,兩旁有文臣裝飾;下層石垛刻有銘文,橫樑作雙龍戲珠浮雕,雙柱上刻有楹聯一對。背麵坊樣式與正面大致相同。據介紹,這附近本來還有一塊碑刻,寫著“虎咬身亡處”,很是奇特,可惜如今已不見。記者看到...
原相村位於古交市西南20公里,是原相鄉政府所在地,位於兩川交叉處,全村共有1140人,耕地面積3727畝。原相村行政村所轄4個自然村,分別為疙瘩溝、深淺溝、春坡嶺、橫樑溝,村民主要以農業收入為主。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原相鄉下轄村 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錳、金、銀、玉石等均有分布,其中鐵礦資源...
真武橋是坦洋村的第一景觀,木質廊屋,石木結合。遠觀其橋,由無數個加了瓦蓋的亭子連起來,底下部分是用花崗岩砌成,呈拱形橫跨坦洋溪。走進其中細觀其橋,每條橫樑的兩側盡頭都垂下一段短短的吊柱,各吊柱的下方分別懸著一個燈籠狀的木雕,四周雕刻著花草蟲魚。林立的木柱和神龕被塗上一層大紅色,整個廊橋...
平海古城平海鎮碧甲村嶺邊村始建於元末,時任惠州路總管的曾廣惠辭官遷居於此而形成。村民主要姓氏為曾姓,村里最輝煌的建築物是曾氏宗祠“忠恕堂”,始建於明代。祠堂每進屋頂是平脊,兩側有圓形鑊耳山牆,整座祠堂橫樑、梁架上都刷上紅漆,還有彩色山水花鳥圖畫,木樑雕鏤精湛。秀利周屋 周氏秀利周屋位於惠東...
《湖北省建始縣地名志》是建始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共收錄建始縣各類地名4973條,包括社(鎮)、大隊以上行政區劃單位,自然村(居民點),企事業單位,自然地理實體等。作品目錄 封面 湖北省建始縣地名志 內容簡介 著作權頁 編輯人員 前言 凡例 十六方點陣圖 筆畫索引 圖例 圖片 (1)今日建始——建始...
宏村村中數百幢古民居鱗次櫛比,其間以“承志堂”最為傑出,它是清代鹽商營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樓房。此房氣勢恢宏,工藝精細,其正廳橫樑、斗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層次繁複、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稱徽派“三雕”藝術中的木雕精品。據史料記載,“承志堂”是黟縣境內保護最完美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