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湖(長江南岸湖泊)

春湖(長江南岸湖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湖,舊稱菌湖,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𣲗源口鎮境內。湖泊水面1.16平方千米,相應容積310萬立方米。春湖本是𣲗源湖(大冶湖)的一個子湖,清代嘉慶年間就有人築埂網魚。道光年間(1821-1850年),東北的長港(又稱灃源河)人江口,又由興國州、大冶縣、蘄州衛三地聯手築起四顧江堤及湖閘,這便是今時長江海口江堤的上游起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湖
  • 地理位置: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𣲗源口鎮境內
  • 面積:1.16 km
位置境域,水文特徵,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特徵,形成原因,自然資源,社會生活,治理,開發,社會環境,特產,

位置境域

春湖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𣲗源口鎮西南部,長江南岸,北臨大冶湖,東接𣲗源口鎮,西、南為春湖村。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14'1",北緯30°7'35"。春湖分為大湖、中湖、上湖尾三個湖。湖區東西最寬0.86千米,南北最長2.14千米,岸線總長6千米。
春湖公園

水文特徵

春湖屬大冶湖流域。湖水依賴地面徑流與湖面降水補給,為散流入湖。
根據湖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黃石分中心2013年11月20日檢測,春湖現狀水質為Ⅴ類。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春湖地處鄂東南低山丘陵區,地層除出露二迭系基岩外,其餘為第四系地層。湖區屬湖成平原,高程在20米以下。

氣候特徵

春湖湖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5℃,極端最低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42.2℃,多年平均無霜期279天,年均日照時數1684小時,流域內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454毫米、平均徑流730毫米。

形成原因

清鹹豐三年(1853年),水漲,船經𣲗源口如行平潮。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大水,四堤、閘均被沖毀。
民國十五年(1926年),四顧堤潰口,𣲗源口街及沿湖村莊被淹。
民國二十年(1931年),坐塘水淹到春湖正屋的房頂。
1954年7月13日,海口江堤潰口,海口湖、源湖、長江連成一片。

自然資源

春湖以水產資源較為豐富。區域內金屬礦儲量大,金、銀、鐵、鉛、鋅、錳等儲量在300萬噸以上,銅、鉬礦儲量100萬噸;另有優質膨潤土儲量300萬噸,煤炭、石灰石、黃沙、方解石石英石、大理石等非金屬資源也具開發潛力。
春湖
春湖

社會生活

治理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長江大汛。次年,𣲗源湖(大冶湖)一帶合力修堤建閘,以疏通1151平方千米流域集水,兼及田畝灌溉,受益農田包括大冶縣6000公頃、興國州3333.3公頃、蘄州衛133.3公頃。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興國州、大冶縣蘄州衛三地沿江民眾合力,從四顧山至灃山腳修築江堤。自此,春湖內御湖水有春湖堤,外御江水有四顧堤。
清同治八年(1869年)大水十一年整修續修堤閘,仍由三地堤紳牽頭合計,攤錢派工,至同治十四年冬完工。舊堤長633米堤面寬2米,堤頂高程24.15米;四顧閘為條石拱形結構,三孔(州、縣、衛各一,退水期掛網取魚),中孔高8.7米、寬3.81米,兩側孔高6.9米、寬3.27米;閘底高程10.97米,最大排水量150立方米/秒;修有疏通出水長港15千米。
民國十三年(1924年),江水浩大,堤險異常,民工日夜守護;次年全線加高加厚江堤。
民國十五年(1926年),堤垸又潰決;第二年填口復堤,擴建新堤,整修水閘。
1950~195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兩次調撥大米225噸修閘,打拋石壓堤腳,堵老港,開新港420米。
1954年春,修復海漫,增加三道消力設施,水流由急變緩。
1957年12月,陽新縣將四顧閘移交大冶縣管理經逐年培修,堤頂高程加到26.5米,堤面寬度加到6米,塊石護坡603米,內外坡平台長516米。
1973年後,大冶縣修建電排站,成立大閘管理處,負責閘站管理。

開發

1949年前,湖塘分52股,歸春湖村漁戶持有,冬季共同捕撈。1949年後,湖塘收歸集體。
1977年,從金盆的春湖橋起,沿山坡邊挖截流渠,低處兩邊築堤,經過塘壢湖,引流入長港。
1980年重修春湖泵站,增加2個機組,總裝機3台、265千瓦,提升排澇能力。春湖堤經過逐年加高增厚,達到堤頂高程21.5米,堤面寬2.5米。
1998年大水後,全鎮1.5萬民工上堤,用15天,將春湖堤加到長1500米,寬6米,高程23米,防洪標準達到百年遇。經過退田還湖,養魚植藕面積有所擴大。
2022年12月,21.48億元投入大冶市六湖連通及春湖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推進大冶湖流域水網連通。
2013年1月31日,春湖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首批308個湖泊保護單位。

社會環境

春湖湖區三面依山傍水,西北面臨長港,又緊靠𣲗源口街市,自古沿湖村落處處,人煙稠密1998年特大洪災後,陽新縣實行平垸行洪、移民建鎮,𣲗源口鎮東湖民垸大部分被平,垸民遷到春湖新開闢的移民新村。2003年年底水泥公司落戶鯉魚海村之後,金盆村的金盆架、蔡家海也遷進建於春湖湖畔的新村。
截至2014年12月,沿湖村落:春湖村4個組1148人,耕地75.6公頃,山場12.7公頃,自然村有春湖柯春湖邱家、細羅灣,都以農耕為主;金盆村5個組1270人,耕地69.2公頃,山場3.3公頃自然村有上行頭、下行頭、下馮、下陳、金盆架、蔡家海,農耕為主;𣲗源口村原4個組,現與𣲗源口居委會合併,共9100人,田地86.6公頃,山場57.9公頃,自然村有梁家嘴、窯灣、戲台街、學堂街,以農為主,副業為輔,一部分人經商,大部分人自謀職業。
春湖村4個組1148人,金盆村5個組1270人,𣲗源口村原4個組,現與𣲗源口居委會合併,共9100人。

特產

  • 𣲗源口螃蟹
𣲗源口螃蟹,生長於大冶湖史稱韋源湖,海口湖流域,俗稱清水大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其背殼堅隆凹紋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臍,雄尖雌團,內有硬毛。亦稱大閘蟹,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齡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結隊順流東下,至江海交匯處的淺海中,繁殖而後終生。次年初夏,孵化後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大冶湖,海口湖水域落戶,經多次蛻殼,逐漸長大,次年便成大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