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頌:致張棗

橘頌:致張棗

《橘頌:致張棗》是當代作家柏樺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3月。

該書是柏樺懷念與致敬摯友張棗的文字合輯。輯一是作者對與張棗相識相知過程的追憶,橫跨數十年。輯二由一篇隨筆和五十餘段詩摘構成,這篇隨筆通過第二人稱寫作,可以說是作者寫給張棗的密密私語。輯三收入作者寫給張棗的五十一首詩歌。附錄部分是八封張棗寫給柏樺的書信與一首張棗佚詩《橘子的氣味》。該書既是一部真摯動人的詩文作品,又是一份不可替代的文學史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橘頌:致張棗
  • 作者:柏樺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2年3月
  • 字數:20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橘頌:致張棗》是詩人柏樺懷念並致敬摯友張棗的散文、詩歌、書信合輯。該書分為三輯,輯一由張棗之死引出柏樺對與其相識相知過程的追憶,穿插其中的有柏樺對張棗《鏡中》《何人斯》《刺客之歌》等代表作品寫作背景的論述,以及對張棗詩藝、詩學主張的探討。輯二囊括了作者新近完稿的隨筆和五十餘段詩歌選摘,這篇隨筆是柏樺寫給張棗的密密私語,寄託了對其綿綿不斷的思念,五十餘段詩摘則均是與張棗相關的詩歌段落,柏樺配以說明文字,鮮活而詳實地呈現二人生命中彼此重疊的點滴時光,以及一個更加立體、豐富的張棗的形象。輯三悉數收入柏樺專為張棗而寫的所有詩歌,總計五十一首,以富於抒情性的文字再現二人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情誼,這些詩歌同時也是對柏樺不同時段詩歌創作成果的一次展示。此外,書中收入八封張棗寫給柏樺的書信與一首張棗佚詩《橘子的氣味》,以及數十張帶有回憶性質的老照片,包括二人交往過程中的手稿照片。該書無論在文字的可讀性、知識性上,還是在圖像的史料價值與紀念意義上,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從詩壇雙子星柏樺與張棗的詩歌友誼中,更可窺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詩壇的風雲交際。

作品目錄

輯一 詩人張棗
迎著柔光走去
在川外、在西師
鏡中的詩藝
“我總是凝望雲天”
輯二 涓涓細流憶張棗
隨筆
詩摘
死論
輯三 給張棗的詩
憶江南
憶重慶
憶故人
在破山寺禪院
你和我
再憶重慶
在花園裡
張棗在圖賓根
香氣
夜半,想到張棗
問餘姚
一個片段,從長沙到重慶
葉芝和張棗
張棗從德國威茨堡來信
邊抄邊寫
想念一位詩人
在北碚涼亭
一封來自1983年的情書
邊抄邊寫(二)
月之花
釣雲朵的人
四月日記
樹下
長沙
請不要隨意地說
春天之憶
橘子
過橋
重慶,後來……
鏡中少年
他們的一生
年輕時
五月
懶想
鏡子詩
你和我(二)
讀書筆記兩則之二
日記一則
三畫眉
一下
論詩人
致一位正午詩人
你,還是人人
1984年春夜的故事
致德國
名字
生活與郵局
少年張棗
附錄 張棗書信及佚詩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橘子的氣味
後記

作品鑑賞

《橘頌:致張棗》是柏樺寫給故友張棗的書,但同時讀者也在閱讀這本書,在這個意義上,這本書則是知音詩學的現代轉化。它包含了對故友的追憶和哀悼之情,以及對故友之詩的互文性書寫、改寫和續寫。柏樺比張棗年長只有六歲,與李杜相比,柏樺和張棗更像是同代人,而且他們惺惺相惜,彼此俱有文字追述。知音詩學能落實為同代人詩學,堪稱奇蹟,而柏樺的這本書除了透露彼此詩歌的秘密,向時代展示知音詩學的奇蹟,更讓人們一睹詩歌友誼的秘密。
柏樺引用了屈原的《橘頌》:“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並以之作為書名。橘樹已成為詩人品性尤其道德的象徵,而經過張棗和柏樺的轉化,橘子幾乎成為了詩性本身的象徵。張棗在詩中多次寫到橘子。柏樺獨具隻眼:“我們也可以把張棗對橘子的迷戀,理解為一種對故土的思念,一種對湘楚詩歌的接應。”張棗其實足以代表當代詩中的南方聲音,不僅因為他是“楚人”,更是因為他銜接了《楚辭》的神秘性,《楚王夢雨》即是證據之一。他也將《詩經》的《何人斯》改寫成了新詩《何人斯》,現代白話,而又楚聲楚調。
《橘頌:致張棗》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即使是輯一“詩人張棗”中較為嚴肅的四篇詩學論文,也具有夾敘夾議的性質;輯二“涓涓細流憶張棗”有更多追憶性質的隨筆,也有類似於楚辭中招魂的文字;輯三是“給張棗的詩”,收入詩作五十餘首;附錄部分則為“張棗書信及佚詩”。然而全書文字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哀悼的互文性,也可以說是知音詩學的互文,一如張棗在《跟茨維塔耶娃的對話》中所寫:“談心的橘子蕩漾著言說的芬芳”。張棗的詩善用對話,對話的詩學就是知音詩學的現代形式。柏樺這本書是他與張棗談話的繼續,賡續了張棗所稱的“談話節”的精神。
《橘頌:致張棗》呈現了一個知音神話,也是詩歌友誼的神話,然而它也是柏樺文學趣味與文學見識的交織。比如柏樺說:“頹廢之甜才是文學的瑰寶,因唯有它才如此絢麗精緻地心疼光景與生命的消逝。”書中也引用了一些禪語,使得全書透露出一絲絲禪氣,然而卻頗可以理解,因為這本書辯證生死,主題沉重,“佛陀的興起出於漢人高度的敏感性?/禪的獨創性又使我們終於不同”(柏樺《在破山禪院——兼贈張棗》)。另一方面,禪意亦意味著一種專注,尤其是對日常生活的專注,後者對於詩人來說,其實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布羅茨基所說:“時間是節奏的源泉。每一首詩都是重構的時間。”柏樺在文中引用了這段話,《橘頌:致張棗》這本詩文集也是時間的重構。全書瀰漫著一種時或鬆散、時或濃烈的詩意,其中為張棗招魂的《隨筆》近乎詩性的錯亂,同時也是動情的錯亂。“《楚辭》悲感激迫,獨《橘頌》一篇,溫厚委屈。”詩可以群,知音實難,張棗自然也是詩中的君子。柏樺談到詩人相互修改作品:“是協助對方忠實於對方,使其書寫更為精確。這也是詩人間最完美的對話。”知音的互文也是生死的對話,而追憶也是哀悼。應該感謝這本書,在一個相對從容的時代,才會有這樣持久的悼念,從而成就了一本對青春之神、詩歌之神的回憶錄,所謂“少年比老人更接近神”(柏樺《鏡中少年》)。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3月31日,《橘頌:致張棗》入圍文學好書榜3月榜單。
2023年1月18日,《橘頌:致張棗》入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2年度十大好書。
2023年5月22日,《橘頌:致張棗》入圍四川省2022年詩歌排行榜。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橘頌:致張棗》
2022年3月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978-7-5594-5980-0

作者簡介

柏樺,1956年1月生於重慶。現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出版詩集及學術著作多種。出版的有詩集《為你消得萬古愁》《革命要詩與學問》《秋變與春樂》《惟有舊日子帶給我們幸福》《水繪仙侶:冒辟疆與董小宛1642—1651》《竹笑:同芥川龍之介東遊》《夏天還很遠》以及英文詩集《Wind Says》(《風在說》)、法語詩集《在清朝》,隨筆集《蠟燈紅》《白小集》。曾獲安高(Anne Kao)詩歌獎、《上海文學》詩歌獎、柔剛詩歌獎、重慶“紅岩文學獎”、《羊城晚報》“花地文學獎”、第九屆四川文學獎、首屆東吳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