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尺骨融合部旋轉截骨術

橈尺骨融合部旋轉截骨術,手術,骨科。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切口,2.顯露尺橈骨融合部,3.旋轉截骨及內固定,4.縫合傷口,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1.神經損傷,2.前臂缺血性攣縮,

手術名稱

橈尺骨融合部旋轉截骨術

別名

尺橈骨融合部旋轉截骨術

分類

骨科/先天性畸形手術/先天性尺橈骨融合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78.4304

概述

橈尺骨融合部旋轉截骨術用於先天性尺橈骨融合的手術治療。先天性尺橈骨融合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畸形。其病因主要是胚胎髮育時期起源於同一中胚層組織衍化出來的尺橈骨軟骨塊縱向分節發育障礙所致。常累及尺橈骨近端,累及雙側多於單側,男女發病大致相等。此畸形可分為兩種類型。Ⅰ型為骨性聯合,最為多見,為尺橈骨近端骨性融合,兩骨間髓腔相通,橈骨較尺骨長而粗,橈骨幹向前彎曲。Ⅱ型為軟骨或纖維性聯合,極為少見。病兒常因前臂旋轉功能障礙而就診。診斷時應與外傷後尺橈骨間形成的骨橋相區別,本病於出生後即可發現前臂旋轉功能障礙,且無外傷史。前臂旋轉功能障礙的程度隨前臂固定的位置而不同,多數病人前臂固定於中立位、輕度旋前或輕度旋後位,通過腕關節和肩關節的代償,對功能影響不大,不需手術治療。少數病人前臂固定於嚴重的旋前位,表現為不能洗臉、端茶杯、端飯碗和持餐具時旋轉困難,對此應考慮手術治療。

適應症

橈尺骨融合部旋轉截骨術適用於先天性尺橈骨融合,前臂旋前60°以上有功能障礙者。手術最好在兒童期進行。

禁忌症

前臂固定於中位或輕度旋前(旋後)位,功能不受影響者。

術前準備

認真進行全身檢查,攝前臂正側位X線片。

麻醉和體位

1.臂叢阻滯麻醉。
2.平臥位,患肢外展位。充氣止血帶下進行手術。

手術步驟

1.切口

自尺骨鷹嘴突沿尺骨後緣向遠側做一長約8cm切口。

2.顯露尺橈骨融合部

切開深筋膜,顯露尺骨後緣,其背側近端有肘後肌,遠端有尺側伸腕肌,前側為尺側屈腕肌。沿尺骨後緣切開骨膜後,再沿骨膜下剝離尺橈骨融合部直至橈骨外側,充分顯露尺橈骨融合部。

3.旋轉截骨及內固定

於尺骨的尺側緣用骨刀畫一縱線作為標記,在尺橈骨分叉處近端1cm處橫行截骨。可用線鋸鋸斷,也可用手鑽在截骨線上鑽一排骨孔,再沿骨孔用骨刀截骨;或用氣鋸或電鋸。要注意保護好周圍組織。完成截骨後,向遠側縱向牽引,旋轉前臂至最適宜的功能位,用2枚克氏針交叉固定截骨斷端。放鬆止血帶,觀察患肢循環情況,若循環受影響,應減少前臂旋轉角度。

4.縫合傷口

沖洗傷口,徹底止血,分層縫合。

術中注意要點

1.骨膜下環形剝離顯露尺橈骨近端融合部,保護周圍組織,骨膜下截骨,以免損傷骨間背側神經。
2.截骨應在尺橈骨融合部位進行,此處顯露、截骨及固定均較易,旋轉畸形易矯正,截骨面對合好,癒合快,手術安全、簡單、效果好。截骨平面不宜過高,以免損傷尺骨冠狀突,亦不宜在融合部遠側分別行尺骨及橈骨截骨,否則旋轉矯正後骨端無法對合。
3.旋轉截骨後應放鬆止血帶觀察患肢血循環情況,如有循環障礙,應減少旋轉角度,以免發生前臂缺血性攣縮。若發現有緊張攣縮的纖維組織和旋前圓肌,應予松解或延長,以去除影響旋後因素,使畸形易於矯正,又可避免正中神經或尺神經受壓。
4.旋轉截骨術後患肢應糾正到最適宜的功能位。單側病例宜置於旋前10°~15°,雙側病例其寫字、拿筷的右側應置於30°旋前位,另側應置於旋後20°~35°位。如此位置,雙手配合,功能較好。

術後處理

橈尺骨融合部旋轉截骨術術後長臂管形石膏固定屈肘90°,腕背屈30°,前臂於矯正後的最適宜功能位。術後密切觀察患肢血循環。術後6周拆石膏,進行肘關節和腕關節的功能鍛鍊。4~6個月,去除克氏針。

併發症

1.神經損傷

顯露尺橈骨融合部並進行截骨時,如不遵循骨膜下操作原則,可損傷骨間背側神經;尺側屈腕肌兩頭間和旋前圓肌兩頭之間分別有尺神經和正中神經通過,若嚴重畸形行旋轉截骨糾正後,上述兩神經可受壓而發生神經損傷。若預先給予松解、延長或旋轉糾正角度不過度,均可預防其發生。

2.前臂缺血性攣縮

嚴重畸形旋轉截骨糾正後可影響患肢血供而引起前臂缺血性攣縮。旋轉截骨術後傷口縫合之前,應常規放鬆止血帶觀察循環情況,若有循環障礙,應減少糾正的旋轉角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