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萊康特(Lecomte)認為他命名的種
Cinnamomum simondii Lec.與樟相近,但不同在於花及花序被微柔毛,葉較狹而短,芽鱗少數而小。但根據中國植物志編委對樟的野外觀察結果,樟常可根據花及花序無茅擔簽試戀婚毛至近無毛或被灰白至黃褐色微柔毛分出兩個類型,此兩個類型在同一生長地域內同時並存,此外葉形、葉脈以及芽鱗的情況在同一植株中亦多有變異,所以
Cinnamomum simondii Lec.無另立一種的必要。同時科斯特曼(Kostermans)將
Cinnamomum simondii Lec.歸入
黃樟是錯誤的,後者的圓錐花序無毛,葉下面側脈脈腋腺窩通常不明顯。
趙學敏撰的《本草綱目拾遺》提到樟樹的樹皮縱裂,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故名為樟。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直徑可達3米,樹冠廣卵形;枝、葉及木材均有樟腦氣味;樹皮黃褐色,有不規則的縱裂。頂芽廣卵形或圓球形,鱗片寬卵形或近圓形,外面略被絹狀毛。枝條圓柱形,淡褐色,無毛。
葉
互生,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全緣,軟骨質,有時呈微波狀,上面綠色或黃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晦暗,兩面無毛或下面幼時略被微柔毛,具離基三出脈,有時過渡到基部具不顯的5脈,中脈兩面明顯,上部每邊有側脈1-3-5(7)條。基生側脈向葉緣一側有少數支脈,
側脈及支脈脈腋上面明顯隆起下面有明顯腺窩,窩內常被柔毛;葉柄纖細,長2-3厘米,腹凹背凸,雄牛譽海無毛。
圓錐花序腋生,長3.5-7厘米,具梗,總梗長2.5-4.5厘米,與各級序軸均無毛或被灰白至黃褐色微柔毛,被毛時往往在節上尤為明顯。花綠白或帶黃色,長約3毫米;
花梗長1-2毫米,無毛。花被外面無毛或被微柔毛,內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1毫米,花被裂片橢圓形,探碑膠求長約2毫米。能育雄蕊9,長約2毫米,
花絲被短柔毛。退化
雄蕊3,位於最內輪,箭頭形,長約1毫米,被短柔毛。子房球形,長約1毫米,付戰糊無毛,
花柱長約1毫米。
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狀,長約5毫米,頂端截平,寬達4毫米,基部寬約1毫米,具縱向溝紋。花期4-5月,果期8-11月。
主要變種
芳樟(
Cinnamomum camphora var.
linaloolifera Fujita):樹皮黃色,質薄,裂片少而淺,樹身較高,枝椏直上,分枝較疏,葉柄綠色,葉身厚,葉背面灰白色,出葉較早,枝、葉或木材均有清香的芳樟醇氣味。
生長環境
樟常生於山坡或溝谷中。一般樟適宜生長在海拔小於1800米的地區,中國的西南及長江以南的地區生長區域分布在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的區域。樟在光照充足、氣候溫暖、濕潤的環境下長勢良好,對寒冷的耐性不強。樟對土壤沒有嚴格的要求,以在
pH值呈微酸性的土壤中長勢最好,其對澇災的環境具有一定的抗性,在乾旱的環境中長勢不佳。
生長習性
樟具有發達的主根系,在土壤中下扎很深,因此當強風來臨時其比一般樹種更抗倒伏。樟的生長速度不快,處於中等水平,樹高、胸徑的年生長量分別為100厘米、2.4厘米。樟的壽命較長,最長的可達到1000年。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採集種子:採種樹應選擇生長健康,結果質量較高的母樹兆廈微,在進行採收過程中需要選擇成熟期且微微開裂,並且內種皮呈紫紅色樹種,並且採收應保證適宜的時間,不能過早,應待其充分成熟,採收時間不能選擇在種子開裂脫落後。此外,採種後,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有效挑選,使用較為成熟的種子進行糠格播種,把種子在背陽處平攤開來,在此過程中不能將其堆放,會在一定程度上使種子發芽率降低。100千克樟果能夠得到大約40千克的種子,但種子之間的品種有一定的差異性。
種子處理:在對種子進行處理時,一般情況下使用沙藏層積,將濕沙放置於底層約6厘米處,不同層種子的厚度大約在3.5厘米厚,以此交替堆積45-60厘米,最上一層種子厚度應比其他層厚,大約在10厘米左右。此外,底層種子由於缺乏氧氣,通氣率比較低,需要對各節使用竹筒進行打通,並實施鑽孔,再將竹筒插入其中以便通氣,若是在露天地堆積沙藏,可以不採用分層方法,可用濕沙堆積在露天或者室內,沙藏用沙應當實施消毒措施,再對其進行濕潤,以此對種子進行優質的處理。
播種方法:樟的播種一般選擇在秋天或春天,適合播種月份在2-3月中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進行播種時,土壤應選擇沙質土壤,並且應具有一定的排水效果,種子播種間距一般在6-10厘米,每播種50千克種子,能夠生長幼苗約2萬株。此外,播種前還需要對土壤進行開溝,深度大約在6厘米左右,播種後使用焦泥灰對其進行覆蓋。
苗期管理:幼苗時期進行蔭棚的搭建,並且對其進行雜草的清除,一個階段後拆除蔭棚,以提升幼苗抵抗力,使其能夠順利越冬。來年3月上旬對幼苗進行移植,移植過程中樹根需要附帶一定的土壤,避免使根部受到損傷。
嫁接繁殖
接穗選取:在
接穗時,一般使用20年齡的樟,並且每年產量應當優質,在接穗選取時,選取部位一般情況下在樹冠的中上部對其實施接穗。此外,接穗為2年生枝,枝長在15厘米左右時對其實施切剪,切剪後,保留接穗中的葉片有一定的優點,其中100枝作為1束,並對其進行包裹,主要採用苔蘚,同時進行掛牌標明,再使用薄膜對其進行包紮,這較大程度上能夠對接穗枝進行大量運輸,但是儲藏時間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情況下最長可保存20 天。
嫁接方法:樟的
嫁接時間選擇在3月上旬為宜,最為常用的嫁接方法主要採用劈接法,此種方法一般使用2根接穗。此外,樟嫁接採用插皮接法也有一定的優勢,存活率相對較高,在不同砧木分別插4根接穗,如果樟在嫁接過程中,想要大量嫁接,就需要採用切接嫁接法,砧木年限一般為3年。由於嫁接部位的樟枝抵抗力比較低下,就需要進行蔭棚的搭建,待40天后將嫁接處包紮物進行解除,新長出的枝芽由於有一定的柔弱性,需要對其進行外力扶持,以免因外部不利因素對其造成影響。
扦插繁殖
嫩枝扦插:嫩枝扦插方法也是樟的繁殖方法中較為重要的方法,扦插方法一般選擇在6月為宜,選擇30年健壯樹齡的母樹,並選擇當年抽生的充實的嫩梢,長約15-20厘米,剪下做插穗,同時把除去插穗下部的葉片,這在較大程度上有利於下部順利插入,上部插入時可帶葉片,插入土中約3厘米。此外,由於嫩枝不宜在向陽的環境中生長,需要對其進行蔭棚的搭建,時刻觀察生長狀態,保證有充足的養分。
硬枝扦插:硬枝扦插方法一般選擇在3月下旬,選擇樹中的粗壯枝,一般長約15厘米,其中此扦插方法與嫩枝扦插方法相同,在對其管理過程中不但要保證生長養分,而且還需要有較高的生長環境,在此情況下成活率能夠達到70%,如果是在溫室中進行插床的設立,其生長環境與必須的養分能夠通過人工有效控制,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其生長要求,存活率更高。
胚芽插接
胚芽插接時間主要是在2月上中旬,砧木的選擇尤為重要,該插接方法主要採用胚芽種子作為砧木,使用竹籤插入胚乳裂縫處,深度大約1厘米,並把裂縫通過一定方法放大成孔,再將竹籤拔出,同時在孔內插入接穗,此步驟完成了嫁接。此外,使用濕布包裹,保證嫁接部位的濕潤,將嫁接苗移植在室內濕沙中40天,將嫁接苗移植到苗床中,進行蔭棚的搭建,並保持周圍環境的濕潤。待8-9月份會有一批新根生長,採用良好的管理方法能夠大大提升新根的存活率,在室內對新根進行培育,能夠有效避免惡劣天氣的不利影響,可對嫁接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延長,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了砧木與接穗的使用數量。
栽培技術
造林方法
混交林內形成的環境可為林木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學者們進行了相關研究,如何紅娟等研究表明,樟與
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混交後,與馬尾松純林相比,林地的土壤明顯更為疏鬆,土壤中的養分含量更高。因此,可結合實際需要,合理地進行混交。樟根系很深,因此造林地要選擇土壤肥力水平良好、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的崗地或丘陵等。在移栽前的1個月進行整地,挖好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定植穴,然後施入基肥200克/穴,並將1/2的土回填到穴內。移栽造林的時間以未進入雨季的3月(陰雨天)為最佳。造林應選擇長勢健壯、沒有病蟲害發生、頂芽長勢良好、地徑超過0.5厘米、高度超過0.5米的1年以上的苗木。起苗時先澆足夠的水,確保土壤濕潤,然後用鐵鏟等工具沿根部的外延以45°的角度鏟下,將主根截斷,以促使側根快速生長。樟要隨起隨栽,若需要運送到較遠的地方,則將根部包紮好,以確保水分適宜。栽植時要先將爛根、枯根等剪掉且去除樹冠1/3-1/2的枝葉後在放入定植穴中,以減少水分散失過多,然後將樟苗扶正,填種植土和營養土至穴的頂部,要保證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然後將土用腳踩實,並在周圍做攔水溝。栽植時根部要帶部分土球,儘可能多攜帶心土。若栽植的時間為反季節,則根部的土球體積要適當增大。栽好後,在距離地面10厘米的位置將幼苗的桿部截斷,切記動作要迅速,不可對樹幹產生較大的損傷。一旦發生,要及時用塑膠膜包紮或者塗抹樹木專用保護劑,以減少水分散失、降低傷口感染的幾率。對於一些經常發生大風天氣的地區,造林結束後要搭好支架,以將苗木固定住,可有效地預防倒伏。
造林密度
造林的目的不同,定植的密度也有所差異。對於經濟林,密度可控制在2500-2800株/公頃,株行距約為1.8米×2米;對於生態公益林,適宜的定植密度為1500-1800株/公頃,株行距為2米×3米。
撫育管理
水分:樟造林結束後要及時澆定根水,要澆透,但切記不可將攔水溝沖壞,保證溝中集滿水,澆水時要適當地加入一定濃度的如
萘乙酸等生長素,以激髮長出新根,提高成活率。造林用的樟苗由於剪除了大部分的樹冠,根系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損傷,導致其對水分的吸收能力較弱。水分管理上,只要保證土壤處於濕潤狀態即可,不可過多,以免對土壤中的透氣性產生影響,不利於根系的呼吸,導致漚根現象。除了澆第1次的定根水以外,其他要結合天氣、苗木長勢謹慎澆水。
修剪:移栽後幼苗的芽長達到約10厘米時,選擇1個長勢健壯的枝條作為主幹,並將其餘的枝條或者芽剪除。
施肥:5-6月樟的長勢旺盛,要結合土壤的肥力水平施入複合肥、
磷酸二氫鉀等速效性肥料,為其快速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補植:對於枯死的幼苗,要及時做好補植工作,可選擇樹幹筆直、長勢健壯、樹皮顏色新鮮的大苗,為了確保成活率,可提前3個月進行假植。
防寒:苗木移栽後,對寒冷的抗性不強,要採取合適的保溫措施,如在冬季用稻草等覆蓋物包裹住樟的分枝及主幹等,切記因塑膠膜不透氣,水汽不易散發除去,可能回導致樹幹發生漬爛,不可選擇塑膠膜。
病蟲防治
病害
危害:此病多發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氣溫高、濕度大,苗木過密時,通氣不良的條件下最易發生。嫩葉背面主脈其附近出現灰褐色斑點,以後蔓延整個葉背,並出現一層白粉,嚴重的嫩枝和幹上也有白粉。
防治方法:要經常注意苗圃環境衛生,適當疏苗,或發現少數病株時應立即拔除或燒毀。可用
波美度0.3-0.5的石硫合劑預防,每隔15天噴灑1次,連續2-3次。
危害:黑斑病在樟種子發芽出苗後長出1-4片葉時,容易發生此病。從苗尖向根部變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播種時做好種子、土壤及覆蓋物等消毒工作。在發病時,先拔除燒毀病苗,並用0.5%的
高錳酸鉀或福馬林噴射1-2次,即可防止蔓延。
蟲害
危害:樟葉蜂一年中經常發生數代,為害期長,嚴重死導致枯死。有的苗木染病造林,使造林後樹木的樹冠上部嫩葉常被吃光,嚴重影響樹木生長。
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各2000倍液噴殺,噴殺1-2次基本死亡。
危害:樟梢捲葉蛾一年發生數代,幼蟲蛀食枝梢,影響樟苗木生長,致使苗木乾形彎曲。
防治方法:1-3月樟新梢抽出後,第一代幼蟲孵化時可用90%敵百蟲、或50%二溴磷乳劑、50%馬拉松乳劑10000倍液進行噴射,每隔7天一次,連續1-2次,能殺死幼蟲。如果幼蟲已蛀入新梢,也可噴灑40%樂果乳劑200-300倍液。
主要價值
經濟:木材及根、枝、葉可提取樟腦和樟油,樟腦和樟油供醫藥及香料工業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約40%,油供工業用。
藥用:根、果、枝和葉入藥,有祛風散寒、強心鎮痙和殺蟲等功能。據《分類草藥性》記載,樟有祛風散寒,理氣活血,止痛止癢的功效;根可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等症;皮、葉適用於吐瀉;果能用於胃腹冷痛,食滯,腹脹,胃腸炎。
木材:木材又為造船、櫥箱和建築等用材。
觀賞:樟是中國南方最常見的綠化樹種,廣泛用作庭蔭樹、行道樹。樟因全株散發出特有的清香氣息,故在民間多稱其為香樟。科學研究證明,樟所散發出的化學物質,沁人心脾,因此它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長沙市的市樹就是樟樹。樟的壽命很長,樹齡可達1000年以上。
保護現狀
曾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2021年版《名錄》中已刪除。
植物文化
樟是中國安慶、池州、九江、景德鎮、上饒、鷹潭、婁底、張家界、鄂州、黃石、德陽、貴陽等市的市樹。
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狀,長約5毫米,頂端截平,寬達4毫米,基部寬約1毫米,具縱向溝紋。花期4-5月,果期8-11月。
主要變種
芳樟(
Cinnamomum camphora var.
linaloolifera Fujita):樹皮黃色,質薄,裂片少而淺,樹身較高,枝椏直上,分枝較疏,葉柄綠色,葉身厚,葉背面灰白色,出葉較早,枝、葉或木材均有清香的芳樟醇氣味。
生長環境
樟常生於山坡或溝谷中。一般樟適宜生長在海拔小於1800米的地區,中國的西南及長江以南的地區生長區域分布在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的區域。樟在光照充足、氣候溫暖、濕潤的環境下長勢良好,對寒冷的耐性不強。樟對土壤沒有嚴格的要求,以在
pH值呈微酸性的土壤中長勢最好,其對澇災的環境具有一定的抗性,在乾旱的環境中長勢不佳。
生長習性
樟具有發達的主根系,在土壤中下扎很深,因此當強風來臨時其比一般樹種更抗倒伏。樟的生長速度不快,處於中等水平,樹高、胸徑的年生長量分別為100厘米、2.4厘米。樟的壽命較長,最長的可達到1000年。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採集種子:採種樹應選擇生長健康,結果質量較高的母樹,在進行採收過程中需要選擇成熟期且微微開裂,並且內種皮呈紫紅色樹種,並且採收應保證適宜的時間,不能過早,應待其充分成熟,採收時間不能選擇在種子開裂脫落後。此外,採種後,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有效挑選,使用較為成熟的種子進行播種,把種子在背陽處平攤開來,在此過程中不能將其堆放,會在一定程度上使種子發芽率降低。100千克樟果能夠得到大約40千克的種子,但種子之間的品種有一定的差異性。
種子處理:在對種子進行處理時,一般情況下使用沙藏層積,將濕沙放置於底層約6厘米處,不同層種子的厚度大約在3.5厘米厚,以此交替堆積45-60厘米,最上一層種子厚度應比其他層厚,大約在10厘米左右。此外,底層種子由於缺乏氧氣,通氣率比較低,需要對各節使用竹筒進行打通,並實施鑽孔,再將竹筒插入其中以便通氣,若是在露天地堆積沙藏,可以不採用分層方法,可用濕沙堆積在露天或者室內,沙藏用沙應當實施消毒措施,再對其進行濕潤,以此對種子進行優質的處理。
播種方法:樟的播種一般選擇在秋天或春天,適合播種月份在2-3月中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進行播種時,土壤應選擇沙質土壤,並且應具有一定的排水效果,種子播種間距一般在6-10厘米,每播種50千克種子,能夠生長幼苗約2萬株。此外,播種前還需要對土壤進行開溝,深度大約在6厘米左右,播種後使用焦泥灰對其進行覆蓋。
苗期管理:幼苗時期進行蔭棚的搭建,並且對其進行雜草的清除,一個階段後拆除蔭棚,以提升幼苗抵抗力,使其能夠順利越冬。來年3月上旬對幼苗進行移植,移植過程中樹根需要附帶一定的土壤,避免使根部受到損傷。
嫁接繁殖
接穗選取:在
接穗時,一般使用20年齡的樟,並且每年產量應當優質,在接穗選取時,選取部位一般情況下在樹冠的中上部對其實施接穗。此外,接穗為2年生枝,枝長在15厘米左右時對其實施切剪,切剪後,保留接穗中的葉片有一定的優點,其中100枝作為1束,並對其進行包裹,主要採用苔蘚,同時進行掛牌標明,再使用薄膜對其進行包紮,這較大程度上能夠對接穗枝進行大量運輸,但是儲藏時間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情況下最長可保存20 天。
嫁接方法:樟的
嫁接時間選擇在3月上旬為宜,最為常用的嫁接方法主要採用劈接法,此種方法一般使用2根接穗。此外,樟嫁接採用插皮接法也有一定的優勢,存活率相對較高,在不同砧木分別插4根接穗,如果樟在嫁接過程中,想要大量嫁接,就需要採用切接嫁接法,砧木年限一般為3年。由於嫁接部位的樟枝抵抗力比較低下,就需要進行蔭棚的搭建,待40天后將嫁接處包紮物進行解除,新長出的枝芽由於有一定的柔弱性,需要對其進行外力扶持,以免因外部不利因素對其造成影響。
扦插繁殖
嫩枝扦插:嫩枝扦插方法也是樟的繁殖方法中較為重要的方法,扦插方法一般選擇在6月為宜,選擇30年健壯樹齡的母樹,並選擇當年抽生的充實的嫩梢,長約15-20厘米,剪下做插穗,同時把除去插穗下部的葉片,這在較大程度上有利於下部順利插入,上部插入時可帶葉片,插入土中約3厘米。此外,由於嫩枝不宜在向陽的環境中生長,需要對其進行蔭棚的搭建,時刻觀察生長狀態,保證有充足的養分。
硬枝扦插:硬枝扦插方法一般選擇在3月下旬,選擇樹中的粗壯枝,一般長約15厘米,其中此扦插方法與嫩枝扦插方法相同,在對其管理過程中不但要保證生長養分,而且還需要有較高的生長環境,在此情況下成活率能夠達到70%,如果是在溫室中進行插床的設立,其生長環境與必須的養分能夠通過人工有效控制,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其生長要求,存活率更高。
胚芽插接
胚芽插接時間主要是在2月上中旬,砧木的選擇尤為重要,該插接方法主要採用胚芽種子作為砧木,使用竹籤插入胚乳裂縫處,深度大約1厘米,並把裂縫通過一定方法放大成孔,再將竹籤拔出,同時在孔內插入接穗,此步驟完成了嫁接。此外,使用濕布包裹,保證嫁接部位的濕潤,將嫁接苗移植在室內濕沙中40天,將嫁接苗移植到苗床中,進行蔭棚的搭建,並保持周圍環境的濕潤。待8-9月份會有一批新根生長,採用良好的管理方法能夠大大提升新根的存活率,在室內對新根進行培育,能夠有效避免惡劣天氣的不利影響,可對嫁接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延長,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了砧木與接穗的使用數量。
栽培技術
造林方法
混交林內形成的環境可為林木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學者們進行了相關研究,如何紅娟等研究表明,樟與
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混交後,與馬尾松純林相比,林地的土壤明顯更為疏鬆,土壤中的養分含量更高。因此,可結合實際需要,合理地進行混交。樟根系很深,因此造林地要選擇土壤肥力水平良好、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的崗地或丘陵等。在移栽前的1個月進行整地,挖好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定植穴,然後施入基肥200克/穴,並將1/2的土回填到穴內。移栽造林的時間以未進入雨季的3月(陰雨天)為最佳。造林應選擇長勢健壯、沒有病蟲害發生、頂芽長勢良好、地徑超過0.5厘米、高度超過0.5米的1年以上的苗木。起苗時先澆足夠的水,確保土壤濕潤,然後用鐵鏟等工具沿根部的外延以45°的角度鏟下,將主根截斷,以促使側根快速生長。樟要隨起隨栽,若需要運送到較遠的地方,則將根部包紮好,以確保水分適宜。栽植時要先將爛根、枯根等剪掉且去除樹冠1/3-1/2的枝葉後在放入定植穴中,以減少水分散失過多,然後將樟苗扶正,填種植土和營養土至穴的頂部,要保證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然後將土用腳踩實,並在周圍做攔水溝。栽植時根部要帶部分土球,儘可能多攜帶心土。若栽植的時間為反季節,則根部的土球體積要適當增大。栽好後,在距離地面10厘米的位置將幼苗的桿部截斷,切記動作要迅速,不可對樹幹產生較大的損傷。一旦發生,要及時用塑膠膜包紮或者塗抹樹木專用保護劑,以減少水分散失、降低傷口感染的幾率。對於一些經常發生大風天氣的地區,造林結束後要搭好支架,以將苗木固定住,可有效地預防倒伏。
造林密度
造林的目的不同,定植的密度也有所差異。對於經濟林,密度可控制在2500-2800株/公頃,株行距約為1.8米×2米;對於生態公益林,適宜的定植密度為1500-1800株/公頃,株行距為2米×3米。
撫育管理
水分:樟造林結束後要及時澆定根水,要澆透,但切記不可將攔水溝沖壞,保證溝中集滿水,澆水時要適當地加入一定濃度的如
萘乙酸等生長素,以激髮長出新根,提高成活率。造林用的樟苗由於剪除了大部分的樹冠,根系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損傷,導致其對水分的吸收能力較弱。水分管理上,只要保證土壤處於濕潤狀態即可,不可過多,以免對土壤中的透氣性產生影響,不利於根系的呼吸,導致漚根現象。除了澆第1次的定根水以外,其他要結合天氣、苗木長勢謹慎澆水。
修剪:移栽後幼苗的芽長達到約10厘米時,選擇1個長勢健壯的枝條作為主幹,並將其餘的枝條或者芽剪除。
施肥:5-6月樟的長勢旺盛,要結合土壤的肥力水平施入複合肥、
磷酸二氫鉀等速效性肥料,為其快速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補植:對於枯死的幼苗,要及時做好補植工作,可選擇樹幹筆直、長勢健壯、樹皮顏色新鮮的大苗,為了確保成活率,可提前3個月進行假植。
防寒:苗木移栽後,對寒冷的抗性不強,要採取合適的保溫措施,如在冬季用稻草等覆蓋物包裹住樟的分枝及主幹等,切記因塑膠膜不透氣,水汽不易散發除去,可能回導致樹幹發生漬爛,不可選擇塑膠膜。
病蟲防治
病害
危害:此病多發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氣溫高、濕度大,苗木過密時,通氣不良的條件下最易發生。嫩葉背面主脈其附近出現灰褐色斑點,以後蔓延整個葉背,並出現一層白粉,嚴重的嫩枝和幹上也有白粉。
防治方法:要經常注意苗圃環境衛生,適當疏苗,或發現少數病株時應立即拔除或燒毀。可用
波美度0.3-0.5的石硫合劑預防,每隔15天噴灑1次,連續2-3次。
危害:黑斑病在樟種子發芽出苗後長出1-4片葉時,容易發生此病。從苗尖向根部變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播種時做好種子、土壤及覆蓋物等消毒工作。在發病時,先拔除燒毀病苗,並用0.5%的
高錳酸鉀或福馬林噴射1-2次,即可防止蔓延。
蟲害
危害:樟葉蜂一年中經常發生數代,為害期長,嚴重死導致枯死。有的苗木染病造林,使造林後樹木的樹冠上部嫩葉常被吃光,嚴重影響樹木生長。
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各2000倍液噴殺,噴殺1-2次基本死亡。
危害:樟梢捲葉蛾一年發生數代,幼蟲蛀食枝梢,影響樟苗木生長,致使苗木乾形彎曲。
防治方法:1-3月樟新梢抽出後,第一代幼蟲孵化時可用90%敵百蟲、或50%二溴磷乳劑、50%馬拉松乳劑10000倍液進行噴射,每隔7天一次,連續1-2次,能殺死幼蟲。如果幼蟲已蛀入新梢,也可噴灑40%樂果乳劑200-300倍液。
主要價值
經濟:木材及根、枝、葉可提取樟腦和樟油,樟腦和樟油供醫藥及香料工業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約40%,油供工業用。
藥用:根、果、枝和葉入藥,有祛風散寒、強心鎮痙和殺蟲等功能。據《分類草藥性》記載,樟有祛風散寒,理氣活血,止痛止癢的功效;根可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等症;皮、葉適用於吐瀉;果能用於胃腹冷痛,食滯,腹脹,胃腸炎。
木材:木材又為造船、櫥箱和建築等用材。
觀賞:樟是中國南方最常見的綠化樹種,廣泛用作庭蔭樹、行道樹。樟因全株散發出特有的清香氣息,故在民間多稱其為香樟。科學研究證明,樟所散發出的化學物質,沁人心脾,因此它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長沙市的市樹就是樟樹。樟的壽命很長,樹齡可達1000年以上。
保護現狀
曾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2021年版《名錄》中已刪除。
植物文化
樟是中國安慶、池州、九江、景德鎮、上饒、鷹潭、婁底、張家界、鄂州、黃石、德陽、貴陽等市的市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