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樟(毛茛目樟科植物)

黃樟(毛茛目樟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樟,學名 Cinnamomum porrectum (Roxb.) Kosterm. 又名:南安、香湖、香喉等,屬毛茛目樟科樟屬常綠喬木,樹皮暗灰褐色,枝條粗壯,圓柱形,葉互生,通常為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圓錐花序於枝條上部腋生或近頂生,花葯卵圓形,與扁平的花絲近相等,子房卵珠形,果球形,直徑6-8毫米,黑色;花期3-5月,果期4-10月。

其枝葉可提供樟腦和樟油,樟腦和樟油被廣泛用於工業醫藥、化工行業,而樟樹樹姿秀麗、四季常綠、樹幹高大、生長較快,可用於綠化造林,且樟木質地堅實、紋理細密、富有香氣,是一種貴重木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生境分布,繁殖育苗,播種繁殖,苗木管理,主要價值,經濟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幹通直,高10-20米,胸徑達40厘米以上;樹皮暗灰褐色,上部為灰黃 色,深縱裂,小片剝落,厚約3-5毫米,內皮帶紅色,具有樟腦氣味。枝條粗壯,圓柱形,綠褐色,小枝具稜角,灰綠色,無毛。芽卵形,鱗片近圓形,被絹狀毛。
黃樟黃樟
葉互生,通常為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在花枝上的稍小,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革質,上面深綠色,下面色稍淺,兩面無毛或僅下面腺窩具毛簇,羽狀脈,側脈每邊4-5條,與中脈兩面明顯,側脈脈腋上面不明顯凸起下面無明顯的腺 窩,細脈和小脈網狀;葉柄長1.5-3厘米,腹凹背凸,無毛。
圓錐花序於枝條上部腋生或 近頂生,長4.5-8厘米,總梗長3-5.5厘米,與各級序軸及花梗無毛。花小,長約3毫 米,綠帶黃色;花梗纖細,長達4毫米。花被外面無毛,內面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 約1毫米,花被裂片寬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1.2毫米,具點,先端鈍形。能育雄蕊 9,花絲被短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約1.5毫米,花葯卵圓形,與扁平的花絲近相等,第三 輪雄蕊長約1.7毫米,花葯長圓形,長0.7毫米,花絲扁平,近基部有一對具短柄的近心形 腺體。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三角狀心形,連柄長不及1毫米,柄被短柔毛。子房卵珠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柱彎曲,長約1毫米,柱頭盤狀,不明顯三淺裂。
果球形,直徑6-8毫米,黑色;果托狹長倒錐形,長約1厘米或稍短,基部寬1毫米,紅色,有縱長的條紋。花期3-5月,果期4-10月。

生長習性

耐陰,喜濕潤肥厚的酸性土。生長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後一生境中多呈矮生灌木型。

生境分布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等地。雲南南部有利用野生喬木闢為栽培的樟茶混交林。巴基斯坦、印度經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也有。生長於河流沿岸、山谷水旁、山地林中、濕潤山坡或岩石縫中,海拔400-1 000米,但可能變化較大。

繁殖育苗

播種繁殖

圃地概況
苗圃選在山坡中下部,土層較厚、排水良好,土壤屬中性或微酸性赤紅壤,海拔高度為1200m,處於熱帶、亞熱帶西南季風型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18.3℃~19.4℃之間,年降雨量在1200mm,月極端最低氣溫2.9℃,月極端最高氣溫33.8℃,年日照時數2210.1小時,年蒸發量1977.3mm,平均風速1.6m/s,為靜風濕潤氣候,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且四季不明顯的特點。
整地做床
對苗圃進行全面整地,清除雜草、雜物,並深翻土壤,敲碎清除地下害蟲、蟲卵及幼蟲,讓日光暴曬數日後,在苗圃地內施入充分腐熟農家肥2000kg/667m2、過磷酸鈣20kg/667m2拌勻、耙平,根據苗地走向,做成寬1m,長20m的低床,床長可依據苗圃地情況而定。
種子採集處理
黃樟種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育苗的成敗,一般種子應當年采當年播為好,否則應將種子在5℃下低溫貯藏。黃樟種子應根據培養目的要求進行選定,選定含樟腦或樟油較高的品種(如粉紅樟粒樟等)。且樹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結實較多,樹齡在20~40年之間的母樹上採集。黃樟種子一般在9~11月間採集,成熟時果實由青色轉為黑色。由於種子成熟不一致,應當及時採摘。過遲採摘果實容易被鳥吃或自行脫落變質;過早則種子未成熟造成空粒較多。
黃樟果實屬漿果類核果,容易發熱發霉變質,需要及時處理。將收集的鮮果搓去外種皮洗淨,用草木灰或鹼性物質脫脂2~3小時,用清水漂洗乾淨後,在通風處陰乾待播,黃樟鮮果出種率為13.7%~18.2%之間,種子千粒重130.6g,每公斤淨種在7000~11000粒之間。
催芽及播種
由於種子成熟度不一致,未經催芽的黃樟種子,經播種後45天開始發芽,出芽時間參差不齊,發芽時間長達5個月左右,而經催芽的黃樟種子經播種後7天開始發芽,1個月後小苗出齊,具體方法是:先將催芽用的粗沙用1%的高錳酸鉀進行浸泡處理30分鐘,然後洗去藥液在陽光下暴曬待用。再對陰乾的種子用0.5%高錳酸鉀溫種30分鐘,撈出密封30分鐘洗淨藥液,可用於催芽,催芽地點選擇在溫度<10℃的室內進行,用木箱長×寬×高=1×0.5×0.5m裝種進行層積催芽,箱底部透水透氣,首先用生石灰對室內及木箱進行消毒後,在箱底放10cm沙後按一層種子一層濕沙分層放人種子,種子與濕沙的比例為1:3,沙的濕度以手捏成團,手鬆即散為佳。
經常注意檢查將種沙穩定控制在5℃左右,變動與0~10℃之間,箱內保持濕潤、通氣,待種子30%霜白即可播種。播種一般採用條播,行距15~20cm,播種深度1.5~2cm,播種後用細肥土蓋種澆足水,再用稻草等物覆蓋,以不露出地面即可。

苗木管理

澆水
種子人土後需要有充足的水份來保證種子發芽,種子在萌發期可少量多次澆水,既要保持床面濕潤,保證種子發芽所需水份,又要儘量控制澆水量,以防爛種,苗木出齊後,可根據苗床的乾濕度來進行澆水,確保苗木生長。
除草
苗床除草要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結合鬆土相結合,一般在苗木出圃前要進行3~5次除草,並在黃樟幼苗長出了3~5片真葉時撤去稻草等覆蓋物。
施肥
當黃樟苗木長出3~5片真葉時可追施清糞水,進行追肥,即用原汁糞兌水10倍左右後淋濕幼苗根部。如果不移栽的幼苗可用尿素0.2%~0.5%左右濃度進行追肥,再間隔15天左右進行1次追肥。如果要移栽幼苗必須在移栽前3個月以前追肥,否則不允許追施氮肥。
切根和移袋
黃樟主根發達,側根較少。可進行切根,促進黃樟幼苗側根生長。當幼苗長出2~5片真葉是用鋒利的鐵鏟與幼苗成45°角斜切斷幼苗主根,深度以5~6cm為宜。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將幼苗移入營養袋中培育,當幼苗長至15~20cm左右,可選擇陰天或傍晚移人事先裝好的營養袋中,澆足定根水進行培育,待苗高30cm以上即可出圃定植。
病蟲防治
黃樟苗期一般沒有大面積病蟲危害,主要有紅蜘蛛、地老虎和鼠害。紅蜘蛛主要危害幼苗葉,吸取樹汁,使葉變黃、變黑,會引起植株生長衰弱,甚至枯死,一般危害時間3~5月,可用三氯殺蟎醇800~1000倍液噴施,2~3次即可防治;地老虎可用甲敵粉或呋喃丹拌毒土進行防治;鼠害是在播種前後,因老鼠喜愛吃黃樟種子,防止方法可用老鼠藥進行誘殺防治。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葉可供飼養天蠶,葉子初步分析含粗蛋白質3.1%,粗脂肪1.9%,天蠶絲可制釣絲、 琴弦、衣刷等,過去以廣東海南的安定、樂會、萬寧、陵水等縣經營最多。枝葉、根、樹皮、木材可蒸樟油和提制樟腦,樟油是調配各種香精不可缺少的原料,樟腦多用於醫藥上。果核 含脂肪也高,核仁含油率達60%,油可供制肥皂用。
黃樟(毛茛目樟科植物)
此外本種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細 致,稍重而韌,易於加工,縱切面平滑,乾燥後少開裂,且不變形,含油或粘液很豐富,各切面均極油潤,頗能耐腐,縱切面具光澤,頗美觀,適於作梁、柱、桁、確、門、窗、天花板及農具等用材,供造船、水工、橋樑、上等家具等用材尤佳,廣東地區以其木材有樟腦氣味可驅臭蟲,喜用之作床板,商品材名為大葉樟、黑骨樟、油樟、浪樟等名稱。
黃樟木材紋理緻密,強度適中,耐腐防蛀,是造船、家具和工藝美術品的用材。黃樟的枝葉都是提煉樟腦油的原材料。

藥用價值

性味
辛;微苦;溫
歸經
肺;脾;肝經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溫中止痛;行氣活血,消食化滯。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胃寒腹痛;泄瀉;痢疾;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
化學成份
葉、樹幹和樹根含揮髮油,主要成分有:黃樟醚(safrole)、β-蒎烯(β-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及少量的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aldehyde)等。
葉含揮髮油,按照葉油主要成分的差異已發現五個類型:①以桉葉素(cineole)為主,含量達60%。②以芳樟醇(linalool)為主,湖北產的黃樟葉油主要含左旋一芳樟醇,含量達81.41%。廣東產的主要以右旋-芳樟醇為主,含量達95.08%。③樟腦型,以樟腦(camphor)為主。④檸檬醛型,含α-,β-檸檬醛(citral)達64.11%。⑤黃樟醚型,主要含黃樟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