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該種是日本植物學家 haydta1913年根據泰武北部的標本而建立的,當時發表於《泰武植物圖譜》(Icon Formos 3:160 et 246),1962年《中國植物志》第三十一卷收編了該種。
形態特徵
喬木,高14-20(30)米,胸徑(25)40-50(65)厘米;樹皮堅硬,厚達4毫米,黑褐色或紅褐灰色,內皮褐色,外有不規則縱向裂縫。
頂芽大,卵球形,長6毫米,寬5毫米,
芽鱗覆瓦狀緊密排列,寬卵圓形,先端鈍或具小突尖頭,褐色,外被褐色絹狀短柔毛。
枝條圓柱形,乾時有縱向細條紋,茶褐色,疏布有凸起的圓形皮孔,幼枝無皮孔,多少呈壓扁狀,無毛。
葉互生,常生於幼枝上部,長圓形、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5-9.5(10)厘米,寬4-5(6)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兩側常多少近不對稱,堅紙質或近革質,葉緣呈軟骨質而內卷,乾時上面黃綠色,下面黃褐色,兩側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4-5條,弧曲上升,在葉緣之區域網路結,與中脈兩面明顯,側脈脈腋在上面隆起下面具小腺窩, 窩穴中有微柔毛,細脈和小脈網結,兩面呈蜂巢狀小窩穴;葉柄長2-3
厘米,腹平背凸,茶褐色,無毛。
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短促,長3-5厘米,乾時茶褐色,近無毛或基部略被微 柔毛,幾自基部分枝,分枝開展,長2厘米,末端為聚傘花序。花白色或紫紅色,具香氣,長約2.5毫米;花梗長約2毫米,基部稍增粗,無毛。花被外面無毛,內面密被柔毛,花被筒鐘形,長約1.2毫米,花被裂片6,長卵圓形,長約1.3毫米,先端鈍。能育雄蕊9,長約1毫米,花絲基部被柔毛,花葯寬長圓形,第一、二輪雄蕊花絲扁平,稍長於花葯,無腺體,花葯4室,上2室較小,內向,下2室較大,側內向,第三輪雄蕊長於花葯,近基部有一對具短柄的近圓狀腎形腺體,花葯4室,上2室較小,外向,下2室較大,側外向。退化
雄蕊3,位於最內輪,連柄長0.8毫米,三角狀鑽形,柄長約0.4毫米。子房卵球形,長約0.6毫米,向上驟然狹長成長0.6毫米的花柱,柱頭頭狀。
果橢圓形,長1.5-2.2厘米,直徑1.5-2厘米,鮮時淡綠色,具斑點,光亮,無毛;果托壺形,長9毫米,自長寬約2毫米的圓柱體基部向上驟然喇叭狀增大,頂端寬達9-10毫米,邊緣全緣或具波齒。
花期7-8(10)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適合生在在冬季溫和,夏季暖熱,雨量多,濕度大,年平均溫16-21℃,月平均溫5-15℃,極端最低溫-5-9℃;年降水量1660-2100毫米,相對濕度82-85%的地區;土壤為黃紅壤、紅壤或
赤紅壤,強酸性,pH值低於5。
自然植被為由栲屬、
潤楠屬、
樟屬、楠屬、
蕈樹屬、冬青屬,
杜英屬、
厚殼桂屬等喜溫樹種所組成的
常綠闊葉林,部分屬
季風常綠闊葉林。生於山坡或山谷密林中或路邊或河旁水邊。
沉水樟常散生於上層林冠內,有時為優勢種。偏陽性樹種,幼齡階段較耐陰,在林內生長可達20-30年,但長勢緩慢。據實測每年高生長僅15厘米左右。一旦透過林冠或在有充分光照的次生林內,則年高生長可達1米以上,表現出喜光和速生的特性。耐濕性強,適生在濕度大、土壤肥力較高的生境。不耐乾旱。根系發達,主根粗壯側枝多,根基部有較高的萌芽力,一株上常可抽生多枝。抗壓力差,易遭受風害和雹壓。
分布範圍
沉水樟主要分布在中亞熱帶的中南部至南亞熱帶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浙江、江西、湖南的中南部,台灣北部、福建、廣東、廣西等7省,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地理位置約在北緯22°20′至於27°30′,東經106°至120°之間。垂直分布一般海拔100-800米之間,在台灣北部可達1800米。
中國台灣台北、新竹、台中、花蓮,浙江南部樂清、蒼南、文成、泰順、慶元、龍泉,福建崇安、建陽、建甌、南平、沙縣、永安、福清、
安溪、連城、南靖、上杭、江西全南、遂川、井岡山、泰和、安福、萬載、宜豐、銅鼓、永豐,湖南永興、祁陽、東安、綏寧、洞口、城步,廣西東部平南與廣東始興、新豐、肇慶、信宜等地。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種子多油,壽命短,於秋季採收成熟的果實,洗去漿汁果皮,浮去空粒,在濕沙中層積越冬,翌春播種,或在容器中育苗。也可採用插繁殖。
種子繁殖:將成熟的漿果除去果皮,清洗乾淨後選取種胚發育良好的種子用濕沙貯藏,翌年3月進行播種。苗圃地宜選擇沙壤土或優質稻田,一般以點播為宜,密度
行距24厘米,株距3至5厘米,蓋土厚度3厘米左右,每畝可出苗2萬株,
苗木出圃時高度50至80厘米,地徑粗0.7厘米左右。沉水樟的
病蟲害較少,在種子發芽長出
真葉時重點防治
地老虎即可。
扦插繁殖:沉水樟的扦插繁殖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但以秋插為好,選取當年生健壯的半木質化穗條,穗條長6至10厘米,兩至三個節,頂端一芽一葉,用生根粉或吲哚丁酸浸泡處理;以沖積土作基質,厚30至40厘米,基質需用多菌靈或硫酸亞鐵消毒。扦插密度
行距為20厘米,株距2厘米左右,扦插後用遮陽網遮蔭;扦插1個月以內除雨天外,每天均需澆水保濕,40天左右插穗即可生根,生根後進行常規管理直至出圃。
栽培技術
大苗培育技術選好圃地,要求沙壤土或優質稻田,每畝用200斤複合肥作底肥,按東西走向作床。床寬1米,高20厘米,圃地忌積水。2至3月份,將選好的樹形較好,長勢旺盛的1年生
幼苗按株距0.5米,
行距1米的密度定植,精心管理。期間應注意修枝整形,培育2至3年後苗高可達3米以上,地徑可達3至5厘米,可用作綠化大苗。
保護現狀
保護價值
沉水樟是中國台灣海島與大陸的間斷分布種,對探索植物區系有一定的科學意義。植株可提取芳香油,主含黃樟油素,是工業上的重要原料。
保護措施
該種多保存在鄉村禁伐林中,有的長在國家已劃定的
自然保護區內,可得到妥慎保護。尚未採取措施的各分布點,建議有關部門管好母樹,並開展繁殖栽培。
瀕危機制
2003-004年陳遠征、馬祥慶、馮麗貞、黃勇來、鄭群瑞對沉水樟生殖物候進行了連續2年的野外定位觀測,從沉水樟的生殖繁育過程及其種子品質兩方面對其有性生殖過程進行系統研究,以探討沉水樟種群瀕危機制。
結果表明:
⑴沉水樟的花期長達3個月,而盛花期只有15天左右,雜交指數值為2,繁育系統類型為兼性自交,花粉胚珠比值為244.7-2588,為風媒傳粉的自花授粉植物;
⑵沉水樟種子橫徑為0.50-0.83厘米,縱徑為0.87-1.28厘米,結實量比較多,但由於不同物候期重疊,落果率高,果實產量低;
⑶沉水樟的生育期長達19個月,其中果實發育期16個月,在漫長的生殖發育過程中易受環境因素影響,種子病蟲危害嚴重,存在嚴重的空心現象,影響了沉水樟種群的天然更新,這是導致沉水樟種群瀕危的主要原因。同時人為破壞和對現代生境不適應也是影響沉水樟種群瀕危的原因。
主要價值
該種精油成分主為葵醛及十五烷醛或松油醇。可提取芳香油。沉水樟木材纖維長度1240um,寬度15um,可與義大利楊媲美,是造紙的好材料;沉水樟樹體含水量高,根系發達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優良樹種。
沉水樟是一種樹形高大雄偉、乾形通直、枝葉繁茂的常綠喬木。他的葉片寬大、附有光澤,極高的觀賞價值。在土層深厚肥沃、水分充足的生境中生長迅速,19年生單株立木材積達1平方米以上。由於沉水樟屬自花受粉,雌雄發育成熟期不一致,因而結實率極低,用作城市園林綠化樹種時可避免大量的落花落果。易於保持地面清潔。
化學成分
沉水樟是中國樟科樟樹的重要經濟樹種,是樟科植物中含油量最高的一種。沉水樟根部精油含量為1.86%。樹幹為0.076%,枝條為0.051%,葉為0.079%是較好的提煉芳香油的材料。由水蒸汽蒸餾而獲得的沉水樟(CinnamomummicranthumHay)葉油,用氣相色譜—質譜法分離分析,確定了廿九個組分,包括烷烴4個組分(9.9%)、烯烴3個組分(0.97%)、脂肪族醇5個組分(7.96%)、脂肪族醛5個組分(24.72%)、脂肪族酮1個組分(1.53%)、脂肪族酸3個組分(30.35%)、酯類6個組分(3.34%)及萜類2個組分(0.76%)。沉水樟葉油的主要成分系癸酸(15.87%)、十二酸(14.26%)、癸醛(13.84%)及壬醛(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