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錐(1872—1905),湖南邵陽人,少年時期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1898年2月譚嗣同、唐才常、皮錫瑞等在長沙發起南學會,樊錐在邵陽組織南學分會,自任會長,手訂章程。並在《湘報》上發表《開誠篇》、《發錮篇》等論文,主張變法圖強,向西方國家學習,發展中國的民族工業,亟力倡導資產階級民權平等立憲之說,對阻撓新政新學的封建頑固派展開強烈抨擊,遭到王先謙、葉德輝等人的圍攻。同年6月3日邵陽士紳勾結地方官吏以“首創邪說,背叛聖教,敗滅倫常,惑世誣民”的罪名,將樊錐驅逐出境。戊戌政變發生後,前往日本,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1900年歸國,任廣西法政學堂總監,旋參加唐才常的自立軍。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再次赴日本。1902年與陳天華、楊毓麟等人在日本創辦《遊學譯編》。後回國在南京、桂林等地講學,不久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錐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72年
- 逝世日期:1905年
人物履歷,參考文獻,
人物履歷
樊錐(1872—1905)湖南邵陽人,出生於同治十一年(1872)。家貧。少好學,受知於學使張亨嘉,為縣學諸生。不久,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時值變法維新運動興起,因其涉獵諸子,旁證西學,於所作課藝中,倡言“攬子墨之流,證歐羅之續,總絕代之殊尤,辨章乎宏錄”,為學政江標所稱賞。光緒二十三年(1897)選拔貢。同年八月,長沙湖南時務學堂創立,他又上書湘撫陳寶箴,建議“開拓用才之術”,“不忤狂言,其通者取之,其不通者容之”,以“轉移風化”。光緒二十四年(1898)正月,南學會在長沙開講,樊錐旋即在邵陽組織南學會分會,被舉為分會會長。他手訂邵陽南學會分會章程,主張對“一切拘迂狹隘之見,概宜屏除”,“力除一切浮華囂張之習”,提倡民權平等之說。其舊時同學蘇輿見之,乃撰《駁南學分會章程條議》,攻擊他倡“平等邪說”,是“無尊卑親疏”,呼籲南學分會對他予以“處治”。樊錐持之益堅,並表示“生死不能奪其志,貴賤不能換其幟”。同年二月十五日,《湘報》創刊,樊錐為主要撰稿人之一。先後在《湘報》上發表《開誠篇》、《發錮篇》、《勸湘工》等文,持論激烈,傳誦一時。提倡資產階級民權、平等和立憲之說,要求將“一切用人行政,付之國會議院”,“使人人有自主之權,人人以救亡為事”。他主張維新不能只靠少數人,要啟迪民智,造就眾多新人,說:“天下之理,天下公之,天下之事,天下公之”,“如欲存中國,則不可不和眾,不可不多人”,否則“積習於下,而新者一二,不新者千百,阻之者又億萬”,如是變法維新即不能奏效。他還提出變法維新要徹底:“一切繁禮細故、猥尊鄙貴、文武名場、惡例劣范、銓選檔冊、謬條亂章、大政鴻法、普憲均律、四民學校、風情土俗,一革以前,搜尋無剩,唯泰西者是效。”呼籲“大興藝學,眾建學堂,宏創工廠,當購機器,廣選西法,多聘西師”,以發展中國民族工業。並認為工是“勸商之本”,只要“工藝能盛”,自然“貨可不洋”,可以抵拒“洋貨”之傾銷。又憤怒斥責“傲然自大,頑冥不靈”的“群寮”、“群醜”和“深閉固拒”的封建頑固派,抨擊其“礙事梗議”,“稍有新政新學,必萬端阻撓,萬端梗塞,使之已行者撤,將行者歇,未行者缺”。提出應該將此類“死人”“網羅淨盡”,不能讓其“控制生人”。
同時,樊錐與熊希齡、譚嗣同等發起組織湖南不纏足會,提倡婦女放足,革除千百年來婦女纏足舊風俗,以振興國家,解放婦女。並擔任董事。此議頗得社會支持,一時在《湘報》上題名加入不纏足會者即有數千人,不少州縣都成立分會。
樊錐在湖南維新運動中言行激烈,遭到封建守舊分子忌恨。王先謙、葉德輝及其門弟子等勾結邵陽劣紳,攻擊樊錐為“首倡邪說,背叛聖教,敗滅倫常,惑世誣民”的“亂民”,將其驅逐出境。不久,戊戌政變發生,因匿處深山,幸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