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縣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大力實施“一招三化”和“六大戰略”,較好地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全縣生產總值達13.1億元,比上年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3.5:30:36.5;財政總收入完成5886萬元,增長2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9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3億元,增長9.3%;農民人均純收入1666.42元,增長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安縣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樂安縣
  • 時間:2006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一、2005年工作的簡要回顧,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二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三是提升工業發展水平。,四是推進城市建設進程。,五是努力改善發展環境。,六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七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第一,擴大對外開放,建立開放型經濟格局。,第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第三,突出重點抓工業,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第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第五,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推進經濟市場化,第六,致力扶貧攻堅,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第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第八,發揮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第九,推進生態樂安建設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第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三、2006年工作任務,(一)全力建設新農村,夯實“三農”基礎,(二)全力招商引資,主攻工業發展,(三)全力抓好城鎮建設,做大做美縣城,(四)全力爭項目爭資金,增加發展投入,(五)全力完善保障體系,確保社會和諧,(六)全力深化各項改革,促進協調發展,(七)全力加強自身建設,強化組織保障,

一、2005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大力實施“一招三化”和“六大戰略”,較好地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全縣生產總值達13.1億元,比上年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3.5:30:36.5;財政總收入完成5886萬元,增長2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9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3億元,增長9.3%;農民人均純收入1666.42元,增長8%。
一年來,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以農村稅費改革和林權制度改革為主的農村改革進展順利。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第四輪鄉鎮分稅制體制和“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平穩推進,鄉鎮上解壓力進一步減輕,財政收支行為進一步規範,繼鄉鎮教師工資上劃縣統發後,鄉鎮幹部工資也實行了縣統發。鄉鎮機構改革基本結束,運行機制中引入了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已分流人員191人,改革後鄉鎮機構職能明確,工作效率和服務意識明顯提高。全面推進對外開放,開放型經濟格局已見雛形。去年全縣實際引進市外資金6.3億元,契約外資71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9萬美元,出口創匯201萬美元,客商企業納稅達1242萬元,比上年增長16.5%。成功舉辦了流坑文化產業開發暨經貿洽談會,共簽訂意向性項目10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個,契約總金額達1.94億元,契約外資280萬美元。推介了流坑,提升了樂安的知名度,實現了“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目的。

二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認真落實了中央、省、市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免徵農業稅,共發放糧食補貼1146萬元,嚴格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高漲,去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21.6萬噸,創歷史新高。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還以農民增收為重點,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全縣種植烤菸13304畝,比上年增加3680畝,收購菸葉1465噸,實現菸葉特產稅近300萬元,綜合排名躍居全省第三;蠶桑種植面積9600畝,增加2427畝;蘑菇種植面積548畝,增加220畝,實現產值1700多萬元;完成人工造林6.2萬畝,毛竹面積發展到26.8萬畝。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40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積極有效地開展了動物疫病綜合防治工作,全縣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三是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加快了南門工業小區建設步伐,園區共新上項目6個,興建標準廠房9棟,項目總投資達8100萬元,工業聚集效應得到初步顯現。注重工業項目的引進,共引進工業加工業項目76個,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加大了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企業完成技改投入2520萬元。搞好了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工作,促其做大做強,嘉德園藝等6家企業成功申報為市級龍頭企業,山高製藥和義佳皮革的納稅均超過了100萬元,是我縣工業發展的歷史性突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032萬元,比上年增長了46.4%;完成銷售收入1.5億元,增長31.5%;實現利稅1738萬元,增長40.8%。去年,我縣還被省政府評為2002—2004年度江西工業崛起三年翻番單項先進單位。

四是推進城市建設進程。

完善縣城第三輪總體規劃,高起點編制了縣城“一河兩岸”、商貿南大道的修建性詳規。縣城新區建設穩步推進。行政中心、勞動就業培訓和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司法和質監大樓等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林業科技培訓中心、二中優質高中正在抓緊建設,客商投資的景珠賓館也已開工興建。縣城建成區面積已拓展到6.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24.8%,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同時,加快了老城區的改造。完成了縣城老城區主要街道油路鋪設,改造小街小巷3條2000平方米;啟動了縣看守所的改擴建工作;加強了縣城規劃和土地市場的管理,老城區房地產開發有序進行,金茂商城、建豐商住樓、城中花園、時代家園、萬家福大型超市相繼投入使用,全縣商品房銷售和預售面積達6.5萬平方米。繼續實施了美化、綠化、亮化工程,金茂商城、萬聯現代城主幹道和街心花園等3個亮點工程已全部竣工。全年縣城新增公共綠地1.2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20盞,新建改建道路面積7萬平方米;開展了市容市貌綜合治理,縣城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五是努力改善發展環境。

去年,共爭取上級各種無償資金達1.3億元,為我縣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撫八線公路改造竣工通車,完成鄉村公路硬化175公里,新增通硬化路行政村20個,累計98個,通達率達56%,2005年,我縣被省政府授予“‘十五’農村公路建設先進縣”稱號;龍潭水庫建設順利實施,大壩主體工程預計今年10月份完工;完成小(二)型以上水庫除險加固8座,新建小水電站16座,全縣小水電裝機總容量達2.2萬千瓦;加快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了流坑環境綜合整治,並啟動了流坑移民新村建設。在改善發展硬環境的同時,不斷最佳化軟環境。開展了投資服務環境的專項治理工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整改,經濟管理部門和跟蹤服務單位公開向社會作出了服務承諾;充分發揮了集中辦事大廳的作用,進廳單位已達26個,堅持實行“一站式”服務,辦事效率明顯提高。

六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加強了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共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208萬元,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682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94人,發放養老保險金4300多萬元,社會化發放率為100%,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62萬元,失業保險金578萬元,救助農村特困民眾8478人、農村大病困難民眾618人。廣泛開展了全民創業活動,制定了《關於推動全民創業、加快富民興縣的實施意見》,實施了“百名實用人才幫帶創業”工程,從全縣挑選了135名優秀人才指定幫帶540戶農民開展創業。去年,全縣共有50多名幹部下海創業。抓好了28個重點村扶貧開發及統計監測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五”扶貧規劃任務,去年共安排項目49個,爭取財政扶貧資金1090萬元;開展了扶貧到戶貸款貼息方式改革試點,爭取小額貸款指標1000萬元;大力開展了移民扶貧工作,完成移民搬遷2519人,改善了貧困民眾生產生活環境。“科技興農萬千百工程”和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進展順利,科技成果開發與套用成效顯著。進一步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全面落實了“一費制”,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加強了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宣傳質量進一步提高,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公共衛生建設步伐加快,完成了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分設組建。制定了《樂安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得到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力度繼續加大,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生育質量明顯提高。大力實施了“綠色旋風行動”,查處各類森林案件117起。旅遊開發工作穩步推進,全年共接待遊客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630萬元,比上年增長12%。積極為民辦實事,去年縣政府提出的龍潭水庫大壩建設、行政中心建設和13所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等“十件實事”,除望仙110千伏變電站因衡泉高速公路線路改變沒有實施外,其餘9件得到落實或正在落實。此外,民兵預備役、氣象、環保、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編志、老齡、婦女兒童、殘聯等各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績。

七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加強了行政執法、執法監督和行政複議工作,基層民主進一步擴大,村級換屆選舉順利完成,全民法制意識普遍增強。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實現了“當年摘帽、當年整改、當年創優”的目標,維護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加強了信訪工作,妥善處理矛盾糾紛,民眾利益得到切實維護。強化了安全生產管理,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安全生產保持平穩態勢,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各級政府加強自身建設,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了領導班子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提高了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加強了對政府各部門的目標考核,推行了行政問責制,繼續開展了政務環境評議評價活動,政府系統工作人員工作幹勁明顯提高,工作作風明顯改進。自覺接受了人大的依法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的輿論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73件。認真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去年,全縣政紀立案19起,處分19人,其中科級幹部4人。
各位代表、同志們,奮鬥伴隨艱辛,成績來之不易。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奮鬥、勇於探索、積極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廣大幹部民眾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樂安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工業化程度低,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沒有形成;市場環境不完善;財政薄弱,對上依存度高;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這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用改革和發展的舉措,努力克服和解決。

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從今年開始,我們已經進入了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時期。站在新的起點上謀劃今後五年的發展,我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根據《中共樂安縣委關於樂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縣政府起草了《樂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提交本次大會審議。《綱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奮發努力,勵精圖治,為全面建設小康樂安打下紮實的基礎。《綱要(草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在全面分析今後發展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後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描繪了全縣發展的宏偉藍圖和美好前景。一是綜合實力大幅提高。到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6.2億元,年均增長14.8%;財政總收入達到1.5億元,年均增長20.6%,力爭實現三年翻番;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由2005年的33.5:30:36.5調整到25:38:37。二是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66億元,年均增長20%;引進市外境內資金達到12.44億元,年均增長14.6%;實際利用境外資金達800萬美元,年均增長14.9%;出口創匯達610萬美元,年均增長25%。三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建成撫吉高速公路樂安段,在增田、牛田設立2個互通立交;新增鄉村水泥路400公里,實現縣鄉公路全部硬化,鄉村公路硬化率達90%,打造縣內60分鐘經濟圈;進一步整合水利資源,合理開發小水電,提高供電能力。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5億元,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30元,年均增長6%。五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青壯年文盲控制在5%以下,教育體系基本完善;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內,全縣總人口控制在37萬人以內;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覆蓋率達100%。六是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力爭降低20%。生態環境優勢得以鞏固和發展。全縣林木綠化率提高到72%,縣城綠化率提高到40%;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城鎮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強化以下幾項工作舉措:

第一,擴大對外開放,建立開放型經濟格局。

目前,我縣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發展投入不足,只有通過招商引資籌集發展資金,增加發展投入,才能實現我縣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為此,《綱要(草案)》提出,要繼續堅定不移地實行招商引資,實施大開放的主戰略,策應“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緊承接沿海產業的梯度轉移,並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形成“跟進沿海,接軌撫昌,開放帶動,提速自強”的開放型經濟格局。

第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歷史任務,是黨中央統籌城鄉發展,加強“三農”工作的重要戰略部署。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的工作重點。《綱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期間,要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落實各項支農政策,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著力構建農村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到2010年,力爭全縣40%的村莊達到“五新一好”的目標(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形成新機制、創建好班子)。

第三,突出重點抓工業,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沒有工業的繁榮和發展,就不會有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必須突出重點抓工業。《綱要(草案)》提出,我們要高位推進,自我加壓,排難而進,著力實施趕超型工業發展戰略。繼續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發揮資源優勢,加大工業項目的引進,結合我縣實際,重點培植食品、木竹加工、化建、製藥、輕紡、水電等主導產業;完善激勵措施,支持和鼓勵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南門工業小區前坪新區建設,力爭每年新增工業用地300畝左右;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投入,抓好節能降耗工作,提高生產效率。到201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稅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兩番,工業銷售收入達20億元。

第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集中體現,也是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期間,城鎮化建設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綱要(草案)》提出,要以縣城建設為重點,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在縣城建設方面,著力實施好“一河兩岸”、“三園四區六幹道”建設工程(“一河兩岸”:敖河金元橋至東英角橋兩岸開發建設;“三園”:完成森林公園、人民廣場和水上健身遊樂公園建設;“四區”:開發建設縣城西片新區1.5平方公里,前坪新區1.8平方公里,北環新區1.2平方公里,南環新區1.5平方公里;“六幹道”:商貿南道延伸段、前坪大道、工業大道南門花園至五福亭段、北環路迎賓大道至絲廠段、南二環路王家排至五福亭工業大道段、西環路迎賓大道至王家排段)。到2010年,縣城建成區面積要拓展到12平方公里。同時,加快公溪、山碭、龔坊、戴坊、牛田、萬崇、招攜等集鎮建設,創建各具特色的“工業鎮、商貿鎮、旅遊鎮”。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走出一條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到2010年,城市化率要提高到35 %以上。

第五,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推進經濟市場化

《綱要(草案)》提出,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農村改革為重點,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突破影響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激活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要進一步放開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準入,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深化農村改革,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建立保障農民利益和農村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圍繞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格執法,加大監管力度,制止各類不正當競爭,依法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稅騙稅等危害市場秩序的行為。大力培育發展市場中介服務機構,積極推進行業協會、同業商會等自律性組織發展。

第六,致力扶貧攻堅,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我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做好扶貧開發仍然是今後我縣的一項重要工作。《綱要(草案)》提出,要圍繞“增加貧困民眾收入,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目標,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實施好產業扶貧,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抓好農村基礎教育,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有計畫分階段地開展好移民扶貧,為消除貧困,減少貧困人口做出不懈努力。

第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社會發展

《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上推進交通、水利等基礎工程建設,為加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交通方面,全力配合撫吉高速公路建設,改造出縣公路,抓好鄉村公路建設,到2010年,全面實現村村通,鄉村公路硬化率達到90%,逐步實現村村通客車。水利方面,抓好東元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險水庫維修,新建小型以上水庫10座,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建設好龍潭水庫工程,提高城市供水、防洪和灌溉綜合能力;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改造中低產田10萬畝,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同時,要緊緊抓住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機遇,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勤跑善爭,更多地爭取上級扶持,為全縣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第八,發揮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我縣旅遊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發展旅遊業是“十一五”期間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綱要(草案)》提出,要加快景區開發,抓好“流(坑)—金(竹)”風景名勝區和大華山、石橋寺、浯塘、登仙橋等景區建設,完善景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流—金”風景名勝區申報為國家風景名勝區,融入全省旅遊網路;要搞活旅遊經營,搞好景區包裝和推介,開發旅遊特色產品,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展示旅遊資源的人文風貌;要強化旅遊管理,推進旅遊景區轉換經營管理機制,整頓規範旅遊市場,建設高素質的旅遊從業人員隊伍。到2010年,全縣旅遊總收入要達到1億元,旅遊總人數達到20萬人次。

第九,推進生態樂安建設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第九,推進生態樂安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綱要(草案)》提出,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為重點,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推進生態樂安建設。重點抓好社會造林,“十一五”期間,完成人工造林25萬畝,其中項目造林15萬畝,社會造林10萬畝,毛竹林面積發展到35萬畝;搞好河流源頭區、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建設;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加強水資源保護和建築工地、社會生活噪音的有效控制和治理;按照花園城市、生態園林城市要求推進城鎮建設,加快農村沼氣工程建設步伐,大力推進農村小康生態村建設。

第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和諧平安樂安。《綱要(草案)》提出,要加快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強化職業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文化事業,加快鄉村有線電視聯網整合改造,實現20戶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加強科技和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努力提高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力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70%以上,計畫生育率保持在90%以上。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拓展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和完善城鎮居民和農村民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拓寬社會救助對象覆蓋範圍,強化動態管理機制,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的市場監管,保證人民民眾健康安全。

三、2006年工作任務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對於全面實現“十一五”時期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意義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和市委一屆十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提升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動力,創造地方特色,壯大經濟總量,堅定不移地實施“六大戰略”,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推進對外開放,全面推進富裕樂安、生態樂安、文化樂安、和諧樂安進程,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達14.72億元,增長12%;財政收入達7370萬元,增長2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7億元,增長30%;實際引進市外資金6.93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12億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1804元,增長8.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92‰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要圍繞上述目標,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狠抓關鍵舉措,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和“主攻工業、培植財源”兩個關鍵,全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建設新農村,夯實“三農”基礎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統籌規劃好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
1、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農民最關心、最容易見效的事情做起,務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要抓好62個新農村示範點的建設,重點是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搞好“六改、四普及”,美化淨化村容鎮貌。要整合各項支農、涉農資金,捆綁用於新農村建設。縣級領導要在各自聯繫的鄉鎮分別掛1個新農村建設點,並安排縣直單位人員駐村幫扶,確保年底將幫扶點建設成“五新一好”示範村。
2、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中央和省、市近幾年制定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實,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特別是要落實好今年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三高於、三不變、三強化、三增加、三加快”支農政策,“三高於”即財政支農資金增量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高於上年。“三不變”即免徵農業稅政策不變;免徵除菸葉外的農業特產稅政策不變;實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不變。“三強化”就是,強化糧食直補力度;強化良種補貼和化肥儲備利息補貼;強化農機具購置補貼。“三增加”即增加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增加農村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投入;增加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村社會保障投入。“三加快”即加快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和農民培訓步伐;加快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大力推廣優質稻,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力爭糧食總產穩定在22萬噸左右。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培育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組織,積極推廣良種良法等新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今年,烤菸面積爭取達到1.8萬畝,比上年增加4700畝,收購烤菸5萬擔,菸葉特產稅達到400萬元;蠶桑面積發展到1萬畝,蘑菇600畝,加大宜林荒山造林和殘次林改造力度,完成社會造林6.57萬畝,新增毛竹林面積1.5萬畝;圍繞主導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力爭今年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個,省級龍頭企業1個,爭取2個主要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論證,使農產品加工業成為農村稅源的一個新亮點。
3、強化農民增收措施。要圍繞農民增收目標,充分挖掘增收潛力。以提高技能促增收,確保全縣參加實用技術培訓的農民達1萬人次,參加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達5000人次。以勞動力轉移促增收,著力在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就業信息和職業介紹等方面完善服務,年內確保向縣外輸出勞力6萬人。以農產品流通促增收。抓好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繁榮農村市場,拉動農村消費;開展“農改超”、“超增農”試點,進一步搞活本地農產品銷售市場。此外,著力推進扶貧開發。認真實施新一輪重點村扶貧規劃,落實好掛點單位,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實施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的移民搬遷扶貧,力爭完成移民搬遷2200人。

(二)全力招商引資,主攻工業發展

今年是“主攻工業年”,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施“一招三化”發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主攻工業、培植財源這個重點,確保工業總產值保持35%以上的速度遞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長10個百分點,工業利稅增長速度高於財政增長20個百分點。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要突破1億元,力爭1.2億元;完成銷售收入5億元;實現利稅2360萬元,力爭2600萬元,其中上交稅收1670萬元,力爭1800萬元;完成技改投入3200萬元。
1、完善管理體制,辦好工業園區。把工業園區作為實施主攻工業、培植財源的一個重要載體,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工業園區的建設,把工業園區做大做強。一是完善工業園區管理體制。要強化工業園區的領導班子建設,切實把懂經濟、善管理、能吃苦、有激情的幹部充實到園區領導班子中去;要增加工作人員,在全縣範圍內挑選熱愛工業、熟識工業、有事業心責任感的人員,並及時調入;要改善辦公條件,置換現有辦公地址,在南環線與前坪路交匯處新建綜合辦公場所並適當增加辦公經費。二是增加工業園區投入。一方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通過市場運作、招商引資來解決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要通過銀行貸款和政府投入等辦法為園區發展提供資金保證。今年,要籌措資金2000萬元以上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用於南門工業小區二期開發的“五通一平”和前坪工業新區建設,拉開園區框架,力爭新增工業用地500畝以上。三是進一步強化工業園區招商職能。要緊緊把握好三個“一批”,即高質量引進一批投資額度大、投資密度大、就業容量大、創新能力強的優質企業,強攻投資5000萬元和1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外資項目;做大做強一批骨幹、核心企業;清理清退一批固投不足、生產不正常、拖欠稅費的企業。園區準入條件要動態提高,堅持激情招商、理性招商,堅決杜絕不計招商成本、不顧生態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盲目引進。在資源利用方面,對“一大三低”企業(資源消耗大,利用率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要堅決予以關停改造,促其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在土地利用方面,重點支持“兩頭”在外和投資大、產業拉動大、創稅能力強、用工多的工業企業,對圍而不用的土地要依法清收。通過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提高三個比重,即工業園區的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和利稅逐步達到全縣工業總量的70%以上。
2、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率。突出以商招商、委託招商、產業招商、專業招商。積極參與省、市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組織的一些大型招商活動,重點圍繞我縣礦產、旅遊、山林、水利和勞動力等資源的優勢,精心包裝好項目,全方位向外推介,吸引客商投資,逐步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著力強化小分隊招商,今年的招商引資,由專業小分隊“唱主角”,各鄉鎮和縣直單位也要根據各自職能和優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七個專業小分隊要做到兩個到位,即全年一半的時間用於招商引資要到位;絕大部分精力用於招商引資要到位。各地、各單位也要確保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抓招商引資。要著力引進大項目,今年縣財政將安排預算經費10萬元,用於獎勵對工業招商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特別是引進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的,對引資者給予重獎。同時,要引導、鼓勵現有企業積極引進其下游產品的企業,推進企業鏈延伸。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責任制,加大調度和考核力度,充分發揮各類民間組織在招商引資中出謀劃策、牽線搭橋的作用,力爭實現工業項目進資5億元,利用外資600萬美元,出口創匯340萬美元。
3、加大政策支持,強化服務工作。對新辦工業企業和技術改造項目,要按固定資產投資額度,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給予建設規費50%以上的減免,直至全免。要實行縣黨政班子成員掛點制度,每個重點企業都要安排一名黨政班子成員幫扶掛點,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各有關部門要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辦事效率,全心全意為企業搞好服務,著力為企業解決好資金、土地和勞動力等方面的需求。要不斷推進金融創新和銀企合作,加大對工業特別是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

(三)全力抓好城鎮建設,做大做美縣城

今年的城市建設工作,要以全面拉開城市新區建設框架為重點,著力構建功能完善、管理規範、市容整潔的城市新形象。
1、加快新區建設。年內要完成行政中心、林業科技培訓中心、二中優質高中、現代高級中學和看守所等重點工程建設;啟動檢察技術大樓、鰲溪法庭、消防大隊新營區、計生服務站、食品藥品監督大樓和稽徵大樓等工程建設,適時啟動人民廣場建設;加快新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4條城市主幹道,即部分硬化南環路東段及工業大道,拓寬前坪大道,打通北環路西段,建設安民路、樂民路、公園一路等城市次幹道及下水道工程。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力爭縣城建成區面積增加1.5平方公里。
2、推進老城改造。繼續抓好街巷改造、森林公園和“一河兩岸”等工程建設,搞好農機廠區、食品廠區、食品公司區、家具廠區等四宗拍賣土地的房地產開發,打造精品項目、亮點工程。加快縣實驗國小的擴建工作,繼續推進老城區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小區功能。
3、加強城市管理。加大縣城的美化、亮化、淨化、綠化力度。在規劃的引導下,依法全面拆除違章建築,改變縣城髒、亂、差狀況。強化縣城管理和市容市貌整治,改革公共路燈管理體制,加強路燈管理。開展環境衛生、占道經營、戶外廣告、噪聲擾民等專項整治,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搞活土地經營,嚴格按照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提供土地,加強土地市場的管理,積極推進房地產市場開發,促進房地產市場有序發展和國有土地收益的穩步增長,力爭實現房地產開發稅收比上年增加200萬元,國有土地收益比上年增加500萬元。
4、加強城鎮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思路,重點抓好公溪、戴坊、山碭、招攜、牛田等小城鎮建設,發揮重點城鎮對鄉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在規劃建設、戶籍、環衛等方面使農村的管理方式與城鎮統一起來;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強城鎮社區建設,建立農民進城的全程服務體系,力爭城市化率達到26.8%。

(四)全力爭項目爭資金,增加發展投入

緊緊抓住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機遇,用足用活國家政策,更多地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加快我縣基礎設施建設,為全縣經濟發展增強後勁。交通方面,做好撫吉高速公路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大力爭取鄉村公路建設項目,確保完成今年上級下達的80公里鄉村公路建設任務;繼續抓好縣城至金竹公路建設項目,力爭在今年6月份以前建成通車,實現縣鄉公路全面硬化;開工建設戴坊至新乾水泥路;做好石都線、石黃線和樂安至寧都公路改造項目的立項工作。農田水利方面,以東元水庫除險加固和灌區改造項目為重點,積極爭取上級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全面完成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開工新建小型水庫7座;繼續爭取龍潭水庫後續建設資金,確保8月底完成龍潭水庫至供水公司的管網鋪設工作。城網改造方面,要儘快爭取改造資金,確保年內完成城網改造工作,提高輸電能力。扶貧開發方面,抓好全縣41個扶貧重點村的項目規劃,加強與上級扶貧部門的聯繫,為重點村爭取更多的項目建設資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繼續爭取移民扶貧資金。旅遊方面,以流坑保護和利用為重點,積極爭取並多方籌措資金,搶修瀕危古建築,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景區接待能力。此外,文化、教育、衛生也要包裝項目積極跑爭。今年,力爭爭取上級無償資金1億元以上。

(五)全力完善保障體系,確保社會和諧

1、大力促進就業。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進一步落實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等再就業政策。要把《再就業優惠證》的發放對象擴大到城鎮大集體企業下崗職工、零就業家庭成員和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分流人員;把小額貸款扶持對象擴大到大中專畢業生和進城創業並進行登記的農村勞動力;繼續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為擴大就業,提高就業質量,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創造條件。今年,確保發放小額貸款39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238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57人。
2、加強社會保障。建立健全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推進社會保險向非公有制企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延伸,將更多勞動者納入社會保險制度的覆蓋範圍。依法加強社保基金征繳,增強社保基金的支撐能力,確保各項社會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高度重視社會弱勢群體,積極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進一步做好城市低保、農村特困戶救助、“五保戶”供養、農村大病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促進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3、維護社會穩定。繼續深入開展“建設和諧平安江西,共創富民興贛大業”主題教育活動,確保社會和諧平安。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工作,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按照縣政府《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專項預案,提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變能力,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要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妥善處理土地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等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努力減少和主動消除不穩定因素。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努力構建“大防控”、“大調解”機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努力維護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六)全力深化各項改革,促進協調發展

要繼續著力推進以市場化、社會化為取向的各項改革。一是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及各項配套改革,健全完善“一事一議”民主管理制度,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繼續搞好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做好林權制度改革的後續工作。改革農村技術推廣體制,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保證公益性推廣事業的同時,鼓勵農技人員開展經營性服務和技術承包。積極扶持農民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介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實行技術共享、品牌共用、市場共闖的產業運作模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二是深化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體制改革。推廣道路建設、綠化養護與環衛清掃保潔綜合承包改革,引導社會法人、私人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今年,要通過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擔保的方式,向社會融資進行西片新區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要研究制定合理的市政公用事業價費調整機制和監管辦法,建立相應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充分發掘現有設施及無形資產資源,對縣城設施廣告權、冠名權、經營權進行公開招標、拍賣,最佳化城市資源配置。三是推進縣屬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充分運用鄉鎮事業站所機構改革的成功經驗,分門別類做好縣屬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工作,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建立機構編制長效監管辦法,認真落實“編制實名制”,防止超編進人。鞏固鄉鎮機構改革成果,確保鄉鎮機構編制五年內不增長。四是繼續推進農村殯葬改革。依法加大殯改執法力度,擴大農村殯改實施範圍,適時啟動西南六個鄉鎮農村殯改,並逐步規範建設農村公益性墓地,倡導文明、健康的喪葬新風尚,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同時,要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積極開展全民創業,將全民創業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大力推廣實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努力提高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繼續組織實施好“科技興農萬千百工程”和“工業技術創新工程”,推動科技事業全面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落實“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大力推進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做好農村有線電視聯網整合改造工作。進一步抓好流坑環境綜合整治,做好保護規劃的修編工作,完成移民新村建設,加大流坑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力度。繼續完善疾病預防體系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提高鄉鎮衛生院的綜合實力。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最佳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今年計畫生育率要達到94%。要加強民兵預備役工作,努力提高國防後備力量建設質量。
此外,縣政府將繼續結合我縣實際,突出重點,興辦好十件實事:
1、抓好62個新農村示範點建設;
2、開工建設人民廣場;
3、開工建設南環路、前坪大道等城市主幹道和安民路、樂民路等次幹道,拉大縣城框架;
4、完成南門花園綠化、周邊道路硬化以及商貿北大道人行道彩磚鋪設;
5、規範縣城交通秩序,興建停車場,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
6、理順路燈管理體制,亮化縣城主要入口;
7、完成實驗國小擴建,搞好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
8、啟動人民醫院外科大樓建設和中醫院擴建工作,改善醫療條件;
9、實施東元水庫除險加固,開工新建7座小型水庫;
10、開工建設戴坊至新乾水泥路,完成鄉村公路硬化80公里。

(七)全力加強自身建設,強化組織保障

要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時期的各項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以更加務實、更加敬業、更加規範、更加高效的新形象、新風貌,履行職責,不辱使命。為此,必須大力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一要推進職能轉變。關鍵是政府及其部門要簡政放權,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權交給市場、企業、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切實轉變政府管理經濟方式,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提高工作透明度和辦事效率。二要加強廉政建設。全面推行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認真落實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各項措施。今年要集中開展工程承包、房地產開發、礦產開發、藥品流通和政府採購等領域商業賄賂專項治理行動,堅決糾正不正當交易行為。切實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行業不正之風,著力解決教育亂收費、醫療高收費等突出問題。三要加強法制建設。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維護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決策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社會公示、社會聽證、集體討論決定等制度。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四要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著力加強對公務員的管理、監督,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要求真務實,力戒空談,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把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全縣政府系統及其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