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落實市委、市政府“一招三化”的舉措,緊緊圍繞著“六大戰略”和年度工作目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克服了“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戰勝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幹旱,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較快。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901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48%,其中:一產增長1%,二產增長17.5%,三產增長11.29%。三大產業結構調整為40:29:31。財政收入完成5248萬元,增長1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21萬元,增長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447萬元,增長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5051萬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1222元,增長1.5%。
(二)開放型經濟邁上新台階。去年(2003年),全縣上下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主要工作來抓,通過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最佳化環境,狠抓落實,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全縣有進資的項目216個,契約資金11.1億元,實際進資4.23億元,增長159.6%,其中:工業和加工業項目77個,占總數的30.7%。契約外資6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9.82萬美元,出口創匯55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項目有10個,比上年增加7個。全縣客商企業完成工商稅收619萬元,增長7倍,增加545萬元,占全縣工商稅收總額的21%。客商企業安排就業人員3360人,增加1556人。
(三)“三化”建設進展順利。農業產業化方面:在全力做好抗旱救災工作的基礎上,認真抓好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實施“1155”工程,收到較好效果。全縣種植烤菸7146畝,增長70.7%,烤菸產量1.6萬擔,增長78.6%;種植蘑菇198畝;栽種蠶桑4329畝,鮮繭產量1887.6擔;商品蔬菜基地達4000畝;移栽黃梔子4000畝;完成退耕還林造林5萬畝,長防林1.2萬畝,毛竹低改8萬畝,其中加工企業建立毛竹林基地5萬畝。通過招商引資,進一步做大了富源絲廠等龍頭企業,新辦了糧食和木竹製品等加工企業14家,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
工業化建設方面:加快了國有集體工業企業的改革步伐,已有10戶完成改制。工業企業改制後呈現恢復性增長,全縣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899.4萬元,增長58.5%;實現銷售收入7640.2萬元,增長45.9%。客商企業不僅規模越來越大,對財政的貢獻也越來越多。全縣有8家客商企業納稅超過20萬元,其中恆興勞保去年(2003年)5月投產,到年底納稅達200.7萬元,山坑電站納稅達122.6萬元。同時,進一步加快工業小區建設,打造好開放型經濟發展平台。公溪工業小區就接管261隊資產問題已達成協定。南門工業小區首期開發100畝土地基本填滿了工業企業。二個園區共引進工業、加工業項目47個,實際進資1.28億元,比上年增長30%。
城市化建設方面:行政中心、萬聯現代城、龍騰花城、金茂商城等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程建設,正在抓緊實施。縣人武大樓、森林公安指揮大樓、農業發展銀行辦公樓、信用聯社大樓、醫技大樓、民辦幼稚園、福利院等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完工,有的已交付使用。加強了土地市場的清理整頓,加大了經營城市力度。縣城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土地34宗,22.6萬平方米,獲得土地出讓金2083萬元,比上年增加2016萬元。進一步加強了縣城道路、供電、供水等設施建設,城市品位有所提高。共改造縣城道路6820平方米,安裝路燈224盞。加快了城鄉一體化建設。在降低農民進城門檻的同時,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了農民就業領域,共有1000多農民進入城鎮轉為非農人口。通過加快城市化建設,帶動了餐飲、住宿、娛樂、運輸、通訊和商品批發、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發展,提高了個私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全縣個體私營企業納稅1345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占財政收入的26.3%。
(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縣城至湖溪至山碭、望仙至招攜公路改造工程進展順利;牛田水南至高坪等15條鄉村公路,完成水泥路鋪設43.5公里,使15個村委會通了水泥路,全年累計完成水泥路80公里。興建小水電站9座。農網改造第一期工程已順利通過省級竣工驗收,第二期和第三期(城網改造)順利實施,全年共完成改造和建設資金5490萬元。水利建設工程共開工256座,完成49座,完成土石方51萬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76萬畝。龍潭水庫已被省計委批准立項,初設報告已經完成。
(五)財政工作繼續加強。在收入方面,通過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培植了一批具有潛力的財源,工商企業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增加,全年工商稅收完成2947萬元,增長35%,占總收入的56%,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通過稅改等一系列措施,鄉鎮財政收入質量明顯提高,農民納稅意識明顯增強。通過跑項目爭資金,共爭取上級資金1.4億元,比上年增長40.3%。在支出方面,堅持“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各項重點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幹部教師工資做到了及時足額發放。加強了財政資金的管理,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在鄉鎮實施了“三位一體”(農業稅費征管、鄉鎮機關財務核算、村級財務代理)改革,規範了農稅征管和鄉村兩級的財務支出。
(六)各項改革紮實推進。一是縣鄉黨政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人員、機構已按規定抓好落實。同時,做好村委會撤併工作,全縣村委會減少了35個。二是農村改革有新的突破。全縣落實了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推行了中晚稻退出保護價,並開展了將糧食風險基金直接補貼給農民的試點;取消農業特產稅,改徵農業稅的工作圓滿完成。三是大力推進國有集體企業改革。供銷、商業、外貿等國有企業改制按批覆的方案抓緊實施,已有13家企業完成了改制任務。四是在縣城範圍內實行了殯葬改革。
(七)社會秩序保持穩定。一是“兩個確保”、“一個低保”進一步鞏固。全縣社會養老、失業、醫療三項保險費代繳2277萬元。全年共為5736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3400萬元,為6166戶12241名城鎮居民發放低保金586萬元。二是再就業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發放《再就業優惠證》1500個;為40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髮放小額貸款80萬元;開展了春季就業和再就業招聘大會,應聘人數5300人,現場錄用320人,達成協定680人;全年有96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勞動保障社區平台建設進展順利。加強就業培訓,免費舉辦了3期實用技術培訓班,為1870名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和外出務工創造了條件。三是建立了農村特困民眾的救助制度,落實救助經費43萬元,受益民眾達8474人。四是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建立了維穩信息員隊伍,設立了治安卡點,在主要街道安裝了電子監控裝置,建立了縣級領導幹部帶班治安巡邏制度。全縣共查處治安案件544起,偵破刑事案件254起,刑事犯罪發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沒有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刑事案件和群體性案件,民眾安全感增強。五是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爆竹行業全面退出生產,煤礦、燃氣、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進行多次排查,發現隱患,限期整改,全縣沒有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八)社會事業不斷發展。一是扶貧開發穩步推進。抓好了28個重點村的扶貧開發統計監測和扶貧項目申報工作,爭取上級財政扶貧資金610萬元,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開展了深山區、庫區移民調查摸底、搬遷工作,山坑電站37戶152人搬遷安置工作已圓滿結束。二是科教文衛事業穩步推進。科技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全縣共投入危房改造資金300餘萬元,改造危房9000平方米。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去年(2003年)全縣高考600分以上的人數、重點大學上線率、本科上線率均列全市第4名,是歷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全面推行了農村教育收費“一費制”,全年新增就讀學生2840多人。廣播電視宣傳質量進一步提高,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特別是防治非典工作措施得力,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繼續加強。計畫生育率達到93.4%,四項手術完成3488例,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06‰,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9‰。三是旅遊業發展穩步推進。流坑、金竹瀑布等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4.8萬人次。流坑已被命名為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政府系統加強了自身建設,並自覺接受了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一年來,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75件。認真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政府系統副科以上幹部中開展了述廉和評廉活動。法制工作得到加強,“四五”普法規劃順利實施。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大力清理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在32個縣直單位開展的政務環境評議評價活動取得了實效,同時,還啟動實施了政務公開工作。此外,民兵預備役、監察、統計、審計、信訪、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編志、老齡等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同志們,奮鬥伴隨艱辛,成績來之不易。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廣大幹部民眾積極進取、團結奮鬥的結果,是各級人大和政協監督、支持、參與的結果,是省、市駐縣單位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廣大幹部民眾以及支持樂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前進的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一是招商引資工作進展不平衡,整體水平較低。二是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職工安置難度大。三是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脆弱。四是受特大幹旱和“非典”影響,農民增收緩慢。五是財政收入總量小,結構不合理,對上依存度高,存在較大的財政風險。上述問題和困難,我們將努力在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決。
二、2004年工作安排
今年(200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和市委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部署,鞏固和發展全縣的良好勢頭,繼續推進“一招三化”的發展舉措,進一步實施“六大戰略”,改進作風乘勢而上,攻堅克難致力發展,努力提升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為擺脫貧困、全面建設小康樂安奠定堅實的基礎。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今年(2004年)政府工作總體目標是: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69億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1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3.38億元,增長11.2%;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確保達2.73億元,增長40.4%,奮鬥目標為4.22億元;財政收入確保完成5670萬元,增長8%,奮鬥目標為611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95億元,增長8.1%,奮鬥目標為6億元;引進市外資金4億元,奮鬥目標為5億元,其中工業項目進資2.8億元;契約外資500萬美元,實際進資400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40元,增長1.5%,奮鬥目標為1300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16‰以內,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5‰以內。
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經濟工作。
(一)全力招商引資,發展開放型經濟
堅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資。在繼續調動各地、各部門積極性的基礎上,十分注重改進方式方法,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一是創新招商方式。採取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委託招商、網上招商和園區招商等方式多路並進,實現招商引資低成本和高效率。二是注重招商質量。在招商項目上,重點引進工業(加工業)、農業產業化、具有產業導向性以及能增加稅收和就業的項目。在招商對象上,以有實力、講誠信的民營企業為重點。在招商區域上,瞄準浙江、福建、江蘇、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三是落實跟蹤服務。本著“引得進、留得住”的原則,對引進的每個項目都要確定跟蹤服務單位,落實跟蹤服務人員,提高跟蹤服務水平,努力提高引進項目的簽約率、履約率、進資率和開工率。四是堅持不懈地最佳化環境。大力整治治安環境,嚴厲打擊各種黑惡勢力,確保投資客商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積極打造信用樂安,持之以恆地開展建設誠信樂安活動,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五是加強考核。完善目標管理體系,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各鄉(鎮、場)、縣直各部門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堅持一月一通報,一月一調度,一月一排位,半年一小結,年終總考核,確保完成全年任務,同時努力做好外經外貿工作。
(二)統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今年(2004年)重點要抓好中央和省委兩個一號檔案的貫徹落實,圍繞扶貧開發和農民增收真抓實幹。
堅持開發式扶貧,創造加快脫貧致富的基礎條件。要按照扶貧開發規劃,把扶貧工作做到村做到戶,幫助貧困民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重點抓好扶貧項目的調查摸底,做好項目申報和扶貧資金的監管工作,以爭取更多的財政扶貧資金。二是大力培植產業,增強“造血”功能。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大力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推進產業化經營。三是開展科技扶貧,提高農民素質。積極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提高貧困民眾的科技文化素質;積極做好培訓工作,力爭使每戶貧困農民儘快掌握1—2門實用技術。四是實施移民扶貧。按照“搬得出,穩得住,逐步富”的原則,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的庫區、深山區和地質災害頻發區的貧困人口實行移民扶貧。
切實做好“三農”工作,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著力抓好結構調整。在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嚴禁濫占耕地的同時,進一步調優糧食品種,提高糧食質量,確保糧食安全和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積極引導農村土地使用權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有序流轉。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五個一”工程,重點抓好烤菸、蘑菇、蠶桑、蔬菜、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今年(2004年)確保烤菸種植達到1萬畝,新增蘑菇種植面積200畝,新增蠶桑面積3000畝,新增商品蔬菜基地3000畝,發展藥材基地1萬畝,毛竹低改9萬畝。二是著力培植龍頭企業。要培育壯大一批帶動力強、市場空間廣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植富源絲廠、樂豐食品、中圓筆業、嘉德工藝等一批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發揮其輻射牽引作用。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加大農業產業化項目的招商力度,積極引進客商興辦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整合農業綜合開發、商品糧基地建設、農業產業化、扶貧開發、以工代賑、水利、林業等涉農項目資金,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四是健全支持保護體系。為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從今年(2004年)起,在縣國有土地出讓金的純收益中拿出15—20%,用於支持農業土地開發,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強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綠色農業,促進可持續發展。取消糧食收購保護價,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凡稅改後畝平稅負高於64元的,一律降到64元以下。落實國家關於調低農業稅率1個百分點的政策,將糧食風險基金的40%直接補貼給農民,並適當向種糧大戶傾斜。繼續治理各種亂收費。規範和專項清理對外出務工農民的收費,及時兌現務工農民工資,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積極組織勞務輸出,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職業技術培訓工作,積極為外出務工人員推介引薦,牽線搭橋,讓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五是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各鄉(鎮、場)、縣直各單位要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的實施意見》,認真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切實保護森林資源。進一步加大對木竹企業的清理整頓力度,原則上禁止新上木竹粗加工企業,堅決依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好林區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三)培育主導產業,加速工業化進程
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進程,加速培育主導產業,提升傳統產業水平。今年(2004年),重點做大做強以優質米、脫水蔬菜、蘑菇、蛋黃派(同志食品廠)為主的食品工業;以水泥、石板材、瓷土、石英石、松脂、松香為主的化建工業;以繅絲、勞保手套為主的輕工業,以鉛筆、竹膠板、什木工板、工藝品等為主的木竹加工業;以絞股藍總甙膠囊、參芪顆粒、獸藥為主的製藥工業。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內引外聯,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促進主導產業形成。一是依託園區辦工業。高標準規劃建設工業園區,構築工業平台和引資載體。南門工業小區要繼續抓好第二期500畝土地的開發。公溪工業小區今年(2004年)要簽訂正式接管261隊資產的契約,並力爭引進3—5個企業落戶小區。二是深化改革活工業。採取整體拍賣、依法破產、靠大聯大、資產重組等形式,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盤活企業資產,變存量為增量,變“死”廠為“活”廠,使一批停產半停產企業正常運轉起來。重點抓好縣農機廠、家具總廠、獸藥廠、縣糧油工業等企業的產權出讓,抓好縣罐頭食品廠、膠合板廠、水泥廠等企業的依法破產。三是激活民間資金上工業。在放寬投資領域的同時,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幫助、扶持個私企業上項目、上規模、上檔次。
(四)加快建設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
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在做大、做強、做美城市上下功夫,增強城市輻射帶動功能,推進城市化進程。一是高標準搞好縣城規劃。在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礎上,對縣城第二輪總體規划進行修編,編制第三輪縣城總體規劃,並編制好縣城北環新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為縣城建設提供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規劃設計藍圖。同時,還要抓好建制鎮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逐步建成一批規劃合理、設施配套、特色鮮明的鄉鎮。二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繼續抓好土地市場的清理整頓工作,依法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推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嚴格落實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做好做活土地增值文章,為城市建設籌措更多資金。引入市場機制,對市政設施的經營權、使用權、管理權、冠名權等進行拍賣轉讓。採取“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管理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縣城公共設施建設。三是抓重點推進縣城建設。堅持走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相結合的路子,按照功能做強、環境做優、形象做美的要求,加快行政中心、萬聯現代城、龍騰花城、金茂商城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站前路、前坪路、象山路的改造步伐;建設勞動就業培訓和青少年活動中心、供電大樓、國稅大樓、長途汽車站、森林公園等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同時,加大建築市場清理整頓工作力度,繼續實行招投標制度,確保建築工程招投標率達100%。四是嚴要求抓好城市管理。鞏固市容市貌整治成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切實做好市政管理和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要對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破壞市政設施等行為依法嚴肅處理,維護城市管理秩序。實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廣泛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努力提高市民素質。進一步改革城市戶籍管理辦法,鼓勵農民進城,實現新增城市人口7千—1萬人,確保城市化率比上年增長2%,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6平方公里。
(五)加大投資力度,完善基礎設施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是打造環境品牌,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先決條件。要通過跑項目爭資金等方式籌措資金,增加投入,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今年(2004年)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交通建設。要積極配合市里抓好撫八線(樂安段)的改造工程,保證正常的施工進度,確保工程在2005年前竣工。著力抓好縣城至湖溪至山碭三級公路硬化建設,力爭6月底建成通車。年底前完成湖坪至銀口至招攜14公里的水泥路建設。今年(2004年)在完成樂安至寧都段公路改造立項報批工作的基礎上,抓緊搞好增田至招攜的路基改造和硬化建設,確保年前建成通車。加快鄉村公路建設,年內完成鄉村水泥路鋪設19條90公里,其中通過扶貧立項,建設鄉村公路30公里。爭取做好石(塘)黃(陂)線、戴(坊)新(乾)線公路的立項報批工作。二是抓好水利建設。重點是抓好龍潭水庫的開工興建。同時搞好小(二)型以上水庫的大壩加固和除險保全工作,並興建和維修一批小型水利工程,擴大灌溉面積,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三是抓好電力建設。繼續抓好農網改造第二期和城網改造第三期後續工程建設,完成建設任務,迎接上級驗收,進一步提高電網供電能力和運行的可靠性。要利用我縣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小水電。今年(2004年)要重點抓好牛田東岸和金竹坪溪、嚴杭、大通等水電站建設。四是抓好通信建設。進一步完善通訊網路,推動電信和郵政普通服務,著力改善農村通訊設施落後的狀況。
(六)發展旅遊產業,培植經濟成長點
我縣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要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培植我縣新的經濟成長點。一是創新旅遊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流坑管理局的職能作用,切實把流坑古村開發好、保護好,並以此帶動全縣旅遊業的發展。同時,進一步做好流(坑)金(竹)旅遊風景區列入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和流坑古村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此外,還要拓寬投資渠道,不斷增加新的投入。二是抓好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以流坑為龍頭的旅遊業開發步伐,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將流坑古村人文景觀與金竹瀑布群自然景觀連結起來,建成流坑—金竹旅遊精品線,實現與省、市黃金旅遊線對接。三是拓展旅遊市場。重視旅遊宣傳工作,加大對外宣傳促銷力度,把旅遊資源推向社會,招攬投資商,吸引旅遊者。組建旅遊開發公司或旅行社,運用市場手段,將我縣豐富的“古色”、“綠色”、“紅色”三大旅遊資源進行項目包裝、策劃,大力拓展旅遊市場,使旅遊業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七)做好跑項目爭資金工作,夯實經濟基礎
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資金投向,抓住國家繼續推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國債和新增財政資金重點向“三農”傾斜,向社會發展傾斜,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改善困難民眾生活傾斜的機遇,精心篩選包裝項目,摸準信息申報項目,積極主動匯報項目,突出重點爭取項目。要加強工作調度,完善考核機制和獎懲制度,充分調動各部門跑項目爭資金的積極性,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今年(2004年)力爭上級無償資金達1.5億元以上。
千方百計培植財源,壯大財力,夯實經濟基礎。一是要積極培植財源。堅持以發展開放型經濟為突破口,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資,緩解我縣財源建設投入不足的矛盾;大力發展個私經濟,開闢新興財源,力爭今年(2004年)客商企業納稅過千萬元,比上年增長50%以上。二是強化財稅征管。堅持依法治稅,嚴格執行稅收政策,嚴禁擅自減稅、免稅、緩稅;杜絕“人情稅”和“關係稅”。加大稽查征管力度,打擊“偷、逃、騙、抗”稅行為。三是調整支出結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合理安排各項支出,集中力量保工資、保穩定、保重點、保各項改革措施順利出台,保教育、科技、農業支出增長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規範財政收支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各種項目資金、專項資金、預算外資金的監督和管理。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大力推進和完善政府採購制度,努力節約開支,實現收支平衡。四是防範財政風險。儘快理順借款、用款和還款關係,建立健全還債準備金制度,合理安排和調度資金,防範和化解財政債務風險。
(八)深化各項改革,增加發展活力
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製度建設和體制創新,突出重點,大力推進各項改革,為加快我縣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一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的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服務和創造良好環境上來。二是深化國企改革。繼續加強國有集體企業的改制步伐,通過招商引資,採取外資嫁接、股份合作和依法破產等形式,盤活國有資產,妥善安置職工。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三是加大衛生改革力度。進一步完善醫療管理體制,加強對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和衛生執法監督管理。推進縣疾病控制與衛生監督改革,完成縣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傳染病專治病區和醫療急救站的組建工作。積極推行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四是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確保中國小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到位。堅持“一費制”,加強教育收費管理,堅決制止中國小亂收費行為。認真實施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改善辦學條件。繼續最佳化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擴大高中階段招生規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更多地培養實用人才。完善和規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教育投入體制,促進全縣教育事業的發展。
(九)關心民眾生活,建立保障體系
各級政府要始終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視並及時解決民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使政府的各項工作更好地體現執政為民的要求。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業和就業環境。堅持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切實落實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等再就業優惠政策,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就業崗位、拓寬就業空間。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鼓勵下崗職工彈性就業、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實現再就業。完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功能,加強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工作。今年(2004年),確保小額擔保貸款150萬元以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000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1000人;困難群體再就業人數1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認真做好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部隊退伍、轉業軍人、優撫對象的安置和優撫工作。二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加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工作力度,繼續做好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加快國有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與失業保險並軌工作。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強化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機制,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納入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積極探索和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制度。今年(2004年),確保征繳養老保險費1385萬元,征繳失業保險費140萬元,征繳醫療保險金400萬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2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3000人。確保發放養老金3500萬元,實現社會化發放100%,發放失業保險金100萬元。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00萬元。安排農村特困民眾救助資金86萬元,受益民眾達到8500人。
(十)興辦十件實事,促進社會進步
本著“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在繼續完善去年(2003年)興辦實事的基礎上,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重點興辦10件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事。
1、抓好縣城龍潭水庫開工興建,切實解決縣城用水難問題。
2、對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的深山區、庫區和地質災害頻發區的貧困人口,實行移民安置,確保全置移民2000人以上。
3、配合市里抓好撫八線樂安段公路改造,做好征地拆遷等工作,確保按計畫正常施工。
4、改造牛田流坑至南安、山碭口前至草坑等鄉村公路19條90公里,力爭按四級硬化路面建成通車。
5、完成縣行政中心主體工程。
6、新建樂安二中高中部。
7、興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樓。
8、開工興建老幹部活動中心大樓。
9、改造縣經貿委至繅絲廠等居民區5條主要街巷的道路和興建2座公廁以及2個垃圾中轉站。
10、興建星級賓館。
在辦好上述10件實事的同時,狠抓社會各項事業不放鬆。一是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口素質為重點,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和培育文明社區示範點活動,同時,繼續推進殯葬改革。二是大力實施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戰略。加快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緊密結合,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的激勵機制和良好環境。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三是加強文化、體育、衛生、人口與計畫生育等方面的工作。加大文化市場整頓力度,理順文化管理體制,將文化經營型事業單位逐步推向市場。發展廣播電視事業,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計畫,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建立公共衛生長效機制,進一步發展城鄉醫療衛生保健事業。切實抓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繼續實行計畫生育一票否決制。
(十一)維護社會穩定,確保全定團結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真正做到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各級政府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全力抓好社會穩定工作。一是正確處理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深入開展經常性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切實做好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二是加大嚴打整治力度。政法機關要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健全社會治安群防群控體系,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打黑除惡”,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邪教勢力,做好法輪功練習者的教育轉化工作,堅決取締邪教非法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三是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意識,進一步開展煤礦、公眾聚集場所、交通運輸、危險品和建築施工、特種設施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四是重視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圓滿完成徵兵工作任務。五是支持武警、消防部隊建設,建立健全預警和應急機制,不斷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
(十二)加強自身建設,倡導務實精神
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講實話、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深入基層、深入民眾、深入實際,下決心精簡會議,壓縮檔案,減少檢查,把工作重點放在為民眾解決實際問題上。繼續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開展工作。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繼續抓好政務公開,推行“陽光政務”,建好政務信息網,抓好村務公開,推進基層民主進程。普及法律法規知識,實行依法治縣,依法行政。繼續實施“四五”普法規劃,同時著力抓好《行政許可法》的學習、宣傳、貫徹活動。抓好勤政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把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作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點,既要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又要認真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加強審計監督,不斷推進和完善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立目標管理制度,在全縣領導幹部中形成勤政為民、求真務實、踏實苦幹的濃厚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