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施坊

樂善好施坊

樂善好施坊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建於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善好施坊
  • 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
  • 建於: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
  • :約8米
介紹,相傳故事,

介紹

樂善好施坊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建於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為四柱三間三樓牌坊,用花崗石雕鑿構築,樓為歇山頂,三樓均用石雕斗拱承托,高約8米,柱下鑲嵌抱鼓石。坊額正、背面正中豎刻:"聖旨"、"恩榮"(陽刻)。正、背面主間橫匾陽刻:"樂善好施",上款:"五品夫人吳氏之坊",下款:"光緒八年仲冬穀旦建"。坊額四周均有人物花卉雕刻,工藝精緻,頗見匠心。現牌坊保存完好。樂善好施坊建於清嘉慶廿五年。
樂善好施坊

相傳故事

嘉慶年間安微、江浙三省軍餉饋乏,鮑家父子放發了三省三年的軍餉,當時又因黃、淮洪災,鮑家捐小麥四萬擔,大米六萬擔、救災民十萬之眾,並捐銀修築淮河八百里河堤,不僅如此,鮑家還置義田,辦義學,鋪橋修路等,其善舉眾口皆碑。朝廷中的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安徽巡撫等官員紛紛上書請求皇帝為鮑氏立“義”字坊。嘉慶皇帝終於因鮑家“屢次捐輸,疊奉恩旨,以優論敘,加一須”,建了“樂善好施”牌坊。
據傳,棠樾鮑氏家族當時已有“忠”、“孝”、“節”牌坊,獨缺“義”字坊,其村鮑氏世家至鮑漱芳時,官至兩淮鹽運使司,掌握江南鹽業命脈。他欲求皇帝恩準賜建“義”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糧十萬擔,捐銀三萬兩,修築河堤八百里,發放三省軍餉,此舉獲得朝廷恩準。於是,在棠樾村頭又多了一座“好善樂施”的義字牌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