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槐蔭區(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槐蔭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位於濟南西部,北與德州市齊河縣黃河相望,南與市中區相鄰,東與天橋區、市中區接壤,西鄰長清區,是省會濟南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介於北緯36°37′—36°45′,東經116°47′40″—116°5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約15.3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3.5千米。 總面積151.48平方千米。

槐蔭區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段店鎮田家莊遺址為濟南地區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址;中共津浦鐵路濟南機廠黨支部舊址是轄區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濟南地區中國共產黨組織早期活動地點之一。

截至2018年,槐蔭區下轄16個街道。

截至2017年末,槐蔭區常住人口52.0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5.6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42.7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0.7:27.3:7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槐蔭區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
  • 下轄地區:16個街道
  • 政府駐地興福街道
  • 電話區號:0531
  • 郵政區碼:250000
  • 地理位置:濟南西部
  • 面積:151.48平方千米
  • 人口:52.0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趵突泉
  • 火車站:濟南站,濟南東/西/章丘站
  • 車牌代碼:魯A
  • 行政區劃代碼:370104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土壤類型,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環境保護,風景名勝,歷史文化,古遺址,非遺,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明代前,自現南大槐樹東首向北穿中大槐樹東街、經二路,至北大槐樹西首,有一土石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長龍,崗上植樹,抵禦風沙。南大槐樹一帶,人煙興旺,故名盤龍莊。
槐蔭區省會文化藝術中心槐蔭區省會文化藝術中心
萬曆元年(1573年)前,因莊內多古槐改稱大槐樹莊。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前,分為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光緒三十年(1904年),濟南開闢商埠後,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逐步成為城市居民區。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取銷南、北、中大槐樹莊之稱,其中心街道分別改稱為南大槐樹街、北大槐樹街、中大槐樹街。解放後,先後派生出南大槐樹南街、北街、中大槐樹南街、北街,槐村街,槐蔭街等街巷。
1955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市轄區應改為地名稱呼”的指示,將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的第六區改為槐蔭區。
1956年區劃調整,轄區範圍:北自津浦鐵路,南至山東水泥廠(現濟南水泥廠);東起緯五路,西到津浦鐵路。
1959年底區劃調整為:北自經一路,南至山東水泥廠(現濟南水泥廠);東起民權大溝,西到津浦鐵路。
1960年區劃又調整為:北自津浦鐵路,南至山東水泥廠(現濟南水泥廠);東起緯五路,西至新河圈村。
臘山河臘山河
1961年5月恢復1956年區劃。
1966年8月,槐蔭區更名為東風區。
1973年7月,東風區復稱槐蔭區。
1978年區劃調整,轄區範圍:北自堤口路、張莊路交叉口,南至劉長山;東起緯五路,西到興濟河。
1987年區劃調整為:北接黃河,南至臥牛山;東起緯五路,西到新河圈村。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坊、閭、鄰”制,區下設10坊,每坊20閭,每閭5鄰,每鄰5戶。
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為“保、甲”制,每保10甲,每甲10戶。
臘山遺址臘山遺址
民國二十七年至民國三十三年(1938年—1944年)實行“坊、保、甲”制。區下設10坊,坊下為保、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為“保、甲”制。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2月,槐蔭區由41保、531甲合併為13保、312甲,每保24甲,每甲24戶。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濟南解放,廢除保、甲制,建街、閭政權,轄區下設8個街道社區、127個閭。
1951年1月,第七區與第九區的中大槐樹街、道德街和第十區的萬盛街、槐蔭街合併為第六區。
1952年12月建立7個居民社區。
1954年12月,按居民社區區域建立7個街道。
1955年9月,郊六區五里鄉劃歸第五街道。同年12月,各街道按地名改稱經三路、西市場、中大槐樹、道德街、振興街、營市街、北大槐樹等街道,共57個居民社區。
1956年7月,市中區緯五路和小緯六路南街以西的部分地區劃歸經三路街道,轄區萬盛街以北地區劃歸天橋區。
1962年6月劃為經三路、西市場、中大槐樹、道德街、振興街、營市街、北大槐樹、五里溝、青年公園等9個分社。
1963年2月,分社改稱街道。
1978年9月,歷城縣英雄山公社南辛、北辛兩個生產大隊分別劃歸槐蔭區營市街街道和道德街街道。
1979年9月,從營市街街道劃出南辛莊及工具機二廠宿舍等地區成立南辛莊街道。
1987年5月,郊區段店鎮、吳家堡鎮劃歸槐蔭區。
濟南森林公園濟南森林公園
1989年9月,撤銷經三路街道,劃歸五里溝街道;撤銷北大槐樹街道,其緯十二路以東區域劃歸西市場街道,緯十二路以西區域劃歸中大槐樹街道;從段店鎮劃出14個行政村,建立匡山、段店北路、張莊路等3個街道。轄區劃為西市場、中大槐樹、道德街、振興街、營市街、五里溝、青年公園、南辛莊、匡山、段店北路、張莊路等11個街道和段店、吳家堡兩個鎮,共129個居民社區、96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
1996年,成立美里湖街道。
2012年,槐蔭區轄12個街道、2個鎮,71個居民社區,93個行政村。
2013年1月,槐蔭區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撤銷段店鎮和吳家堡鎮,設立興福、玉清湖、臘山、吳家堡4個街道。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槐蔭區下轄16個街道。槐蔭區人民政府駐興福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0104001000
振興街街道辦事處
370104002000
中大槐樹街道辦事處
370104003000
道德街街道辦事處
370104004000
西市場街道辦事處
370104005000
五里溝街道辦事處
370104006000
營市街街道辦事處
370104007000
青年公園街道辦事處
370104008000
南辛莊街道辦事處
370104009000
段店北路街道辦事處
370104010000
張莊路街道辦事處
370104011000
匡山街道辦事處
370104012000
美里湖街道辦事處
370104013000
臘山街道辦事處
370104014000
興福街道辦事處
370104015000
玉清湖街道辦事處
370104016000
吳家堡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槐蔭區位於濟南市西部,北與德州市齊河縣隔黃河相望,南與市中區相鄰,東與天橋區、市中區接壤,西鄰長清區,介於北緯36°37′—36°45′,東經116°47′40″—116°5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約15.3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3.5千米。是省會濟南四個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151.48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區面積80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地層
槐蔭區地層分為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奧陶系中統,厚度約100米。主要由青灰色灰岩、豹皮狀灰岩組成,夾有少量白雲質灰岩與泥灰岩、角礫狀泥灰岩。僅在劉長山、丁字山、臘山和峨嵋山一帶有出露。
石炭系中統,厚度約45米。由淺灰色石灰岩、灰色粉砂石及雜色粘土岩組成,偶夾一層不穩定的煤。主要分布於段店鎮龍王廟以北地區。
二迭系,下統以粉砂細砂岩為主,夾1—5層煤,厚約100米;上統以粘土岩、泥岩、粉砂岩為主,夾石英長石砂岩,厚約140米。主要分布於吳家堡鎮七里舖以西地帶。
第三系,主要由長石砂岩、礫岩、粘土岩、砂岩組成。主要分布於大金莊、小金莊一線以北,以小龍王廟一帶厚度為最大。
第四系,為鬆散的堆積物,幾乎覆蓋全區。東南部薄,西北部厚。沉積物顆粒,南部粗,北部細;西部粗,東部細;底部粗,頂部細。底層為砂礫石層或砂礫石夾粘性土,表層為淤泥質粘性土。
岩漿岩
槐蔭區岩漿岩屬濟南岩體的一部分。以輝長岩為主,邊部漸向閃長岩或灰石閃長岩過渡,為向北傾伏和延伸的複雜岩蓋。岩體占據轄區東部、北部、中南部,約占全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最大厚度在無影山、匡山一帶,約1800—2000米。轄區北部劉七溝、肖家屯、西沙王莊一帶,有一厚度不大的大理岩體浮在上面。

地形地貌

槐蔭區地處魯中山區與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有堆積平原與剝蝕丘陵兩個地貌類型。
堆積平原
有坡積洪積、沖積洪積和沖積三個亞類。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坡積洪積平原,分布於大楊莊、段店以南,地面標高約35—50米,地形坡度為10‰左右。沖積洪積平原,分布於大楊莊、段店以北,小清河以南,地面標高約25—45米,地形坡度為4‰左右。沖積平原,分布於黃河與小清河之間,主要由粉砂、亞粘土、亞砂土組成,地形平坦,地面標高約24—26米。
剝蝕丘陵
主要分布在劉長山(高135米)、丁字山(高98.1米)、臘山(高162米)一帶,由厚層灰岩組成,山脊走向由南部的北偏西,到北部轉向西,山脊渾圓,坡度為20°左右,坡角有殘坡積碎石夾粘性土覆蓋,弱切割。有人工採石場多處,山形逐步改變。另有臥牛山(高97米)、峨嵋山(高68.6米)和匡山(高80.8米)3個被開採的殘山,分布於境內的南部和東部邊沿地帶。

氣候特徵

槐蔭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多西南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多東北風。11月至翌年3月為冬季,5—8月為夏季,春季、秋季均不足兩個月。
氣溫
槐蔭區歷年平均氣溫為14.2°C。最高氣溫為42.7°C(1942年7月6日),最低氣溫為_19.7°C(1953年1月17日)。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27.4°C;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_14°C。平均每年結冰期為86.7天,一般始於11月中旬,終於翌年3月下旬。
日照
槐蔭區平均每年日照時數為2737.3小時。月最高日照時數為287.3小時(5月),最低日照時數為185.4小時(2月)。平均每年晴天97.5天,陰天90.6天,霧日19.3天。
降水
槐蔭區歷年平均降水量為685毫米,最大降水量為1160毫米(1962年),最小降水量為320.7毫米(1968年)。每年最小降水量為1月,平均6.3毫米;最大降水量為7月,平均217.2毫米。平均每年降雪日9.3天,最早始於10月27日(1978年),最晚終於5月3日(1961年)。平均每年積雪14.7天,最大積雪深度19厘米。
濕度
槐蔭區平均每年相對濕度為58%。4—5月最小,平均為48%;7—8月最高,平均為74.5%;9—10月次之,平均為62.5%。其他月份差異在9%左右。
氣壓
槐蔭區歷年平均氣壓為1010.5百帕,最大為1021.2百帕(1月),最小為996.5百帕(7月)。
季風
槐蔭區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和東北風。平均每年風速為3.2米/秒,相當於風力2—3級;最大風速為33.3/秒,相當於風力12級以上。4月份風速最大,平均4.3米/秒,最大達26米/秒。歷年平均氣壓為1010.5百帕,最大為1021.2百帕(1月),最小為996.5百帕(7月)。
霜期
槐蔭區初霜日為10月30日,終霜日為3月25日,全年無霜期為218天。

水文概況

槐蔭區有黃河和小清河兩個水系。主要河流有黃河、小清河、玉符河。
黃河
自北店子入境,向東北至劉七溝出境,境內長14.5千米。平均徑流量為1380立方米/秒,最大為11900立方米/秒。
濟西黃河濕地濟西黃河濕地
玉符河
自周王莊入境,至北店子入黃河,境內長15千米,全年有水。平均徑流量為4.12立方米/秒,最大徑流量為11.92立方米/秒,最小徑流量為0.61立方米/秒。
小清河
發源於段店鎮睦里莊,與黃河大致平行流向東北,至匡山莊出境,區內長12.7千米。為區內灌溉水源和排洪、排澇、排污河道。平均徑流量為7.74立方米/秒,最大徑流量為89立方米/秒,最小徑流量為0.8立方米/秒。境內支流有南太平河、北太平河、新太平河、大楊虹吸乾河、峨嵋山河、臘山河、興濟河。

土壤類型

槐蔭區土壤分為褐土潮土兩個土類及褐土(黃土)、潮褐土(潮黃土)、潮土和鹽化潮土(鹽鹼土)四個亞類。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
槐蔭區天然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儲量為18819.2萬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總量為1006.6萬立方米,入境客水總量為3598.3萬立方米。地表水常年可利用量為3971.3萬立方米;“引黃”閘2處,提引量為3700萬立方米。
地下水
槐蔭區地下水歷年平均補給量為10706.3萬立方米。其中降雨入滲2131.4萬立方米,灌溉回歸1309.2萬立方米,河渠補給2065.7萬立方米,側向補給5200萬立方米。黃河側滲總量為400.5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利用量為7225.5萬立方米,已開採量為6534萬立方米。其中工業用水254.8萬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2997.2萬立方米,城鄉人畜用水3285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槐蔭區共有土地227224.9畝。其中耕地100981.2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4.44%。灌溉水田40738.7畝,水澆地33655.9畝,旱地8917.4畝,菜地17669.2畝;果園地5011.4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21%。

植物資源

槐蔭區植物資源藥材類有車前子黃絲益母草大薊小薊地黃生地蒲公英蒲子蒼耳子、節骨草、枸杞栝樓蘆根白菊花茅根酸棗等。

動物資源

槐蔭區動物資源獸類有野兔黃鼠狼蝙蝠野狸田鼠刺蝟等;鳥類有麻雀燕子野雞野鴨喜鵲鵓鴣鳳頭百靈啄木鳥斑鳩烏鴉布穀鳥貓頭鷹等;水生動物有鯉魚鯽魚鰱魚鱔魚烏鯉泥鰍等;昆蟲有蜜蜂蝴蝶螳螂蟈蟈蠍子土鱉斑蝥蜘蛛豆蟲螻蛄等;爬蟲有壁虎蜥蜴蜈蚣等;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甲魚烏龜等。

礦藏資源

槐蔭區有鐵礦煤礦石灰石等資源。鐵礦主要分布於劉長山、丁字山一帶,有礦點5處,C1+C2級鐵礦儲量為2.02萬噸;臘山一帶C1級鐵礦儲量為11.48萬噸。煤礦主要分布於龍王廟以北地帶,可採煤4—5層,儲量較少。石灰石主要分布於劉長山、丁字山、峨嵋山、臘山一帶。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槐蔭區常住人口52.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4.2‰;戶籍總人口41.5萬人,增長率26.3‰。

經濟

綜述

2017年,槐蔭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5.6億元,比上年增長7.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億元,下降0.3%;第二產業增加值129.4億元,增長15.3%;第三產業增加值342.7億元,增長5.0%。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7:27.3:72.0。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槐蔭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分產業情況看,二、三產業分別實現投資14.2億元和289.6億元。全區5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總計67個,全年實現投資290.2億元。
財稅收支
2017年,槐蔭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6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稅收收入43.5億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95.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1億元,增長7.2%。全年民生支出31.7億元,占總支出比重的79.2%。
人民生活
2017年,槐蔭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08元,比上年增長8.4%。

第一產業

2017年,槐蔭區完成農業增加值(含農林牧漁服務業)3.6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18033萬元、4943萬元、8399萬元、3996萬元、385萬元。全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60家。全區有25個無公害農(水)產品、9個A級綠色食品。建成4家農業綜合體項目,油菜花連片種植面積達到千畝以上。
種植業
2017年,槐蔭區糧食總產量14280.4噸,蔬菜7878.1噸。
畜牧業
2017年,槐蔭區肉類835.2噸,禽蛋747.5噸,奶類794.1噸。
漁業
2017年,槐蔭區水產品1800噸。
濟南國際農產品加工貿易中心濟南國際農產品加工貿易中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槐蔭區5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比上年提高5.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5.6億元,增長8.7%;工業利稅22.8億元,增長9.5%。
建築業
截至2017年末,槐蔭區資質內建築業企業27家,實現總產值159.7億元。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46.0億元,比上年增長6.8%。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槐蔭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5.4億元,比上年增長9.6%。限額以上貿易單位累計實現銷售額514.0億元,增長9.1%;實現零售額319.4億元,增長2.7%。
對外經濟
2017年,槐蔭區完成實際到賬外資45867萬元,比上年增長32.3%。實現進出口總額329502萬元,下降1.0%。其中出口總額213896萬元,下降6.9%。

交通運輸

槐蔭區境內濟齊公路、濟兗公路、濟微公路輻射周圍市縣,津浦鐵路穿越轄區南北。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槐蔭區有院士工作站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國際合作平台3家,省級示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完成科技成果20項,比上年增長25%,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2家,比上年增長113%。受理專利申請3239項,授權專利2004項。
2017年,槐蔭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0.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7.6%,比上年提高1.0%。新增海外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國家眾創空間各1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山東天岳被國家發改委授予“碳化矽半導體材料研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槐蔭區有各類中國小65所,在校學生58477人,專任教師3811人。全區國小、國中在校生鞏固率分別為100%、99%。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槐蔭區有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農家書屋93個。新建區圖書館分館6處,基層圖書流動點40處;綜合文化站16個,累計128個村(社區)級綜合性文化中心基本達標。省會大劇院全年演出300多場,上座率超過85%。文化旅遊載體不斷豐富,已形成高端演藝、文化創意、商貿休閒、自然觀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產業集群。濟西濕地公園、印象濟南基本建成,方特·東方神畫國家4A級景區、海那城商貿旅遊國家3A級景區成功掛牌。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槐蔭區有體育場1座,各類健身場館38處,健身路徑405條,遍及全區466處,健身器材6299件,國民體質監測點6處。新增民眾體育健身活動場地7.8萬平方米,健身路徑21條,健身器材718件,全區“10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在全市第七屆青少年運動會上,槐蔭區奪得團體總分和獎牌總數第一名。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槐蔭區擁有衛生機構484個,其中醫院27個。衛生機構床位9298張。衛生技術人員12604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3974人。與省立醫院、中心醫院等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共同打造分級診療平台。臘山、玉清湖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美里湖區衛生服務中心被國家衛計委評為“國家優質服務示範中心”。

勞動就業

2017年,槐蔭區安置城鎮就業1.6萬人,安置下崗職工1.1萬人,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9%。

社會保障

2017年,槐蔭區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5.53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6.5萬人。全區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至110元;居民醫療保險個人財政補助標準由每入420元提高到450元。

社會福利

2017年,槐蔭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探索“醫、養、康、護”全方位服務,率先在全市實行“醫養結合、委託運營”專業化養老模式。累計發放救助資金3365萬元。全區農村“五保”供養對象57人,其中集中供養43人。全區共有綜合養老服務中心3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1處,農村幸福院18處。

基礎建設

2017年,槐蔭區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區349條道路、1141.8萬平方米全天保潔、不留死角。投入7580萬元實施春季綠化、道路綠化美化和山體公園建設,全區新建綠地91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為42.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1平方米。全力推進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達標覆蓋率全市第一。

環境保護

2017年,槐蔭區新增37個空氣微站監測點,大氣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效果。“藍繁天數”達到233天,同比增加30天。完成995個揚塵污染問題整改,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541家、低空排煙設施218台(套)。加大道路降塵和建築工地揚塵治理檢查力度,對全區112個建築工地實現動態監控治理。推廣清潔化民用生活燃煤4900餘噸,惠及民眾3900餘戶,完成1.51萬戶氣代煤、電代煤家庭改造任務。

風景名勝

槐蔭八景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臘山雲屏在濟南市的西南部有座平威壯闊、雄視西北的臘山,臘山東西走向,山頂平坦,幾乎無峰。臘山雖非泉城名山,但其位置和作用卻是無可替代的。臘山獨處老城之西南,又與千佛山、英雄山連成一線,為構成濟南“數十里山水屏藩”之美景,起到了不可缺的作用。而臘山山體公園更是濟南市難得一見的山水相依型特色山體公園。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林風花語濟南森林公園是濟南市西部唯一一座融林地、濕地、水溪、雕塑等多種景觀,集遊憩、科普、健身、避險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位於槐蔭區張莊路,東鄰興濟河,西至二環西路,北抵濟西路。園區總面積1043畝,其中綠化面積約60.1公頃,水系面積約4.8公頃。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濕地錦
山東濟西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濟南市西部城區,北起沉沙池北部大壩,東接南水北調東線引水渠,南至馮莊村與老李村間道路,西鄰黃河。總面積約33.4平方千米。濟西國家國家濕地公園一期工程面積約12萬平米,計畫投資20億元,分為中部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西北部濕地保護和恢復區、西南部田園風情體驗觀光區、東南部傳統文化展示宣教區及東部濕地生態功能(景觀)展示區5個功能區。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玉清天光清清碧水繞城西,美若處子的玉清湖恰處在濟西濕地的中心地帶,還是重要的水源地,又被稱為濟南的“都江堰”。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匡山風雅匡山在山東濟南城區西北隅,是“齊煙九點”中最西邊的一“點”。因“山石方隅,皆如筐形”,故名。本設計東臨小清河支流興濟河,水源充沛,且包含具有豐富歷史文化特點的匡山山體,因“李白讀書處”和古代文人遊記中描述的匡山奇石著稱。以“詩風石韻”為主題,結合“詩”和“石”兩條主線,對陳舊的匡山公園進行擴建和改造,意在創造既風景優美又意蘊深厚的文化休閒遊覽氛圍。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睦里清源
小清河源頭的睦里閘地區,壩南濕地中有兩支溪流匯入閘下,東向的來自玉符河,西向的來自黃河。先是一半綠一半黃,涇渭相擁,既而全部變綠,悠悠流淌,形成了小清河源頭特有的水文景觀。溪流潺潺地從閘下穿過大壩進入睦里莊段,然後自西向東奔,在濟南城北、黃河之南一路向東。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商埠槐馨濟南商埠區,是近代濟南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風雨滄桑走向涅槃新生的歷史見證。老牆、里弄、白牆青瓦、黑漆大門、格調小窗、鐘樓教堂掩映在經緯分明的道路之間,綠蔭夾道、槐花飄香。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西城旭日這是中國唯一一座高鐵樞紐新城,地處京滬高鐵黃金線,是“山東新門戶、泉城新商埠、文化新高地、城市新中心”。

歷史文化

古遺址

位於段店鎮田家莊以南,玉符河畔。1964年出土陶器、石器、鹿角、獸骨、豬牙、淡水蚌殼等。後又發現烏黑髮光的輪制黑陶片和商代晚期墓葬。屬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和商文化混合區。
位於段店鎮臘山西麓,屬商代文化遺址。
演馬莊遺址
位於段店鎮演馬莊北。1956年出土陶片、鹿角磚、銅劍等。屬商代文化遺址。
祝阿古城遺址
位於段店鎮古城村。春秋時期稱祝柯。《春秋·左傳》載“襄公十九年(前554年)……諸侯盟於祝柯”。漢初為縣,改稱祝阿。唐初,廢祝阿,設禹城縣,仍在原祝阿城。唐肅宗乾元二年(757年),水浸祝阿故城。現古城村東殘存祝阿故城部分夯土城牆。
位於段店鎮大金莊西峨嵋山。清初大金莊金某所建,因其人好佛,取名大悲寺(大慈大悲之意)。清同治年間,在山南建二仙祠。清光緒年間建文昌閣。逐步形成由大士殿(正殿)、東西配殿、文昌閣、鐘鼓樓等組成的寺院。解放後殿宇逐漸坍塌,現留殘跡。
位於吳家堡鎮雲遮寺村東。建於唐代,後被水淹,清代重建。占地228畝(15.2公頃),建有大殿、東西廊房、禪房各3間,善事房6間。大殿前立石獅4個、石碑2塊,建有韋陀殿、鐘樓、山門等。供有釋迦牟尼、觀音、十八羅漢、送子娘娘等泥塑。1958年寺廟被毀,現僅存一石碑。
原名“孝女坊”,清嘉慶年間建。坐南向北,高約3米,寬約2米,全部用石料砌築。兩底座上豎立東西兩根石柱,上鐫刻“絹七尺於靈前至死不悔,隨雙親於地下攜手同行”。石柱上端架兩層橫樑,中間刻“旌孝雙親”,橫樑上部為龍紋花卉頂罩。遺址位於現五里牌坊北街6號院內。

非遺

槐蔭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項)
一、民間文學(1項)
序號
代碼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02-1
五里牌坊傳說
青年公園街道
二、民間美術(1項)
序號
代碼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
03-1
濟南剪紙
中大槐樹街道/南辛莊街道
三、民間舞蹈(3項)
序號
代碼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
05-1
飲馬高蹺
張莊路街道
4
05-2
繡球燈
吳家堡鎮
5
05-3
旱船
五里溝街道
四、民間手工技藝(1項)
序號
代碼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
09-1
石家老陶製作技藝
段店鎮
槐蔭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項)
一、 民間文學(總計1項)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匡山的傳說
匡山街道
二、民間美術(總計1項)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書法“壽”字
區文化局
三、傳統體育與競技(總計1項)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武當太乙門
區文化局
四、傳統工藝(總計5項)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段店“蓋韭”製作工藝
區農發局
魯味齋“扒蹄”製作工藝
美里湖街道
泰豐園“荷香包”製作工藝
區文化局
匡山“豆芽”製作工藝
匡山街道
五、傳統醫藥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回春堂“五霞丹和化癖膏”
區文化局

地方特產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洋蔥
槐蔭區洋蔥自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出口,建立了“國家級出口圓蔥標準化示範區”,通過了無公害認證,產業化程度較高。槐蔭區圓蔥品質優良,產量高,單產最高達到17000斤左右。年出口量達到了2.5萬噸,基地穩定在5000畝左右,區內面積穩定在2500畝,完全實行訂單化生產。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加拿大以及東南亞等國。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西郊蓋韭西郊蓋韭是指起源於濟南西郊,陽畦栽培、最初依靠風障和草苫或葦毛覆蓋保溫、冬春供應青韭的一種栽培方式,故名“西郊蓋韭”。濟南西郊蓋韭栽培始於明末清初,在清代中葉已是濟南名菜,解放後與唐王白菜、北園芹菜並稱濟南“三美”,是濟南傳統蔬菜之一,素有“千里香”之美稱。2009年5月,被濟南市廣大市民評選為泉城消費者最喜愛的十佳特色農產品之一。2010年被認定為槐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槐蔭區(槐蔭(山東省濟南市管轄區))
蘑菇濟南市槐蔭區段店鎮常旗屯村緊鄰黃河大壩,西靠玉清湖水庫,南臨濟西濕地,地處城市邊緣,年產食用菌年500萬斤,年總產值1200多萬元。主要種植平菇、雙孢菇、雞腿菇、金針菇、杏鮑菇、姬菇等多個品種,成為了較大規模的食用菌種植專業村。

著名人物

劉慶祥(1919—1966)男,漢族,濟南市南辛莊人。共產黨員。195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第一屆勞模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當選為濟南市副市長。1964年任濟南市總工會副主席。1966年病逝於北京。
劉桂清(1898—1984)女,漢族,山東省魚台縣谷亭區徐家樓村人。1939年在山東湖西區參加革命,1940年任鐵道游擊隊地下交通員。1984年4月,她被選為政協槐蔭區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同年12月10日病逝。20世紀50年代初,作家劉知俠根據劉桂清的事跡,成功地塑造了小說《鐵道游擊隊》中芳林嫂的形象。
陳中民(1918—1987)男,漢族,槐蔭區段店鎮古城村人。共產黨員。1941年後,任八路軍一二九師第八旅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及歷次反掃蕩鬥爭。1972年至1987年5月,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副校長兼軍事系主任、軍事學院副院長。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7年5月5日,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