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橋鎮

榔橋鎮

榔橋鎮,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位於涇縣的東南部,北距縣城28公里,南與旌德縣三溪鎮相鄰,205國道穿境而過。根據當地人民政府的官網信息引顯示:榔橋鎮管轄12個村,1個集鎮居委會。2002年全鎮經濟總收入3.27億元。其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在涇縣排序中均屬前列,地域面積居全省之首。

2001年被確立為省定中心鎮。境內交通便捷,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善,鎮區各種服務配套體系健全。是通往“兩山一湖”著名風景區的中轉站。

2017年,榔橋鎮行政區域面積34421公頃,常住人口2795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榔橋鎮
  • 外文名稱:langqiaozhe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宣城市涇縣
  • 下轄地區:1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涇縣榔橋鎮
  • 電話區號:0563
  • 郵政區碼:2420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的東南部
  • 面積:34421公頃
  • 人口:2795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10℃為冬季、>22℃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
  • 著名景點:黃田古民居、天下第一漂
  • 機場:涇縣
  • 火車站:涇縣百元村
  • 車牌代碼:皖P
建制沿革,經濟發展,自然資源,經濟概況,獲得成就,主要經濟,主要產業,歷史文化,名品特產,涌溪火青,榔橋木梳,油畫筆,風景名勝,行政區劃,人口,

建制沿革

榔橋鎮位於涇縣東南部,北距縣城28公里,南與旌德縣相鄰,205國道穿境而過,是黃山、九華山風景區中心點。轄1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是安徽省中心鎮之一。境內交通、水電、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善,工商、稅務、公安、供電、金融、土地、城建等各種服務配套體系健全。其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在全縣排序中均位居前列,地域面積居全省之首。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榔橋鎮

經濟發展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
2007~201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0.3%;財政收入年均增長36%,先後於2008、2010年突破千萬元、兩千萬元大關。尤其是我們堅持一手抓招商引資、一手抓全民創業,以鎮工業集中區為主平台,以實施“鳳還巢”工程為切入點,切實加大企業幫扶力度,努力破解資金、土地、用工等要素制約,著力在引導壯大傳統產業、引進培育新興產業上下功夫,累計引進資金9.12億元,共有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9家,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產業競爭力逐步增強。工業主體進一步凸顯,形成了以木竹加工、機縫刃具、新特材料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湧現出寶泰特材、春雅工藝、雙聯工藝、藝達畫材、申馬運動、申達鞋業、瑞豐工藝、新銳旅遊、宮庭木梳、潤發梳業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
到2011年末,全鎮年產值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達16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1家,安徽寶泰公司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在保持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同時,以涌溪火青為重點的茶葉加工、以宣紙集團為依託的燎草加工、以祥泰農業為龍頭的畜禽養殖等產業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2家。旅遊特色進一步彰顯,烏溪皮划艇漂流項目運營良好,黃田古民居景區正式對外開放,黃田鳳子河景觀入選“中國首屆經典村落景觀”,以宣紙文化園、江南第一漂景區為帶動的農家樂產業蓬勃發展。
鎮域面貌發生新變化
堅持以規劃為先導,統籌推進鎮村建設,完成了榔橋鎮總體規劃修編以及集鎮東部建設控規、集鎮整治規劃和10個村莊整治規劃編制工作。集鎮建設加快推進,新建了黃田路、大莊路等鎮區道路,實施了瑞景嘉園商住樓、榔黃路兩側綠化亮化以及榔橋中心國小和幼稚園遷建工程,完成了培風中學標準化建設,鎮政務服務中心、中心衛生院、林業派出所、公安派出所、財政所、工商所大樓相繼投入使用,集鎮框架進一步拉開,集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政務區、商住區、工業集中區三大功能區;集鎮管理切實強化,充實了鎮執法中隊力量,開展了以環境整治、秩序整治、設施整治為主要內容的集鎮文明創建綜合整治工作並取得階段性成效,執法監管、環衛保潔等長效機制不斷完善,亂搭亂建、占道經營現象有效遏制,集鎮品味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以項目為抓手,將新農村建設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全面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農村清潔工程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切實強化計生工作村為主工作機制,堅決落實各項計生獎扶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省級文保單位—西陽花戲樓得到修復,各類文藝活動和廣場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全縣首屆“榔橋杯”桌球賽成功舉辦。
積極開展“六五”普法工作,紮實做好人民武裝和“雙擁”工作,超額完成2011年度冬季徵兵任務。堅持以民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以創建“平安榔橋”為著力點,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重點做好林改、高鐵征地拆遷等涉及民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工作,切實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著力加強食品藥品、公共衛生、校車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全鎮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大力實施扶貧項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和土地整理項目工程,紮實開展水利興修和農村危房改造、危橋改造工作,深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沼氣工程以及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累計修建村級公路60.5公里、村級公路橋7座、當家塘48口,完成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建設、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3座、危房改造425戶,完成大、中型沼氣項目工程4處和農戶沼氣池建設288口,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黃田村被評為省級新農村示範村和衛生示範村。
民生質量得到新提升
切實將財力重點用於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民生工程,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20元,比2006年增長127%。著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機制和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機制,大力開展城鄉困難民眾醫療救助工作和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投入27萬元對鎮敬老院進行了擴建,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並於2011年啟動實施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參保率達100%。優先發展義務教育,完成了中國小布局調整和4所學校校安工程建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重視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完成12所標準化衛生室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以上。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工作,“雙率”達到100%。紮實開展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切實強化計生工作村為主工作機制,堅決落實各項計生獎扶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省級文保單位—西陽花戲樓得到修復,各類文藝活動和廣場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全縣首屆“榔橋杯”桌球賽成功舉辦。積極開展“六五”普法工作,紮實做好人民武裝和“雙擁”工作,超額完成2011年度冬季徵兵任務。堅持以民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以創建“平安榔橋”為著力點,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重點做好林改、高鐵征地拆遷等涉及民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工作,切實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著力加強食品藥品、公共衛生、校車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全鎮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自然資源

榔橋鎮境內有50年代興辦的小溪、白華兩個國有林場,其木材蓄積量在全縣占首位。其中以青梅和中藥材等為主的經濟林發展很快,1500畝的優質青梅基地的1000畝的中藥材基地已初見成效。
榔橋鎮是著名的茶鄉,茶園面積達4500畝,年產茶120餘噸,馳名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涌溪火青”就產於境內黃田、涌溪村。該茶在清朝年代被列為“貢茶”,並多次獲得國內、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是綠茶中的精品。
榔橋鎮也是“魚米之鄉”,境內水塘密布,灌溉條件良好,有小(二)型水庫12座,具有潛在的立體開發價值。水田3.2萬畝,年產糧食1.6萬噸,是涇縣的糧食主產區之一。涌溪河水能梯級落差大,小水電開發前景良好。
榔橋鎮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區,境內山川秀麗,景色清幽,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著名景點有聞名省內外的“江南第一漂”和黃田古民居“洋船屋”,已成為皖南地區旅遊行業的新亮點。境內還有湖家灣、百戶坑等豐富的旅遊休閒度假項目尚未開發。
榔橋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金礦石儲備3萬立方米,花崗石1.5億立方米,石灰石100億噸,紫墨石30萬立方米,已有部分金礦在開採。境內還有較為豐富的金礦石、花崗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

經濟概況

全鎮個私民營企業480餘家,從業人數達6000餘人。全鎮已形成以龍頭企業華偉公司帶動的建築、建材業,以油畫筆、木梳、門帘等主導產品牽動輻射的竹木製品業,以傳統工業為基礎的刃具加工業,以小城鎮為依託的商貿流通業,以“江南第一漂”和“黃田古民居”為品牌的休閒、文化旅遊業等五大支柱產業。
全鎮規模企業10餘家,其中雙聯、春雅、宏大公司三家企業躍居全縣重點企業行列,雙聯有限公司列為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鎮60%的工業企業為出口創匯企業。占地3.5公頃的核心木、竹工業園區漸現雛形,占地600畝的現代工業園區正在規劃實施之中。
到2012年底,集鎮建成區面積達到1.6平方公里,集鎮框架進一步拉開,集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東部以行政社會事業服務區為主、中部以商住休閒區為主、西部以工業集中區為主的三大主體功能區。尤其是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全鎮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鎮工業集中區為主平台,以實施“鳳還巢”工程為突破口,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著力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創新招商形式。到2012年底規劃占地77公頃的特色工業園漸顯雛形,入園達企業1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家,年銷售總額達3.5億元,增長9.3%。

獲得成就

近年來,榔橋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富民強鎮為主線,以“打造特色工貿旅遊重鎮,建設美麗和諧幸福榔橋”為目標,創新思路舉措,合力拚搏奮進,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喜人業績,先後榮獲全國農業普查先進單位、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單位、省先進體育鄉鎮、省生態鎮等稱號。
榔橋鎮正式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制筆協會授予“中國油畫筆之鄉”稱號,這是涇縣繼“中國宣紙之鄉”、“中國宣筆之鄉”、“中國木梳之鄉”後榮獲的又一個國字號榮譽。

主要經濟

目前,全鎮個私民營企業600餘家,從業人數達5000餘人,其中規模企業10餘家,80%的工業企業為出口創匯企業,4家企業獲自營出口權,基本形成以春雅工藝、雙聯工藝、藝達畫材、宮廷木梳、潤發梳業為骨幹的木竹加工產業,以寶泰特材為重點的金屬複合材料產業,以華偉公司為龍頭的建築業,以申馬運動、申達鞋業、新銳旅遊、思全公司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競相發展的格局。

主要產業

溪頭木梳涌溪茶葉、河西燎草、雙河蠶桑、浙溪菸葉以及黃田、烏溪農業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祥泰種豬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

歷史文化

文化、教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榔橋鎮是全縣僅有的市級先進文化鄉鎮。全鎮有中學四所,其教學成果每年均在全縣農村中學中名列前茅。境內的黃田古民居尤以“洋船屋”別居特色,並在2003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著名的宣紙原產地——紅星宣紙集團和聞名省內外的“江南第一漂”景點以及投資2億元即將開工興建的牛嶺水電站就坐落在轄區內。
境內還有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緊急軍事會議遺址——“百戶坑”,史稱“百戶坑會議”。豐富而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為該鎮名牌效應的發揮和旅遊業的發展帶來無限生機。

名品特產

榔橋鎮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涇縣主要的木竹產區和木製品加工區,是中國十大名茶“涌溪火青”的原產地,鎮內的名品特產有: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產於該鎮涌溪,此茶常年與山花為鄰,白云為伴,故葉如碧玉,味似花香,採制工藝十八道,生產歷史五百載,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聲,色如墨玉、油潤顯毫,湯色杏黃明淨,滋味醇正甘甜,質優形美,耐泡特久。年產35噸,曾為歷朝貢茶。
據《寧國府志》記載:“宋時涇縣有茶樹四百萬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據考證,涌溪火青起源於明朝。關於它的來歷,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涌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外號羅漢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彎頭山發現一株“金銀茶”(半邊黃葉半邊白葉的茶樹),便採回細嫩芽葉創製成“涌溪火青”,後進貢皇帝,火青隨之廣為傳名。
涌溪火青茶屬珠茶,產於安徽省涇縣榔橋鎮涌溪村內的豐坑、盤坑、石井坑灣頭山一帶。《涇縣誌》上曾描述道:“由磨盤山(今盤坑)南趨至溪溪山廣袤三十餘里,多產美茶並杉木”。這一帶山高林密,谷深溪涌,雲霧繚繞,花草叢生,生態條件得天獨厚。據測定,該地區年降雨量約180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達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僅26%,尤以涌溪盤坑的雲霧爪和石井坑的鷹窩岩地所產茶葉品質最佳,為涌溪火青之極品。有人推斷,“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綠炒青吸收珠茶製法技術發展創製而成。
火青茶因品質突出而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好評和關懷,小平同志1979年來涇縣品嘗了該茶後贊道:“涌溪火青有黃山毛峰、西湖龍井之好”。1982年,涌溪火青被商業部和中國茶學會聯合評定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97年,機制火青被農業部茶葉檢測中心授予名茶質量證書,次年又獲農業部舉辦的‘98中國國際名茶、茶製品、茶文化展覽會“名茶推薦產品”稱號。

榔橋木梳

中國(榔橋)木梳節宣傳圖片中國(榔橋)木梳節宣傳圖片
涇縣榔橋鎮是全國最大的木梳加工生產基地。有木梳生產企業80餘戶,擁有十幾種木梳品牌,主要是以宮庭、潤發、銀根為代表的木梳企業已形成規模,開發出保健木梳、工藝木梳、竹梳等5大系列300多個品種,年產木梳6000萬把,年創產值4500萬元,從業人員達1900餘人,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地區,木梳產業為地方經濟建設、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涇縣榔橋鎮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木梳之鄉”稱號。
涇縣木梳採用上等黃楊木、檀木、桃木、梨木、沉香木、棗木等天然名貴材料,傳承了傳統的手工制梳工藝,採用高溫高壓等獨特工藝處理,結合現代磨齒拋光等獨特手工工藝精緻而成。其色澤美觀自然,梳齒圓滑、光潔,其造型別致,手感極佳。不拉頭髮,不傷頭皮,且不帶靜電,長期使用可有效刺激頭部穴位,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具有清腦提神,滋養頭髮,促進睡眠等功效,是居家、旅行所必備的天然綠色生活用品。
自2003年以來,連續三屆中國(榔橋)木梳節成功舉辦,期間相繼舉辦了木梳保健講座、木梳產業發展座談會,舉行了以木梳為主兼顧名特產品和旅遊產品的商品展銷活動,達到以梳為媒、以節會友、宣傳涇縣的目的,為進一步推動涇縣木梳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油畫筆

榔橋鎮油畫筆生產歷史較早,以安徽春雅、宏大筆刷、鳳凰畫材、雙聯工藝為代表的油畫筆生產企業經過幾年的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品種不斷豐富,產品檔次進一步提升,油畫筆正成為榔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也為促進地方農民增收,加快榔橋新農村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榔橋油畫筆榔橋油畫筆

風景名勝

黃田古民居
黃田古村落歷史悠久,始建於北宋末年,鼎盛於明清,文風昌盛,歷代人才輩出,境內古民居群呈徽派建築的特色,宮廷建築的宏偉,兼有蘇州園林建築風格,其間溝溝相連,巷巷相通。風子河由東向西穿村而過,四周群山環繞。據普查數據,至2008年,該村落存有134處古民居,保存完整尚有80餘處,單體建築100餘座,建築面積43495平方米。其中聞名遐邇、舉世無雙的“篤誠堂”(省保單位)坐落於此,據說是清道光初年,在外經商的朱一喬和朱宗懷父子倆為滿足母親、妻子因腳小難以外出,但又想見識一下“洋火輪”的夙願而專門設計建造的,又稱“洋船屋”。其它重要的景點還有:獅子滾繡球、榮祿大夫弟、思永堂、培風閣、聚星堂、黃田八景等。
黃田古民居黃田古民居
江南第一漂
人人都說江南好,江南有個第一漂。“江南第一漂”是指涇縣境內徽水河流域的一項竹筏漂流活動。介於中國著名風景區黃山九華山之間(距黃山約90公里,距九華山約80公里),景區全長16.5公里,景區內河道蜿蜓曲折,水流湍急,兩岸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層巒疊嶂,風光秀麗。
“江南第一漂”的源頭位於涇縣烏溪鄉姚村小河口碼頭。
漂流的第一個景區:早霧山景區(因霧多而得名的)。這裡是野鴨經常嬉戲的地方,意境幽深,可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古木橋、龍潭石、龍風石、小赤壁、長壽石、刁潭古印、蟹形山明朝古墓群等這些獨具特色的景點。
漂流的第二大景區:胡老灣景區。有驚心動魄的胡老灣衝浪,一彎三拐,灘中有壟,壟中有灘;衝浪時濤風沫雪,風韻獨具,有驚無險,十分刺激,堪稱一絕。在這裡可以觀賞到古棧道、燕子籠、雞公石、跳水崖等景點,並在回歸自然游泳場盡情沐浴一番後,走上岸去品嘗地方特色的柴燒農家飯。
而後,改乘小木船遊覽人稱江南小灕江的馬飲石湖景區。漸趨開闊的水面令人心曠神怡,榮辱皆忘。站在小木船上放眼眺望那百畝坪、百畝竹園,盡情領略木魚墩、馬飲石、五雀嶺的神韻。漂過龍口潭,穿越斷橋雙水,映入眼帘的是人工運河。整個潭流全程約三個小時。

行政區劃

人口

總人口
6906
3600
3306
家庭戶戶數
2276
家庭戶總人口(總)
6875
家庭戶男
3575
家庭戶女
3300
0-14歲(總)
1378
0-14歲男
737
0-14歲女
641
15-64歲(總)
4852
15-64歲男
2530
15-64歲女
2322
65歲及以上(總)
676
65歲及以上男
333
65歲及以上女
34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338
2017年,榔橋鎮常住人口27955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