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北宋年間,理學家朱熹的叔曾祖父從婺源遷來,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綠水青山間留下了約265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其中最著名的有篤誠堂、崇德堂、榮祿大夫第、思慎堂、聚星堂和敦睦堂等。上莊鎮石家村又名棋盤村,北宋開國功臣石守信後裔元末遷此建村,背依旺山,面向桃花溪,民房皆北向,以示不忘甘肅祖先。村落格局呈棋盤形,整齊方正,巷路縱橫。巷路盡頭皆設弄門,夜晚關閉,宛若一城堡。南屏村在黟縣縣城西南4公里處,背倚南屏山,自元朝末年有
葉姓遷來後,至明朝已逐漸形。
村內概況
黃田村村域似船形,位於,鳳子河北,村內現存有58處,103棟較為完整的古民居建築,大多建於清乾嘉年間。村邊原有四、五道圍牆將村子嚴密包圍,鳳子河環村而流,是天然的“護村河”。村中的道路和河岸都用石塊砌護,就連鳳子河床也都於道光10年全部用石塊砌成,河上架設十餘座石橋溝通兩岸來往。
鳳子河自東南流向西北的出口處,有獅子山和象山對峙,謂之“獅象把門”。當中建一圓洞形石拱橋,稱之為“獅子滾繡球”,形成黃田村的門戶。
村中以家廟、敝廳和堂屋為主體,原有“旗峰公家廟”等21處廳屋,現存10餘處。屋宇高牆巍峨,規模宏大,或前後數座相聯,或大屋左右並列,巷道平直,明溝暗渠相連,活水穿村,排水通暢。屋前一般均有用河卵石鋪面的大院,卵石以褐、黃二色拼砌出蝠(福)、鹿(祿)、壽、喜和銅錢等圖案。院內有兩邊相對的邊屋。院門有3間門面房同院牆連線,與正屋構成“四合院”式的庭院,正屋和邊屋的門牆上貼花磚(一種涇縣特有的由多色泥土分層揉合燒制的磚塊)由於其色彩、紋理的不同,加之工匠恰到好處地運用,構成了一幅幅巨幅壁畫匡案。花崗石雕琢而成的門坊上有矩形大理石嵌方,門坊兩邊嵌砌青石牆裙,牆基用一米高的花崗岩石條砌成,給人以凝重穩定之感。屋內有門廳、天並、堂廳和廂房,樑柱粗大,柱礎多用花崗岩雕成。木構件如樑柱、屏風以及正、廂房和閣樓上的門窗欄柵均飾以朱漆。牆上的嵌方、門罩、漏窗、檐柱上的斜撐和斗拱以及柱礎、牆裙和門窗上都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磚雕,以深浮雕、鏤雕等技法雕刻出入物、花卉、鳥獸圖案,栩栩如生如生,堂廳前和兩廂的天井中,還設有石條搭砌或的花墩,上置盆栽花卉和假山石盆景,意趣盎然。
洋船屋
洋船屋(篤誠堂),形似輪船,其四周圍以高牆,兩側開有深渠,圍牆及屋體皆仿輪船外形依地勢而築。“船頭”呈尖角狀,院牆的尖端微微上翹,院牆中間稍前部望去恰似船前甲板,不宜有明顯的高差,因此這部分院牆的高差安排在門的兩側,儘量不引起人們的注意。院牆內方花園和塾館,其高度不出院牆,只有兩層的“梅村家塾”離出院牆,好象“駕駛宣”樓艙,船中間和尾部院牆較高大,形同客艙,內為較高的住宅和廳堂,層次亘疊,體量龐大,與大輪神似。另外這側院牆開有大小,高低珞有不同的兩組漏富,窗間有門兩道,一道有級級踏步下到溪水水面,用於濯洗;一道架有石板平橋,與溪邊村莊大路相連,恰似上船跳板。路邊有古建築“敦睦堂”,為該“船”碼頭。
洋船屋內有20棟房屋,其中居住用房有九間一棕的三棕,七間一棟的一棟,五間一棟的一棟,還有用於祭祖和辦紅白喜事的敞廳、辦筵席的陪廳、有供子女受教育的私塾(梅村家塾)、有休息消閒的花園、有供下人居住和養馬的門房、馬房等等。整個環境是一個十分宜於封建大家庭的起居、飲食、祭祖、讀書、休息等多種功能的要求,外觀上形成了巧妙地利用溪水和山勢,總體外形上類似大客輪的建築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