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古民居

涇川古民居

安徽南部涇縣境內古民居建築群星羅棋布,這些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的建築在皖南徽派建築中占據重要地位。涇縣古民居資源相當豐富,分布面廣,且數量眾多。僅在涇縣文管部門登記在冊的古民居,就多達1000多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涇川古民居
  • 地點:安徽南部涇縣境內
  • 特點:歷史悠久、造型美觀
  • 特色:涇縣古民居資源相當豐富
概況,典型,

概況

涇縣,李白賦詩讚:“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元和郡縣誌》曰:涇縣“因涇水以為名”,亦名涇川,黃山余脈,盤亘全境,層巒疊嶂,景物絢麗。不僅描述出涇川的地貌氣勢,也定位涇川與徽文化地域上的一脈相承關係。
涇縣古民居資源相當豐富,不僅僅是分布面廣,且數量眾多。僅在涇縣文管部門登記在冊的古民居,就多達1000多處。橫貫境內的青弋江水承載著她兩千多年的滄桑。存世的相當數量古民居中,為數最多的是明清時代的古民居。無論從其外觀還是內部構造上,這些民居與古徽州的徽派建築都大體相似,一如皖南其他的徽派建築一樣,涇縣的古民居也有著它自身的重要文化價值。先哲有曰:“建築是首哲理詩”,千百年來,涇縣古民居以其絢麗非凡的手筆,寫就了民間建築史上輝煌的詩篇。

典型

在涇縣西部50公里處黃山太平湖北岸,隱藏著一個令人稱奇的巨大古村落———查濟。
查濟村始建於隋初,興於宋元,鼎盛於明清,頹廢於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餘年的歷史。
史載,查濟村最鼎盛時期,有鐘秀、平嶺、石門、巴山四門,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塔,有108座橋樑、108座廟宇、108座祠堂,村民近7萬人。歷經風雨,加之太平天國的戰火以及當代人為的破壞,查濟村遭受一定程度的損壞。如今,村莊裡許溪、岑溪、石溪三溪並流,“依山建屋、臨水結村、推窗見河、開門走橋”的總體格局並沒有改變。村莊現存明清古民居約200餘座,元代建築1處。一個中國鄉村時代輝煌村落的架構至今尚存。
縣城南榔橋鎮的黃田村,有40餘座古宅布局整齊,形制相似,據傳是從清朝工部引來圖紙所建。其中的“篤誠堂”外形酷似輪船,令人嘆為觀止。
“篤誠堂”,又名“洋船屋”,建於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圍以高牆,兩側開有深渠,圍牆及屋體皆仿輪船外形依地勢而築。“船頭”呈尖角狀,共兩層,上層露於牆頭之上,似“駕駛室”樓艙,艙腰為高層住宅和廳堂建築,體積龐大,似為“客艙”,其中馬房與廚房兩處的院牆,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馬頭牆,以遮蔽裡面的建築。源於黃山脈的鳳子河水,沿著''“洋船”兩側開鑿的深渠流瀉而去。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逆水而上的“洋船”。在經歷了150餘年的風雨剝蝕、水浪沖刷之後,這艘龐大而又奇特的“洋船”仍在鳳子河裡“行駛”著。
“洋船屋”因孝而建。據傳,清道光年間,當時的黃田鹽商朱一喬、朱宗懷父子在滬經商,遂成巨富,並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每每回到家中,便向家人講述外面的風土人情和奇聞軼事。朱一喬的母親和妻子在聽到“洋火輪”的情形後,產生了想見一見的願望,因交通落後加之婦女纏足後行動不便,她們終未成行。稟性孝順的朱一喬為圓母親夙願,與兒子商議投巨資修建了一座外形酷似大輪船的建築———“洋船屋”。“洋船屋”現存有20餘幢房屋及附屬建築,占地面積4200多平方米。園內房屋錯落有致,巷道縱橫幽靜,住宅區和前後花園布局精巧,曲折多變。其間山池花木,疏朗宜人,亭台樓閣,古色古香。
2007年6月,中國景觀村落評審委員會派員到黃田村,考察評定首屆中國景觀村落,專家們認為黃田古村落是物化了古代哲學思想、建築美學的結晶,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更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