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橋木梳

榔橋木梳

榔橋木梳產自涇縣榔橋鎮,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製品;榔橋木梳的製作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其製作工藝以達精美的水準,從而佐證了榔橋木梳製作的歷史及木梳文化源遠流長。及至明清時代榔橋木梳的發展達到了一個相對鼎盛時期,以榔橋鎮為中心的周邊鄉村散布著眾多木梳作坊和木梳製作工匠,製作技藝也趨成熟,其中製作考究的黃楊木梳和棗木梳曾被皇宮大內採辦為御用梳妝用具。“宮梳”以此而得名。改革開放以後,在國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政策的扶持下,榔橋木梳在老一輩木梳製作藝人徐福海等人的努力下,榔橋木梳才漸漸成為當地一個主導產業,並在二千年前後達到全盛時期,木梳加工廠及作坊達100多家,從業人員達2000餘人,在溪頭都更是家家都是木梳廠,人人都會做木梳,榔橋木梳暢銷全國並有大量出口,木梳產銷量一度達到全國產量的7成以上。以“宮庭木梳”為代表的榔橋木梳龍頭企業完整地繼承了榔橋木梳的傳統製作工藝,以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信譽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宮庭木梳”連續十幾年被評為“省名牌產品”和“省著名商標”,2007年主持並起草了全國木梳行業的質量標準,以“宮庭木梳”為代表的“榔橋木梳製作技藝”於2014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宮庭木梳”吳國華女士被認定為省級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並當選為首屆整屆中國梳業協會會長。榔橋鎮曾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木梳節”更使榔橋木梳蜚聲中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榔橋木梳
  • 地理標誌: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榔橋鎮
  • 批准時間:2015年12月14日
  • 非遺級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著名企業:宮庭木梳
一.產品的名稱、類別和地域範圍
(一)產品名稱
以榔橋鎮溪頭都自古便是木梳出產之地,對外銷售時常冠以榔橋木梳之名,久而久之,榔橋木梳便大行其道得以成名;以至於涇縣境內所產之木梳皆以榔橋木梳為名。
(一)產品類別
榔橋木梳根據其材質、工藝、及用途等可分為多種類別。
按材質分為:黃楊木梳、棗木梳、楠木梳、桃木梳、梨木梳、檀木梳等多種。
按工藝分為:整木梳、相拼梳、燙畫梳、彩繪梳、雕刻梳漆藝梳等。
按用途分為:賓館木梳梳、普通木梳、工藝木梳、禮品木梳等。
近年來榔橋的木梳人還開發了諸如牛角加木、金屬加木等多種組合的木梳類新品種。
(一)地域範圍
榔橋木梳的主要產區集中於榔橋溪頭村、白化村、榔橋村、西陽村等地,另外,榔橋鎮周邊的汀溪鄉,涇川鎮,蔡村鎮、琴溪也有零星公布,地理坐標。東經117°57′至118°41′之間,總面積942.56平方公里。
二.產區地理特徵
(一)地理環境
安徽省涇縣地處長江流域,隸屬宣城市,是全縣重點山區縣之一,東接寧國、宣州,南依旌德、黃山市,西靠青陽,北鄰南陵。地理位置在東徑117°58'—118°40',北緯30°23'—30°51',全縣總面積2054平方公里。涇縣屬山地丘陵區,為黃山、九華山余脈。低山是本縣最主要的地貌類型,相對海拔600m左右,平均坡度20°左右。中山主要分布在本縣的東南邊緣地區,相對海拔800m左右,最高峰黃子山海拔1174.8m榔橋木梳產區都為黃山山脈余脈分布地帶,林木資源十分豐富。205國道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二)氣候特點
榔橋木梳產區地處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適中,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日照充足,梅雨顯著,伏秋多旱。春季濕潤,夏季溫高幹旱,秋季乾爽,冬季溫低有霜雪。
(三)土壤、林木資源特徵
我縣土壤多為板岩、花崗岩、沙岩、石灰岩等母質發育而成。土壤主要種類為黃紅壤、山地黃棕壤和黃棕壤,局部地帶分布有第四紀紅土。強烈的地貌變化形成了豐富的山區小氣候資源,適宜多種林木的生長。
全縣土地面積304.5萬畝,其中林業用地211.6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67.6%,森林覆蓋率已達64.2%,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178.4萬畝。全縣活立木總蓄積525.7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4295萬根,元雜竹蓄積量719萬根。
涇縣森林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物種資源豐富,木本植物約600餘種,其中用材林達120多種,常綠闊葉樹種主要以青崗、苦櫧、石楠、甜櫧、豹皮樟、黃楊、為主。落葉闊葉樹種主要以麻栗、白櫟、化香、楓香、檫木、檀樹為主。當地村民一直就有栽植梨、棗、柿等果木的習慣,留存數量較大,為製作木梳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來源。針葉樹種以杉木、馬尾松、濕地松、火炬松為優勢樹種。毛竹分布面積較大,位居全省前茅。
三.榔橋木梳的人文特點
關於長江流域目數的起源在民間流傳著許多故事。據說它的始祖,得從三皇時代講起:當時有一個叫赫廉的人,有一手好手藝,鄉親們稱他是“巧手匠人”。那時的人,還不知道梳頭打扮,都是披頭散髮,亂蓬蓬的,打仗幹活幹活時礙手礙腳不方便。於是赫廉用木頭,按照人用手抓撩頭髮的模樣,做成了最原始的五指梳。正當他準備做進一步改造,以便向民間推廣的時候。原始部族之間發生了爭鬥,赫廉被蚩尤拉去打仗,蚩尤戰敗,赫廉也做了軒轅黃帝的俘虜,被押入死牢。看守死牢的叫皇甫,當知道赫廉是個會做梳子的匠人後,他非常同情赫廉,想救他。皇甫勸赫廉連夜做一把梳子,獻給黃帝正妃嫘祖娘娘,求她開恩。在皇甫的幫助下,赫廉連夜趕製了一把木梳。一大早,皇甫就把梳子送給了嫘祖娘娘,並陳述了赫廉的冤屈。嫘祖一用木梳,高興極了,還順勢在後腦挽了一個髮髻,把梳子插在髮髻上,就興沖沖地帶著皇甫去見丈夫。黃帝發現妻子竟如此美麗,便對這把小小的梳子著了迷。黃帝下令立即釋放赫廉並重賞他。皇甫聽了,飛快往死牢跑去,但等皇甫跑回來時,赫廉已被處斬。這一天是農曆2月28,後來,軒轅黃帝追封赫廉為木梳始祖,並任命皇甫為梳匠統領,承傳制梳手藝。自此,長江流域的木梳技藝代代相傳,並不斷改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製作工藝。皇甫活了80歲,死的那一天是農曆9月28。後來的制梳人不忘皇甫的功勞,把他同樣當成祖師爺,所以每年,制梳人有兩個祭祖的日子。
1959年,山東寧陽縣大汶口出土迴旋透雕象牙梳一把,震驚了史學界。這件文物距今已4500餘年,正是炎黃時期的出品!可見中國人梳頭,早在上古時期,就開始了。榔橋木梳產於我縣榔橋鎮,其生產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宣城境內發掘的春秋戰國、秦、漢墓葬中,所出土的木器中每有製作精美的木梳;明、清時代更是作為朝廷貢品直供皇宮大內,是為“宮梳”的由來。榔橋木梳選用皖南山區優質硬雜木經開料、切盤、切片製成胚片,再經蒸煮、晾曬、上架陰乾等工序,歷經春夏秋冬至少一年方可制梳;前後經過二十八道工序方可成梳。榔橋木梳結實耐用,久用不翹;梳齒圓潤光潔,下發止癢,不拉頭髮,不傷頭皮,再結合當地傳統的手工髹漆、彩繪和徽雕工藝不僅增加了榔橋木梳觀賞性更使榔橋木梳具備了工藝精品的特質,目前已成為極具地域特色的地方名產。
榔橋木梳
榔橋木梳由於歷史原因幾經盛衰,終在徐福海等老一輩木梳藝人的帶領下,在國家富民政策的支持下,榔橋木梳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以榔橋鎮為中心集聚了大小木梳生產廠家六十餘戶,產品暢銷全國,並有大量產品出口歐美和東南亞各國,產量占比一度超過全國的六成;以“宮庭木梳”為代表的多家木梳龍頭企業在全國都極具知名度,曾獲得“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等多項榮譽,並主導制定了全國木梳的行業標準。榔橋鎮2004年被國家輕工聯合會評為“中國木梳之鄉”,2015年5月以榔橋鎮木梳企業為基幹,全國輕工聯合會梳業分會在榔橋鎮順利成立。在涇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榔橋鎮曾於2003年—2005年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國木梳節,榔橋木梳由此譽滿全國。
榔橋木梳
榔橋木梳
榔橋木梳
四.榔橋木梳生產技術規範
(一)原材料要求
生產榔橋木梳所用木材必須達到三十年樹齡以上。且要求樹幹通直,紋理細膩無亂紋,質地堅硬、色澤自然,無蟲蛀、空洞的新鮮木材。相比較而言,取用自然生長的天然林木材質量更佳。
(二)採伐時間選擇
原材料的採伐季節以樹木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的冬季為佳,此時的木材含水率最低且木質緻密度也最好;新採伐的木材加工成胚片以三個月內加工完畢為好。
(三)加工工藝及設備條件
榔橋木梳的加工工藝流程如下:
選材--拉舵--打屯頭--拆板--煮坯--碼板檔--翻板檔--推頭--刨板--齊口--劃樣--開齒--撞齒根--剎面過口--剔齒--倒叉--方齒--刷齒--刷灰--鋸背--刨背--絞背--刮光--鉤線--扦背--磨背—繪燙、雕刻—髹漆、拋光
傳統的榔橋木梳加工方法的工藝特色在於手工開齒、做齒和雕刻、印繪裝飾結合,生產一把木梳需要28道工序:
選材。制木梳應選擇木紋細,材質堅韌,樹身長而粗,節疤少為宜。凡是木質鬆軟,樹棵較小,有空洞和蟲蛀者都不宜制梳。
拉舵。拉舵是製作梳坯的第一步,又稱開梳坯,即用大鋸將樹幹每隔6至7厘米鋸成樹段。拉舵時,要注意樹的角度和縷紋,如遇有樹身不直和斜絲縷紋,根據它的角度,借樹縷紋拉舵,否則會產生剪刀縷等不合用材。如果材料選用像黃楊木料質地堅密的材料,報廢率會比較高,所以開梳坯的難度很大。
打屯頭。將鋸好的樹段平放在大木屯頭上,用斧對準樹中心縷紋劈開。打屯頭有二落頭、三落頭、四落頭之分。打屯頭的工藝難度,在於落斧時迅速判斷無用的樹心和樹紋,有的地方開裂,有的地方有節疤,以規劃出各種可以開採的樹坯。只有熟悉木材特性並且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才能勝任此兩道工序。
拆板。拆板,又稱為開片,是開梳坯的最後一道工序。打好屯頭的木塊,須再用鋸子把木塊鋸成一邊厚、一邊薄的梳坯,厚邊1.5厘米,薄邊0.5厘米。梳坯應放在通風處陰乾,不能在太陽光下暴曬,以防開裂。
煮坯。將梳坯放在大鍋內用水煮透,不得少於四個小時。鍋內的水要一次加足,把梳坯浸沒水內,不可以中途另加冷水。
碼板檔。梳坯起鍋後要及時碼好,不能遲延,以防翹彎測量不準。碼板檔就是擺好梳坯,碼的意思是要注意板的長短搭配,遇有翹板,要一塊彎面朝上,一塊彎面朝下,相互搭配。碼後的梳坯叫碼板檔,碼板檔應放置在通風陰涼的室內,必須陰乾半年以上,最好滿一年,其間還要不斷翻板檔,否則製成的木梳容易彎縮變形影響木梳的質量。
翻板檔。板檔在1至2個月內,要翻一次。半年內,要翻3至4次。這樣梳坯易乾,並防彎翹變形。六個月後,另重整為10個一堆地放置,以增加壓力,防止梳坯變形開裂。
推頭。推頭是乾後梳坯的修整工,民間稱“相屍爺”,即按規格量好尺寸後,用鋸鋸去它的兩頭。此外,還要檢查開裂等。檢查開裂是把兩塊梳坯相互敲打聽聲,如果有啞聲,表明梳坯已經開裂。
刨板。用鑌刨平梳坯表面的鋸紋稱推板,不過今天多改用機器拋光打磨。推板後,梳坯的木質紋理透顯出來,民間稱紋理為縷,有虎口縷、直縷、剪刀縷、麻絲縷、根益縷、椏枝縷。軟縷和塌縷,其次還有大肉節、小肉節和對穿肉節等。其中虎口縷是最好的紋理,製成梳子不彎不翹。直縷可制梳柄,若開成梳齒則容易變形。其他剪刀縷等,一般都不能制木梳。有肉節的位置,也不宜開齒。
齊口。用銼將梳坯的齒口削平,稱齊口。齊口要看清梳坯紋理,根據齒口幅寬及厚薄進行齊口。
劃樣。根據梳板縷紋,取材造型,因材施工,進行合理規劃,即為劃樣。劃樣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材料的有效利用以及成品的質量。
開齒。根據劃樣進行鋸齒,稱為開齒。開齒用夾鋸,並在梳板開齒處塗以適量油脂,使開齒潤滑。開齒時要注意持鋸端正平直,注意不扎傷齒面。齒要開的均勻標準,並使齒面不留鋸痕。現代梳子開齒已經改用機器,不再使用手鋸。
撞齒根。遇有齒腳不齊,應及時修正。修正用單片鋸,按梳齒線樣一根一根地修,不使齒根有高低。同時,齒縫要正直,否則梳齒易斷。這道工序稱為撞齊。
剎面過口。剎面就是不允許木梳表面留有鋸路反毛、線樣殘留等影響使用功能和美觀的痕跡,過口即進一步檢查木梳齒口是否已經平齊、整潔。
剔齒。為使齒尖潤滑,開齒後的梳子需要經過四次的剔齒開工,這是一項對梳齒進行細加工的步驟。具體做法是,將開好齒的木梳扔加緊在工作檯上,用三角剔銼剔齒,要求剔得乾淨,但不能把線剔破,割尖梳齒時,要割得均勻,使梳齒成瓜子形,俗稱“瓜子尖頭”。
倒叉。梳坯紋有可能產生齒內反毛現象,套用肋條銼進行倒叉,力求齒光無毛。
方齒。用比肋條銼略薄的馬蹄形銼方木梳,方的意思是用銼銼出方形的梳齒根腳。要求梳齒方得規整而乾淨,做到無披尖無吊屑,不能有花叉,粗細一律,門頭無大小,俗稱“魚子門頭”。
刷齒。古代用木節草,後用用0號細砂皮紙,砂擦梳齒兩面,是齒光滑。
刷灰。用長毛刷或棕盤,將梳齒內外灰垢刷淨。
鋸背。根據梳背造型線,用鋸子將其從梳坯板鋸出,這樣木梳的坯形才算完整。注意在鋸背時,不能使木梳走樣。
刨背。鋸出的梳背比較毛糙,需要修刨完善。由於梳背造型不同,刨背修繕要做到細心周詳。
絞背。絞是一項切削光潔的工序。傳統方法是用馬蹄形銼絞背,在梳背原有造型的基礎上進行精工細作,民間說法是“關背罩頭方正,魚背罩頭扁平”。
刮光。用薄鋼皮或刀片按木梳原型,進行靜加工刮背,使梳背更加光滑美觀。
鉤線。鉤線即勾線,是一項木梳裝飾工藝。在梳背上,用鉤刀施行鉤線,採用單線、雙線、內塘絞絲等各種線條組成圖案,用以美化木梳。
扦背。扦的意思是剔除,穿透。扦背,是指用銼刀將原本平弧形的梳背剔修成竹節狀形。扦背要根據木梳的長短,扦成六或七節。所扦的竹節形,大小深淺要均勻。如果需要在梳背剔修其他造型,通常也是利用這種方法。扦背完全靠手工完成,機器無法代替。
磨背。用0號砂皮紙,在梳背上進行砂磨,把梳背磨光。
繪燙、雕刻。此工序為木梳的裝飾工序,是木梳工藝水準的關鍵工序。榔橋木梳的工藝特色在於把傳統的徽派雕刻和繪畫的藝術元素融入了木梳製作當中,因工藝運用的不同程式也大為不同。彩繪即運用繪畫技法在木梳在木梳的梳背上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等圖案;燙木梳,即木梳烙花工藝。燙木梳,用鐵筆插入炭礬中間燒紅,用鉗夾住鐵筆,在梳背上燙繪各種花鳥圖案;雕刻即運用徽派木雕工藝結合木梳造型,純手工雕成各類人物、花鳥等吉祥圖案。
髹漆、拋光。為使木梳背部光亮美觀,傳統的方法有髹漆和拋光兩種技法;早在四五千年前,中國南方的原始髹漆工藝已經達到相當熟練的水平。正是由於有這樣的基礎,才使中國南方,在經過商周時期以後,到戰國至秦漢時期,終於在髹漆工藝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從而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榔橋木梳秉承這種傳統技法用當地原生的漆樹所產原漆對木梳進行修飾,以使木梳更加美觀和結實耐用。這也是榔橋木梳非常突出的工藝特色;拋光是用64粒佛珠,穿縫在手掌大小地1布片上,蘸些豆油,在梳背上來回摩擦,使梳背光可鑑人。今多改用拋光機拋光,或直接塗蠟上光。
榔橋木梳
五.榔橋木梳的品質特色與生產地域的關係
(一)榔橋木梳的品質特色
1.理化及感官特性
榔橋木梳結實耐用,不翹不曲,表面光亮;完全保有天然木質本色,木紋清晰自然;梳齒圓潤光潔,梳型美觀,結合徽州木雕工藝、彩繪工藝和髹漆工藝修飾加工,兼具藝術品位;用而彌堅,久而彌亮,止癢下發,梳妝養身皆宜。
2.人文特性
榔橋木梳的加工工藝融合了當地傳統的工藝美術技法如:徽州木雕、新安彩繪、燙畫工藝,還有傳統的髹漆工藝,使得榔橋木梳的品味別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徽州木雕的特殊性是由徽州地域的"小氣候"決定的,徽州木雕的格調熱情、向上,木雕構圖飽滿,畫面注重張力,人物造型生動,雕刻粗獷,動感強烈,具有沉雄、奔放、古拙的藝術風格;新安畫派善用筆墨,貌寫家山,借景抒情,表達自己心靈的逸氣,畫論上提倡畫家的人品和氣節因素,繪畫風格趨於枯淡幽冷,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在十七世紀的中國畫壇獨放異彩。因為這群畫家的地緣關係、人生信念與畫風都具有同一性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使用天然漆的國家,長江中下游流域自夏、商、西周三代已逐漸從單純使用天然漆到使用色料調漆。人們不斷熟悉、了解漆的性能,改造、利用漆所特有的經久耐牢、不退色、不怕潮濕、鮮亮美觀等性能,為美化自己的生活服務。經過長期的實踐,人們在對漆器胎質的選擇、製作,對色漆的調配、使用,對漆器紋飾的繪製組合等等方面,積累了越來越豐富的經驗,把漆器製作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的工藝,並達到很高的水平,形成為江南所特有的漆器工藝;這些傳統的珍貴文化藝術遺產在榔橋木梳的製作工藝當中為榔橋木梳打上了深深的人文烙印。
(二)榔橋木梳的品質特徵與生產地域自然條件的關係
榔橋木梳的品質與當地自然條件的關係極為密切
1.榔橋木梳選用當地優質的天然林木如石楠、棗木、黃楊木等為原料。產地四季分明的氣候和當地特有的土壤條件使得生長出的木梳用材紋理清晰美觀,質地均勻緻密,保證了榔橋木梳質地的堅實,紋理緻密細膩,手感沉穩舒貼。
2.榔橋木梳生產地域四季分化明顯,季間溫度、濕度變化幅度巨大,結合榔橋木梳特有的傳統製作流程,木梳胚片在前期處理過程中歷經冷熱乾濕的輪替,其物理穩定性趨於完美,完全保有了木質的本色,這樣的胚片生產出的木梳才可以在溫濕度發生變化的時候不至於發生變性和翹曲,具有天然色澤;也才能適應使用者各地不同的氣候和在氣溫、濕度發生變化而不至於發生質量問題。
3.當地原生的漆樹雖然產量小但漆液濃稠有效成分高,亮度好,附著力強,從而保證了榔橋木梳髹漆的持久度和亮度。使得榔橋木梳久用不腐,越用越亮。
(三)榔橋木梳的品質特徵與生產地域人文條件的關係
生產地域的人文條件是榔橋木梳高品位的文化基因和靈魂
1.涇縣山水毓秀,人傑地靈。素有“漢家舊縣,江左名邦”之稱。不僅有李白、杜牧王安石文天祥等人的遺蹤,亦為文風昌盛之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孕育出近現代許多著名人物,例如文字訓詁學家胡樸安、歷史學家胡道靜、畫家吳作人、文學家吳組緗、小說家予且、書法家吳玉如、音樂家朱踐耳、無產階級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等,都是蜚聲海內外的人物;除此之外能工巧匠也層出不窮,手工業產品以有獨特傳統工藝而遠近聞名,如榔橋木梳,丁橋宣紙,章渡醬菜,後山剪刀,溪頭乾子等等。榔橋木梳秉承傳統的古老技藝,在上千年的木梳製作實踐中總結的木梳製作二十八道工序代表了傳統木梳製作的最高成就。“榔橋木梳製作技藝”也因此於2014年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宮庭木梳專營店等兩家老牌木梳店也於2015年被評為’安徽老字號’。
2.涇縣地處徽文化核心區,徽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傳統的徽州木雕工藝、新安畫派的技法和傳統的髹漆工藝都被榔橋木梳藝人自然地運用到木梳的修飾製作當中,造就了榔橋木梳獨特的徽派神韻。
七.榔橋木梳的產業化與品牌建設情況
榔橋鎮眾多的木梳企業多年來為榔橋木梳的產業化發展做出了艱苦努力,以公司加加工戶的形式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的產供銷,切實地保證了榔橋木梳優良的品質,和當地農戶的利益。以“宮庭木梳”為代表的多家木梳龍頭企業在全國都極具知名度,曾獲得“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等多項榮譽,並主導制定了全國木梳的行業標準;2014年榔橋木梳製作技藝被錄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宮庭木梳吳國華女士被認定為該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榔橋鎮先後有四家木梳企業獲得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和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並有兩家企業被認定為“安徽老字號”;2004年被國家輕工聯合會評為“中國木梳之鄉”,2015年5月以榔橋鎮木梳企業為基幹,全國輕工聯合會梳業分會在榔橋鎮順利成立。在涇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榔橋鎮曾於2003年—2005年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國木梳節”,榔橋木梳由此譽滿全國。
榔橋木梳
榔橋木梳
榔橋木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