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一般指本詞條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俄語:67P/Комета Чурюмова — Герасименко;又譯為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簡稱:67P)是一顆軌道周期為6.44年,自轉周期為12.4小時的彗星。它於2015年8月13日到達近日點,下一次到達近日點的時間將是2021年11月2日。與其它很多彗星一樣,它的名字取自發現者。該彗星為在1969年由蘇聯天文學家克利姆·伊萬諾維奇·丘留莫夫與斯維特拉娜·伊萬諾夫娜·格拉西緬科發現。

67P是歐洲航天局於2004年3月2日發射的羅塞塔號探測器的目標天體。2014年8月6日,羅塞塔號探測器與目標彗星會合,並在同年9月10日進入預定軌道,11月12日,其攜帶的菲萊登入器成功在彗星上著陸。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人造探測器在彗核上受控軟著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 外文名:67P/Churyumov-Gerasimenko 
  • 別稱:1969 R1, 1975 P1, 1976 VII, 1975i, 1982 VIII, 1982f, 1989 VI 
  • 分類:彗星
  • 發現者:克利姆·伊萬諾維奇·丘留莫夫;斯維特拉娜·伊萬諾夫娜·格拉西緬科
  • 發現時間:1969年6月20日
  • 質量:(1.0±0.1)×10^13 kg
  • 平均密度:0.4 g/cm3 
  • 直徑:4.1×3.2×1.3 km 
  • 表面溫度:攝氏度(最高:-43;最低:-68) 
  • 逃逸速度:~1m/s(3ft/s) 
  • 自轉周期:12.4043±0.0007 h
  • 半長軸:3.4630 AU
  • 離心率:0.64102
  • 公轉周期:6.44 yr 
  • 平近點角:303.71°
  • 軌道傾角:7.0405°
  • 升交點經度:50.147°
  • 近日點:1.2432 AU
  • 遠日點:5.6829 AU
  • 近日點幅角:12.780°
發現過程,軌道,羅塞塔項目,

發現過程

67P是由克利姆·伊萬諾維奇·丘留莫夫於1969在基輔大學天文台發現的。他在查看斯維特拉娜·伊萬諾夫娜·格拉西緬科於1969年9月11日在阿拉木圖天體物理研究所拍攝的周期彗星32P/科馬斯·索拉彗星的照片時,發現在底片邊緣處有一個類似彗星的天體,但是最初他認為這就是拍攝的32P彗星。回到母校之後,丘留莫夫又仔細檢查了所有的照片。10月22日,他發現那個天體偏離了預期位置達1.8度,所以不可能是科馬斯·索拉彗星。再仔細觀察後,在照片上發現了一個暗淡的32P彗星的影像,因此丘留莫夫斷定這是一個新發現的彗星。

軌道

一般情況下彗星在接近木星土星時其軌道都會被改變。1959年以前,67P的近日點距離為2.7AU(400,000,000 km)。1959年2月,它與木星近距離接觸,導致它的近日點向內移動了大約1.3 AU(190,000,000 km),進入了現在的軌道。在2009年的近日點後,發現它的自轉周期已經從12.76小時減少至12.4小時。據信這一變化是因為升華引起的扭矩而導致。

羅塞塔項目

羅塞塔項目最早是在1970年代開始構思,其最初的設計是一項彗星取樣返回任務。最終歐洲航天局科學項目委員會在1993年11月批准了羅塞塔項目的實施。最初確定的考察目標是彗星46P/Wirtanen,但隨後在確定飛船的發射時間被定在2004年之後,項目的探測目標被重新確定為67P/丘留莫夫 -格拉西緬科彗星。
2004年3月2日,羅塞塔飛船從南美洲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由一枚阿麗安-5型火箭發射升空,隨後進行了3次地球引力彈弓借力和一次火星引力彈弓借力。在其追逐彗星的途中,羅塞塔相繼在2008年和2010年飛越了小行星2867(Steins)以及小行星21(Lutetia),隨後在2011年6月進入休眠狀態。
著陸器“菲萊”拍攝的與“羅塞塔”分離的一刻著陸器“菲萊”拍攝的與“羅塞塔”分離的一刻
羅塞塔飛船在2014年開始進入執行任務狀態,同年1月20日按計畫從休眠中甦醒,隨後進行了設備檢查,並繼續朝著彗星飛行。2014年8月6日,經過十年飛行,羅塞塔安全進入圍繞彗星運行的軌道。在8月至11月間,羅塞塔飛船一直在圍繞彗星運行,其搭載的各項設備對彗星表面進行了詳細考察,以確定其表面環境條件。2014年11月12日,按照計畫羅塞塔飛船釋放“菲萊”著陸器並成功登入彗星表面。菲萊攜帶了一系列設備用於圖像拍攝以及彗核表面樣品分析。
“羅塞塔”拍攝的“菲萊”“羅塞塔”拍攝的“菲萊”
著陸器“菲萊”工作模擬圖著陸器“菲萊”工作模擬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