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衢縣
- 出生日期:1911年9月18日
- 逝世日期:1988年
- 畢業院校:浙江省治蟲人員養成所、同濟大學
- 主要成就:安徽農學院教授、院長
人物生平,成就貢獻,首證炭疽,翻譯專著,治學嚴謹,個人評價,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楊演,1911年9月18日生於浙江省衢縣外黃鄉楊家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7歲喪父,家境貧寒。勉強讀完國小後,因家中無力供讀而當了鄉村啟蒙學校教師。在強烈的求知慾促使下,兩年後他獨自跑到縣城考取了國中,並在親友和同鄉的資助下讀到國中畢業。
因無錢升上高中,被迫輟學,從事國小和民眾教育館工作。他邊工作邊自學,兩年後考取了上海醫學院,但又因貧困和眼疾,唯讀了一學期便被迫退學。
恰逢浙江省治蟲人員養成所招收公費生,楊演聞訊赴考。他在“論治蟲之意義”一文中闡述的“人類與昆蟲競爭”、“利用益蟲防治害蟲”的觀點,深得主考教師賞識,並順利考進了中國最早的植物保護專業培訓班。從這裡開始,楊演將畢生奉獻給了植物病理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
1933年秋,楊演畢業後分配到嘉善縣擔任治蟲“專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楊演經同事輾轉到成都,先後任四川省植物病蟲害防治所副技師和四川省農業改進所病蟲防治組技士。
1941年在四川工作時,受聘為成都高級農校(現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植物病理教師。1941年秋,他參加高等考試,以優等成績取得農藝園藝師證書和薦任資格,並被分配到中央農業實驗所任病蟲害系薦任技士。
1943年初到江西,任中正大學研究人員。
1944年改聘為講師。
1947年初,楊演被任命為農林部棉產改進處棉病股技正。
1948年,中正大學將他聘回,任農學院副教授。同年秋,應安徽大學之聘,到安慶任教。就這樣,楊演靠自己努力,從一個只有國中文憑的農村孩子,成為一名大學教授。
1954年安徽大學農學院在合肥建院,自此,楊演將畢身精力貢獻給新中國的農業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歷任系主任、教務長、副院長、代院長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等職。
1979年秋-1983年,兼任安徽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曾任中共安徽農學院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和中共省農科院黨組成員等。曾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員,安徽省科協常委;安徽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常委;中國農學會、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安徽省植保學會理事長、安徽省植病學會理事長,安徽省農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成就貢獻
首證炭疽
首次證實防治棉苗炭疽病的效果
楊演在浙江省昆蟲局植病研究室時,採集鑑定了一批農作物病害標本,開展了室內分離和培養工作,並在該局出版的中國最早的植保雜誌《昆蟲與植病》旬刊和年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其中“棉籽處理防治病害的試驗報告”、“被污染的培養物如何純化”、“單孢分離法”、“麥類數種重要黑穗病之預防試驗”等文章,都是中國植保研究中的早期文獻。他首次證實民間常用的棉籽溫水浸種和汞製劑“谷樂生”處理種子有防治棉苗炭疽病的效果。首次報導了棉花印度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indicum D ast)在中國的發現,以及有關生物學和致病性研究成果。在研究棉花和油菜病害方面,他寫出多篇報告和論文,並與凌立等聯名發表了“中國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種花葉病(英文)”、“油菜毒素病”、“波爾多液防治棉花病害試驗”等論文。論文刊登在國內幾種農業刊物和英、美兩國專業學報上,反映了中國早期植物病害的研究水平。
翻譯專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演長期擔任農業院校領導職務,但他的科研一直沒有中斷。“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身處逆境,身體狀況極差,但仍關注著國際植物病理學的發展。當他得知美國出版了《植物病害的發生和防治》一書時,便設法買來,微縮在135膠捲上。然後,他在一塊木板上鑿一圓洞,下安燈泡為光源,艱難地用僅有0.6視力的一隻右眼,對著手持放大鏡,將膠片資料硬是將一張一張抄寫下來,再從頭至尾譯成中文。這一年裡,楊演家的住房條件差,但他仍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趕譯。冬天,兩手凍得又紅又腫;夏天,一身痱子。他這種驚人的毅力和忘我精神,使周圍的人深受感動和教育。1973年,該書終於翻譯完畢列印成冊,楊演又親自去郵局,將其自費寄給兄弟院校和同行,給當時與外界隔絕、沉悶的植病學界注入一股清風。很多老同事接到這本譯著都感到驚奇和感激。70年代中期,楊演在閱讀大量資料的基礎上,認識到植物病害流行的研究是當代植物病理學中一個正在出現的新領域。為了在中國建立和發展這一學科,他在生命的最後10多年裡,不顧年老體弱,自學了很多有關高等數學和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並於1977年開始撰寫了“植物病害流行學問題”、“對植病流行學中范德普蘭克觀點和理論的評價”、“植病流行學的性質和任務”、“植病流行的系統分析簡述”等多篇指導性論文,翻譯和編寫了大量有關植病流行和植物抗病性的專著和文獻資料。其中,《植物抗病性》、《植物感染原理》等譯著對學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他與曾士邁聯名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植物病害流行學》專著,這為確立中國植病流行學學科和進一步發展植病流行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部專著獲農業部優秀教材獎。1980年,楊演招收了以研究植病流行為方向的研究生。他在身體極度惡化,因肺疾缺氧而經常休克的狀態下,仍向其確定的目標奮力拚搏,直到逝世的前幾天,他還在病床上修改研究生的論文並和有關同志討論學術上的問題。
治學嚴謹
治學嚴謹,鞠躬盡瘁
楊演從事教學工作近50年。1937年就被河南省陝縣高級棉科職業學校借聘為棉花病蟲害防治教師。1941年在四川工作時,受聘為成都高級農校(現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植物病理教師。在中正大學執教的同時又為鉛山信農專特約副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一直在安徽農學院任教。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主要講授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生理學、農業微生物學、植病研究法以及樹病學、茶桑病害防治等多門課程,並親自為教師講授自然辯證法。70高齡以後,還多次走上講台,講授植病流行學。
楊演功底紮實,知識淵博,備課非常認真,上課內容充實,深入淺出,語言表達精煉,給聽他講過課的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楊演是安徽農學院植保系的創建人,現在該系的畢業生很多已成為省內各級植保戰線的骨幹和一些重要行政部門的負責人。
楊演長期擔任院、系兩級領導,在高等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強調師資和科研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為“知識更新,適應發展”是高校教師面臨的緊迫任務。他認為,教學和科研是高等學校教師兩項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基本職責。他經常強調大學生必須“又紅又專”,要有為社會主義事業獻身的精神,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要求學院基礎課要紮實、面寬,專業課要精,要有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和參加實踐。1982年春,楊演參加安徽省組織的赴美教育考察團,到美國東部、中部和西北部不同類型院校考察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回院後,他提出借鑑美國大學為適應社會和生產發展需求而採取不同形式辦學的經驗,按照社會主義國家的需要,把安徽農學院辦成適應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學院的思想。
個人評價
楊演為人清廉,作風正派
楊演是新中國成立後安徽省首批入黨的高級知識分子。他一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克己奉公,謙虛嚴謹。他高尚的品德得到廣泛的讚譽。楊演晚年身體極度病弱,多次發病,臥床不起。
在家人竭力勸說下,才被攙扶著住進醫院。住院期間,他從不提任何要求,病情稍一好轉就立刻要求出院。他對子女說多花國家的錢他心不安。他生前最後一次住院享受唯一的“特殊待遇”,是學院請了一人幫助夜間護理,但也僅僅是最後4個夜晚。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關照陪護人走動時不要影響同室病人休息而讓其坐在遠處。結果,楊演在沒人知曉,身邊沒有親人的情況下,悄悄地走了。他的全家和同事們為此感到格外悲痛。
楊演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遭到迫害,受到多次不公正的批鬥,硬要他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拒不低頭。在殘酷打擊下,他經住考驗,使人敬佩。楊演在任職期間,多次主持、參加職稱評定工作,對這項政策性強,複雜又矛盾較多的工作,他始終堅持原則,本著公平、合理、嚴肅的態度,不為人情所動。他這種秉公辦事,實事求是的態度深得大家的尊重。
主要論著
1、楊演:《種子消毒對棉炭疽病之防治效果》,《浙江省昆蟲局年刊第五號》,1935
2、楊演:《麥類數種重要黑穗病之預防試驗》,《浙江省昆蟲局年刊第五號》,1935
3、楊演:《肥料對於稻熱病之影響試驗Ⅰ:氮肥施用量不同之影響》,《昆蟲與植病》,1936(4):621~641
4、凌立,楊演:《油菜毒素病》,《金陵學報》,1941(9):293~304
5、楊演,朱達官:《四川省棉作病害調查》,《四川省農業改進所專刊第一號》,1942
6、楊演,凌立等:《波爾多液防治棉花病害試驗》,《科學農業》,1943,1(1)
7、楊演:《植物病害流行學問題》,《全國農業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編》,1978
8、楊演:《對植病流行學中范德普蘭克觀點和理論的評價》,《全國植物病理學年會論文》,1979
9、楊演:《范德普蘭克對於植物抗病性研究的貢獻及其理論假說中的辯證法觀點》,《全國農業辯證法討論會論文集》,1981
10、楊演:《植病流行的系統分析簡述》,《安徽省植保學會年會論文集》,1981
11、楊演:《植病流行的系統探討》,《安徽農學院學報》,1982(2)
12、楊演:《系統分析在植保科學中的套用.安徽省植保學會年會論文集》,1983
13、楊演:《植物病害的流行和病害的預測》,《普通植物病理學(第十二章).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14、曾士邁,楊演:《植物病害流行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15、楊演:《簡談植病流行學的成長、內容、特性和今後發展途徑》,中國植病學會華東分會第二屆年會書面發言,1987